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聾啞人保健

聾啞人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29 01:43:28

1、我是聾啞人,耳朵聽不到,沒工作,保健按摩到底去不去做呢?

對於你這種情況我表示很遺憾,所謂工作不分貴賤,人不分高低,我想這些事你應該可以自己做決定吧!

2、聾啞人屬於幾級殘疾

1、聾啞人聽不見面不會說話,如果需要解決殘疾證的話,為:聽力殘疾一級。2、法律依據《第二代殘疾人證換發評殘准則》聽力殘疾一級: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效方面極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91dBHL,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不能依靠聽覺進行言語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極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極嚴重障礙。

3、我是聾啞人怎麼辦

如果不學手語可以跟別人交流的話,最好不要學。不要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要學著跟別人去交流。不能太自閉。但我知道自己說的都是廢話,這些你都明白。但就是沒有信心沒有膽量去做。希望你記住,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要低頭!祝幸福。

4、孤寡聾啞人怎麼養老

由於聾啞人是具有生理上的障礙,語言無法與正常人進行勾通,因此,聾啞人的養老是一個特別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本人在此建議:聾啞人(尤其是孤寡聾啞人)要盡量送到有條件的養老院(或是先請專業人士照顧),讓有一定專業水準和懂盲人語言的技師,進行1~2個月的」生活常識養老和穴位保健養老「知識的培訓,讓」他「先掌握一般性的養老知識,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他「能正常識別」自我身體「,懂得如何去保養自己的身體,治療一般性的」亞「健康。然後,有條件的話給」他「配一個」專用聯絡工具「,讓」他「與」技術保持「特殊」情況下的緊急勾通渠道,這樣就可「長、短」兼顧。

5、殘疾人應如何保健

一 全面了解、認識殘疾人的心理特點。殘疾人除具有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外,還有其特殊的心理特點。殘疾人除具有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外,還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現,且隨殘疾類別、程度、發生時間及殘疾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不論何種類型的殘疾人一般都具有以下心理特點:

1 自卑感。這是殘疾人相當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體驗,身殘之後,由於喪失了正常人的生活能力,會認為被人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變得孤僻、膽怯,心甘情願地成為弱者,意志消沉,喪失生活信心。殘疾人在戀愛、婚姻、家庭、職業等問題的解決上,由於比健全人困難得多,使得他們感到不為人們所了解,比健全人低一等,自尊心受到打擊,滋長了自卑感。

2 孤獨感。是殘疾人普遍存在的。殘疾人由於生理上的某種缺陷不能或不願主動接觸社會,受到周圍部分人,甚至家屬的冷漠,以及社會對其提供的幫助不夠毛豆可使其感到孤獨,從而更加脫離人群,較少與他人尤其是健全人交往,從而感到不被人理解,這種孤獨感隨年齡的增長而日益增長。

3 敏感。由於殘疾人身上的殘疾,往往容易使其過多注意自己,因而對別人的態度和評論都特別敏感,如果別人做出有損於殘疾人自尊心的事情,他們往往難以忍受,甚至會立即產生憤怒情緒,以至採取自衛的手段或加以報復,這也決定了他們情緒反應強烈、且不穩定,如聾啞人由於聽覺或語言障礙,與他人交往靠手勢或靠直觀或得信息,因此其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相對不發達,而形象思維較為發達,且由於其視覺十分敏捷,對事物形象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所以聾啞人性格外向,情緒反應多表現於外,且強烈、頻率高、持續時間短,容易上火和發怒。而盲人情緒反應則多隱藏於內,雖然情感體驗可以很激烈,但情緒表現並不十分明顯,而且爆發性的情感較少,這是因為盲人缺乏或喪失空間概念,沒有視覺形象與周圍事物的完整圖象,致使盲人的形象思維不發達,而由於他們聽覺、觸覺較為靈敏,使其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較發達,所以說盲人的性格一般都比較內向,又由於盲人的語言、聽覺、記憶都比較發達,所以盲人常有健談,說話條理清晰等特點。

由於殘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較小,周圍社會環境比普通人簡單一些,這樣就形成了某種固執、心理脆弱、忍耐性差、易急躁;肢體殘疾人性格倔強、自我剋制,他們容易情緒低落、憂郁、自卑感強;精神殘疾人的特點是知、情、意及行為表現與現實脫節,為正常人所不理解,自己還以為是正常的;弱智人常表現出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等等,同時頑強拼搏,自強自立,不肯向命運低頭,也是各類殘疾人比較明顯的心理活動的特徵,只有真正掌握了殘疾人的這些心理特徵,殘疾人的心理保健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葯,提高效率。

二 針對殘疾人的上述心理特徵,開展心理保健工作。

首先讓殘疾人明確認識消極的心態是造成不良情緒的根源,是人類心靈的毒素。如殘疾人較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對人的心靈、生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為怨恨猶如一種心靈毒素,它使人心志若化、情緒波動、精神壓抑,嚴重的可以使人鑽進怨恨的牛角尖、心理異常,行為反常、喪失理智。這時,當一個人不採取行動時,使自己心靈受煎熬,寢食難安,精神世界被黑暗籠罩,只剩下一個念頭,那就是解心頭之怒,除心頭之恨。人的總是在這個小圈子裡打轉,那麼他的理智的大堤終究是要崩潰的,如果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了行為,那麼就會對他人和自己造成嚴重的傷害。一味地抱怨父母,抱怨他人。不但影響工作、學習和家庭和諧,而且對當事人的身心都有不良影響。當人際關系緊張時,隨著情緒的波動,內分泌紊亂、消化系統處於應激狀態,血壓調節機能失調,會發生動脈硬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潰瘍病,婦女還會出現排卵機能異常,月經紊亂,痛經等現象,可見人的抱怨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麼的嚴重。

其次,幫助殘疾人掌握調適不良情緒和心態的方法,因為人的心理健康,應該是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這樣人才能有安全感,有自信心,有認同感,精神壓力小,身心發育也處於平穩階段,從而達到精神舒暢,身體健康,要讓殘疾人明白,人生在於自己把握。有理智的人能夠在情感發生被動時把握住自己,控制沖動和慾望,對周圍的人和環境做出適度的反應,不讓悲觀、憤怒、焦躁等不良情緒控制身心。下面是一位已患病17年的精神殘疾人總結的「養病要則」,通過這個要則,我們可以得到某種啟發:

1 適當地、適時地讀點書、看看報、寫寫作、看看電視,使大腦能夠在正常的運轉下進行調整,達到精神治療、精神療養的目的,並且從書和電視中吸取各種知識營養。

2 忌過度用腦,早休息,早起床,勞逸結合,多干一些體力活。

3 不生氣,不興奮。少想一些不愉快的事。天下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希望有可能實現,有可能實現不了的,對任何事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希望大失望大。在不如意的時候,要想好事;在順利的時候,也不要高興過度,要做到心平氣和。

4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精神病人的通病是任性,改掉這種毛病,做到寬宏大度,有助於精神的好轉。

5 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要按照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事物。

6 家庭極為重要,多為家人著想,維護好家庭。高高興興生活,追求生活的質量,樂觀地奔小康。

7 在物質生活上用腦筋,讓物質帶動精神,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句話,物質生活要大於精神生活,才能養好自己的大腦,達到三分治療,七分養病。

十七年來,作者由於控製得當,基本沒有復發。他不但能自食其力生活自理,而且還能上班工作,象正常人一樣把本職工作幹得很出色,並且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的康復之路之所以這樣成功,是和他時刻控制病魔,遵守自己制定的「養病要則」是分不開的。

由此可見調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殘疾人是多麼重要。而正確地調整不良情緒的方法又是達到這種狀態的有效途徑。如對於悲觀情緒嚴重的人,心理保健師應多採用一些積極鼓勵的方法,把他們的注意力從消極的方法轉到積極有意義的方面來,不要總是對自己說:「我真倒霉」,「我總是運氣不好」等,而是要常常告誡自己生活中仍有很多美好,學會欣賞事物,與人為善。關注那些具有積極意義的事物,你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情緒;另外還應告訴殘疾人不做慾望的奴隸。樂觀的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對失敗有點可貴的「馬大哈」精神,而悲觀的人經常焦慮不安,後悔本應做得更好的事未能做好,對別人獲得的每一個成就、榮譽都想無條件取得,總是希望盡善盡美。最後總是既有無窮的慾望又有無窮的懊悔;最後還應告訴他們不要過分挑剔。大凡樂觀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滿面的人,又總是那些不夠寬容的人。他們看不慣社會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能符合自己的模式,這才感到順心。挑剔的人常給自己戴上是非分明的桂冠,其實這是一種消極心理,極易令人產生悲觀情緒。怨恨、挑剔是心理軟弱、心理「老化」的表現。另外,學會躲避挫折,偶爾地屈服有時也很管用。遇到情緒一時扭轉不過來的時候,不妨暫時迴避一下,打破靜態體驗,用動態活動轉換情緒。有時只要一曲音樂就會將你帶到夢想的世界裡,如果能跟隨快樂的歌曲哼起來,手腳打起拍子,無疑,你的心靈會與音樂融化在純凈的世界之中,帶到充滿歡樂的情緒世界。如在生活中遭受了打擊,面臨著痛苦、浮躁、悲觀也是無濟於事的,不如冷靜地承認發生的一切,不被生活中的負擔所束縛,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並重新設計新的生活,要做到能屈能伸,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不必過分固執。

三 充分尊重殘疾人的人格,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鼓勵他們建立生活的信心,殘疾人的自卑感比較強,正常人在與他們交往時,首先在語言、行為方面要尊重他們,不要傷害其自尊心,不要把他們看成是社會的包袱,要運用典型事例,鼓勵他們建立自強自立、自尊自重的信念,面對遭受的挫折,應冷靜振作起來,不要成為殘疾的奴隸,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通過鍛煉,是可以完全自立的,要與殘疾人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個人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怕的是殘疾後失去應有的人際交往空間及其它心理空間,因而殘疾人最需要朋友和關懷。如果讓他們感受到世間的溫暖,世界並沒有拋棄他們,就會從中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也就會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珍惜人生。

6、我是聾啞人怎麼辦嗎

不用擔心啊 有專門的聾啞人活動的 你可以去參加一下

7、聾啞人適合什麼工作

1、學習一些與聽力無關的技藝比較重要,比如說點心,雕刻,園藝等等這些操作都比較獨立,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少了很多。一般大城市的殘聯中心應該會開一些免費的技能培訓班,有趣的可以多打聽一下,總之你學一兩門技術最好不過了。
2、然後就是工廠流水線工作,一般來說都是工作8小時或者12小時,有白天班和夜晚班,掙的錢也還好,總比那些待在家裡的要強一些吧。
3、建議去找你們當地的殘聯問問 這是他們的工作范圍 還可以去你們那的居委會 這些都是分管殘疾人事業的單位組織 而我個人認為正常人所能做工作聾啞人也同樣可以做,像文字錄入,點心師,工藝師,按摩師等等。
4、如果你對網路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網上開店,做設計做網站什麼都可以的,網上能賺錢的也很多。
5、聽力障礙和言語障礙的人,可以努力嘗試一切不依賴於語言和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藝術設計、美工、繪畫等等。關鍵是工作的心態,殘疾人應該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不要被動的讓工作選擇你,而應該主動的去選擇工作。

8、聾啞人如何過性生活

語言是人類個體間互通信息,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手段。因此,語言的表述和接受對人類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失聰及(或)失語者,俗稱聾啞人。 聾啞病因及發病情況 有兩種狀況:①先天性聾啞。患者出生時即喪失聽力從而無法進行正常學語,不會講話。這種病人在我國比較常見,約占總人口的1/5000。其中,85%為遺傳性的,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另外非遺傳性的先天性失聰,可能系孕婦在孕期中,因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或耳毒性抗菌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抗瘧葯奎寧使用不當造成。據報道,因葯物致聾的兒童中,有7%是母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葯引起。②後天性耳聾。患者中大部分是因使用耳毒性抗菌素後引起,部分是因為腦膜或腦類疾病後的後遺症,或其他耳病引起。有調查表明,近年來國內因葯物中毒引起聾啞的比率,有逐漸上升趨勢。 聾啞人的性生活 單純失聰或聾啞,不會影響性慾和性的生理反應,但人類性表現或性行為大多為後天學習所得。自幼喪失聽力的人,不能接受和分析外界傳人的音響、語言信息,對他們的心理一社會發育、性的社會化進程,會受到一定限制。許多正常兒童和青少年最初的性常識,大多來自於成人或同齡人的詼諧、幽默甚至「臟話」,當他們到達對性感興趣後便會對他人談論性的問題更加註意,盡管這些常識不一定是科學的,但不失為一種「性的啟蒙」。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聾啞兒童的父母可在孩子性發育的各個階段,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性知識教育。 在正常兒童,對一個詞彙的深入理解,直到最後儲存到自己詞彙庫中運用自如,往往需要幾百次的重復。自幼失聰者缺乏聽覺刺激,只能依照唇讀或手勢語來理解講話內容,據研究僅25%的內容能得到理解,這對他們獲取性知識、豐富性感情以及發揮性想像,都會帶來困難。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性衛生保健教育和性問題咨詢指導來得到解決。對聾啞人應盡早地採用圖片、影視材料,或應用其他適當可行的性教育方法,糾正可能出現的性無知,健全他們的性心理,以保障他們高質量的性生活。 關於聾啞人的婚育問題,先天性聾啞人之間不宜結婚,即使已婚,一方也應施行絕育手術。後天性聾啞人之間,可以結婚生育。

9、國家對殘疾人和聾啞人有什麼優待政策?

一、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二、減免規費

(1)凡殘疾人本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業、修理業等,規模較小的,登記費、個協會費、管理費減半收取。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90%收取,個協會費適當收取。

(2)經核實,確屬家庭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各所報請局裡同意後,可免收登記費、會費和管理費。

(3)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殘疾人就業人員達30%以上的,按福利企業對待,管理費按核定標準的70%收取。

(4)殘疾人領辦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登記費減半收取。

(5)凡殘疾人本人從事圖書、電子游戲、歌舞廳(卡拉ok)、檯球、錄相、影碟出租等經營,規模較小的,管理費免收。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殘疾就業人員達30%以上(含30%)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50%收取。

三、殘疾人如何申請法律幫助或法律援助

殘疾人遇到侵害或民事糾紛,需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確要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可以直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也可向指定的殘疾人法律維權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還可委託律師事物所或法律服務所辦理有關事項。申請具體流程如上圖所示。

如果當事人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需要提起上訴還可以向二審法院同級的法律援助機構、殘疾人法律維權機構申請援助幫助,具體程序相同。

四、事業單位必須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根據《河南省〈殘疾人保障法〉實施辦法》,《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省政府[1997]第37號令)規定:

本省行政區域的機關、團體、企業、 事業單位,均應按不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暫時未達到比例的單位,每年度必須向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 金。

五、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

互聯網可以幫助很大一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一來減去了肢體走動的不便,二來也可以了解世界。

六、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

2017年4月28日,為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教育部、中國殘聯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為殘疾人參加高考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

(9)聾啞人保健擴展資料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聚焦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就業增收,重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殘疾人基本生活托底保障機制。特別是明確要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等特惠保障制度。

二是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加快農村殘疾人脫貧步伐,落實各項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政策措施,讓更多有就業願望和能力的殘疾人能夠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三是加強和改善對殘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擴大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為殘疾人融合社會、參與社會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加快發展殘疾人服務產業,加大政府購買殘疾人服務力度,為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注入持久動力。

最高檢:加大對侵害殘疾人權益各種刑事犯罪打擊力度

2015年12月3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殘疾人日,最高檢、中國殘聯發布在檢察工作中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意見。

意見加大了對侵害殘疾人權益各種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對強迫智力殘疾人勞動,拐賣殘疾婦女、兒童,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乞討,故意傷害致人傷殘後組織乞討,組織、脅迫、教唆殘疾人進行犯罪活動等案件,意見明確要求依法從重打擊。

意見全文共24條,根據修改後三大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結合人民檢察院的法定職責和辦案的各個環節,就涉及殘疾人案件辦理的有關程序作了細化規定。

意見首先對人民檢察院辦理涉及殘疾人案件的原則和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應當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殘疾人權益保護的各項政策;

注重關愛、扶助殘疾人,方便其訴訟,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侵害殘疾人權益的行為,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訴訟活動和社會生活,促進殘疾人各項合法權益的享有和實現。

與聾啞人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