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的飲食習慣
健康飲食習慣
良好合理的健康飲食習慣是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使身體健康地生長、發育;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而感染疾病。相反,恰當的飲食對疾病會起到治療的作用,幫助人體恢復健康。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中文名
健康飲食習慣
外文名
Healthy eating habits
對象
吃東西的生物
屬性
好習慣
危害
身體健康
正確飲食
坐著吃飯
根據醫學上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用餐姿勢研究表明,坐位最科學,站姿次之,蹲著最不宜。
飯前喝湯
飯前先飲少量湯,好似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做好准備,當然,在餐間也可適當喝一點,但不宜多。
多食涼食
科學家認為,降低體溫是人類通向長壽之路。吃冷食和游泳、洗冷水浴一樣,可使身體熱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延長細胞壽命,因人體質而定。
好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鹼等,而且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食物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
晨起喝水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有關專家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等於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了一次「內洗滌」。注意飲用水健康,水是生命之源。不要渴了才喝水。
2、一天怎樣的飲食搭配最健康最保健?
家的測試資料表明,就抑癌率而言,依次為蘆筍93.7%,花椰菜92.3%,捲心菜91.4%,花菜90.8%,芹菜83.7%,茄子74%,甜椒55.5%,胡蘿卜46.5%,薺菜35.4%,苤蘭34.8%,芥菜32.9%,金針菜32.6%,雪裡紅29.8%,西紅柿22.8%,大蔥16.3%,大蒜15.8%,黃瓜14.3%,大白菜2.4%。
最佳美容食物:近年來,國內外美容專家看好以下食物:1.溫開水,每天8-10杯,可保持皮膚豐潤光澤;2.綠色蔬菜,如莧菜、椰菜、青菜等,含有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3.西瓜、哈密瓜,既補水分又供營養;4.瘦肉、雞肉、魚肉,提供豐富的蛋白質、鐵質;5.粗糧、豆類,供給皮膚所需特殊養分;6.脫脂奶與低脂奶、乳酪,熱量低而含鈣多,可柔軟皮膚,強壯筋骨;7.柑桔類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防止面部微血管破裂與色素斑形成;8.豬皮,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頗多,可增強皮膚彈性。
最佳護腦食物:對於大腦,並非所有食物都有利,油炸食品與肥肉等富含過氧化脂類化合物的食物,可使腦血管壁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血液流量,導致大腦缺血,此時,因擁有胡蘿卜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的「還原食物」,可以阻止腦血管的病變而保護大腦。哪些屬於「還原食物」呢?專家研究認為,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豌豆角、西紅柿、胡蘿卜、小青菜、大豆、蒜葉、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湯等可提請人們記住和選用。
最佳護心食品:德國專家試驗證明,堅持每日吃魚50克,可減少心臟病發生的40%,尤以吃深海魚為佳。野生馬齒莧,近年來也受到醫學家的青睞。據美國專家研究,馬齒莧含有豐富的w-3脂肪酸,此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人體內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且能使血管內細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血栓素A2(強烈的血管收縮劑和血小板凝結劑)減少,使血液粘度下降,防止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有效地防止冠心玻此外,其含有大量鉀元素,可降低血壓,抑制心肌的興奮性,減慢心率而保護心臟。
最佳糾酸食物:肉、蛋、米、面、糖等在體內的代謝產物為帶陰離子的酸根,可使血液偏酸,但此類食品營養豐富、口感好,很受人們歡迎。為防止變成酸性體質(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人身上),需要吃入一定量的鹼性食品,抵消過多的酸性成分,恢復正常的酸鹼度,如蔬菜、水果、牛奶、茶葉等。其中尤以海帶的含鹼度最高,享有「鹼性食品之冠」的美稱,故每周吃2"3次海帶,可保持血液的正常酸鹼度而達到防病強體。
最佳肉食:據法國營養學專家報告,家禽肉脂肪量雖不少於畜肉類(豬、牛、羊等),但其化學結構接近於橄欖油,有益於心臟。德國營養學專家稱雞肉為「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其脂肪量也比牛肉低得多。調查表明,凡一周內吃兩次去皮雞肉的人患癌症的危險降低一半。此外,兔肉、魚肉的美容、健腦、護心功效,與禽肉一樣優於畜肉,亦屬肉食中的佳品。
3、如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脾胃功能的消化及營養的吸收。在我國農村,由於人們的體力勞動相對強度高、時間長,能量消耗較大,如果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則非常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疾病。現介紹幾種利於健康的飲食習慣。
(1)坐著吃飯。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流受阻,因而影響胃的血液供給,所以應避免蹲著吃飯。人們吃飯時,大都採用坐姿,主要是因為坐姿最感輕松之故。
(2)飯前喝湯。飯前先飲少量湯,好似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准備。
(3)晨起喝水。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
(4)盡量少吃腌制食品。在農村,人們往往會在過年時殺一頭豬,將豬肉腌制起來吃幾個月甚至一年。這樣的腌肉雖然容易保存,不易變質,但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5)不要為了節約糧食,而吃變質的食物。
(6)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在農忙時期,一定要堅持吃早餐,盡量定點吃飯。
(7)在參加宴席時,切忌暴飲暴食,更忌抽煙和過度飲酒。
4、健康的飲食習慣有什麼
飲食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脾胃功能的消化及營養的吸收,現向您介紹幾種利於健康的飲食習慣。
站著吃飯:根據醫學上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姿次之,而下蹲位是最不科學的。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流受阻,因而影響胃的血液供給。人們吃飯時,大都採用坐姿,主要是因為坐姿最感輕松之故。
飯前喝湯:飯前先飲少量湯,好似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准備。
偏愛冷食:科學家認為,降低體溫是人類通向長壽之路。吃冷食和游泳、洗冷水浴一樣,可使身體熱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延長細胞壽命。
好吃苦食: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鹼等,一而且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食物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
冬天吃冷盤:冬季期間若多吃一些涼拌菜,可促進新陳代謝,迫使身體自我取暖,這會消耗一些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晨起喝水: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5、健康的飲食應該怎麼吃
每天吃夠25種食物,少吃四條腿動物的肉, 少肉多粗糧少量多餐……日前坊間流傳的「領導食譜」引起不少注重保健的市民關注。而所謂的「25」其實是說食物的種類,而非25道菜。在營養學專家看來, 食用多品種的蔬菜,少食肉類多吃粗糧,是個非常好的飲食習慣,也從另一側面說明飲食要吃的很簡單和綠色。
吃肉類「腿」越少越好
「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很多年前,我國營養專家就對人類食肉方式給出以上說法。意思是說,吃四條腿的牛、羊、豬的肉不如吃雞、鴨等禽類的肉,吃禽類的肉不如吃魚肉。
專家指出,食用過多的肉類會造成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超標,從營養角度來說,天上飛的和水裡游的屬於白肉,自然比在地上跑的紅肉營養均衡。不過,飲食講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則,只有當食物種類夠雜,才能使營養均衡。而不是因為某一種食物營養好而盲目攝入很多。
健康食譜,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滿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吃更多的粗糧,更少的肉類;這一系列飲食方法,絕大部分要也適用。
專家指出,現在飲食單一,白面、大米,很少食用雜糧,使得人體熱量增加,也是癌的發生誘因之一。現代人吃飯不注重糧食而攝入的菜類和脂肪太多。其實一個人每天需要攝入4兩米飯,如果能增加一些粗糧的攝入,對身體會更好。盲目的光吃菜少吃或不吃飯也是違背營養學原理的。
零食選擇越健康越好
油炸類、硼化類、酸辣類……現代人茶餘飯後的小零食越來越多,但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卻不容小覷。
最好的零食為酸奶、堅果、水果、銀耳蓮子羹或麥麩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健腦、養心,尤其是有宴請時,吃些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會避免胃黏膜損傷,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糧、雜糧、瘦肉、花生等「打底」。
健康膳食的一二三四五
一指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膳食中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現象。如有牛奶不耐症,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兩倍豆漿代替。
二指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當於主食6-8兩,可依個人胖瘦情況而增減,如為超重者,應減少主食攝入量。
三指每日進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兩,或雞蛋1個,或豆腐2兩,或雞鴨2兩,或魚蝦2兩。以魚類、豆類蛋白較好。
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廣東型膳食每日攝鹽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東北型18-19克。以廣東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頓(指在總量控制下,分餐次數多,有利於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飽。
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鮮蔬菜及水果,是預防多種疾病的有效措施。當然配餐時可再用適量烹調油、乾果及調味品等。
什麼東西營養好
專家稱要少吃「四條腿動物」的肉,從營養上來說,「四條腿(豬、牛、羊)的不如兩條腿的(雞、鵝),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菌類),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魚)。
就秋冬季而言,適合吃些牛羊肉進行「熱補」,或雞肉、兔肉等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在蔬菜中,根莖類蔬菜如白蘿卜、百合、芋頭等則適合冬天食用。此外,還要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紫菜、木耳等。
健康的烹飪方法
烹飪方法以蒸、煮、燜、拌、汆為主。選擇這些烹飪方法自然是為了減少營養流失,保證低脂飲食。但領導的食譜中也並非完全沒有炸和炒。每星期也能吃上一次,因為這樣做的菜好吃。
不管何種烹飪方法,低鹽、低脂、高膳食纖維是食譜中必須遵守的原則。
飲食莫忘健腦養心
多吃健腦、養心食物。由於腦力消耗較大,老首長的食譜中有不少健腦、養心的食物。如豆類、杏仁、芝麻、核桃、葡萄酒等。尤其是杏仁,它富含維生素E、鎂等元素和有益於心臟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喝酒前吃些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
6、如何飲食才是對身體健康有利?
1.坐著吃飯
.
根據醫學上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用餐姿勢研究表明,坐位最科學,站姿次之,蹲著最不宜。
飯前喝湯
飯前先飲少量湯,好似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做好准備,當然,在餐間也可適當喝一點,但不宜多。
2.多食涼食
科學家認為,降低體溫是人類通向長壽之路。吃冷食和游泳、洗冷水浴一樣,可使身體熱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延長細胞壽命,因人體質而定。
3.多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鹼等,而且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食物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
4.晨起喝水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有關專家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等於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了一次「內洗滌」。注意飲用水健康,水是生命之源。不要渴了才喝水。
5.維生素
復合維生素早飯後吃。研究表明,補充適合自己的復合維生素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那麼,為什麼要在早飯後吃呢?一來它可以提供人體一天所需,讓你有精力投入工作學習,二來不至於給腎臟造成過大負擔。
6.便捷補鈣
把咖啡加在牛奶里,而不是把牛奶加在咖啡里。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杯子里倒滿脫脂奶。然後喝掉1/5,再用咖啡把它填滿。這樣,你就能攝入人體每天所需的25%的維生素D和30%的鈣。
水的妙用
吃完快餐喝一大杯水。快餐里的熱量和鹽一般都嚴重超標,雖然我們拿吃進肚裡的脂肪沒辦法,但一大杯水可以幫你稀釋體內鈉的濃度,讓你離高血壓遠一點。
7.多吃洋蔥
不放棄每一個吃洋蔥的機會。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唯恐避之不及。這就大錯特錯了。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因此,吃洋蔥應該成為我們的責任。尤其在吃烤肉這樣不怎麼健康的食品時,裡面的洋蔥就是你的「救命草」。
8.涼水紅茶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與青菜或胡蘿卜相比,一份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它可以有效幫助你抵抗皺紋或癌症的侵擾。涼水可使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你所要做的只是多等待一會兒。
9.素菜葷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南瓜、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或涼拌都可以,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里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10.飲食方式
早飯要吃的豐盛些,午飯要吃的飽些,晚飯則吃的清淡些少量些。
俗話說,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百姓,晚上吃的像乞丐。
維持低油、低鹽的飲食習慣。盡量以蒸或煮的方式來烹調,以減少油脂攝取。如果是在外面用餐,可要一杯白開水將菜稍微過一下,選掉多餘的油分與鹽分。
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香菇、青菜、水果、豆類、薯類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纖維,每天都應攝取(但不要太油)。纖維能幫助油脂的吸附
少吃多餐
每天不應等餓了再吃,每3-4小時補充一點能量,比如堅果 ,水果等。不要用巧克力等甜食補充,會造成血糖上升過快。
7、健康與飲食的原則十三個
身體健康者,應該是面色紅潤,食慾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旺盛,體能充沛,體重屬正常范圍,無明顯疾病的早期症狀或先兆,有較強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從醫學角度來講,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又都處於無明顯疾病而又不完全健康的第三狀態因而身體健康者也應注意日常飲食保健。
(1)食物多樣化:使所攝取的食物五味調和、寒熱溫涼適度,食物種類搭配合理。糧食類食物是膳食熱能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動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植物纖維素、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植物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乾果類食品主要提供維生素E和某些礦物質。
(2)油脂適量:在日常飲食中,應控制脂肪攝入量。
(3)粗細搭配,攝取食物要注意粗細搭配。應多吃些粗糧和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如小米、玉米、高粱米、甘薯、綠豆及蔬菜水果等。
(4)限鹽限糖:鹽的攝入量不宜過多,根據飲食習慣之差異,成年人每日鹽的攝入量以3~10克為宜,最多不可超過15克。糖應盡量少吃,即可防病又不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5)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或飢飽無度,更不可誤餐不食。總的原則是早晨吃飽,午間吃好,晚上吃少各類營養素的入不敷出或過量蓄積,對人體均有害無益。
(6)適當選擇扶正固本、強壯體質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抵禦衰老。
(7)宜常攝取的食物性平和之品有:小麥、小米、玉米、糯米、甘薯、花生、大豆、赤小豆、黑豆、蠶豆、豌豆、腐乳、白菜、萵苣、茼蒿、山葯、芋艿、捲心菜、馬鈴薯、胡蘿卜、香菇、木耳、銀耳、蘋果、李子、無花果、葡萄、橄欖、核桃、葵花子、芝麻、薏苡仁、百合、蓮子、荷葉、藕粉、芡實、帶魚、鰻魚、鯉魚、鯽魚、青魚、鱖魚、銀魚、鏈魚、鱸魚、甲魚、豬內臟、豬血、火腿、牛肉、牛筋、牛奶、兔肉、鴨肉、雞蛋、鵪鶉肉、鵪鶉蛋、鴿肉、白糖、冰糖、蜂蜜、蜂乳等。
8、怎樣的飲食習慣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