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兒童日常保健

兒童日常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28 14:07:40

1、兒童日常保健

雖然基因的限制讓我們必須「聽天命」,不過醫師和營養師都認為,從飲食方面著手,再配合規律運動,是「盡人事」最有效的方法。
父母只要把握幾個飲食的秘訣,想讓孩子長高、長壯並不難。
謹守均衡飲食的原則
孩子和成人一樣,每天都應該攝取六大類食物,父母可以參考每日飲食指南,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飲食需求。青春期的孩子長得快、活動量也增加,為了提供成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素,熱量的需求比較高,男孩子一天要攝取2150~2650卡,女孩子則需要2100~2200卡。
父母以身作則不偏食
不少研究指出,孩子從小的飲食習慣受到父母的影響最大。營養師翁慧玲認為,想讓孩子長得好,不偏食是最基本的原則。父母在為孩子搭配三餐的菜色時,盡量多變化,讓孩子從小就多嘗試各種食物。攝食的食物種類豐富,就不必擔心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素會缺乏。
不在孩子面前對食物做負面評價
例如:「苦瓜那麼苦,你也敢吃?」,大人隨口一句話,會讓孩子對特定食物建立特定印象,以後成為他拒吃的借口。當然,更不要拿食物當做獎勵或處罰孩子的工具。
教導孩子均衡的飲食觀念
現代雙薪家庭的三餐多半靠外食解決,不少父母會給孩子錢,讓他們自行購買午餐。翁慧玲營養師建議父母,多注意孩子自行外食的情況,並且灌輸孩子一些健康的飲食觀念,例如:少吃油煎、油炸的東西、菜色選擇要均衡、多變化、六大類食物都要攝取等。「父母無法掌握孩子的飲食情況,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孩子的營養狀況不良,」她強調說。
避免讓孩子發胖或節食減肥
小兒科醫師李俊賢指出,肥胖的孩子因為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及糖分,造成骨齡的進展比實際年齡快,雖然一開始身高比其它的小朋友突出,但是因為生長期提前而且被壓縮,未來不見得能長得比較高。
不讓孩子發胖其實很簡單,只要限制他們吃高熱量食物如漢堡、炸薯條的次數,及少喝含糖飲料,配合規律的運動,就不至於有肥胖的問題。

2、兒童應該如何注意日常保健

兒童日常保健的話,主要的話還是做好衛生清潔的工作了哦,這個也是最起碼的啦,希望幫助到你哈,

3、孩子的抵抗力都是很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兒童健康?

小孩子的抵抗力確實強不到哪裡去,他們的健康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照料,為了保護他們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第一個要講的就是給寶寶喂養母乳,在小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母乳中含有大量寶寶們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使小孩子免受感染、過敏或者腹瀉。有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增加小孩子大腦的強度,有助於保護小孩子,從而免受糖尿病和癌症的侵害。

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多吃一些蔬菜或者水果,比如說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可以增加抵抗感染的白細胞和身體干擾素的產生。並且充足的睡眠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睡眠不充足的話,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就會下降,就容易患病。要是新生兒的話,一天大概要睡18個小時左右。學前年齡的兒童需要睡十個小時左右。

俗話說的好,生命在於運動,如果家人和小孩一起運動的話,可以增加天然的免疫細胞數量。同時可以讓你的孩子有一個鍛煉身體的習慣。你可以跟孩子說不是出去鍛煉身體,而是出去玩,比如說去騎一下自行車、慢跑或者游泳。這些都是親子的鍛煉方式。最後要講的一個就是,如果你吸煙的話,最好是在家外面吸,因為讓你家人吸二手煙會對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保證孩子的健康,你還有哪些更好的想法呢?請寫在評論下方,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4、兒童保健,應從何時做起

兒童保健應從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的理念做起:
熱愛自然,快來樂生活;
與人相處,恭順有禮;
順應四時,冷暖適宜;
作息規律,飲食有度;
活潑愛玩,動靜結合。
家長需要保持自身的心氣平和,源同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心理與生理的不良反應。日常中注意不要給孩子吃人工的食品知、飲料,買東西以前要養成查看食品成分和添加劑的習慣。寒涼油膩的食品不要給孩子吃。經常給孩子擁道抱、愛撫,最好做按摩,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兒童主要健康行為有哪些

兒童主要健康行為有:
(1)日常健康行為,如洗臉、刷牙、按時作息等。 (2)飲食健康行為,如不挑食不偏食、進餐習慣良好等。
(3)保障安全的行為,如不挖:耳朵、不把筆尖朝向他人、不在馬路上玩耍等。
(4)樂意鍛煉身體的行為,如每天都有戶外活動時間、願意參加走、跑、跳等動作的訓練。
(5)保持愉快的行為,如不輕易哭泣、不亂發脾氣等。
(6)積極配合疾病預防與治療的行為,如打針吃葯不躲避、不害怕。

6、兒童養生 兒童保健養生有哪些原則

兒童保健養生原則
戒掉睡前吃點心的習慣
大多數學齡前的孩子都有睡前吃點心的習慣,雖然說寶寶的腸胃發育還未完善,吃點心可以避免孩子過度飢餓。但是孩子一旦養成了睡前吃點心的習慣就必然會增加胃的負擔,引起營養過剩,變成「小胖子」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也非常不利。另外睡前吃點心也會對孩子的神經中樞產生影響,再加上一些孩子沒有刷牙的好習慣,這樣蛀牙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因此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要注意戒掉其吃點心的壞習慣。
科學的飲食習慣
現實生活中多數孩子都有偏食挑食的壞習慣,事實上對於孩子而言這些壞習慣也是可以慢慢改掉的。建議寶媽們日常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的飲食方式督促孩子均衡飲食,同時在春季還建議多食用一些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原則上應以當季的果蔬為首選。
預防過敏
春季如果要帶孩子到外郊遊則要注意是否會引起過花粉過敏,另外建議過敏體質的兒童在春季最好減少外出的時間。
警惕呼吸道系統疾病
春季的氣候變化無常,再加上孩的抵抗力本身就差,因此就更容易感冒了。因此父母們要注意做到及時幫助幼兒增減衣服,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要注意做好雙腳的保養工作,盡量讓孩子少到人流量較多的公共場所逗留。
養成喝水的習慣
多數孩子都不會主動喝水的,而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為了表現對孩子的愛,可能也會無條件的給孩子供應各種碳酸飲料。而據專家介紹碳酸飲料是兒童智力發育的第一殺手,而且其中的熱量含量也相當高,因此原則上要盡量不要讓孩子喝飲料,同時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多喝一些溫開水,以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多曬太陽
多曬太陽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建議家長朋友們在春季的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多曬曬太陽。
預防春困
很多人認為只有上班族會有春困的煩惱,事實上孩子到了春天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的,這就是春困是血氣不足的表現了,因此建議父母們一定要做好孩子的作息時間的培養,盡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生活習慣。
早晚讓孩子喝牛奶
牛奶的營養是無可替代的,而且其飲用方法簡單,特別是其中的鈣質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具有很大的幫助,而早上喝牛奶可促進新陳代謝,預防便秘。晚上喝牛奶則有幫助補充鈣質吸收的作用,因此建議家長日常要注意督促孩子多喝牛奶。
冬季兒童保健養生小常識
保護皮膚
冬季寒冷乾燥,幼兒皮膚中的水分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堅持戶外活動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後,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同時不坐涼地:冬季地面溫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合理飲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合理的飲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母乳不僅是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對呼吸道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幾種免疫球蛋白,可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母乳喂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兒機體抵抗力下降,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乾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注意節制飲食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現在有些父母總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總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兒。孩子吃多了,幾天下來就容易形成食積便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即大腸有病會影響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腸的糞食燥結,能夠引起巨噬細胞死亡率增高,肺組織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反復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多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技能和幼兒的體質。
定時通風換氣,注意室溫
冬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冬季由於供暖,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在北方更為突出,室內溫度高,濕度相對較低,加上窗門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居室內的微生物密度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襲小兒體內。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時開窗換氣,加大室內濕度。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
減少病源感染機會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家長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聚會場所、大商場等。注意督促好小兒的手不要亂碰臟東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注意保暖
冬日寒潮多,氣溫變化大,幼兒易著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腎炎,因此冬季要給幼兒保暖,避免著涼。特別是在兒童玩耍出汗以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與兒童日常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