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品市場虛假宣傳究竟亂在哪?
在保健品的推銷中,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現象十分普遍。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事件屢見不鮮,消費者對於保健品「不是葯品,對於疾病沒有治療效果」的認知意識不夠強。為什麼雖然保健品受騙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侵犯消費者健康和利益,但是打著各種「治療效果」的保健品依舊「野蠻生長」?保健品市場究竟亂在哪?
有人說,現在的保健品幾乎都成了「保騙品」。這話並不過分。這不,在電視上洗腦式播放的「極草」保健品廣告,日前被食葯監總局叫停了。「極草」的問題,就出在其生產廠家相關經營活動存在「騙」的成分。業內人士指出,該企業宣傳的「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及「含著吃」的概念,根本不是什麼高科技,而「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
媒體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葯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靠忽悠蒙騙消費者賺取暴利。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葯物。
從保健品企業商家的忽悠術看,其技術含量也不是很高,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呢?據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而這個消費群體的一個明顯特徵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被忽悠。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過一份關於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調查報告,其中的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中有21.9%的人平常會服用保健品,而且近7成服用者的保健品是自己購買的。購買保健品的老年人中,60.3%的人關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遠高於「保健品成分」,而在選擇服用保健品的原因方面,超過4成的老年消費者認為保健品「能夠調理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預防疾病」,而對於保健品「畢竟不是葯品,對於疾病沒有治療的效果」的認知意識不夠強。
正是抓住了老年人「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普遍心態,保健品才有了市場,也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辨識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差的特點,一些不法廠商才瞅准了機會鑽了空子,大肆生產銷售低成本高售價甚至是假冒偽劣的保健品,從老年人兜里賺錢。當然,為了能夠做到財源不斷,企業商家也都會很小心,其保健品基本都是「不求有益但求無害」,最起碼不能吃死人。至於怎麼推銷宣傳,就看各自的忽悠手段了。什麼「廣告+渠道」、會議營銷、親情營銷等,營銷模式不一而足,多條腿走路。
而「不能吃死人」的所謂底線,恰恰點出了我國保健品市場之所以亂的主因。「不能吃死人」,意味著違法風險和成本都不高,而這也是對我國相關法規標准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嚴、對違法行為懲處不重的諷刺性表達。目前,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准入門檻太低,沒有一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加之審批相對簡單,故而大量的非專業化企業湧入保健食品行業,給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造成很大困難。另外,我國政府對保健品的管理體制「重審批,輕監管」,且監管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容易導致見利都上、遇責都躲的情況,加之現行法規對違規商家處罰過低,不足以對其產生威懾作用,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顯然,要治保健品市場之亂,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提高市場准入門檻和違法犯罪成本。在監管方面,相關部門不只是要做到嚴查、嚴打、嚴管,還需深化制度改革,改變當前「重審批、輕監管」的弊端,建立完善著眼事中、事後的保健食品監管新機制,完善日常監管和長效監管。當然,還要做好普法宣傳和科普教育,提高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對保健食品的辨識能力和防範能力,正確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養成科學飲食、安全消費的習慣。
2、違法經營保健品,會受到什麼法規處罰?
違法經營保健品相關處罰:
一、關於無證生產經營行為的處罰
無證生產和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應依據現行《食品安全法》第84條的規定進行處罰。除依法沒收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保健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外,還應並處罰款。違法生產經營的保健食品貨值不足1萬元的,並處2000元以上50000以下罰款;貨值10000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
所謂無證生產經營保健食品行為的認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無證生產行為,既包括未取得國家「保健食品批准證書」而生產保健食品的行為,也應包括未取得省級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的保健食品生產行政許可而生產保健食品的行為。
2、在查處無證生產違法行為時,必須注意好衛生部門與葯監部門許可兩者關系的問題。「保健食品批准證書」目前存在衛生部和國家葯監局兩種格式的,均屬有效批件,相互之間不存在交叉與重復。兩個部門的有效批件文號均可以在其基礎資料庫里查悉。如在資料庫里無法查到,基本可以認定系假冒。
3、無證經營行為主要指未取得縣級以上保健食品經營許可而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鑒於工商部門已經對保健食品的流通許可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即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原則精神先由縣以上葯監部門進行前置許可。因此,對未經葯監許可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應依法查處。但須注意,原衛生部門對經營保健食品的衛生許可證在有效期內應予認可。
二、關於假冒品種的處罰
假冒品種問題,包括幾種情況:
一是假冒其它企業的合法保健食品品種,即盜用持證企業的合法保健食品批准文號。此類違法行為包括盜用國家批準的合法進口保健食品進口注冊文號;
二是杜撰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在國家監管部門的資料庫中無法查到。此種違法行為包括杜撰保健食品的進口注冊文號;
三是盜用合法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名稱;
四是杜撰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名稱。以上四種行為的處罰,應根據案發於不同環節適用不同的處罰條款。
如果各種假冒行為均是在生產環節被發現,可依據「食品安全法」第84條的無證生產行為進行處罰。如假冒的保健食品在流通環節被查獲,有兩種處理意見:
1、國家局文件通知已明確生產經營中使用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的行為,可按照《特別規定》第三條予以處罰。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產品的,沒收違法所得及產品,貨值金額不足5000元的,並處5萬元罰款;貨值金額5000元以上不足1萬元的,並處10萬元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照;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依據「食品安全法」第86條的規定處罰。其基本的違法事實是標簽、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法」第51條第二款規定,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標簽、說明書的內容必須真實,而批准文號或生產企業名稱的虛假就是最大的不真實。按照「食品安全法」第86條,對此類違法行為應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的保健食品及用於違法經營保健食品的工具、設備等物品,同時並處罰款。違法經營的保健食品貨值不足1萬元的,並處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10000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相關許可。
對假冒品種處罰法律法規適用的問題,基本原則是能夠適用法律的就不要去採用法規或更低層級的處罰依據;凡是能夠適用「食品安全法」的,就不要再考慮其它法律規定。適用特別規定處罰金額都在五萬以上,如何保證案件的圓滿結案,是執法人員面臨的最大難題。
三、關於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處罰
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情形比較多,目前執法過程中應重點對以下一些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一是在標簽、說明書的內容涉及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功能的表述,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二是標簽、說明書中標示的主要原料、功效成分及含量等與國家批準的不相符合的;
三是標示的保健功能與國家批準的不相符合的;
四是適宜人群與不適宜人群的標示與規定不一致的;五是其它有關項目明顯違規的。對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處罰依據主要是「食品安全法」第86條。
四、關於保健食品中添加葯品的處罰
目前,需要重點關注、非法添加行為相對突出的幾類保健食品是:調節血糖類、改善睡眠類、減肥類、抗疲勞類、輔助降血壓類、輔助降血脂類等。對於保健食品添加葯品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
1、生產或經營企業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葯品案,對於此類案件,考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的食品不得添加葯品」,依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條第(四)項規定進行處罰。
2、經營企業銷售的保健食品經檢驗含有葯物成分案,當前,市場上存在不少產品宣稱能治療疾病和提高性功能等的保健食品,其中不少保健食品都會添加葯品以求達到其廣告誇大宣傳的功效,提高其銷售量。
對於經營企業銷售的保健食品經檢驗含有葯物成分這一情形,《食品安全法》沒有明確的規定。一種觀點認為,沒有法律依據則不予查處。另一種觀點認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葯品的行為影響惡劣,必須嚴厲查處,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進行查處。
五、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處罰
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情況比較復雜,與非葯品冒充葯品的情形有些類似。對於此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必須根據不同的違法情節,適用相關法律條款。在查處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是,此類違法行為一般具有一些基本特徵,包裝、標簽和說明書的內容多有違規,常常存在直接或者間接地顯示保健功能和預防、治療疾病的內容,標示的原輔材料也往往存在葯品成分,還有就是存在虛假宣傳、以欺騙手段促銷等。對其處罰一般可以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普通食品的標簽、說明書等內容涉及保健功能及疾病的預防、治療等功能的,可依據「食品安全法」第87條的有關規定實施處罰。
2、普通食品中違法添加葯品的,應依據「食品安全法」第86條的有關規定處罰。有的違法分子在普通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中雖然沒有虛假內容,但卻大肆採取虛假宣傳、欺騙促銷手段兜售產品,執法部門就要高度懷疑其產品中非法添加了葯品成分,可對其采樣檢測,然後根據檢測結果依法處理。
3、違法保健品廣告中的保健品違法嗎?
違法保健品廣告是違反了廣告法,如果其保健品不涉及質量、數量、價格療來效(保健效果)等方面,則保健品本身不違法,只涉嫌廣告違法;如果保健品本身的產品標注、數量、源質量、保健效果等就有問題,而在廣告宣傳的有關方面不涉嫌違法,那百這款產品為本身就是違法性質,與廣告無關;如果產品本身和廣告宣傳上均有違法現象,那麼就可以說是違法的產品又加上了違度法的宣傳。至於說某中違法產品廣告所宣傳的保健品,如果質量上沒有問題,應該還是可以針對問性使用(或者服用)答的,如果產品質量有問題,那即使是廣告不涉嫌違法,這款產品都是不能使用(服用)的。
4、如何識別保健品虛假宣傳?
近日以來,記者經常接到不少老年人投訴保健品違規宣傳自己被騙,甚至購買名為「神葯」實際上是非法葯物(即沒有正規生產批號)的經歷。以下一一給出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套路。
主騙中老年人
《大河健康報》讀者張大爺曾經拿著一盒「降壓葯」來到報社,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歷。「宣傳頁上寫著可以免費領取降血壓葯。我和老伴都是高血壓,所以就按照上面的地址去了。現場是一家賓館會議室,到場後,工作人員十分熱情,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地叫著。」
張大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看到年輕人和自己親近都很開心。但當他想領取葯品時,對方表示「領取的葯品療程太短,基本起不了效果,需要多療程使用,並要我們先聽講座。講座一開始還算正常,但隨後就慢慢地開始宣傳正規治療的副作用,例如降壓葯會引起腎臟損傷,僅僅是擴張血管治不了病等。隨後,就開始推銷他們的保健品,並且說保健品沒有副作用,能治好高血壓,還有什麼買5盒送2盒的活動。當時那裡有不少老年人直接掏錢購買了。我和老伴禁不住誘惑,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幾盒葯。回家停了降壓葯,吃了幾天保健品,發現沒什麼效果,血壓卻有點升高,老伴還出現了頭暈的症狀,就打電話給那個銷售人員,對方的回答是:『葯物需要連續使用才能最終起到療效』。於是,我們又買了1000多元的保健品。後來聽說,凡是沒有『藍帽』(保健品標示)的保健品都是不正規的,而這個保健品上根本沒有藍帽,所以就打電話質問銷售員,對方語氣立馬變了,要麼說沒時間,要麼直接不接電話,最後我們找到地方時,發現對方早已退房走了」。
攻擊葯物副作用是重點
後來記者了解到,這是保健品營銷通常的宣傳思路。張大爺提到的直接掏錢的老年人很可能是銷售方安插的「托兒」。
其實,任何葯物都有副作用,但只要按照醫生處方進行治療,疾病完全能得以控制,且副作用很小,即使出現並發症,也是因為沒有較好地控制病情,使得疾病惡化導致的。「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降壓葯控制了血壓,是能保護腎臟的,長期高血壓不控制才會損傷腎臟。」河南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浩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療效明顯定有非法添加
一般來說,違法保健品分兩種,第一種是沒有任何治療效果,產品多由蔗糖、澱粉組成,既治不了病也害不了人。第二種是吃了以後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一些標榜降血壓、降血糖、治療冠心病的葯品。
那麼,為什麼這些保健品的「療效」這么明顯呢?「肯定是非法添加,例如,很多違法保健品中都添加有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這種葯降血糖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大,會增加患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的風險,已經被衛生部門嚴格管控(只能在其他降糖葯無效或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目前有更安全的吡格列酮替代其使用。但是,很多違法保健品中仍然添加大量羅格列酮。」鄭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於江紅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也有患者指出,既然服用這些保健品能控制血壓血糖,那繼續用不就行了?「雖然能控制,但這些保健品中到底非法添加了哪些葯品,劑量是多少都不知道,對身體的損害也是未知數。」於江紅說。
廣東健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宏友表示,所有正規的保健品都只能起輔助營養的作用,或者是配合葯物進行一些保養,保健品不可以替代葯物進行治療。保健品更適合一些有經濟實力、對自身生活質量有更高要求的人服用。
保健品沒「藍帽」就是假貨
那麼,如何知道一個保健品是否合法呢?首先,正規保健品必須有「藍帽」標識,包含該產品的批准文號,例如國產保健品,批號是國食健字+G+批准日期,進口保健品則是國食健字+J+批准日期,並附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字樣。
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sfda.gov.cn)進行查詢。輸入產品的名稱或者批號進行查詢,只要查不到,就可斷定這是假冒產品。如果能查到,則能在查詢處看到該產品的功能范圍,只要國家批準的范圍和商家宣傳的不一致,即可斷定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5、如何防範保健食品非法宣傳功效等違法違規行為
這個靠個人沒辦法防犯,如果您不想被干擾,就直接無視,來電話拒接並拉黑。現在國家有《廣告法》嚴控保健食品的功效宣傳,電視上已經基本見不到那種過於誇大的廣告了,但網路尚未自有嚴格的法規,只要盡量不信謠不傳謠就基本不會了,另外要防範老年人被洗腦,特別是一些百無良公司暗地裡用一些小恩小惠拉老人去度培訓,用一些低級伎倆展示自己的特效,老人很容易上當。
6、關於保健食品的廣告語中不涉及違法違規的有哪些
2019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則名為《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的公告 。公告中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包裝上需要註明:「保健食品不是葯品,不能代替葯物治療疾病」的警示用語。同時公告中還對警示用語的字體大小、標注位置做了明確規定zd。
多少科普工作者都曾反復強調,保健食專品不是葯,不能治療疾病,但收效甚微。要知道把保健食品當葯吃,並不是簡簡單單花錢那麼簡單。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需要長期靠葯物維持身體穩定的人群來說,貿然停葯無異於在刀尖上起舞,病情隨時可能惡化。
這則公告一發布,相信很多保健食品生產與銷售商,都會適當調整、收斂自己的營銷手段。「保健食品不是葯」的觀念也必將深入人心,讓消費者更加明明白白的消費。
我們也能看出,監管部屬門對於加強保健食品監管,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的決心!相信假以時日,「保健食品不是葯品,不能代替葯物治療疾病」能和「吸煙有害健康」一樣,深入人心!
保健食品和葯品的功效和適用人群不同,安全性也不同。保健食品不是葯,不能把保健食品當葯吃!
7、保健品講座大都與誇大或虛假宣傳有關,打擊其違法行為到底難在哪裡?
沒有一個部門是管他們的,我覺得這是一個漏洞吧,哪個部門管賣保健品的呢?就像是一瓶鈣片,它違法嗎?強筋骨骼,增強免疫力,讓你身體更健康沒有錯,賣保健品的並沒有誇張,而是把鈣片能改變什麼告訴你而已,吃了好不好使不知道,至少這些都是它的功效,你吃不好使,證明你吸收不好,賣鈣片不犯法。
老年人的身體在退化,他們需要這些保健品來維持生命,氨糖要吃,鈣片要吃,維生素也要吃,這些都是維持生命、維持生理平衡的必需品,首先賣保健品的沒有賣假葯,價格偏高,也是顧客願意買的,沒人強迫,正常銷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誰能管這件事呢?回去以後花了高價效果不好也沒辦法,你去醫院看病也無法保證百分百恢復吧。
這件事只能在兒女身上下功夫,多跟父母解釋這種保健品的弊端,經常帶父母去逛街,帶他們去葯店,去醫院,看看這些功能的保健品都需要多少錢,父母節儉慣了,多花一分錢都不捨得,有了對比就不會花高價了,如果父母說腿疼,胳膊疼,這時候就要多注意了,馬上帶他去醫院,身體好還會買保健品嗎?
我想這件事如果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不好就會有人管了, 現在還沒到那種程度,我們認為是騙錢,可是老年人沒覺得,這比上次醫院,買些葯便宜多了,在他們心裡合適,顧客覺得沒有受騙,哪個部門能管這件事呢?
8、如何識別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廣告
近日以來,記者經常接到不少老年人投訴保健品違規宣傳自己被騙,甚至購買名為「神葯」實際上是非法葯物(即沒有正規生產批號)的經歷。以下一一給出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套路。
主騙中老年人
《大河健康報》讀者張大爺曾經拿著一盒「降壓葯」來到報社,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歷。「宣傳頁上寫著可以免費領取降血壓葯。我和老伴都是高血壓,所以就按照上面的地址去了。現場是一家賓館會議室,到場後,工作人員十分熱情,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地叫著。」
張大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看到年輕人和自己親近都很開心。但當他想領取葯品時,對方表示「領取的葯品療程太短,基本起不了效果,需要多療程使用,並要我們先聽講座。講座一開始還算正常,但隨後就慢慢地開始宣傳正規治療的副作用,例如降壓葯會引起腎臟損傷,僅僅是擴張血管治不了病等。隨後,就開始推銷他們的保健品,並且說保健品沒有副作用,能治好高血壓,還有什麼買5盒送2盒的活動。當時那裡有不少老年人直接掏錢購買了。我和老伴禁不住誘惑,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幾盒葯。回家停了降壓葯,吃了幾天保健品,發現沒什麼效果,血壓卻有點升高,老伴還出現了頭暈的症狀,就打電話給那個銷售人員,對方的回答是:『葯物需要連續使用才能最終起到療效』。於是,我們又買了1000多元的保健品。後來聽說,凡是沒有『藍帽』(保健品標示)的保健品都是不正規的,而這個保健品上根本沒有藍帽,所以就打電話質問銷售員,對方語氣立馬變了,要麼說沒時間,要麼直接不接電話,最後我們找到地方時,發現對方早已退房走了」。
攻擊葯物副作用是重點
後來記者了解到,這是保健品營銷通常的宣傳思路。張大爺提到的直接掏錢的老年人很可能是銷售方安插的「托兒」。
其實,任何葯物都有副作用,但只要按照醫生處方進行治療,疾病完全能得以控制,且副作用很小,即使出現並發症,也是因為沒有較好地控制病情,使得疾病惡化導致的。「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降壓葯控制了血壓,是能保護腎臟的,長期高血壓不控制才會損傷腎臟。」河南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浩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療效明顯定有非法添加
一般來說,違法保健品分兩種,第一種是沒有任何治療效果,產品多由蔗糖、澱粉組成,既治不了病也害不了人。第二種是吃了以後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一些標榜降血壓、降血糖、治療冠心病的葯品。
那麼,為什麼這些保健品的「療效」這么明顯呢?「肯定是非法添加,例如,很多違法保健品中都添加有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這種葯降血糖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大,會增加患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的風險,已經被衛生部門嚴格管控(只能在其他降糖葯無效或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目前有更安全的吡格列酮替代其使用。但是,很多違法保健品中仍然添加大量羅格列酮。」鄭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於江紅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也有患者指出,既然服用這些保健品能控制血壓血糖,那繼續用不就行了?「雖然能控制,但這些保健品中到底非法添加了哪些葯品,劑量是多少都不知道,對身體的損害也是未知數。」於江紅說。
廣東健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宏友表示,所有正規的保健品都只能起輔助營養的作用,或者是配合葯物進行一些保養,保健品不可以替代葯物進行治療。保健品更適合一些有經濟實力、對自身生活質量有更高要求的人服用。
保健品沒「藍帽」就是假貨
那麼,如何知道一個保健品是否合法呢?首先,正規保健品必須有「藍帽」標識,包含該產品的批准文號,例如國產保健品,批號是國食健字+G+批准日期,進口保健品則是國食健字+J+批准日期,並附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字樣。
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進行查詢。輸入產品的名稱或者批號進行查詢,只要查不到,就可斷定這是假冒產品。如果能查到,則能在查詢處看到該產品的功能范圍,只要國家批準的范圍和商家宣傳的不一致,即可斷定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9、對於虛假宣傳的保健品要怎麼舉報?
去國家食品葯品監督局舉報,現在搞四非檢查非常嚴格的,不信抓不住他。嚴厲打擊:非法宣傳、非法經營、非法生產、非法銷售,這幾項我看這個所謂的教授佔了幾項了。
10、我們做的保健品資質手續都是全的,現在我們當地的工商所非說我們是非法宣傳,要封我的門我應該怎麼辦?
哪一點非法了,違反了哪一條,讓它指出來。
向上一級申請行政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