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衛生保健教育

衛生保健教育

發布時間:2020-06-27 07:36:38

1、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幼兒衛生保健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一、實施與指導的基本標准
1. 做好活動前的准備工作。包括幼兒的知識准備,活動前的場地、器材的置備與布置,
熟悉活動計劃,做好活動前幼兒及場地的安全、衛生工作。
2. 教師的情緒、語調和態度等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情緒和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自
身言行對幼兒情緒、興趣的影響和感染,要以積極的態度和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活動的組織
和指導中去,並有執行活動計劃的高度責任心和靈活性。
3. 靈活運用多種指導方式,既面向全體,又應注意個體差異,做好個別教育。
4. 控制好活動的時間。體育教學活動的時間:每周安排1~2 次。一般小班為15~20 分
鍾,中班為20~25 分鍾,大班為30 分鍾左右。
5. 重視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智力,並通過建立活動常規,利用活動的有關內容,培養
幼兒良好的品質和個性,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6. 注意做好活動後的復習輔導和檢查、評價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組
織指導能力和教育質量。
7. 注意安全,確保健康。具體措施如下:
檢查場地器械,消除安全隱患;
加強保護幫助,確保活動安全;
合理組織教學,避免相互干擾;
堅持量力原則,活動力所能及;
發展幼兒體能,提高調控能力;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培養規則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實施與指導的實踐要點
1. 努力積累扎實的幼兒體育科學知識,這是進行幼兒園體育教育的前提。幼兒園體育
有自身的專業要求和知識背景,實施過程中十分強調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及准確性,比如要
使幼兒掌握某一動作要領,充分了解人體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稱、構造及其保護知識,並
且能夠深入淺出地表達,使得幼兒了解;教師還必須能夠及時地糾正幼兒不準確的、甚至
會出現危險的動作及做法。
2.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目標明確,有清晰的思路、准確的表達。我們常常發
現體育活動中似乎沒有學習內容,看起來就是比平時多一些器械玩玩而已,幼兒學習經驗
未得到提升的現象,這是由於教師頭腦中未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對於「今天為什麼要選這
個課題?」、「重點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模糊不清;另外還由於教師未能預先
設計好教學語言,以致表達不到位,幼兒理所當然聽不明白。因此,教師思路是否清晰、
表達是否准確是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3. 恰當地把握時機,適時進行相應的體育活動。例如有關平衡動作的學習,可在5、
6 月份多安排進行,因為它的活動量與氣候相吻合。再如,跳繩活動一般幼兒園要求大班
學會,殊不知真正掌握跳繩是在小學階段,但不是不能跳繩,可以作為幼兒興趣體育活動
來進行,這樣既能利用個別幼兒的親身經驗激發幼兒興趣,又能面向大多數進行拓展教育,
使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產生實時效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是一名設計者、觀察者、指導
者和提供幫助者——「最好設計」、「最多觀察」、「最少指導」、「最大幫助」。
4. 統籌安排系列活動,注意相互之間的協調。對於內容豐富的同一主題的活動,可以
通過系列活動在三個年齡段分別進行,但要注意分配好各年齡段的側重點,呈現既有鋪墊
又有深化的螺旋式上升的態勢。
5. 把握體育教學的特點和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雖然有些教育內容可以說既屬體育教
育范疇,又屬保健教育范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間並無絕對的劃分標准。而一旦作
為體育教學活動,就應該突出領域特徵。在案例分析的案例一中明顯出現錯位現象,體育
教學特點不明確,談得多,而做得少。另外,注意在構建學科體系與培養幼兒初步的知識
結構方面,其角度理應不同,所以在實踐中一方面不能因為學科內容的劃分而人為割裂幼
兒的知識結構,而更注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整合;另一方面對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
重復也沒有必要過分擔憂,因為要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幼兒園教學本身就應反復進行,
才能得到鞏固。
(6) 語言圖示提示和具體幫助法。
語言圖示提示法是指在幼兒進行身體練習時,教師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提示和指導幼
兒正確完成動作或進行活動的方法。
具體幫助法是指教師直接而具體地幫助幼兒改正錯誤,掌握正確的練習要求和方法。
這些方法往往結合使用,多用於重復練習時由教師幫助幼兒防止和糾正錯誤,也是實施個
別指導的有效方法。
此外,幼兒身體鍛煉的方法還有比賽法、領做法、信號法等等。
總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開展具體活動時,應注意綜合運
用多種方法,並根據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和組織形式、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以
及環境、器材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3. 游戲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合理運用游戲法可以使體育教學中枯燥的動作技能訓練增加趣味性,激發幼兒活動的
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還能鼓勵幼兒堅持身體鍛煉。
准備活動 —— 准備活動中一般是走跑游戲居多,目的是取得熱身的效果。如:蛇形
走跑、螺旋走跑、跑動中「聽號抱團」、「拉網捕魚」、「輪流領先跑」、「叫號領頭跑」、
「往返跑比賽」等等,一般發展身體素質的游戲,來創造和諧活動氣氛,也可以在活動開
始利用幼兒邊說邊做,如唱兒歌、快快報數的游戲方式。既起到活動肢體、提高興奮性、
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於組織教學。
基本活動 —— 通常本環節是學新知的重要部分,必須具有健身健腦的效果,力求反
復鞏固新經驗、新技能。我們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性別以及實際活動能力等特點,確定
游戲相應的運動負荷量、動作難度和活動方式的可行性。同時還要兼顧幼兒興趣,游戲力
求新、奇、趣,能讓幼兒樂意參與,充分享受並體驗活動帶來的無限樂趣。另外,對游戲
的各個環節要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如科學的規則制定、安全動作的設計、嚴密的游戲組織,
場地的合理安排等。
在體育技術技能教學中,正確運用游戲法,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提高幼兒
的學習興趣。例如:球類教學中「一人運兩球」、「活動籃筐」、「投籃晉級」等游戲將
對拍球的基本技術游戲化。再如選擇帶有童趣的游戲,發展腿部力量的「兔子跳」、「蛙
跳接力」等。發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車」、「平衡角力」、「推人出圈」等有趣的游戲。
發展幼兒投擲能力的游戲,可以選擇「雙手滾球比遠」、「擊球出圈」、「拋球入活動籃」、
「上拋球比高」等游戲。也可以選擇具有故事情境的游戲,如「三隻小豬」「小山羊過河」、
「龜兔賽跑」等游戲,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還可以對體育傳統游戲進行改編。如低年級「老
鷹捉小雞」可以是組織形式的變化、方法的變化、情境的變化、游戲名稱的變化等。這些
游戲的運用和創新,使基本動作技能教學「活」起來。
與取勝的可能性上具有均等機會,使幼兒保持愉悅度和新鮮感。
放鬆活動 —— 游戲法運用於此,有助於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盡快恢復。整理活
動的游戲內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使機體的生理、心理得到放鬆。選
擇的體育游戲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方法簡單明了,場地不受限制,具有
很強的實用性,三言兩語能講明白,隨時隨地就能開展,方便教學。也可選擇放鬆的游戲
或放鬆的舞蹈等,使學生興奮的大腦皮層及時得到調節,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避免結束
時用一些反應游戲,雖然游戲很好玩,但幼兒不是在放鬆,而是在更加「提神」,這樣安
排不合理。

2、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1、健康教育的含義:
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
健康教育的目的: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健康促進的含義: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
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
健康促進涉及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建立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都要把健康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
2)創造健康支持環境:健康促進必須為人們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3)增強社區的能力:確定問題和需求是社區能力建設的起點。
4)發展個人技能: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功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機構和政府等共同分擔。

3、青春期衛生保健有哪些 健康與教育

算你問著了!
我是預防醫學執業醫師,副主任醫!
一直從事兒少衛生學!
青春期衛生保健
一、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1、飲食定時、定量。定時,是指吃飯時量要有規律,定量,指吃飯要有節制每餐不宜過飽三餐合理分配,早30% ,中40%,晚30%,不要暴飲暴食。2、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吃飯時不要大吵大鬧,大聲說笑,因為這樣會破壞吞咽的協調運動,結束使食物嗆入氣管,輕者引起劇烈的咳嗽,重者堵塞氣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另外,邊吃飯看書也是不良的進食習慣,會影響食慾和消化,應避免和糾正。3、吃飯要細嚼慢咽:這樣有利於消化。4、不挑食、偏食:全面合理的飲食能使人體獲得各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使身體長的強壯有力,否則就會因攝取營養素不會而引起各種疾病,或滿足不了生長發育的需要,越吃越瘦發育不良,同學們應克服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養成有啥吃啥,粗細搭配,葷素搭配的飲食習慣,保證攝入的營養能滿足機體各方面的需要,這時青少年尤為重要。5、不要濫吃零食,零食雖然本身無害,但有些同學飯前飯後,嘴裡總是不停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長期這樣,正餐主食吃的少會造成營養缺乏,另外還使胃腸長期處在工作狀態。時間長了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它消化系統的疾病,因此,青少年時期首先要吃飽吃好三頓正餐,在需要時適當選擇一些零食,但不可濫吃。6、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吃小灘上的食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或腸道傳染病等。
總之,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是身體健康的定型階段。正在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應多吃些含蛋白質、鈣、磷和維生素比較豐富的食物,不要偏食。
二、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睡眠是人類生存所必需要的休息階段,它可以使人不斷獲得新的精力和體力,如果說營養是生成發育的基礎,那麼生長發育的保證是睡眠,因為與青春期生長發育有密切關系的激素,在睡眠時分泌量增加3─4倍,高中生每天睡足8小時就可以了。 睡前避免過渡的興奮和劇烈運動,晚飯學宜吃的過飽,睡前最好不要吃東西,尤其不要喝濃茶、咖啡,理想的睡總是右側卧位,枕頭高低適當,睡前清潔個人衛生,睡眠時間有規律,應按時睡眠,按時起床。
首先睡眠可以促進生長發育,特別是生長。青春期生長迅速是由生長激素所決定的。生長激素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加細胞體積和數量,促進人體的生長,尤其能促進長骨的軟骨組織生長,加速骨生長,使人長高。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而生長激素的分泌與人體的睡眠密切相關。

生長激素在人清醒時分泌很少,也沒有規律,所以白天生長激素的濃度最低。科學研究發現,青少年在從事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之後,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提早且分泌量增加。另外,兒童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加劇,青春期增加更多,青春期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比青春前期多75倍。若此時期睡得太晚或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身體的生長。因此青春期保證睡眠,堅持體育鍛煉,對身體長高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青春期睡眠充足可以提高智力。一個人工作效率的高低,對事物接受與反應的敏捷度,以及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均與他的睡眠好壞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睡眠能促進記憶。因為睡眠時遺記減慢,同時大腦皮層內蛋白質合成加快(主要發生於快波睡眠過程中),使短時記憶容易轉化為長時記憶,有利於青少年智力的提高。

第三睡眠有助於消除疲勞,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雖然青春期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已基本成熟,但由於體內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分泌的激素,加強了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因而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情緒不穩定,易激動,也易疲勞。適時和充足的睡眠則有利於疲勞的恢復,保護腦和神經系統,使之正常發育。同時,充足適時的睡眠既可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在已患病時促使病情減輕或好轉。實驗表明:人在疲勞狀態下比睡眠充足的不疲勞狀態更易染上疾病。可見睡眠對於預防疾病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哈佛大學的科留卡博士認為,哺乳動物能把體內細菌製造的胞壁酸儲存在腦內,促進睡眠,以保證人體正常休息的需要。當人體患病後,細菌再生的胞壁酸就會增加,從而使睡眠增加,隨之機體免疫過程也增加,有利於疾病的痊癒。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則他的壽命明顯縮短。因為人在睡眠過程中,身體內一切生理活動均會減慢,處於恢復修整和重新積累能量的過程中。若長時間不睡覺,輕者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重者可導致衰亡。

由此可見,睡眠對青春期少年身心的健康發育有很大的、很多方面的積極作用,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不可忽視睡眠,只有保質、保量的睡眠,才會使身心得到健康發育。

三、青春期應注意保護嗓音
在青春期發育期,與身體各部位出現的顯著變化一樣,聲音也由童聲轉變為成年人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聲期」,男生從15─16歲開始,女生從14歲左右開始歷時半年至一年,在此期間要注意保護嗓子,不要經常性的大聲吼叫,必須受涼,少吃辣和油膩的食物注意鍛煉身體,防止傷風感冒。

四、切勿沾染吸煙酗酒的嗜好

香煙在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中有許多有毒的物質,其中有尼古丁,三氧化二砷、CO、氰氫酸和CO會導致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同樣酗酒危害也很大,如果長期或一次飲大量的酒,則會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影響大腦的正常能使記憶力減退,甚至會傷害男、女生殖細胞,導致婚後不育或產出痴呆兒,所以不能放縱豪飲,以免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認真的回答你的問題!請把分數給我吧!謝謝你!

4、保健教育活動所包含的基本內容

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類:
1.一般性健康教育——幫助了解增強個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識
2.特殊健康教育內容——針對社區特殊人群常見的健康問題進行教育
3.衛生管理法規的教育——了解法規,提高責任心和自覺性
另外,在城市和農村進行健康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一)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規劃
跨入21世紀,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但目前在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農民還較多地存在著落後、愚昧和不健康的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衛生意識不強,保健知識貧乏,合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的能力不足,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突出。2000年全國6省農村健康教育現狀調查顯示:在農村15歲以上人群中,對飲水衛生、環境衛生、疾病預防等八項基本衛生知識的知曉率僅為36%.農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發【1997】3號)、國務院體改辦等五部門《關於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01】39號)和《中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實施綱要(2001~2010)》,深入開展「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以下簡稱「行動」),進一步推動衛生下鄉工作,在廣大農村居民中,為大力普及基本衛生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行動」自1994年啟動以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針對農村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結合初級衛生保健各項任務,以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結合的策略,大力普及基本衛生知識,取得了初步成績,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成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重點項目。「行動」對於改變陳規陋習和不良生活習慣,增強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行動」是農村健康促進的重要內容,其成功經驗可在發展中國家推廣。
(二)城市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城市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行為狀況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水平與文明程度;根據城市社區居民不斷發展的健康需求,參照《全國城市衛生檢查評比標准》及其《實施細則》,城市社區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健康觀念、健康知識、健康行為。
1.健康觀念部分
(1)健康意識教育
健康意識主要是指個人和群體對健康的認知態度和價值觀念。健康意識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現代健康的概念;健康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對維護健康承擔的責任;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有能力維護個體和社會的健康等。
(2)衛生公德、衛生法律、法規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各級政府也頒布了大量地方性衛生法規。大力普及衛生法律、法規,宣揚衛生公德,有利於提高社區居民的衛生法制意識和衛生道德觀念,有助於社區衛生管理、環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
2.健康知識部分
(1)身體保健知識
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胃、腎的位置、生理功能與保健;口腔與眼睛的保健。
(2)疾病防治知識教育
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症狀和體征、治療、護理、康復等知識。其中預防知識是教育的重點。主要內容是提倡不吸煙、不飲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積極參健康咨詢、疾病普查普治、遵從醫囑、堅持早期治療等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
各種急性傳染病的症狀、預防、隔離、消毒、疫情報告等知識。其中艾滋病和其他性傳播疾病及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是目前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傳染病,應加強對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法的宣傳教育。
感冒等各種常見病的預防、早期治療知識。
家庭急救與護理。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病急性發作,觸電、溺水、煤氣中毒的急救,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燒傷、燙傷、跌打損傷等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3)生活衛生知識教育
飲食與營養衛生。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科學烹調,飲食定時定量,碘鹽的保管與食用,餐具的消毒,食物的貯存,酗酒、偏食、暴飲暴食對健康的影響,食物中毒的預防知識等。
家庭用葯和醫學常識。常用葯的保管和服用方法;體溫計、血壓計的使用方法等。
四害防止。蒼蠅、老鼠、蚊子、臭蟲、蟑螂等害蟲的生活習性、對健康的危害、葯物和其他防止方法。
日常生活衛生常識。按時作息,有規律地工作、學習、娛樂、勞動、運動知識;室內採光、通風、溫度、濕度對健康的影響;廚房、廁所衛生等。
(4)心理衛生知識教育
包括心理狀態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如何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如何防止和消除緊張刺激;如何正確處理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教育獨生子女。
(5)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煤氣中毒、溺水、自殺、勞動損傷等意外傷害是死亡和傷殘的常見原因。對社區居民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居民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注意安全防護,自覺使用安全設施,可以降低和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6)中老年保健知識教育
包括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中老年人的飲食、運動、學習、工作、娛樂、休息等方面的保健知識;中老年人常見疾病防治知識等。中年知識分子在大中城市居民中佔有一定比例。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他們事業心強,但往往忽略自我保健,應加強對他們的健康指導和保護。
(7)生殖健康教育
包括生殖衛生、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優教知識;婦女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的生理特點和保健知識;婦科常見病防治知識等。
嬰幼兒的喂養、護理方法;母乳喂養的好處;嬰幼兒的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知識;兒童衛生習慣的早期訓練和培養。
(8)環境保護知識教育
環境對健康的影響,生活垃圾的處理,雜訊、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及預防方法,提倡綠化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
(9)衛生服務指南
包括了解並自覺利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衛生防疫機構提供的衛生服務,主動參與健康普查、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主動接受預防接種;有病及時就醫及就醫常識;遵從醫囑,堅持治療等。
3.健康行為部分
(1)個體行為
飯前便後洗手
每天早晚刷牙
定期洗澡、理發、剪指甲
服裝整潔
勤曬被褥
講衛生講公德,如不亂扔亂倒、不隨地吐痰等
不吸煙
不酗酒
每天進行鍛煉
按時讓孩子參加計劃免疫
(2)群體行為
室內整潔,無蚊、蠅、老鼠、蟑螂等
室內無異味、空氣新鮮
辦公室內有禁止吸煙標志或勸阻吸煙的宣傳品,不設煙具
廚房灶具干凈、碗筷干凈、生熟食品分開
廚房通風良好
廁所無臭、無蠅、便池無尿鹼
廁所地面、門窗、牆壁、燈具、洗手盆池清潔
陽台封閉規范
遵守交通規則,避免意外事故
積極組織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娛體育活動

5、幼兒衛生保健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什麼學科

《學前兒童衛復生與保健》是學前教育專業(專科起點本科)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本課 程是一門交叉學科,以衛生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制學等原理為指導,研究托幼機構的保健問題,旨在使學前兒童健康發展。它不僅注重百兒童的現實保健問題,更注重兒童的健康行為的養成;不僅注重託幼機構環境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也強調學前教育度工作者在保教的過程中對兒童健康的維護和促進。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領域較廣,包含了解剖生理學知、心理衛生學、預防醫學、學前教育學等學科的重要內道容。本課程4學分,72學時,第二學期開設。

6、公共衛生健康教育資料

一、健康的含義是什麼?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於良好狀態。 二、健康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採納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並能自覺地選擇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三 、健康教育的目是什麼? 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維護健康; 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4、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四、常見的有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什麼? 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心胸狹窄、性亂交等。 五 、有害健康的八種行為是什麼? 1、吸煙; 2、飲酒過量; 3、不恰當的服葯; 4、缺乏經常的體育鍛煉,或突然運動量過大; 5、熱量過高或多鹽飲食、飲食無節制; 6、不接受科學合理的醫療保健; 7、對社會壓力產生適應不良的反應;

與衛生保健教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