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醫療保健質量

醫療保健質量

發布時間:2020-06-26 09:57:02

1、改善醫療保健的缺點有哪些

一、醫療器具大幅增長182.1%。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合理膳食是關鍵。但每個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必不可少。所以經常在家中必備一些醫療器具,包括血壓計、體溫計等,而這些器具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於購買醫療器具支出為
7.9元,同比增長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長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點,很多市民都逐漸的接受了它,並形成花錢健身的消費新主張,科學地運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療枕、護膝、護腰等。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個性化、專業化、科學化等。對於投入到這方面的費用,大家能夠欣然接受,擁有保健器也一度成為一種時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保健器具支出為6.8元,同比增長
112.5%。
三、葯品費增長5.5%。現在電視上的葯品廣告鋪天蓋地,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擾亂了市民們的視覺,得了病反而不會選擇葯品了,去葯店買葯,以前常用的一些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電視上明星做廣告的葯品,價格高不說,能不能治好還是一回事。雖然國家對葯品的價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葯也造成葯品費的增長。據抽樣調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葯品費支出為241.7元,同比增長5.5%。
四、滋補保健品增長3.8%。由於滋補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補對一些疾病有著調節作用,因而居民購買滋補保健品有所增長。但決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補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們應該分清彼此差別,在用滋補葯品時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葯品,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否則便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補葯品時,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滋補保健葯品支出為27.3元,同比增長3.8%。
五、醫療費支出增長51.9%。人們在治病的同時,各種服務性支出,包括掛號費、診療費、手術費、住院費等,價格不斷上漲,根本原因在於早期診斷、治療和預防。到醫院後經過各種檢查,專家診斷,加快疾病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對病人臨床治癒起了一定的促進性作用。攢錢不如攢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裡,只要經濟條件能承受,花錢買健康也是值得的。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醫葯費增長的同時,醫療服務費人均支出達180.4元,同比增長51.9%。
六、其它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83.3%。人們在注重健康的同時,運用科學的鍛煉,學點太極拳、氣功等還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在預防或加強科學鍛煉上多投點資也是應該的,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在家中經常准備點象膠布、紗布、葯棉等醫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醫療器具、保健用品、葯品費、滋補,醫療費以外的其他醫療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長183.3%。
望採納謝謝

2、如何提升醫療保健質量

 常用的方法有:
( 一) 傳統醫療統計指標評價法。 這種評價法以數字為事實,制訂相應的統計指標,對醫療質量和效率進行正確、及時和有效的評價,為醫療質量管理提供更可靠的質量改進依據;同時在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完整性和准確性的基礎上,格外注意了統計數據的可比性和顯著性。其優點是醫療指標統一、固定、具體,項目 簡單, 便於統計和分析, 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一種比較實用易使大家接受的管理方法。 其缺點是事後的結果評價, 被動管理, 忽視人的作用和醫療活動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 二) 三級結構質量評價法。 其特點是建立以醫務人員為主體的三級質量控制網路體系, 質量分層評價, 針對性較強,效果比較可靠。 該評價法的優點是把質量管理和評價明確地分成了三個環節, 將質量管理責任進一步明確, 以便於監督檢查;缺點是單靠醫療部門控制質量, 全員參與意識、服務意識淡薄,也不易制定有可比性的、 統一的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標准,在我國實際應用過程中, 只重視了基礎質量和結果質量,而忽視了對環節質量的評價和管理。
( 三) 醫院分級管理評價方法。 它是按醫院功能、 規格、檔次、定編、定標准、 定評價方法, 從而達到對醫院全面管理的方法。 其優點是醫院分級, 評價標准統一, 一個評價循環套一個循環,促進醫院向正規化方向發展, 而且有利於跨區域性大規模檢查,優勝劣汰;其缺點是實施、掌握評價方法的人員素質不同,很難在一個水平上評價, 同一級醫院評審結果可能相差太大,有失醫院評審評價的現實意義。
( 四) 病例評價法。 它是以病例( 患者) 的診療經過和結果作為評價醫療質量的依據,以病歷和其他醫療記錄作為資料,按診療過程和結果來進行判斷,將實際的結果與預計的。

3、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醫療質量是病人的滿意度、醫療工作效率、醫療技術經濟效果(投入產出關系)以及醫療的連續性和系統性。醫療安全是指醫院在實施醫療保健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

4、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有什麼區別?

醫療質量:
狹義角度,主要是指醫療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稱診療質量; 廣義角度,它不僅涵蓋診療質量的內容,還強調病人的滿意度、醫療工作效率、醫療技術經濟效果(投入產出關系)以及醫療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又稱醫院(醫療)服務質量。
 醫療安全是指醫院在實施醫療保健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其核心是醫療質量。 醫療安全與醫療效果是因果關系,醫療安全直接影響社會與經濟效益。不安全醫療會導致患者病程延長和治療方法復雜化等後果,不僅增加醫療成本和經濟負擔,有時還導致醫療事故引發糾紛,影響醫院的社會信譽和形象。

5、醫療保健有幾個特點

2004年我市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新特點
發布單位:太原市統計局 報送時間:2005年2月1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提高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提高自我防治意識,增強體質,增加醫療保健費用支出必不可少。據對太原市300戶居民家庭抽樣調查,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於醫療和保健的葯品、用品和服務費用支出為469.1元,同比增長22.8%。
一、醫療器具大幅增長182.1%。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合理膳食是關鍵。但每個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必不可少。所以經常在家中必備一些醫療器具,包括血壓計、體溫計等,而這些器具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於購買醫療器具支出為 7.9元,同比增長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長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點,很多市民都逐漸的接受了它,並形成花錢健身的消費新主張,科學地運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療枕、護膝、護腰等。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個性化、專業化、科學化等。對於投入到這方面的費用,大家能夠欣然接受,擁有保健器也一度成為一種時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保健器具支出為6.8元,同比增長 112.5%。
三、葯品費增長5.5%。現在電視上的葯品廣告鋪天蓋地,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擾亂了市民們的視覺,得了病反而不會選擇葯品了,去葯店買葯,以前常用的一些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電視上明星做廣告的葯品,價格高不說,能不能治好還是一回事。雖然國家對葯品的價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葯也造成葯品費的增長。據抽樣調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葯品費支出為241.7元,同比增長5.5%。
四、滋補保健品增長3.8%。由於滋補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補對一些疾病有著調節作用,因而居民購買滋補保健品有所增長。但決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補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們應該分清彼此差別,在用滋補葯品時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葯品,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否則便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補葯品時,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滋補保健葯品支出為27.3元,同比增長3.8%。
五、醫療費支出增長51.9%。人們在治病的同時,各種服務性支出,包括掛號費、診療費、手術費、住院費等,價格不斷上漲,根本原因在於早期診斷、治療和預防。到醫院後經過各種檢查,專家診斷,加快疾病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對病人臨床治癒起了一定的促進性作用。攢錢不如攢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裡,只要經濟條件能承受,花錢買健康也是值得的。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醫葯費增長的同時,醫療服務費人均支出達180.4元,同比增長51.9%。
六、其它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83.3%。人們在注重健康的同時,運用科學的鍛煉,學點太極拳、氣功等還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在預防或加強科學鍛煉上多投點資也是應該的,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在家中經常准備點象膠布、紗布、葯棉等醫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醫療器具、保健用品、葯品費、滋補,醫療費以外的其他醫療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長183.3%。

6、怎樣評價醫療服務質量

常用的方法有:
( 一) 傳統醫療統計指標評價法。 這種評價法以數字為事實,制訂相應的統計指標,對醫療質量和效率進行正確、及時和有效的評價,為醫療質量管理提供更可靠的質量改進依據;同時在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完整性和准確性的基礎上,格外注意了統計數據的可比性和顯著性。其優點是醫療指標統一、固定、具體,項目 簡單, 便於統計和分析, 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是一種比較實用易使大家接受的管理方法。 其缺點是事後的結果評價, 被動管理, 忽視人的作用和醫療活動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 二) 三級結構質量評價法。 其特點是建立以醫務人員為主體的三級質量控制網路體系, 質量分層評價, 針對性較強,效果比較可靠。 該評價法的優點是把質量管理和評價明確地分成了三個環節, 將質量管理責任進一步明確, 以便於監督檢查;缺點是單靠醫療部門控制質量, 全員參與意識、服務意識淡薄,也不易制定有可比性的、 統一的醫療服務質量評價標准,在我國實際應用過程中, 只重視了基礎質量和結果質量,而忽視了對環節質量的評價和管理。
( 三) 醫院分級管理評價方法。 它是按醫院功能、 規格、檔次、定編、定標准、 定評價方法, 從而達到對醫院全面管理的方法。 其優點是醫院分級, 評價標准統一, 一個評價循環套一個循環,促進醫院向正規化方向發展, 而且有利於跨區域性大規模檢查,優勝劣汰;其缺點是實施、掌握評價方法的人員素質不同,很難在一個水平上評價, 同一級醫院評審結果可能相差太大,有失醫院評審評價的現實意義。
( 四) 病例評價法。 它是以病例( 患者) 的診療經過和結果作為評價醫療質量的依據,以病歷和其他醫療記錄作為資料,按診療過程和結果來進行判斷,將實際的結果與預計的。

7、怎麼做才能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針對如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要點如下:

一.要明確自身服務質量的優劣

要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必須清楚醫療主體自身服務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發展的機會和威脅,以便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地提高服務質量。

二.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

提高醫療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加強對醫務人員培訓,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加強對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完善內部監察和社會監察制度。

精神、著裝、服飾、體態、語言無不息息相關。這樣一來就要求加強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加強文明禮儀的學習,推廣文明用語,大方得體的體態都能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微笑和一句關切的問候都會對病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由此也可能產生「1=100」的效果。

管理的科學化,嚴謹化。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場所,是人生與死都密切相關的地方,它要求我們每一個醫務人員必須嚴謹,不可有一絲的馬虎和疏忽。同樣,作為醫療行業的管理者,更應該從制度教育著手,狠抓行風和制度建設,推行首診、首問負責制,積極倡導「多同病人說一句話、多問病人一聲好、多給病人一個微笑」等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切實的把愛「病源」轉變為愛「病員」,進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技術水平,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以此來建立更貼心的醫療運作體系,真正體現人間處處真情在的人文精神,把醫院建設成百姓信賴、百姓放心、百姓贊譽的醫院。

三.主要是改善醫患關系

隨著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醫患雙方的關繫上出現了新的矛盾,醫方受到患方的人身傷害時有發生。白衣天使的處境並不樂觀,醫患關系的緊張,不利於人民的健康幸福,不利於社會的安定,也會挫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利於醫學事業的發展。因此,改善醫患關系刻不容緩。

建立良好醫患關系從醫患溝通開始。醫院是與人民群眾接觸最多、最密切的地方。醫療工作直接體現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醫務人員的素質,醫療服務的質量,醫療設施的優劣等,都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患者到醫院就診,需要得到更多的幫助,得到更多的服務和尊重,因此,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應該從醫患溝通開始。加強交流與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加強醫患溝通,是塑造醫院形象的需要,加強醫患溝通是患者及家屬的需要,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工作的需要,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

醫患溝通中存在的醫患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醫患雙方的矛盾關系,是客觀存在的,既對立又統一,它始終貫穿於醫療工作的全過程是不能迴避和掩蓋的,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醫學科學的復雜性,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有待提高 ,醫療體制和機制存在明顯的不足 ,法律解決不了的糾紛。

保證醫患溝通渠道的暢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溝通的前提,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講究醫患交往的技巧,注意醫務人員的形象和禮儀等等。

四、 強化醫院管理,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管理應是一個團隊,而非個人,因此應注重領導班子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設一支具有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甘於奉獻,能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堅強領導集體。要在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基礎上,針對當前實際,不斷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具體工作中實踐科學發展觀,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落到實處。採取分工負責制,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堅持每周例會制度,落實上周的工作安排,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務,對醫院的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

綜上,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醫療衛生環境下,醫療主體(醫院)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醫療服務質量,才能促進醫院本身更全面、更進一步發展。

與醫療保健質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