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婚前衛生指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 有關性衛生的保健和教育 2) 新婚避孕知識及計劃生育指導 3) 受孕前的准備內、環境和疾病對後代影響等孕前保健知識容。 4) 遺傳病的基本知識 5) 影響婚育的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 6) 其他生殖健康知識
2、詳細論述婚前保健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婚前保健服務是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在結婚登記前所進行的婚前醫學檢查、婚前衛生指導和婚前衛生咨詢服務。[1]
(一)婚前醫學檢查
婚前醫學檢查是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的醫學檢查。
1. 婚前醫學檢查項目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常規輔助檢查和其他特殊檢查。
檢查女性生殖器官時應做肛門腹壁雙合診,如需做陰道檢查,須徵得本人或家屬同意後進行。除處女膜發育異常外,嚴禁對其完整性進行描述。對可疑發育異常者,應慎重診斷。
常規輔助檢查應進行胸部透視,血常規、尿常規、梅毒篩查,血轉氨酶和乙肝表面抗原檢測、女性陰道分泌物滴蟲、黴菌檢查。
其他特殊檢查,如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檢測、淋病、艾滋病、支原體和衣原體檢查、精液常規、B型超聲、乳腺、染色體檢查等,應根據需要或自願原則確定。
2. 婚前醫學檢查的主要疾病
(1)嚴重遺傳性疾病:由於遺傳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喪失自主生活能力,子代再現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疾病。
(2)指定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
(3)有關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4)其他與婚育有關的疾病,如重要臟器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等。
3. 婚前醫學檢查的轉診
婚前醫學檢查實行逐級轉診制度。對不能確診的疑難病症,應由原婚前醫學檢查單位填寫統一的轉診單,轉至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確診。該機構應將確診結果和檢測報告反饋給原婚前醫學檢查單位。原婚前醫學檢查單位應根據確診結果填寫《婚前醫學檢查證明》,並保留原始資料。
對婚前醫學檢查結果有異議的,可申請母嬰保健技術鑒定。
4. 醫學意見
婚前醫學檢查單位應向接受婚前醫學檢查的當事人出具《婚前醫學檢查證明》,並在「醫學意見」欄內註明:
(1)雙方為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如發現一方或雙方患有重度、極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婚姻意識能力;重型精神病,在病情發作期有攻擊危害行為的,註明「建議不宜結婚」。
(2)發現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臟器疾病,以及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疾病的,註明「建議不宜生育」。
(3)發現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或其他醫學上認為應暫緩結婚的疾病時,註明「建議暫緩結婚」;對於婚檢發現的可能會終生傳染的不在發病期的傳染病患者或病原體攜帶者,在出具婚前檢查醫學意見時,應向受檢者說明情況,提出預防、治療及採取其他醫學措施的意見。若受檢者堅持結婚,應充分尊重受檢雙方的意願,註明「建議採取醫學措施,尊重受檢者意願」。
(4)未發現前款第(1)、(2)、(3)類情況,為婚檢時法定允許結婚的情形,註明「未發現醫學上不宜結婚的情形」。
在出具任何一種醫學意見時,婚檢醫師應當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並進行指導。
(二)婚前衛生指導
婚前衛生指導是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的以生殖健康為核心,與結婚和生育有關的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
1. 婚前衛生指導內容
(1)有關性保健和性教育
(2)新婚避孕知識及計劃生育指導
(3)受孕前的准備、環境和疾病對後代影響等孕前保健知識
(4)遺傳病的基本知識
(5)影響婚育的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
(6)其他生殖健康知識
2. 婚前衛生指導方法
由省級婦幼保健機構根據婚前衛生指導的內容,制定宣傳教育材料。婚前保健機構通過多種方法系統地為服務對象進行婚前生殖健康教育,並向婚檢對象提供婚前保健宣傳資料。宣教時間不少於40分鍾,並進行效果評估。
(三)婚前衛生咨詢
婚檢醫師應針對醫學檢查結果發現的異常情況以及服務對象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解答、交換意見、提供信息,幫助受檢對象在知情的基礎上作出適宜的決定。醫師在提出「不宜結婚」、「不宜生育」和「暫緩結婚」等醫學意見時,應充分尊重服務對象的意願,耐心、細致地講明科學道理,對可能產生的後果給予重點解釋,並由受檢雙方在體檢表上簽署知情意見。
3、婦女保健工作的內容與任務
最初,婦女保健工作是從孕產期保健做起,且長期以來以此為主要內容。由於妊娠和分娩常伴有並發症,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和生命,產科學的發展使這些並發症可以通過保健加以預防,大量事實證明,開展婦幼衛生,做好孕產期保健就能明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而婦幼衛生薄弱的地區,孕產婦死亡的悲劇還經常發生。20世紀七十年代圍生醫學發展後,圍生保健的實施,充實了孕產期保健的內容,提高了保健服務的質量。以後,圍繞婦女生育期內在生育和生殖功能方面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繼續開展了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和婦科病防治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婦女就業人數的增加,預防勞動中有毒、有害物質及其他職業危害因素對婦女生殖功能的不良影響,女工勞動保護和女職工勞動保健等都受到了重視。
20世紀80年代起,為了提高婚姻生活質量和把好「優生」關,提倡婚前檢查和婚前醫學指導,逐步形成制度。90年代,生殖健康新概念的提出,要求在生命所有階段維護好生殖系統及其功能的完好狀態,就要求婦女保健的內容不應局限於生育期,而應擴大到女童期、青春期和更、老年期。
1、女童期 女童營養不足引起的貧血、佝僂病都可能影響到今後的正常分娩。女童的生殖器官嬌嫩,外生殖器常暴露在外,易受感染和損傷,做好保健,防止「病從陰道人」,至關重要。近年來,在一些富裕地區,女童營養過度,以及出現性早熟問題;已引起關注。此外女童生殖道腫瘤雖不多見,但惡性程度高,有的還影響性發育,以及女童生殖道畸形問題都是女童保健需要重視的問題。
2、青春期 青春期少女體重、身高迅速增加,生殖器官發育趨於成熟,第二性徵出現,精力充沛,性格活潑,情感復雜而熱烈,少女則處於性萌動期,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性教育,得不到家庭、學校的正確引導,在心理和行為上極易出現歪曲和錯誤,成為惡劣環境的受害者。未婚先孕、未婚人流、單親母親等已成為當今一大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地影響生殖健康。因此對青春期少女進行青春期保健和性教育,提供信息和咨詢以及適當的保健服務,是非常必要的。
3、生育期 是婦女生殖功能旺盛期,在此期內婦女要承擔孕育下一代和照顧家庭的任務,還要和男子一樣參加社會生產勞動,婦女的健康更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生育期保健的內容主要是保護婦女妊娠和分娩過程的安全,且做到有計劃生育,延長生育間隔,避免因生育過早、過多、過密、過晚及計劃外妊娠對健康帶來的損害。同時還要與有關方面配合,努力消除社會、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危害,做好婦女勞動保護、性病防治和婦女常見病防治等工作。簡而言之,生育期保健包括:圍婚保健、孕前保健、圍生保健、計劃生育、性保健、性病防治、女職工勞動保護和保健及常見婦科病防治等。
4.更年期 隨著壽命的延長,婦女一生中有1/3-1/2的時間是在絕經後渡過,這個年齡組的婦女在人口中的比例正在逐漸增加。更年期婦女處於生殖功能從旺盛走向衰退的過渡時期,由於生理、心理上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開展更年期保健,保護她們順利地渡過這個「多事之秋」,不僅有利於促進更年期婦女的身心健康,且能為預防老年期多種代謝性疾病打下基礎。更年期婦女雖已失去生育能力,但仍有性的需求,同時亦易發生性功能障礙。調節她們的心理,及時幫助她們克服性功能障礙,使她們仍能保持和諧的性生活,有利於身心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質量。更年期保健的內容包括婦女更年期常見病及婦科惡性腫瘤的防治,更年期自我保健和自我監測知識的普及,以及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