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鴨養殖保健

鴨養殖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26 02:06:51

1、(小型)肉鴨養殖(大概一千隻),請問怎麼預防瘟疫和治療?料比是什麼意思?謝謝!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為了對一些難以治療或嚴重影響養殖效益的疾病進行(疫苗)免疫預防。
一般如下:
1日齡,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齡,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苗;
10日齡,鴨瘟弱毒疫苗;
25日齡,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可選);
此外,還有用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的二聯苗(可選),當養殖廠高發病時可選用。

二、保健程序:對於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某幾個階段容易發生的疾病)進行葯物(抗生素、微生態)控制或達到促生長等目的。例如:
1日齡:減少鴨苗因運輸等原因造成的應激性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機體補液,增強體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飲水,如少量抗生素預防腸道應激。
2~4日齡:機體凈化,促進卵黃吸收,預防臍炎、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
6~10日齡:大腸桿菌預防
13~15日齡為換料階段,注意過渡,注意預防換料應激;
此後隨時關注鴨群狀態,重點預防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後的應激等等。
最後,料比即料肉比,即鴨子耗料量與鴨只體重的比值,料比越低,養殖效益越好!

2、產蛋鴨的防疫保健措施有哪些?

(1)堅持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保持環境清潔,執行定期消毒,能有效殺滅各種有害細菌、病毒,切斷疫病傳播途徑,防止疫病的發生和蔓延。這是確保鴨群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技術措施。因此,應對鴨舍、飼養用具、車輛等進行定期全面清洗和消毒。
(2)按照免疫程序對鴨群進行預防接種,增強抗病能力 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能增強鴨群的特異性免疫力,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各種疫苗的保藏、免疫接種都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免疫程序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科學問題。即使有了品質良好的疫苗,如果免疫程序不合理,方法失當,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制定免疫程序時,可以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但應充分考慮鴨體內的免疫應答程度,以及能否產生足夠的免疫力。科學的免疫程序是根據地區性疫病流行特點、鴨場地理位置、鴨群健康水平、飼養方式、生產性能特點等制定的,對預防疫病發揮重要作用。
(3)搞好飼養管理,增強鴨群的抗病能力 為鴨群提供優質配合飼料,充分滿足產蛋鴨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特別是在產蛋鴨配合飼料中,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
鴨舍應通風良好,溫度、濕度合適,飼養密度不能太大。不同品種和不同年齡的鴨群要分開飼養,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以免疫病交叉感染。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鴨舍周圍的垃圾、雜物、糞便。搞好環境衛生是預防疫病發生的重要環節。

3、我現在養了一百隻鴨子,現在要怎麼防疫

防疫免疫如下: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為了對一些難以治療或嚴重影響養殖效益的疾病進行(疫苗)免疫預防。
一般如下:
1日齡,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齡,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苗;
10日齡,鴨瘟弱毒疫苗;
25日齡,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可選);
此外,還有用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的二聯苗(可選),當養殖廠高發病時可選用。

二、保健程序:對於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某幾個階段容易發生的疾病)進行葯物(抗生素、微生態)控制或達到促生長等目的。例如:
1日齡:減少鴨苗因運輸等原因造成的應激性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機體補液,增強體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飲水,如少量抗生素預防腸道應激。
2~4日齡:機體凈化,促進卵黃吸收,預防臍炎、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
6~10日齡:大腸桿菌預防
13~15日齡為換料階段,注意過渡,注意預防換料應激;
此後隨時關注鴨群狀態,重點預防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後的應激等等。

4、蛋雞,蛋鴨,保健怎麼做,投什麼產品

蛋雞,蛋鴨等蛋禽的養殖周期比較長,copy經過育雛,育成,產蛋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都是在不斷的進行,種苗,管理,飼料,防疫保健等等各個方面的投入,只有在進入第三階段產蛋期時,才會見到收益,而且前期這個養殖的回收很百慢,產蛋的質量和產量變得尤為重要。產蛋期的保健一定要做好了。
建議:在進入產蛋前兩周時開始使用有機酸化劑,調節腸道酸鹼環境,維護度和修復腸道的吸收消化功能,在進入產蛋前的一周內使用3天—5天的多維,保證機體擁有足夠的充分准備。在產蛋率爬升階段,一周用一次有機問酸化劑。兩周用一答次多維,直到完全進入高峰期。之後,便可以將多維停下,把一周使用一次的有機酸化劑改為兩周使用一次,持續使用下去。

5、有人說肉鴨養殖過程中不用防疫!對嗎?該如何做防疫?

吃五穀雜糧的動物不需要防疫沒有任何道理,當然是錯了!防疫免疫如下:

一、免疫程序:目的是為了對一些難以治療或嚴重影響養殖效益的疾病進行(疫苗)免疫預防。
一般如下:
1日齡,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7-10日齡,H5N1亞型禽流感滅活苗;
10日齡,鴨瘟弱毒疫苗;
25日齡,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可選);
此外,還有用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的二聯苗(可選),當養殖廠高發病時可選用。

二、保健程序:對於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某幾個階段容易發生的疾病)進行葯物(抗生素、微生態)控制或達到促生長等目的。例如:
1日齡:減少鴨苗因運輸等原因造成的應激性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機體補液,增強體力,提高成活率。如葡萄糖飲水,如少量抗生素預防腸道應激。
2~4日齡:機體凈化,促進卵黃吸收,預防臍炎、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
6~10日齡:大腸桿菌預防
13~15日齡為換料階段,注意過渡,注意預防換料應激;
此後隨時關注鴨群狀態,重點預防鴨漿膜炎、大腸桿菌病等。另外,注意打疫苗前後的應激等等。
最後,料比即料肉比,即鴨子耗料量與鴨只體重的比值,料比越低,養殖效益越好!

6、為什麼鴨病越來越多,鴨越來越難養?

為什麼鴨病越來越多,鴨越來越難養。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對溫度與通風的認識

特別是在冬季,大多數養殖戶認過於注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這一重要環節。在一養戶現場,37天的鴨群,呼吸道嚴重,死亡鴨只腹水嚴重。進入其鴨舍時,發現濕度太大,鴨舍牆壁上有流水,頂棚上面竟然像下雨一樣,不斷有的水滴滴下,氨氣味較濃,通風口量太少,門窗緊閉。詢問為何不通風,回答是怕把鴨凍著。

其實養戶對這一方面陷入了誤區,在28天後的鴨只,羽毛已經豐滿,自身也有的抗寒的能力。只要把溫度控制在20-24度,不要出現忽高忽低,鴨只就會非常舒服。往往鴨群出現問題是因為溫差較大,忽冷忽熱造成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家庭散養鴨群,冬天在外散養鴨群,很少有呼吸道發生。所以,對溫度與通風這一環節的控制,只要做到溫度平穩,通風重於保溫,鴨只很少會有呼吸道的發生。也可以說,呼吸道是悶出來的。

育雛的溫度控制不均衡

這一問題主要是在標准化舍,鴨舍前後後溫差太大。前面第一欄溫度較好,而最後一欄溫度達不到,出現的問題是一日齡小鴨在溫度達不到時,扎推現象嚴重,影響開水與開食,對後期的生長形成隱患。

育雛關鍵是看鴨施溫,根據鴨群的分布狀況進行合理的調整溫度。不要把溫度放在某一數值上。其中一養殖場,在一日齡時出現問題時,養殖工人把舍內溫濕度計放在了熱風帶口下面,從熱風帶出來的熱風正好吹在溫度計上,上面顯示達到39度,工人在記錄溫度時,把此溫度計上了,而外面溫控器上面顯示舍內溫度36度,溫度探頭在第二欄前面。第三欄的鴨群出現扎推,明顯溫度不夠。如果只把溫度做為一個數據來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必須根據鴨群狀況給予適宜的溫度。

30天以後的鴨群發病的問題

30日齡以後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呼吸道,氣囊炎,包心包肝。大多數獸醫診斷為流感,或流感引起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病毒病。有一養戶在35天出現上述問題,在到現場時發現,舍內氨氣味太濃,濕度過大。建議先以通風為主,把前後兩端的通風口開啟,形成空氣流通,不再投用復方類抗生素,使用強力原粉即可。由於此時死淘率高,前期葯費投入近兩元錢,養戶信心已明顯不足,就有一種「堵氣」的心理,把鴨舍前端的塑料布也撤掉了,晚上也不關窗了,並有提前出欄的打算。結果是在40天時,鴨呼吸道也沒了,也不死鴨了,料也增上來了。

通過這一例子,可以看出,鴨群後期的發病並不是什麼流感,病毒,關鍵是通風與溫度沒有協調好,造成前期形成的隱患的爆發。前期鴨群的管理與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控制後期疾病的發生,要把工作放在前26天。

為什麼冬季問題嚴重

不可否認是現在疫情是越來越嚴重,而冬季又是一個大問題。還是回歸到一點,那就是溫度與通風。由於冬季過多的注重保溫,要麼溫度過低,鴨只感冒了,要麼通風不良,氧氣量不足。讓鴨只天天處於一種應激狀態,而當舍內的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時,正好時細菌,病毒生長的最佳環境。當通風不足時,這些細菌很通過空氣流動帶出鴨舍,長期定居於舍內,成為最大的隱患。正是這種環境,給細菌,病毒提供了繁殖,甚至變異的「溫床」。

總結,現場的問題是許多病都是因飼養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環境,病就會無葯自除。所以說病是養出來,也得靠養來防治。

7、肉鴨如何養殖長的快

選好種苗購買鴨苗要選擇生產管理水平高、衛生防疫制度嚴格、鴨的品種好、種鴨健康無病的鴨場,不要從發生過病毒性肝炎、鴨瘟等傳染病的鴨場購買鴨苗,這種鴨場孵出的雛鴨往往會感染這些疾病。購進鴨苗時,要選擇精神飽滿、羽毛金黃色、臍部癒合好的健康個體,不能要弱殘鴨苗。
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1、溫度。3周齡之前的雛鴨,因自身體溫調節機能差,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要提供適宜的溫度。育雛最初2天,育雛室溫度應達33℃~35℃,溫度不能低於29℃,否則會影響鴨的成活率。3日齡後鴨舍溫度應逐日下降,至15日齡時降至常溫,一般保持在20℃左右為最好。
2、濕度。鴨舍濕度以50%~75%為宜,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濕都對鴨的生長不利。
3、通風換氣。肉鴨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排泄的廢物多。要特別注意鴨舍的通風換氣,保持空氣的新鮮,以保證鴨子的健康生長。
4、光照。光照可以促進鴨子的採食和運動,有利於鴨子的生長。大量的試驗表明,採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光照強度為10勒(燈距地面2~2、5米,每平方米應有3瓦照度),可取得較好的飼養效果。
適時調整密度一般1~7日齡地面平養20~25隻/平方米,網上育雛25~30隻/平方米;8~14日齡地面平養10~15隻/平方米,網上育雛15~20隻/平方米;15~21日齡地面平養7~10隻/平方米,網上育雛10~15隻/平方米。對於中成鴨地面平養2~3隻/平方米,網上飼養3~5隻/平方米為佳。
科學飼喂
1、飼料、飲水要符合質量要求。飼料要用符合肉鴨生長發育要求的全價顆粒料。飲水要用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或深井水。不符合標准要求的自來水、地表水、塘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或有毒有害物質,對鴨的健康十分有害。
2、飲水器與飼料盤分布要均勻。兩者之間的距離要在1米左右,以保證肉鴨隨時能夠採食、飲水。飲水器水盤的上邊緣與鴨子背部的高度要一致,避免鴨子因戲水浸濕羽毛及墊草。
3、肉鴨從進場到出欄要始終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如果水源被中斷,要立即移走飼料,防止肉鴨噎死。
4、鴨苗到場後,不要急於開食,應先讓其飲水,初次飲水應加適量抗生素及保健葯物。對殘弱鴨苗或長途運輸的鴨苗初次飲水應加5%~8%的葡萄糖或在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待2~3小時後再餵食,以便鴨苗清理腸胃,排除胎糞,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卵黃吸收。
5、飼料更換要平穩過渡。用2期料,在19~20日齡時,按日採食量在育雛料中加入1/3育肥料,21~22日齡時,育雛料和育肥料各佔1/2,23日齡時,1/3育雛料加2/3育肥料,24日齡以後全部飼喂育肥料。用3期料飼喂也要用同樣方式換料,突然換料會因口感改變造成應激反應,影響生長。
管理要程序化、制度化肉鴨反應靈敏、膽小易受驚,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或失去規律性的管理,就會出現應激反應,引起生長速度下降,抵抗力降低。因此,管理上要實行「五定」,即定人、定時、定飼料、設備定位、定行為規則。此外,還要經常觀察鴨子的形態、行為、採食、飲水、糞便、呼吸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採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

8、養鴨的成本與利潤

隨著消費者對畜禽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止需要數量足夠,還得質量滿意,大家提倡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營養均衡、安全保健的食品,而鴨產品恰恰符合了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因此,鴨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漸增長。養鴨1000隻成本和利潤分析:

鴨苗成本:鴨苗一個1.5元,1000隻成本:1.5*1000=1500元

鴨料成本:鴨料1.7元一斤,一個鴨子從進棚養45天,大概吃13斤料,一個鴨子飼料成本:1.7*13=22.1;1000隻鴨子的飼料成本:22.1*1000=22100元

成本共計:1500+22100=23600元

效益:一隻鴨子出欄大概6.5斤左右,每斤3.9元,一隻鴨子能賣25.35元,共計:25.35*1000=25350元

利潤=效益-成本=25350元-23600元 =1750元

(8)鴨養殖保健擴展資料

肉鴨養殖屬於中等風險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

一是肉鴨屬於生長快的家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欄,管理上和銷售上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

二是肉鴨的疫病比較多,如果防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死亡。

三是肉鴨的銷售渠道比較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以上幾種風險,農民在肉鴨養殖時要特別注意。

9、健康保健,養殖火鴨,火鴨銷售

非常好的職業!

10、養雞或養鴨應該怎麼預防保健啊

對養場進行消毒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蔓延的好方法。只有制訂和採取一整套嚴密的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消滅散播於雞場的病原體,切斷傳染途徑,從而使重新投放的雞健康成長。現將其消毒方法介紹如下:
一、雞鴨舍消毒。可用菌立消進行有效的消毒.
二、雞鴨場消毒。雞鴨場消毒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措施。同樣用菌立消.
三、工作人員消毒。雞鴨場工作人員在進入生產區之前,必須穿上已消毒的工作服及膠鞋等。
四、雞鴨飼養期消毒。在雞飼養期間,每周用菌立消一片容於500公升水或10%的百毒殺,按1:200稀釋或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液帶鴨雞消毒一次等等

與鴨養殖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