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的保健品與中國的區別
1、分類不同
美國保健品屬於「膳食補充劑」,在國內銷售定位為QS食品范疇。我國保健品屬於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需要帶「健」字批號。
2、消費環境不同
生產商與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力度和公平性,仍然令中國保健品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廣告,人們仍然有茫然和不放心的現象。美國生產商,供應商信譽及政府監管嚴格透明,良性的信任體制和環境,決定了美國人消費放心,生活質量高。
3、消費者不同
中國只有部分人有了消費意識和習慣。其中老人孩子居多。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能吃飽飯,不生病就行的健康質量上。美國消費意識強,已成習慣全家通吃,甚至各種類型成把地吃,如同中國人每天要吃青菜水果一樣的正常。保健品消費占家庭開支較高比例。
(1)戶會保健品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只適宜特定人群調節機體功能時食用,因此要對症選購。要詳細查看產品標簽和說明書,看看自己是不是該產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適宜人群」。老年人、體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兒童及青少年、孕婦要謹慎選擇。因為產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內容(如加鈣等),那麼選擇功能少些、價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積率、使用率、有效率、治癒率等。
群中機體間的差異很大,不要相信廣告里的絕對性用語,不要輕信張三、李四食用結果如何有效的證言。一些企業很願意採用個別案例作為普遍現象廣為宣傳。不要輕信明星在廣告里的宣傳,不要輕信葯店、商場、超市裡「穿白大褂」的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衛生部《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義:「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說,保健品並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葯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
2、中國人平時都在吃什麼保健品?
該報告綜合了由數據檢測公司、營養產業期刊等機構發表的相關數據,分地區、分類別對營養保健品全球市場發展進行了觀察。 數據顯示,包括維生素、礦物質、植物提取物等在內的營養保健品,在2006年形成的全球市場規模超過了520億美元,而自2006年發展至今,該市場規模又增長了4%―6%。從單一國家及地區市場來看,美國的規模仍然最大,2006年的銷售額達到156億美元;第二大規模的是日本,銷售額達到114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三,銷售額達到59億美元。 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是鈣類,2006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政府和企業都非常注重對補鈣的宣傳,加之中國人牛奶喝得又少,所以造就了今日家家戶戶老人小孩人手一瓶鈣片的局面。蛋白粉次之,銷售約為7億美元。蛋白粉的「走俏」,主要是廣告宣傳的原因。其實蛋白粉主要適合大運動量及處於疾病恢復期的人,正常人並不太需要補充蛋白粉。復合維生素是第三大單一產品,銷售額超過6億美元。作為一種方便的綜合性產品,復合維生素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歡迎,在美國市場,復合維生素的銷售量連年位居第一。老人兒童,或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等有特殊營養需求但又難以滿足的人,都非常適合服用復合維生素。補葯類和兒童用特定產品緊隨其後,銷售額略低於4億美元。人參類的銷售額超過3.5億美元。魚油類的銷售額大約為1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其他礦物質類(除鈣類)。 中國還有著規模龐大的其他類別產品,銷售額超過15億美元,包括靈芝類和阿膠類等。雖然進入這一市場的代價不菲,但面向中產階級的商業機會是非常巨大的。 人口逐漸老齡化是推動保健品銷售上升的一個主要因素。魚油是增長速度最快的產品,銷售額增長了1.19億美元。有人戲稱:魚油唯一無法做的事情就是在早晨發動你的汽車。輔酶Q10是增長速度第二快的補充劑產品,銷售額增長了6700萬美元。益生菌類的銷售額增長了6400萬美元,而眼保健品的銷售額增長了1300萬美元。其他發展前景被看好的產品還包括具有保護心血管功效的植物甾醇、白藜蘆醇等,其中前者被美國心臟協會推薦以強化劑的形式加入了成百上千的食品中。
3、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有什麼區別?
保健品、保健食品、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配方、食用對象、食用目的和安全性的不同。
①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而保健品一般宣傳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具有調節機體功能。
②目標受眾不同:保健食品適用於所有人 保健品有特定適用人群,也就是有針對性,針對某一類人群,有適用人群和不適用的人群之分,而食品一般沒有針對性,適用與所有人群。
③有無食用量限制:保健品一般食用的時候有量的限制,而食品卻沒有。
但是有的普通食品又加入了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質,食用量太大也有不妥。保健食品雖然是食品,但有的保健食品已不是傳統食品的形態,製成膠囊、片劑和口服液的形式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3)戶會保健品擴展資料:
保健品的概念:
按照我們國家1996年3月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從這個定義出發,應能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它屬於食品,但不是普通食品。應符合中國食品法規定的「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第二,有適宜人群。有的學者把人群按健康狀態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健康人,佔10%,第二種是患各種疾病的人,佔20%,第三種也稱亞健康狀態,佔70%,是導致形形色色疾病的原因,如不進行調整,可持續幾年乃至一生,這部分人群最需要保健食品的呵護,即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相應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
第三,是調節機體某種功能,而不是治療疾病,這是應該明確的一個問題。要切記,保健食品不是葯品,是調節功能,不是治療用葯。並且不是說吃了保健食品就能立刻見效,而要堅持一個階段才能見到效果。
第四,是保健食品,不是治療用葯。在選擇保健食品時,要仔細略讀產品說明書和標簽,看有無宣傳療效的內容。因為《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和說明書不得宣傳療效,如果有就會誤導消費。
將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葯品概念區分如下:
普通食品,按中國《食品衛生法》解釋,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食物,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它是我們每天在食用的,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徵,有一定的色、香、味、形,可不限量食用,並以補充人體生理需要的營養素為目的,不強調或不具有特殊的功能,一般無毒副作用,一般不經過審批。
葯品,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體疾病,有目的的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用法、用量的物質。它有選擇性、適應症、不適應症、禁忌症、毒副作用,有劑量、療程及用葯注意事項等限制,並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葯品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治病救人,適應對象是患者。葯品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才能上市並用於患者。
參考資料:
保健_網路
4、個體工商戶注冊一家保健品店需要哪些手續
個體工商戶注冊一家保健品店需要個體開業登記申請書、從業人員證明、經營場地證明、家庭人員的關系證明、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應提交的有關專項證明。
一、申請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應提交的文件、證件:
(1)申請人簽署的個來體開業登記申請書(填寫個體戶申請開業登記表);
(2)從業人員證明(本市人員經營的須提交戶籍證明,含戶口簿和身份證,以及離退休等各類無業人員的有關證明;外省市人員經營的須提交本人身份證、在本地暫住證、育齡婦女還須提交計劃生育證明;相片一自張。
(3)經營場地證明;
(4)家庭經營的家庭人員的關系證明;
(5)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6) 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應提交的有關專項證明。
二、如經營農葯、食品、危險化學品、餐飲、特種養殖、卷煙等前置項目,就要先注冊名 稱後辦理這些前置許可證,再憑前置許可證復印件(需要查驗原件)才能辦理營業執照; 規模較大的經營場所,如商場、酒店還應提交消防意見書;縣(區)外人員還應提交流動 人口計生證。
註:由於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具體規定以當地的規定為准。
5、關於GNC保健品!
是每瓶的,他的包裝上會寫lot#,後面標注的是份額,比如有多少片。是很容易被刮掉,用手內指不用指甲就可以抹掉。從美國買回來的不算很貴,三十袋綜合維生素也就40刀。總之容國外的普通東西到了中國價格被普遍抬高了
6、保健品和營養品有什麼區別?
1、適用人群不同。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功效,適用於特定人群。一般營養品不具備特定功能,無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圍。
2、所含成分不同。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營養品沒有功效成分,主要補充人體能量和需求。
3、概念范圍不同。保健品不僅包括食品類,還包括化妝品、日用品,比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等。營養品主要是人吃的食品方面產品。
(6)戶會保健品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適用於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備特定功能,無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圍。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於治療疾病,它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品一般都富含這些營養素,人人都適宜。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質、脂肪和鈣等物質,它的營養價值很高,人人都適宜喝。
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適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營養價值並不一定很高。所以,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還是要從一日三餐中獲得。當然保健品在一些方面比較好,保健品在固定的保健功能方面可以比營養品獲得的更多,人身體的礦物質並不平衡,所以在某些方面保健品占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