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紀90年代處,誰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啊?
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培養和造就大批變法維新骨幹,如梁啟超、麥孟華、徐勤等,成了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康有為在萬木草堂撰寫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成為維新運動的重要理論依據。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康有為逃亡日本,萬木草堂於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辦。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講學,前後歷時7年,三遷堂址:1891年在今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原為邱氏書室;1892年遷至衛邊街鄺家祠(今廣衛路內);1893年,因來學者日眾,堂址遷至廣府學宮仰高祠(今文明路市一宮院內)。
2、康有為晚年做了性腺手術,是真的嗎?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帝的贊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准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後因慈禧太後的干預,維新運動失敗,其具體細節目前尚有較大爭議。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游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擁離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覲見探望。1927年,康有為病死於青島。
生平記載中沒有提到過做過這個手術。
3、現代! 3個 名人生平! 急急急急 急急急急!!300字左右 越快分越多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同年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並,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
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參加反袁斗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台,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啟超一生勤奮,各種著述達一千四百萬字,在將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動又佔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他每年平均寫作達三十九萬字之多,這體現了多麼驚人的勤奮和才華啊!
胡適5歲啟蒙,在績溪老家受過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礎。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1904年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並開始在《競業旬報》上發表白話文章。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生,赴美後先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後轉文學院學哲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唯心主義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並一生服膺。1917年畢業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
[1]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五四」時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辯難;陪同來華講學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譯逾兩年;與張君勱等展開「科玄論戰」,是當時「科學派」丁文江的後台。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時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並一度擔任上海公學校長。抗日戰爭初期,出任國民黨「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寄居美國,致力於《水經注》的考證等工作。後去返回復興基地。1954年,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7年,出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台灣的一個酒會上突發心臟病去世。
胡適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南港)院長等職。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胡適是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建樹。就對孔子和儒學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中,胡適首先採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把孔子和儒學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用「平等的眼光」與諸子進行比較研究,破除了儒學「獨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開創性的影響。以後又發表長篇論文《說儒》,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遺民」,「靠他們的禮教知識為衣食之端,他們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禮,穿的是殷衣冠」;周滅殷後,「他們負背著保存故國文化的遺風」,「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褒衣博帶的文縐縐的樣子,還指亡國遺民忍辱負重的柔道和生觀」;孔子是殷民族「懸記」而生的「救世主」,「他從一個亡國民族的教士階級,變到調和三代文化的師儒」,孔子的最大貢獻在於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擴大到到「仁以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變到剛毅進取的「儒」。孔子不是「儒」的創造者,而是儒學的中興者。孔子的學說強調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強調教育和仁政,並以此來影響整個社會。胡適「大膽假說」的觀點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他的論證不夠充分,不過他假設「儒」在殷時代就有了被後來的甲骨文研究判為事實。
胡適並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學,他認為「孔教不能適應時勢需要」,「現在大多數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夢」(《新思潮的意義》)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進步,「不是孔夫子之賜,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結果,是大家接受一個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結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開倒車是不會成功的。」(《寫在孔子誕辰之後》)對儒家強調的「三綱五常」持批判態度,說:「三綱五論」的話,古人認為是真理,因為這種話在古時宗法社會很有點用處。但現在時勢變了,國體變了……古時的天經地義現在變成廢話了。(實驗主義》)
胡適著作很多,又經多次編選,比較重要的有《胡適文存》《胡適論學近著》《胡適學術文集》《胡適自傳》等。多部作品廣為流傳。
父親是胡傳,字鐵花,官至台灣台東直隸州知州,後因乙未戰爭離台。母親馮順弟。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考試,同年夏天回國。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因為他的家鄉有兩條河分別叫「沫水」和「若水」);、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1921年出版)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
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後,拒絕蔣介石的殷切拉攏,寫下《試看今日之蔣介石》的討蔣檄文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高漸離》六部歷史劇和戰斗詩篇《戰聲集》以及雜文《甲申三百年祭》(該書後被定為中共整風學習文件)。
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
1948年當選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但他拒絕了這個頭銜。
新中國成立後,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所著《奴隸制時代》等書,提出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戰國之際的見解。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郭沫若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還有《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4、萬木草堂藏畫目 是什麼
正 《萬木草堂藏畫目》不僅是康有為書法藝術的珍品,也是康有為在繪畫方面的理論著作。 康有為自幼「性癖書畫」。一八八九年,即他第一次上書清帝不達,遭封建頑舊派攻訐,他復「洗心藏密,蓂神卻掃」(《廣藝舟雙可楫序》),「日以讀碑為事,盡觀京師藏家之金石凡數千種」(《康南海自編年譜》)。他自己也擅長書法,臨池之時,專用園筆,肆意逞豪,不避粗率;字風渾厚雄放,尤善作擘窠大字,是與清末吳昌碩、沈曾植齊名的書法家。
5、詢問一個草堂名字
1. 西溪草堂
明馮夢楨所建。馮夢楨學問淵深,博通經史,授翰林院編修。曾家藏晉王羲之墨寶《快雪時晴貼》。著述頗多,有《快雪堂集》、《快雪堂漫錄》、《歷代貢舉志》等傳世。2005年重建,再現「啟戶群峰入,推窗一鏡懸」之勝景。
2.閱微草堂
即紀曉嵐故居。
紀曉嵐故居位於現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岳飛二十一代孫、雍正時權臣、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岳鍾琪的住宅。紀曉嵐在這里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2歲,前後共計62年。紀曉嵐於1805年去世後,因在珠巢街還有宅院,其子孫便將此宅「割半賃」與黃安濤,此後屢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晉陽飯庄在此開業,就再未有變遷。
3.夾祭草堂
夾漈草堂在莆田縣新縣鄉鞏溪村的夾漈山上,離市區北面約30公里,這裏海拔600多米,山深林密,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是我國宋代聞名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的地方。
4.萬木草堂
木草堂,位於中山四路 長興里3號。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著名學堂。原為邱氏書室,是廣東省邱氏子弟到省城應試的居住處。中法戰爭後,康有為為了宣傳其維新變法思想和培養變法人才,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租借「邱氏書院」作為講學堂,創辦了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開展政治活動,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1892年,萬木草堂遷至衛邊街的鄺氏宗祠(今廣衛路附近)。1893年,因來學者眾,遂遷至廣府學宮仰高祠(今文明路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內)。習慣上,人們將康有為在這三址所辦的學堂統稱為「萬木草堂」。
也許還有其他的。。
6、萬木草堂是誰創立的?
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培養和造就大批變法維新骨幹,如梁啟超、麥孟華、徐勤等,成了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康有為在萬木草堂撰寫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成為維新運動的重要理論依據。
7、康有為落榜以後,在故鄉做了什麼?
康有為落榜以後,心情沉重地回到故鄉。他決心培育一批人才,同自己一道推動中國的變法。他自建的學堂名字叫「萬木草堂」,康有為把課堂當作宣傳變法的講壇。他對學生分析了中國現在的形勢,外邊是強敵入侵,國內災難不斷,當官的吃喝玩樂,百姓民不聊生,我們的國家正在危急存亡關頭。最後總結道,我們的國家為什麼像現在這樣,就是因為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實行變法。學生們聽到康有為充滿感情的講解,大受感染。
8、廣州萬木草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州萬木草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0-09-27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299號20C3房。
廣州萬木草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101562281668F,企業法人郭建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州萬木草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藝創作服務;工藝品批發;美術品批發;收藏品批發(國家專營專控的除外);教育咨詢服務;文化藝術咨詢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美術圖案設計服務;大型活動組織策劃服務(大型活動指晚會、運動會、慶典、藝術和模特大賽、藝術節、電影節及公益演出、展覽等,需專項審批的活動應在取得審批後方可經營);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廣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30867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6805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廣州萬木草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9、康有為開辦萬木草堂的時代背景
萬木草堂,位於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著名學堂。
1891年,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為了宣傳其維新變法思想和培養變法人才,租借廣東省邱氏子弟到省城應試的居住處的邱氏書室部分房舍作為講學堂(長興學舍),聚徒講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
中文名萬木草堂
目錄
1歷史
2講學范圍
3狀態變遷
4旅遊指南
1歷史
編輯
邱氏書室建於清嘉慶九年(1
萬木草堂
804),為三間三進、兩天井、硬山頂的祠堂式建築。碌灰筒瓦,兩邊保留有部分灰塑,青磚牆石腳,磚木結構,面闊三間15.8米,深三進35.3米,面積約為663平方米。
頭門面闊三間15.8米,門額上刻有「邱氏書室」四字,進深三間約5米共十二架。中堂面闊三間,進深約三間8.5米共十五架,石檐柱,木金柱,穿斗式梁架。後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約9米共十八架,前帶兩廊。
中法戰爭後,康有為為了宣傳其維新變法思想和培養變法人才,於1891年(光緒十七年)租借「邱氏書院」作為講學堂,創辦了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開展政治活動,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1892年,萬木草堂遷至衛邊街的鄺氏宗祠(今廣衛路附近)。1893年,因來學者眾,遂遷至廣府學宮仰高祠(今文明路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內)。習慣上,人們將康有為在這三址所辦的學堂統稱為「萬木草堂」。
康有為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少淹博舊籍,並讀過一些家藏的西方書籍,從小就立有遠大的志向。十九歲時師從當時名儒朱次琦於禮山草堂,苦讀三年。後來歷游香港、上海,接觸到大量的西書,自稱「新識深思,妙悟精理,俯讀仰思,日新大進。」(《康南海自編年譜》)面對民族的深刻危機,他萌發了學習西方之長,實行維新變革,挽救民族危機的維新變革的思想。1888年(光緒十四年)冬,康有為以布衣之身毅然進京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不但沒有任何結果,反而遭人譏諷。1890年(光緒十六年)春,他舉家遷往廣州,並開始講學。由於他以布衣上書的名氣很大,致使當時正在學海堂書院讀書的陳千秋、梁啟超等人紛紛前來請益,並為他的學識所折服,願為弟子。這時,青年學子也慕名聞風而來,康有為應陳、梁之請,便租賃長興里邱氏書屋,正式開辦學舍,創建萬木草堂。
2講學范圍
編輯
萬木草堂主要講授中國數千年來學術源流、歷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國家歷史、政治,也注重體育和音樂。萬木草堂創辦之初,康有為就主張「脫前人之窠臼,開獨得之新理」。草堂的命名,就含有培植萬木、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意思。1891年3月,康有為撰寫了《長興學記》作為萬木草堂學規,以《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為綱,對學生施以德、智、體教育。在德育方面,康有為提倡厲節、慎獨、主靜、養心、檢攝威儀、敦行孝梯、崇尚任恤、同體飢溺等傳統道德修養,其中的內容仍然沒有脫離封建教育案臼,但他的目的則專在激勵氣節,發揚精神,從而發憤圖強。在智育方面,當時萬木草堂開設四種課程:義理之學、經世之學、考據之學和詞章之學。義理之學,包括孔學、佛學、周秦諸子之學、宋明理學、泰西哲學等;經世之學,包括有政治原理學、中國政治沿革得失、萬國政治沿革得失、政治應用學、群學等;考據之學,包括中國經學、史學、萬國史學、地理學、數學、格致學等;文字之學(詞章之學),包括中國詞章學、外國語言文字學。這些課程,雖然還是以傳統的學術為主幹,但與當時專學八股、帖括詞章的傳統學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體育方面,除規定上體育課之外,康有為又將體育與習禮結合起來,寓體育於禮儀音樂之中,並舉行兵操和射擊練習。在弟子們的幫助下,康有為編著《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傳今文經說,鼓吹維新變法。起初有學生不滿20人,後增至100多人,培養出一批著名的維新變法的人才,其中梁啟超、麥孟華、徐勤等成為戊戌變法的骨幹。1894年康有為赴北京參加會試,一度停辦。1896年後又有短期講學活動。
萬木草堂
萬木草堂(3張)
正因為萬木草堂是以孔學、佛學、宋明理學為體,以心學、西學為用,所以它的講學也頗具特色。這表現在:一、中西學術結合。在講義理之學的同時,又講泰西哲學;在講考據經世、文字之學時,往往增講萬國史學、地理、數學、格致群學、外國語言文字等西學內容。二、重視體育。除規定上體育課之外,康有為又將體育與習禮結合起來,寓體育於禮儀音樂之中,並舉行兵操和射擊練習。三、推崇今文經學。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中認為,歷代統治者所崇尚的古文經典都是「偽經」,是西漢末年劉歆偽造的,用以「飾經佐篡」,是替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提供理論依據,應稱之「新學」;「新學」謬托聖人而捏造的「偽經」,完全湮沒了孔子的「微言大義」和「托古改制」的原意。康有為借考辨今、古文經典的真偽,來攻擊清朝統治者所祟奉的古文經學,以動搖封建主義的理論基礎,打擊頑固派「恪守祖訓」的思想根源,為變法維新掃除思想障礙。四、重視陸五心學。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講宋明理學時,著重講陸九淵和王守仁的心學,這也是萬木草堂講學的重要內容。梁啟超著草堂弟子籍時,曾向康有為請教「為學方針」,康有為即回答:首先教以陸王心學,而後講一些史學、西學。這是因為當時的士子,一無所志,又無所知,唯利是圖,「唯帖括之學」,思想受程朱理學的束縛。他講陸王心學,就是重精神,貫德育,強調發揮人的主觀精神作用,從而培養出了陳千秋、梁啟超、徐勤、韓文舉、曹泰、麥孟華等一批著名的維新變法人才。[1]
由於萬木草堂明確提出中體西用為辦學宗旨,而且採用中西並重的教育內容。對當時的書院教學影響很大,後來梁啟超在湖南主講時務學堂時,基本上因襲了萬木草堂的辦學精神。
3狀態變遷
編輯
解放後,萬木草堂一度成為一家鎖廠的車間。後來又成為了40戶居民居住的大雜院,住戶在裡面修廁所、打牆壁,嚴重破壞了房屋結構,僅牆體破壞就達到了20%,很多建築部件和文物遭到破壞或遺失。1983年,萬木草堂被列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廣州市投入1300萬元遷出40多戶居民,對草堂進行全面修繕,並計劃將萬木草堂建成越秀區博物館,陳列康有為等歷史人物的文物和史料。2006年,廣州市城市復建公司結合中山四路復建工程,根據「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又投入230多萬對萬木草堂舊址建築進行了全面的修繕,舊址主體建築基本恢復原貌。2007年9月修繕完工後,但一直被周邊臨建和違建圍蔽。有關部門清遷了有礙觀瞻的周邊建築,百年草堂得以「重見天日」。2008年6月14日,在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修繕一新的萬木草堂免費重新向公眾開放。
4旅遊指南
編輯
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萬木草堂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1] 。
萬木草堂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
重要證件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萬木草堂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在萬木草堂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合同、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女性獨自萬木草堂旅遊
對現代女性而言,獨自旅行早已不是難事。但是如果未曾考量旅遊安全問題,那就可能會在旅遊時遇騙遭劫,輕則傷財,重則危及人身安全。女性旅遊時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
1、女性萬木草堂旅行,少許化妝不但令你的旅程增添姿采,拍照留念的效果也特好,可以留下更美好的回憶。出外旅遊最好以化淡妝為主。帶一條或多條圍巾,可以配衣服,令你「形象百變」,而且又輕又不佔空間,可用來當頭巾面紗;還可以包紮行李,一物多用。穿著簡單自然,出外旅遊可不是選美,切忌打扮花枝招展。
2、已成家的女性在外旅遊宜戴一隻戒指,向陌生男子表示你已經結婚。此外,切勿飲用陌生人提供的飲料,或應承陌生人的邀約(即使對方都是女孩子)。
3、萬木草堂旅遊留宿時,一定告知家人旅館名稱、電話、預定留宿時間。如果是團隊游,要記下隊友的房間電話。
10、創辦萬木草堂的時間?
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培養和造就大批變法維新骨幹,如梁啟超、麥孟華、徐勤等,成了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康有為在萬木草堂撰寫的《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成為維新運動的重要理論依據。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康有為逃亡日本,萬木草堂於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辦。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講學,前後歷時7年,三遷堂址:1891年在今中山四路長興里3號,原為邱氏書室;1892年遷至衛邊街鄺家祠(今廣衛路內);1893年,因來學者日眾,堂址遷至廣府學宮仰高祠(今文明路市一宮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