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飲食保健有哪些?
加強營百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如伴有紅細胞度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問、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答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回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答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2、增強免疫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人們在膳食保健文化方面頗有研究,深得其精:既有《黃帝內經·
蝦米
3、中年人飲食保健重點有哪些?
1.保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只有每天都保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
4、辦公人員是怎樣做到飲食保健的?
白領的健康飲食有哪些
白領人士擁有著讓人羨慕的工作環境、優厚薪金。殊不知她們每天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白領們工作及社交活動都十分頻繁。所以就更應注意做好日常膳食調理工作。
健腦飲食
首先,應多食含氨基酸的魚、奶、蛋等食物。其次,多食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豆類等;再次,適當補充含磷脂的食物如蛋黃、肉、魚、白菜、大豆和胡蘿卜等,一般認為每天補充10克以上的磷脂,可使大腦活動機能增強,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多吃蔥、蒜亦有良好健腦功能。
減肥降脂飲食
通過控制飲食可達到減肥目的。補充大量的膳食纖維素,如各種豆類和谷類、粗黑麵包、燕麥麩、捲心菜和韭菜等。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櫻桃、草莓、柚、桃和梨以及萵苣、芹菜等。適量攝入蛋白質如低脂類的大豆、魚禽肉、酸乳酪蛋白質。學會少吃多餐,少吃零食,減少糖分的攝入。此外,可飲些減肥茶,也能起到減肥作用。降血脂要少吃動物脂肪或含膽固醇較多的食物,如肥肉、動物的心、肝、腎、腦、魚籽、蛋黃、鵪鶉蛋、魷魚、鰻魚、牡蠣等,盡可能食用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等,不要食椰子油。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肉、鯉魚、鮑魚、豆製品等。少吃蔗糖、果糖及含糖的甜品。多吃黑木耳、麥粉或燕麥片,它們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三期」飲食
「三期」指白領婦女的月經期、孕期和哺乳期。月經期宜多吃豬肝、瘦肉、魚肉、紫菜、海帶等。孕期和哺乳期要保證熱量和優質蛋白質。懷孕後期每日熱量要比平日增加200千卡,蛋白質增加25克,哺乳期每日熱量要增加800千卡,蛋白質增加25克。同時,要供給足量礦物質和維生素,每日要補充鐵10毫克。注意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D等。
平衡合理營養
每日飲一袋牛奶,內含250毫克鈣,可有效地補充膳食中鈣攝入量偏低現象;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當於5~7兩主食;每日進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50克、雞蛋2個、家禽肉100克、魚蝦100克,以魚類、豆類蛋白較好;每日吃500克新鮮蔬菜及水果是保證健康、預防癌症的有效措施。蔬菜應多選食黃色的,如胡蘿卜、紅薯、南瓜等,因其內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多飲綠茶,因綠茶有明顯的抗腫瘤、抗感染作用。飲食原則應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
三餐的飲食分配
在三餐的飲食分配比例上,一般以早餐攝入量佔全天攝入食物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為宜。值得注意的是早、晚兩餐。早飯最好要保證有一定量的牛奶、豆漿或雞蛋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攝入既能補充腦細胞在蛋白質代謝上的需要,也能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作用。
每天早晨也可以吃一杯新鮮的牛奶、幾片全麥麵包(或其他面點)和一片火腿。這份早餐只需要幾分鍾就能解決,卻會使人感覺精神抖擻;如果不吃早飯,整個上午都會感到能量不足,工作效率難以提高,所以每天必須吃好早餐。
由於晚飯後至次日清晨的大部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機體的熱能消耗並不大,所以晚餐主要少吃那些富含熱量的食品如米飯、麵食及油脂性食物。對於蔬菜、水果不但不應少吃,相反倒應多吃一些,這樣可以保證機體有充分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對保持白領女性的體形優美、頭腦清醒、思考敏捷是極為有利的。
飲食禁忌
還要養成按時就餐和不偏食的良好習慣。醫學家認為,兩餐之間的間隔一般以4~5小時為宜。如果兩餐間隔時間太長,容易感到飢餓,以致影響耐久力和工作效率;相反,兩餐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休息,不容易恢復功能,又會影響食慾和消化。千萬不能因為工作忙或一味追求體形美而不吃飯或拖延就餐時間。
5、簡述老年人的膳食保健措施有哪些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及膳食特點:總的百來說,老年人科學飲食特點是營度養既應全面,又要合理,還要注意食物質量和飲食衛生習問慣。具體答說,有以下幾點: (1)食物要全面:保持多樣化回,不要偏食,五穀雜糧、畜禽蛋乳、水答陸菜蔬、干鮮果品、魚貝蝦蟹
6、飲食保健的竅門有哪些?
1.巧食五味養臟腑: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並泛指各種味道。祖國醫學認為「五味稍薄,令人神爽」。因此,在日常飲食中不要過於追求味濃,以味正好卻又稍遜為宜。否則,甘多傷脾,酸多傷胃,苦多傷心,辛多傷目,咸多傷筋。只有食入適量,且與季節相符,如甘宜四季食用,酸宜夏季食用,苦宜秋季食用,辛宜春季食用,咸宜冬季食用,方可保養五臟六腑,保持健康長壽。
2.知冷知熱暖心田:古人雲:「熱食傷骨,冷食傷臟;熱物灼唇,冷物痛齒」。所以吃東西時不因過冷而追求熱食,不因過熱而追求冷食。食物過熱,宜待溫後食之,以防傷其血脈,損其牙齒;食物過冷,宜腹暖後食之,以防腹冷造成飲食不消,傷及脾胃。而暖腹當以熱食為主,按中醫「五行」而言,腎臟屬水,因水性常冷,所以應在吃東西之前,先以暖食暖之,後吃冷物。尤其在盛夏季節,因體內伏陰,更宜如此,才能強體健身。
3.用「小嘴」吃飯,用「大嘴」喝水:1吃飯時應對飯菜慢慢品味,細嚼慢咽,利用牙齒的咀嚼功能減輕腸胃等消化器官的工作量,在保護腸胃的同時,又起到固齒的作用。
2少食多餐是飲食保健的重要原則。用「小嘴」吃飯時,每次的量不要大,但食品的種類要豐富,此所謂「少而精」。如果一段時間後肚子感到餓了,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再吃一次。胃病患者靠「少食多餐」的辦法可以對胃進行保健,健康人也會有少食多餐的好處。
3微閉雙唇吃飯,是飯桌上的一種禮貌,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人的素質和文化修養。用「小嘴」吃飯,既克服了「狼吞虎咽」的不良吃相,又避免發生令人聽後十分刺耳的牙齒與食物的摩擦聲。
用「大嘴」喝水也有其保健含義:
1水是不含熱量的最佳飲料。既比市場上出售的果汁飲料、可樂飲料便宜許多,又不會因喝水而引起象喝果汁等飲料時一樣的「上火」或「越喝越渴」的感覺。
2用「大嘴」喝水,指的是盡量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對皮膚美容和健美身材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有人稱:「本人不吃飯,就是喝涼水也長肉」,這只是一句戲言。說這話的人其實並沒有按其所說的去做,如果其果真這樣去做,那麼「喝涼水」一定會滿足其願望。
3用「大嘴」喝水,也指應經常喝水。經常喝水可以起到祛火解毒、排除體內污物、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保持皮膚彈性等保健作用。
喝水還泛指飲茶,喝味道鮮美、清淡爽口的菜湯或肉湯。尤其是某些專業人員更應注意大量飲水。如搞激光照相排版的工作人員,由於長年面對計算機屏幕,受其微量輻射,應經常性的多飲茶、多喝水,以使進入身體內部的有害物質盡快排出。
7、健康膳食標準是什麼
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與膳食密切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鐵、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在我國城鄉普遍存在。分析表明,肥胖等引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的發生率還會大幅增加。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居民的健康素質、健康壽命,加重疾病負擔,並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進食。飲食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飲食也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影響人類健康的眾多因素中飲食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膳食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而不合理的膳食則對健康有消極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體會到飲食與健康的這種密切關系。對許多疾病而言,飲食因素在其發生、發展和預後等方面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目前已經證實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腫瘤與飲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飲食的合理性問題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飲食已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很多人仍缺乏飲食衛生方面的知識。目前對待飲食存在兩種錯誤的傾向,一種傾向是認為只要肯花錢吃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高級補品,就能保證高營養和使身體健康,殊不知營養過剩和不科學的飲食結構反而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另一種傾向則是對飲食禁忌過多,加之傳媒對某些事物的負面作用過分渲染,使有些人對某些食物產生畏懼,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結果必然導致營養失調。以上兩種觀點都是不可取的。我們認為個體化的平衡膳食才是最合理的。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根據自身需要而言,不多也不少;對於健康而言,有利而無害,同時就我國目前的實際生活水平來說,既經濟又實惠。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況且飲食這東西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所以下面我們要談的只是合理膳食的原則性問題,了解這些常識無疑對改善我們的飲食質量,保持身體健康,防治疾病大有裨益。1、我國農村居民在膳食營養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食物無好壞,膳食有準則。目前科學已證實,人類必需的營養素多達40餘種,這些營養素必須通過食物攝入來滿足人體需要。食物各有其營養優勢,沒有好壞之分,但如何選擇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搭配膳食,卻存在著合理與否的問題。比如肥肉,其主要營養成分是脂肪,還含有膽固醇,對於能量不足或者能量需要較大的人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提供能量的食物,但對於能量過剩的人來說,是不應選擇的食物。因此作為個人,首先要學習了解有關合理膳食,平衡營養的知識,其次要學會合理地選擇食品,科學地烹飪加工食品。以滿足機體各種營養需要,避免因為飲食不當所導致的各種疾病,獲得健康。2、提到合理膳食,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有什麼意義嗎?合理膳食是根據人體對熱能和營養素的需要及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通過合理的食物調配,供給人體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和比例適當的膳食,從而使人體的營養需要與膳食供給之間建立平衡關系,達到合理營養。簡單地說合理膳食是指能夠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膳食。各種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只有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需求,達到營養平衡,促進健康的目的。3、如何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衛生部2007年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這個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寶塔三部分組成,對我國居民合理膳食做出了具體的指導。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概括起來有10條基本原則:(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9)如飲酒應限量;(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特定人群包括孕婦、乳母、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則在這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補充制定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1997年膳食指南的條目比較,新指南增加了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強調了加強身體活動、減少烹調用油和合理選擇零食等內容。4、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怎麼回事?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簡單地說就是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重量,並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對合理調配平衡膳食進行具體指導。「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每天應攝入的主要食物種類,利用各層位置和面積的不同,反映了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吃得最多的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製品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需要注意的是寶塔建議的各類食物的攝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平衡膳食寶塔建議的各類食物攝入量是一個平均值和比例,應用時要根據個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季節等情況適當調整;同時,日常生活中無需每天都樣樣照著「寶塔」的推薦量吃,重要的是一定經常遵循寶塔各層各類食物的大體比例;為了使飲食更加豐富多彩以滿足人們的口味享受,寶塔包含的每一類食物中的多種食物可以互相替換;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間隔時間也應與作息時間和勞動狀況相匹配,一般早、晚餐各佔30%,午餐佔40%為宜,特殊情況可適當調整。十個字: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合理膳食是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基石。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及美國健康食品指南,結合我國的國情,可以將合理膳食歸納為「兩句話、十個字」,即:「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一二三四五「一」指每天喝一袋牛奶(酸奶),內含250毫克鈣,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國膳食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的狀態。「二」指每天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於主食6~8兩,各人可依具體情況酌情增減。「三」指每天進食3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5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廣東型膳食每天攝鹽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東北型18~19克。以廣東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頓(指在總量控制下,進餐次數多,有利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飽。「五」指每天500克蔬菜及水果,加上適量烹調油及調味品。紅黃綠白黑「紅」指每天可飲紅葡萄酒50~100毫升,以助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及活血化瘀,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黃」指黃色蔬菜,如胡蘿卜、紅薯、南瓜、西紅柿等,其中含豐富的胡蘿卜素,對兒童和成人均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綠」指綠茶及深綠色的蔬菜。飲料以茶最好,茶以綠茶為佳。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研究,綠茶有明確的預防腫瘤和抗感染作用。「白」指燕麥粉或燕麥片。據研究證實,每天進食50克燕麥片,可使血膽固醇水平下降,對糖尿病更有顯著療效。「黑」指黑木耳。每天食黑木耳5~15克,能顯著降低血粘度與血膽固醇,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不同人群的膳食標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不同人群的膳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嬰兒膳食:鼓勵母乳喂養,母乳喂養4個月後逐步添加輔助食品。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膳食:幼兒與學齡前兒童要每日飲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幼兒每日飲奶或相應的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還要注意吃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每周可吃一些動物和海產品類食物;學齡前兒童食物的分量要增加,並且逐步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學齡兒童膳食:要保證吃好早餐,少吃零食,飲用清淡飲料,控制食糖;學齡兒童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飲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於父親,女孩子不低於母親,尤其要吃好早餐,食量相應於全日量的1/3,食物要粗細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魚、禽、蛋、肉、奶類及豆類,不要挑食。青少年膳食:青少年要多吃谷類,供給充足的體能,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避免盲目節食;青少年每日攝入的蛋白質應有一半以上是優質蛋白質,因此,膳食中應含有充足的動物性和大豆類食物;青少年每日攝入一定量奶類和豆類食品,能補充生長發育所需的鈣,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能促進鐵的吸收,青春發育期的女孩,要常吃海產品增加碘的攝入。孕婦膳食:孕婦從第4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滿足新陳代謝的需要;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規定,孕婦中期每日的能量、蛋白質、鈣、鐵和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D、E、B1、B2、C等都要相應增加,膳食中要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乳母膳食: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每日要增加蛋白質、鈣和能量的攝入,因此乳母每日要飲牛奶、多吃動物食物和大豆製品、水產品。老年人膳食:老年人必須從膳食中獲得足夠的微量營養素,食物不宜過精,主食要粗細搭配,保證纖維和各種微量元素等的需要。
8、飲食保健有哪些竅門?
巧食五味養臟腑
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並泛指各種味道。在日常飲食中不要過於追求味濃知,以味正好卻又稍遜為宜。否則,甘多傷脾,酸多傷胃,苦多傷心,辛多傷目,咸多傷筋。只有食入適量,且與季節相符,如甘宜四季食用,酸宜夏季食用,苦宜秋季食用,辛宜春季食用,咸宜冬季食用,方可保養五臟道六腑,保持健康長壽。
知冷知熱暖心田
熱食傷骨,冷食傷臟;熱物灼唇,冷物痛齒。所以吃東西時不因過回冷而追求熱食,不因過熱而追求冷食。食物過熱,宜待溫後食之,以防傷其血脈,損其牙齒;食物過冷,宜腹暖後食之,以防腹冷造成飲食不消,傷及脾胃。而暖腹當以熱食為主,按中醫「答五行」而言,腎臟屬水,因水性常冷,所以應在吃東西之前,先以暖食暖之,後吃冷物。尤其在盛夏季節,因體內伏陰,更宜如此,才能強體健身。
9、老年人飲食保健有哪些?
正確的飲食和營養是保證老年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物質基礎。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大部分老年人營養過剩,或由於害怕肥胖及疾病的發生而過於節制飲食,因此,許多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飲食營養失衡。
老年人所需營養特點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減退,活動量亦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熱能消耗逐漸降低,基礎代謝率下降。一般認為,老年人基礎代謝率比青壯年時期約降低10%~15%。老年人每日飲食中熱能的供給量(以男性65、女性55千克體重為例),50~59歲男性約2100千卡、女性約2000千卡;60~69歲,男性約1900千卡、女性約1750千卡;70歲以上男性約1700千卡、女性約1540千卡,一般根據體重不同而有所增減。
老年人的合理飲食結構①蛋白質:老年人隨著衰老過程的進展,蛋白質的分解大於合成,體內蛋白質含量逐漸減少,因此,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蛋白質的需要量不應減少,特別是某些必須氨基酸如蛋氨酸、賴氨酸等的需要量反而要比年輕人增加,老年人每天需要的熱能約15%需要由蛋白質供應。老年人的蛋白質供應應注意優質蛋白,一般以每千克體重08~12克為宜,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各為50%左右。動物蛋白首選魚肉及鮮牛奶,其次為瘦肉、雞肉、牛羊肉,一般每天肉類不應超過100克,牛奶在200~400毫升為宜。
①脂肪:飲食中的脂肪不僅供給熱能,亦提供必須的脂肪酸和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老年人脂肪占總熱量的比例一般不宜超過25%,每日每千克體重脂肪攝入量不宜超過1克。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在1~2:1為宜。食用植物油和魚類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豬、牛、羊動物油中主要含飽和脂肪酸。瓜子油、松子油中含有較多量的與預防衰老有關的亞油酸。而動物內臟、肉皮、蛋黃、松花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宜注意控制,老年人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在300克左右為宜。
③碳水化合物:糖是供給熱能的主要營養素,老年人糖所供給的能量約占總熱能的60%左右。隨著增齡,宜適當控製糖的攝入。老年人理想的糖攝取是通過米、面、谷類、土豆、蔬菜供給,果糖對老年人較為合適,因此,老年人可適當增加果糖含量較高的蜂蜜、水果的攝入,而蔗糖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及老年疾病,宜適當控制。
④維生素:維生素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和營養素之一。維生素C、E對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和預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對老年骨質疏鬆具有防治作用。老年人由於補充功能低下,影響維生素的補充,特別是要注意補充充足的維生素A、B2、C、D、E。平時飲食中要注意增加新鮮蔬菜瓜果,牛奶、魚肝油含維生素D較高,可適當增加攝入。
⑤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與衰老及疾病的發生有關,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豆類、奶類、魚蝦含鈣豐富,可預防骨質疏鬆;肝、蛋、豆類含鐵較多,可預防老年人缺鈣性貧血,肝、麥芽、瘦肉、黃豆、南瓜子含鋅較多,可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其他銅、硒、鉻等多種微量元素均有不同功能,可酌情補充。
⑥纖維素: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功能,防治老年人便秘,且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老年人宜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植物根、莖、葉、粗糧、瓜果纖維素含量較高,對老年人較為合適。
⑦鹽:老年人應注意鹽的攝入量,高鹽飲食對心衰、腎衰、高血壓、冠心病均有一定影響,因此,老年人宜採取低鹽飲食,一般主張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為宜。
中葯食療保健中葯對預防衰老、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提高免疫,清除自由基等具有較好的效果。老年人在平素的飲食中適當正確加用一些中葯食療對養生保健具有較好的效果,在使用時應注意辨症、辨病相結合,切忌亂用、濫用。
①綠茶適量,開水沖泡飲用,具有降脂、預防動脈硬化、利尿作用。
②生山楂每日食用5個,具有降脂、預防動脈硬化及減肥效果。
③醋泡大蒜,每天少量食用,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效。
④生苡米、紅棗、枸杞子、百合、山葯、黑豆等煮粥食用,能提高免疫功能。
⑤菊花、天麻、決明子,泡水代茶飲,具有降壓醒神作用。
⑥氣虛者紅參浸酒,陰虛者西洋參泡水,每天適量飲用,能益氣養陰,提高免疫功能,預防衰老。
⑦冬蟲夏草、蛤蚧研粉裝膠囊,每天適量服用,對防治慢性咳喘有效。
⑧核桃仁,每天食用1~2個,具有健腦促智及防治慢性咳喘作用。
⑨刺五加浸酒,每天適量飲用,對老年人神經功能紊亂具有調節作用。
⑩杭菊花、荷葉、草決明、綠茶、青葙子、紅花、辛夷花等,製成葯枕,具有清心寧神,清腦明目,活血通絡作用。
蜂蜜適量,每天飲用,能防治老年性便秘。
紅花浸酒食用、外用,具有舒筋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