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養生保健概念

養生保健概念

發布時間:2020-06-25 02:41:02

1、養生運動的概念

養生運動的概念大致歸納為7個字——動、氧、適、趣、健、樂、壽。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氧——有氧運動;適——「適勞逸」。運動量要合適。當天勞版動強度大就要及時休息;趣——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健、樂、壽——通過運動使自己體魄健碩、心情快樂,自然也就達到了養生長壽的目權的。

2、健康十二理念是什麼?

現代生活忙碌、壓力大,如果像我所說,能夠保證做到以下12點,你就能活到100歲。健康是一,其他的一切如事業、愛情、家庭、金錢、地位是數字後面的零,如果沒有健康,就像數字沒有了「一」,後面的零就只是「零」,大家看看我說的有道理不?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性格決定命運,生活方式決定健康。 觀念比能力重要,策劃比實施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尊重生命比別人的看法重要。 健康人生美景展望:七十歲前不得病,八十歲前不衰老,九十歲前能理業,輕輕鬆鬆一百歲,高高興興一輩子! 生命由天賦,壽命靠人為,生身靠父母,健康靠自己,遺傳只是健康的起跑線,養生保健才是生命的新起點,強健身體在於自己的精心塑造。 健康是一種素質,也是一種態度,必須明白是自己製造了身體的每一種疾病。 不學習少知識,會成為次品,不鍛煉缺健康,會成為廢品,擁有健康的身體和一顆年輕的心,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放棄健康獲取財富時,命可以換錢,不惜財富換取健康時,錢不能換命。 年輕時若放棄健康獲取財富,年老時會放棄財富恢復健康,流失歲月無法追回,金山銀山也換不回健康. 有些人得病,不是源於物質,而源於無知,有些人死亡,不是死於衰老,而是死於病患,普及健康知識,比普及健康運動更重要. 健康新概念,要健康,先有健商,沒有健商,不會健康,健商是實現健康的智慧錦囊,是對自身生命的最高認識.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一次結識可以決定人生方向,一個理念可以決定企業興衰,一個習慣可以確保一生健康. 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才是最理想的人,一個健康的人,應當在生理、心理與社會交往三個方面都保持良好狀態.

3、很多人都想著養生,想越來越健康,完整的健康概念是什麼?

現代健康的含義並不僅是傳統所指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是現代關於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這一定義,把人的健康從生物學的意義,擴展到了精神和社會關系(社會相互影響的質量)兩個方面的健康狀態,把人的身心、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健康狀態均包括在內。

現代健康的含義是多元的、廣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3個方面,其中社會適應性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狀況。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

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而引起疾病。身體狀況的改變可能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別是痼疾,往往會使人產生煩惱、焦躁、憂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導致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作為身心統一體的人,身體和心理是緊密依存的兩個方面。

維護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飲食、 適量運動、 戒煙限酒、 心理健康。

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4、養生、葯膳、食療、保健的概念和區別?

概念
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葯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葯膳即葯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食療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

保健,意思:保護健康。亦指為保護和增進人體健康、防治疾病,醫療機構所採取的綜合性措施。

區別
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葯膳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食療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

養生,指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的鍛煉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簡而言之,所有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活動都是養身活動。

5、老年保健的概念

老年人保健的具體方法由於老年人與我們小孩、年輕人等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老年人保健應該從各方面多角度出發,依據老年人的具體身體情況及生活情況進行保健活動。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各種生理功能逐步退化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改善膳食結構、均衡營養顯得格外重要。

《杭州日報》提到,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合理選擇飲食。為了保持體質平衡,陰性體質的人應該相對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比如牛、羊肉等;

同理,陽性體質的人應該相對多吃一些偏涼性的食物,比如豆腐等。此外,食物可以分為酸性和鹼性:肉、蛋、魚、米、麵食等屬酸性食品,蔬菜、海帶、茶、水果等屬鹼性食品,老年人日常飲食的選擇還應做到「酸鹼平衡」。

(5)養生保健概念擴展資料:

老年人在鍛煉身體時要科學地選擇鍛煉時間、保持適當的運動強度、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博士黃兆琦表示,很多老年人都喜歡晨練,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早晨體內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的狀態,多數人的血壓和心率此時相對較高,如果進行運動,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在下午4點到6點運動最佳;在運動強度方面,可以通過運動時的心率或運動後恢復正常身體狀態的時間來把握。

運動時心率達到比正常心率增加30-40次/分即可,運動後恢復到運動前的血壓和心率等身體狀態的時間應為5-6分鍾,超過這個時間則說明運動強度過大;另外,老年人鍛煉身體應選擇有氧運動,其中游泳和快走最為合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老年人養生靠保健品?其實合理飲食、健康生活才靠譜

6、養生會館概念

(一)、「養生會館」是什麼?

「養生會館「就是指通過提供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的場所。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健康養生包括心理養生和生理養生兩大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強調精神層面的內在休養以及平衡祥和的心理狀態;而後者注重身體上的放鬆和康復以及身體機能的維護。 在我國,養生學的含義很廣,主要包括優化生存環境、善化生命質量等。健康養生的方法很多,但是要靠某一方面的調養是難以達到最佳目的的。重慶寅初元打造的養生會館以放鬆心靈、使身體和精神得到雙重升華。從休息、運動、療疾和益智四大方面將休閑活動與養生相結(二)、「養生會館」的構成要素

1.自然舒適環境:打造舒適、健康的自然環境,進入空間內,彷彿置身於綠色田園般的大自然環境,神清氣爽,有一種放鬆的感覺;
2.高品質自然空氣:運用世界頂尖的還原離子技術營造出森林級的清爽空氣,猶如在大自然進行療養。可積極調動細胞自身的修復能力,讓人體恢復體能;
3.優美的養生音樂:賦予符合人體器官振動頻率的旋律(聲波)、音頻產生的振動聲波能量養生音樂,調理修復精神壓力,調整身體的身心機能;
4.養生活動:包括瑜伽養生、熏治養生、食餌養生、導引養生等養生活動,使你的身心合一。
5.養生知識的傳授:系統的養生知識講解、傳導,培養正確的養生健康觀念和生活飲食方式。

(三)、「養生」的基本原則

1、適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活動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進行的,人體自身具有與自然變化規律基本上相適應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規律,主動地採取各種養生措施適應其變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2、重視精神調養:1、 避免不良刺激,一要盡量地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二要積極地治療軀體性疾患,2、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范圍時才能成為致病因素。

3、注意形體鍛煉:形體的鍛煉,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使人體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增強體質,還能以「動」濟「靜」,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4、謹和五味:1、辯飲食之宜忌,一般來說,體質偏熱者,進食宜涼而忌溫;體質偏寒者,進食宜溫而忌涼;平體之人,宜進平衡飲食而忌偏。2、平衡膳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而機體對於營養物質的需求則是多方面的。

5、防止病邪侵害:慎避外邪,是寓於養生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氣」,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實施葯物預防等。

7、我想知道養生的概念是什麼

養生定義

養生妙方
整個中醫學說就是廣義的養生學。《呂氏春秋》中將醫學定義為「生生之道」——前一個「生」是動詞「提高」,後一個「生」是名詞「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規律。養生就是人類提高自身組織、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3]
保養生命
消除疾病的學問——因此有別於現代西方治療疾病的「醫學」。《黃帝內經》中黃帝與老師岐伯有一段精彩對話。談到瘟疫時,黃帝問老師為什麼有些人被傳染了卻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就是為什麼說整個中醫學就是大養生學。當然,這里所說的中醫學是指中華原創醫學,而不是「一代明君」康熙閹割華夏文明後已經面目全非的「現代中醫」。
通常所說的養生是狹義的養生學,是指通過非葯物的方法達到提高自我康復能力的學問。公元前五十世紀人天合一整體觀的形成標志著養生概念的成熟;公元610年,隋大業年間,當時的太醫令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集中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書中沒有葯方,只列養生方、導引法213種。由此可知,中國從那時起就已經將養生作為治療的常規方法,並得到官方的提倡。[4]
養生的宗旨是身體陰陽平衡,【黃帝內經】中養生的主意觀點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人則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則死亡,當身體陰陽失衡時,應選擇葯療、食療、體療、針灸療法,使身體陰陽恢復平衡,病自然就好了。[5]
3養生源流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大自然中日月經天的現象,啟發人們師法自然、回歸自然,以使生命永在。《周易象上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種期望雖然難以實

養生書籍
現,但自古以來追求長壽者卻大有人在。漢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葯,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明確提出運用醫葯的辦法進行養生的觀點。華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戲是導引練形以養生的早期記載,華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葉青黏散則是延年益壽方劑的早期記載,可知華佗在養生的研究上確有相當的造詣。以恬淡虛無為主導的精神養生或精神調養,源於老莊之學,後來主要發展於佛、道兩家,它與兩家倡導修煉和清靜無為的主張分不開,而這也正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氣功,遺禍亦烈,傷身殞命者比比,這從隋代《諸病源候論》有關記載中可以窺見;唐以後,衰而未絕,帝王豪門因之亡命者代有記述。房中術則在秦漢以前似乎較為開放,這從古時記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殘存帛書中可以看出。[4]
4養生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4]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與養生保健概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