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騙老頭老太太買保健品

騙老頭老太太買保健品

發布時間:2020-06-24 01:35:08

1、老人六十歲大壽,送什麼禮物合適?

事實上,現在的老人也喜歡打扮的,送穿戴的東西最合適。衣服、鞋帽什麼的,這些他穿出去也可以和那些吹牛的老頭老太太杠一下,說我孫女孫子可孝順啦巴拉巴拉巴拉的。老人就這點消遣了。另一方面,老人普遍不方便自己上街買穿戴用品,或買不到價錢和款式合適的,他們還是渴望有一套很適合在正式場合穿的衣裳的。除此以外,你就只能買補品啊、操作簡單的按摩器械啊,不過這些東西用不了幾次就會被老人束之高閣的。補品呢,肯定是所有人都送這個的。綜上所述,一套合心意的穿戴裝備最是合適喲。

2、請問如果碰到賣保健品的欺騙老頭老太太的行為算詐騙嗎?我可以去哪裡告他們

可以報警處理

3、如果碰到賣保健品的欺騙老頭老太太的行為算詐騙嗎

首先你得確定這個保健品是假的。

4、兒子去世老伴得癌她卻忙"開會"為什麼老太陷保健品漩渦 ?

2016年,青島市民李先生突發心臟病猝死,而他70多歲的老母親,聽到這個噩耗後的表現,讓所有人難以理解。她表情木然,更不用說哭天抹淚。同年,她的老伴查出食道癌晚期,但老人平時連句關心的話都沒有,更不用說在身邊照顧了。不過,老人並沒有閑著,平時最忙的就是去開各種保健品會議。老人接觸保健品營銷有五六年時間,最初只是去看看,後來發展到近乎瘋狂的程度。家人介紹,老人每天特別忙,從早到晚地開會。住在市北區錯埠嶺小區,有時在西鎮開會,她都會早上六七點出門,坐二十幾站公交車參會。

更加神秘的是,老人在參與保健品營銷的交際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心理世界。「我們都不知道老人心裡在想什麼,她從不跟我們交流,每天就知道去參加會議。這么多年,竟然一件產品都沒有往家帶過。誰也不知道老人去開會都幹些什麼,誰也不知道老人存摺上的錢是如何消費的。老人的家人這樣描述她的現狀。家人希望走進她的世界,卻被拒之門外,反而保健品營銷群體成了她的精神寄託。

這位青島老太太並非深陷保健品營銷的個例。濟南市民周女士的婆婆是另一種表現。周女士的婆婆是一位大學教授,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她的婆婆日常生活很豐富,加之性格活躍,又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並不缺乏社交和娛樂,但退休後卻被保健品營銷死死套牢,最多的一次花了5萬元購買保健品。

健品營銷手段不乏三類:會議營銷、體驗營銷和旅遊營銷。

會議營銷就是通過多種渠道聯系老人,把老人請到會場聽課,通過贈送小禮品的方式,讓老人感覺佔了便宜,然後給老人上保健的講座,給老人洗腦,讓他們心甘情願購買。當然,他們會讓老人交一定「保證金」,避免老人報了名不參加。一開始交的都是小錢,都給老人退了,等到最後收網的時候,就會忽悠老人心甘情願交足全款。而且,這種會一般間隔一兩個月舉行,其實就是放水養魚的意味,但是在這期間,他們要不斷跟老人維系感情,成為老人情感上的伴侶。

體驗營銷,就是安裝按摩椅、按摩槌甚至小到梳子、理療儀等,讓老人免費來體驗。很多老人平時無聊,就到店裡按摩,心理上感覺佔了小便宜。但這只是「魚餌」,過程中營銷人員會熱情地跟老人聊天,套取老人的家庭信息和身體健康信息,從而分析出老人的財力狀況和購買慾望,以此為依據,向老人推銷各類產品。

旅遊營銷手法類似,他們以免費旅遊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加深對老年人的了解,同時建立起一種類似兒女親情式的感情。

當一個孤獨的老人突然遇到了一個非常關心,還會哄自己開心的人,心情會變好,隨之身體也就清爽,有利於老年人疾病好轉。當然,老年人也願意去購買一些保健品。吃完後,不少老人也會感覺身體變好,而且認為是吃保健品起作用了。這就讓老年人深陷其中,難以抽身。如何讓老年人心理上不再寂寞,也是每一個子女該思考的問題。

與騙老頭老太太買保健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