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養生飲食有哪些?
夏季可以吃紅豆紅棗排骨湯比較養生,紅豆去濕氣、紅棗健脾養胃,排骨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以維護骨骼健康,具有益精補血之功效,
2、夏季有哪些養生食譜
夏季養生食譜有哪些? 炎熱的夏季往往引起人們食慾不振,昏昏沉沉的,吃不下東西,所以有些人在吃飯時會選擇喝粥,喝粥不但容易消化,養胃,還能幫助我們養病安神,清熱解暑,實在是不錯的選擇。夏季喝什麼粥最養生呢?下面女人坊小編帶您一起來看看以下九種夏季養生粥吧。 第一,赤豆粥。做法: 粳米250克,赤豆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赤豆粥具有消水腫、補血健脾的作用。適用於水腫、腳氣足腫、貧血等病症。 第二,綠豆粥。做法:粳米250克,綠豆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綠豆粥具有清暑、健脾、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糖尿病口渴、中暑及皮膚瘡癤等病症。 第三,荷葉粥。做法: 粳米250克,鮮荷葉半張煮成粥。荷葉粥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夏季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腹脹便溏、不思飲食及吐血、鼻出血等病症。 第四,雞蛋花粥。做法: 新鮮雞蛋花10朵,粳米6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稀粥。雞蛋花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潤燥的作用。此粥是我國民間葯食兩用的保健食物,尤其小兒更為適宜,並對濕熱引起的下痢赤白、痢疾厚重及泄瀉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第五,百合粥。做法: 百合50克,粳米l00克,冰糖8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百合粥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滋陰清熱的作用。適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肺熱或肺燥乾咳、涕淚過多、熱病恢復期余熱未消、精神恍惚、坐卧不安,以及神經衰弱、肺結核、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症 第六,絲瓜粥。做法:絲瓜100克,粳米250克,豬油10克,精鹽3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絲瓜粥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瘺、崩帶、血淋、疔瘡、乳汁不通、癰腫等病症。 第七,黃瓜粥。做法:黃瓜500克,糯米、蜂蜜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黃瓜粥具有清熱解毒、解渴、利水的作用。適用於熱病、身熱口渴、黃疸、浮腫、熱痢等病症。 第八,扁豆粥。做法: 粳米250克、白扁豆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扁豆粥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止瀉的作用。適用於夏季中暑所致的吐瀉、食慾不振等病症。 第九,苡仁粥。做法: 粳米250克,苡仁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苡仁粥具有健脾除痹、利水滲濕的功效。適用於食慾不振、腹瀉、水腫及皮膚扁平疣等病症。
3、夏季有哪些養身食譜
養生食譜 1.荷葉茯苓粥: 配料: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2.涼拌萵筍: 配料: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3.奶油冬瓜球: 配料: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後,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內,加鹽、味精、鮮湯上籠用大火蒸30分鍾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4.兔肉健脾湯: 配料:兔肉200克,淮山葯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 做法:兔肉洗凈與其他配料大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氣。 此外,西紅柿炒雞蛋,也是夏季時令菜
4、夏季養生有哪些養生食譜
夏季養生食譜有哪些-夏季養生食譜-適合夏季的養生食譜 哈哈 在好豆美食網上 發現一個這樣的「夏季養生食譜、夏知季減肥、夏季美容」的專題 夏季是一道個讓人心動的季節,所有的美味瓜果都齊上陣,翠綠爽口的黃瓜、清香甜蜜的木瓜、晶瑩透亮的冬瓜,煞是讓人歡喜。夏季養生要多吃瓜,不僅因為瓜果的各種功效,黃瓜減肥,木瓜豐胸,苦瓜美容……而且其清新內自然的香味和清涼多汁的口感,也能給人帶來一整夏恬淡的好心情容。這個夏季就讓我們以食進補,來一場瓜果大餐吧,讓這些夏季養生食譜吃出好心情,好胃口,好身材!
5、夏季養身食譜有哪些?
1、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在膳食調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慾。 2、在製作菜餚時,適量加點醋,不僅可增加風味,而且有保護維生素C及殺菌和增加食慾的功效。 3、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做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4、老人夏季飲食還應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潔凈的食品,對於體弱的老人,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病。 5、喝飲料不能替代飲水。因為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飲料中的糖分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越不易為細胞所吸收,反而會帶走細胞內水分,容易引起體內失水。另外,以冷飲解渴常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頻繁暴吃,對消化道是一個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異常蠕動和功能紊亂,導致腹痛、腹瀉等。 6、喝水的學問 飲水莫待口渴時:不少人的生活習慣都是以口渴與否來決定喝水,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大渴易過飲:人若在大渴時,最易一次飲水過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古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就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如果一旦出現大渴難耐的情況,應緩緩飲水,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睡前不宜多飲水,因為當人處於睡眠狀態時,人體只是維持基礎代謝,各種代謝都進行非常緩慢,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飲水過多,不利於夜間休息。 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時飲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此以往對身體不利。 晨起喝水有助健康:因為早晨飲水可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最好喝礦泉水:因為礦泉水不含糖水,沒有刺激作用,不像一些飲料具有刺激性,也不像果汁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均視礦泉水為最佳保健飲料。 7、保持一個淡泊寧靜的心境,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要神清氣和、胸懷寬廣、思想平靜下來,避免心火內生。 8、夏季君火當令,天暑地熱,暖熱之氣盛,人應晚睡早起,順應自然,保養陽氣。 9、夏天氣候炎熱,對人體消耗較大,若長時間在陽光下鍛煉可能引起中暑。
6、夏季養生有哪些飲食宜忌?
夏天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因此,夏季飲食應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這樣才能收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少油膩,多苦酸少食過於油膩的大魚大肉及用糯米、黃米等製作的黏滯性食物,人食用後容易積滯於胃內,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胃腸負擔、影響胃動力,出現返酸等症。要適當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慾。同時,中醫認為,味酸的食物能收濕利澀。夏季汗多傷陰,食酸能斂汗,止泄瀉。
少辛辣,多清淡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進食一些辛辣食物,能夠增進食慾。可是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黏膜,從而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症。飲食清淡,並非頓頓吃稀食素,而應該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少食溫熱性食物食物有性味之分,人體有寒熱之別。體質偏熱的人夏季尤其要少吃溫熱性、熱性食物。熱性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草魚、桂圓、椰子等。
少冷品,多溫水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慢慢衰退,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襲,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導致泄瀉、腹痛之症發生。要留心補充水、鹽。單純補充水、鹽時,可視出汗多少而定,一次飲水量不宜太多,可採取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水溫以10℃上下為宜。粥、湯是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能夠補充水、鹽的丟失,又易消化吸收。
7、夏季養生有哪些營養食譜、
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百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度,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回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答渴的作用。
8、夏天養生吃什麼最好?
9、夏季養身食譜有哪些~?
1、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在膳食調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慾。 2、在製作菜餚時,適量加點醋,不僅可增加風味,而且有保護維生素C及殺菌和增加食慾的功效。 3、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做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4、老人夏季飲食還應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潔凈的食品,對於體弱的老人,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病。 5、喝飲料不能替代飲水。因為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飲料中的糖分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越不易為細胞所吸收,反而會帶走細胞內水分,容易引起體內失水。另外,以冷飲解渴常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頻繁暴吃,對消化道是一個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異常蠕動和功能紊亂,導致腹痛、腹瀉等。 6、喝水的學問 飲水莫待口渴時:不少人的生活習慣都是以口渴與否來決定喝水,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大渴易過飲:人若在大渴時,最易一次飲水過多,從而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古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就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如果一旦出現大渴難耐的情況,應緩緩飲水,避免身體受到傷害。 睡前不宜多飲水,因為當人處於睡眠狀態時,人體只是維持基礎代謝,各種代謝都進行非常緩慢,不需要過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飲水過多,不利於夜間休息。 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時飲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此以往對身體不利。 晨起喝水有助健康:因為早晨飲水可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最好喝礦泉水:因為礦泉水不含糖水,沒有刺激作用,不像一些飲料具有刺激性,也不像果汁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均視礦泉水為最佳保健飲料。 7、保持一個淡泊寧靜的心境,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要神清氣和、胸懷寬廣、思想平靜下來,避免心火內生。 8、夏季君火當令,天暑地熱,暖熱之氣盛,人應晚睡早起,順應自然,保養陽氣。 9、夏天氣候炎熱,對人體消耗較大,若長時間在陽光下鍛煉可能引起中暑。
10、夏季養生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
四季養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內容之一,遵照四季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飲食、起居、情志,從而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夏季,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酷暑炎熱同時濕氣加重。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醫師李忠表示,夏季不注意養生保健,病在秋季,加重在冬天;反之,在夏季保護好體內陽氣,就能為身體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礎,整個秋冬季節順利度過。
夏季護陽 秋冬都受益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也是最容易損傷的時節。」李忠指出,夏季氣候濕熱,高溫和潮濕容易對人體脾胃功能造成損害,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陽氣,在避暑、飲食時過分「貪涼」,則會造成脾胃功能運化失調,出現不愛進食、疲勞、腹瀉等症狀。
《黃帝內經》記載「夏傷於暑,秋為瘧疾」,意思是說夏天容易中暑,如果被暑邪傷害,也許當時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但等到了秋天,人體可能出現瘧疾等疾病。所以在夏季注意調養身體各項機能尤為重要,而夏季養生的關鍵在於「春夏護陽」,就是倡導人們在夏季將身體陽氣調養充足,使五臟功能協調,秋季的腹瀉、冬季的咳喘都會減輕。人們常說的「冬病夏治」與之是相似的道理。
區分寒熱 對症調理
李忠介紹說,不少患者出現口腔潰瘍、大便不通等症狀後,認定自己是熱性體質,自行服用牛黃解毒類的去火葯物,或者吃綠豆湯等敗火的食物,結果病情非但沒好,反而越來越重。醫生把脈後,患者根本不是熱性體質,而是寒性。這是因為表現出來的「熱」性症狀並非實熱,而是虛火上炎的表現,這類患者在臨床中佔到80%,所以對於這種「虛症」的患者,清熱、降火的葯物並不能治病,而是要「熱以熱治、寒以寒治」。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分九種,一種正常體質叫平和質,其他八種為偏頗體質。但生活中九成人不了解自己屬於何種體質,很容易在飲食調養上出現問題,不僅病沒治好,反而起到加重的作用。所以區分寒熱、對症進補非常重要。
李忠認為,體質概念較為復雜,百姓不必完全接受和領悟,可以通過簡單的測評或診斷,了解自己是平和體質、寒性體質還是熱性體質之後,就能夠在日常飲食、調養方面更有針對性。一般來講,平和質人群是正常人群,在體質上沒有偏頗,在飲食上沒有特殊要求;寒性體質人群,身體虛寒,在夏季就要注意防寒,避免著涼,避免寒性食物和辛辣食物的攝入等;熱性體質人群,則要適當進行清熱去火。 腫瘤患者要「養陽」李忠表示,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夏季是非常關鍵的時節。作為消耗性疾病,很多腫瘤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抗腫瘤治療後往往血氣不足,身體陽氣呈現出衰敗的特徵,所以在夏季更應重視「養陽」。對於消化道系統腫瘤(胃癌、腸癌、肝癌)患者來說,大部分患者在術後表現為脾胃功能差,臨床上出現脾虛、濕盛的症狀,會出現口腔潰瘍、消化不良,對消化道系統腫瘤患者來說,在夏季要注意飲食調養。70%乳腺癌疾病與患者情志因素有關,不少乳腺癌患者在其他季節都很正常,一進入夏季就出現煩躁、失眠等症狀,心情的煩躁似乎「無法控制」。李忠表示,其實這是與節氣的變化密切相關的。對此,醫生一般會用葯進行適當干預,使病情早日恢復。很多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患者在夏季都要注意情志調節。生活習慣上順應自然陽氣變化,夜卧早起,使全身氣血通暢,避免疾病上身。養生度夏 小心兩個誤區◎誤區一:苦夏要多吃「苦」夏季陽氣旺盛,烈日炎炎,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甚至食量減少、體重減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苦夏」。在民間,「苦夏吃『苦』」的說法很是流行。李忠表示,其實,夏天多吃苦味食物並不正確。李忠解釋說,在五味中,苦與心相對應,苦入心,可旺心氣。夏季心火本旺,過重的苦味或進食苦味食物過多,會引起胃部不適,出現惡心、嘔吐或泄瀉等副作用;心火過旺則通過肺經宣發,會加重咳喘等疾病。李忠認為,夏季去火應以「減苦增辛」為原則,即少吃苦味、多吃辛味食物,如蘿卜、蔥白、姜、蒜等,這樣能夠避免心氣偏亢,並有補益肺氣、活血通竅、化濕的作用。另外,從「養心」角度來說,夏季適宜吃些有清心、養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棗仁、百合、小麥類等。◎誤區二:夏天出汗多可以排毒很多人在夏季愛吃火鍋,覺得出汗之後很舒服;有些不愛出汗的人為了發汗甚至吃熱性辛辣食物;還有些美容機構打出「出汗排毒」美容方法。李忠表示,夏季出汗過多會損傷人體陽氣,不利於健康。中醫認為,「汗血同源」。少量出汗可調節體溫,利於氣血調和,但如果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而且也能傷及陽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大汗淋漓後,人體會感到口渴、口乾,如不及時補充水分,還容易虛脫。有些人在夏季得了感冒「捂汗」治療,這種做法更加不可取,夏季感冒應該以清熱解暑為主。夏季要避免大汗淋漓和劇烈運動,中午可以進行午睡,讓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以半小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