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怎樣保健脾

怎樣保健脾

發布時間:2020-06-23 11:34:28

1、脾胃應該怎麼保健?

要保持良好情緒

不良情緒對胃腸功能有明顯的影響,可引發食慾下降、腹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而良好的情緒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因此,中老年人要知足常樂,心胸開闊,處事達觀,始終保持穩定平和、輕鬆快樂的情緒。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進食有時、飲食有節、食物寒溫適中和多樣化等。中老年人一般以每日三餐為宜,每餐以吃七八成飽為原則,切忌暴飲暴食,特別是晚餐不宜吃得過多,也不宜吃得太晚,吃些面條、稀飯、包子等易消化的食物最適宜。以免食物滯留腸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造成惡性循環,使腸胃功能更加紊亂。食物的烹調製作,要以軟、爛、稀為原則,如肉類切成肉糜,蛋類做成松花蒸蛋,蔬菜也可切成碎末。食物要煮爛煮透,使其松軟適口,便於食用。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保持大便通暢。要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等,生冷食物也要盡量少吃,進食時做到細嚼慢咽。

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

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柔軟體操和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晚間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40~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與運動健脾有異曲同工之妙。

2、怎樣保護脾?

保護脾方法:

1、細嚼慢咽

吃飯太快會增加胃的負擔,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容易導致胃受傷。因此對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2、避免刺激

酒精和香煙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導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調,引發胃病,因此,要想保持或恢復胃的健康,對煙酒必須要有節制。

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等、過酸、油炸、燒烤、煙熏等食物;少飲濃茶、咖啡等刺激強烈的飲料。

3、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湯最好飯前喝。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以清、軟、松為主;進餐要科學,以坐著吃飯不宜站立或蹲著吃;宜定時定量,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宜少吃多餐;

飯只吃七分飽,避免過飢或過飽或暴飲暴食,改掉「廢寢忘食」、飢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5、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少吃生、冷、硬的食物,過燙、過冷、過硬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脾的作用:

脾為後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經常感覺食慾不振、沒有力氣,甚至皮膚看起來不緊致、下半身有水腫、虛胖等問題,都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足或是虛弱所導致。

3、脾不好的人有何保健方法?

吃補脾益腸丸,你試試看,應該不錯的。

4、脾臟不太好,平日如何保養?應注意什麼

巳時喝水護脾臟(9:00-11:00),喝水保護脾臟,這個時候人體的狀況:脾經是最旺的時候,脾是消化、吸收的總管,又是人體血液循環的統領,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液循環的質量就高,嘴唇才會紅潤,否則就會口唇蒼白後唇暗,唇紫,皮膚也會失去光澤。
養生之道:這個時辰就要多喝水,至少要六杯水,不要大口喝,要慢慢的小口嘬飲,慢慢飲,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如此身體才會開始整個白天的「水循環」,進入良性的新陳代謝。

脾的重點保健,就是要避免思慮過多,要勞逸結合,工作時認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鬆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因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強求,不能做到的事業不要強求,以免傷身。
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就是農歷六月,雨水較多,濕氣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所以長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入侵,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較油膩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吃火鍋,對脾胃的傷害很大。

脾胃的飲食調養:一是飲食沒有節制,包括飢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包括偏食過寒或過熱,過於肥膩的和味大的食物,嗜酒。飲食因該清淡,不吸煙喝酒,講究個人衛生。

摩腹護脾
每當飽食之後,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生家們的一種養護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後摩腹法是:吃飯以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恆,對脾的運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孫思邈提出:「飯後即自以熱手摩腹」之後,後世養生家多有所沿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飲食療法:
山葯薏苡仁粥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尤其適用於中老年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
做法:山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

蓮子芡實粥
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做法: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

參棗粥
能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做法:黨參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蓮子豬肚湯
能溫胃健脾,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
做法:蓮子30克,豬肚一個,胡椒少許,煮成湯實用。

山楂麥芽粥
適用於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做法: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薏苡小豆粥
能滲濕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滿,尿少浮腫。
做法: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八寶粥
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
做法: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葯、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5、脾胃的日常保健該怎麼做?

要放鬆心情中醫認為「脾在志zd為思」,指脾與思的關系最為密切。中醫有「思慮傷脾」之說,思慮過多,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胃呆滯,運化失常,消化吸收機能障礙,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狀。平時生活中,由於工作或學習的原因而思慮過多時常出現食慾減退的現象。脾的養生保健重點在於避免思慮過多,工作和學習要有計劃有安排,工作和學習後要充分放鬆,不要再過多地思慮其問題。中年人則不要過多地擔心自己的健版康問題、生活問題、子女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要順其自然,不要因為過多的思慮而影響健康。

要注意夏日養生順時養生保健:脾胃在五行學說中均屬土,而在陰陽學說中脾為陰土,故脾的陽氣易衰,陰氣易盛,特性為喜燥而惡濕;胃為陽土,多氣多血權,特性為喜潤而惡燥。濕邪侵犯人體時,最易傷害脾陽,造成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為農歷六月,因下雨較多以濕氣為主,所以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

6、如何讓自己的脾更健康

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位居中焦,同主消化,但各司其職:胃主納,脾主運。胃喜潤惡燥,喜涼惡熱,脾喜燥惡濕,喜熱怕寒。胃氣以通降為和,不降則腹脹便秘,噯氣呃逆。脾氣以上升為健,不升易頭暈泄瀉,四肢睏倦,內臟脫垂。所以還應該強調:在養脾的同時還應重視調胃。

下面介紹這養脾「四法」如下:
醒脾: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不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還可以預防腸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條20克、生薑絲50克,以糖、醋少許拌食,有開胃健脾之功。
健脾:選用各種葯粥健脾祛濕,如蓮子、白扁豆、薏仁米煮粥食,或銀耳、百合、糯米煮粥食,或山葯、土茯苓、炒焦粳米煮粥食。
護脾養脾:老年人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於床,以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20次。同時,散步亦能養脾健胃,可使食慾增加、氣血暢通。
暖脾:因食生冷過多,容易寒積脾胃,影響日後的消化功能。此時可用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
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均見持續炎熱,雨水偏多,暑濕偏盛,故極易造成脾胃功能下降而厭食睏倦。因此,不僅在酷暑的夏季、乃至日常調理好脾胃功能,對飲食養生都很有必要。

無論是夏季還是日常中,調理脾胃還要因人而異。
脾胃功能正常者,適量飲冷不會影響脾胃功能,但不宜過量。文中所列食生蒜泥、山楂雖可以減少腸道疾病、消食導滯,但若過食,又有傷胃之嫌,尤其胃炎泛酸患者當慎用。「健脾法」中選用蓮子、白扁豆、薏仁米或銀耳、百合、糯米或山葯、土茯苓、炒焦粳米等葯粥健脾益氣、祛濕利水,也確有意義。但若能將方中「土茯苓」改用「茯苓」,則更有利於健脾利濕。按摩臍周和散步亦有調和脾胃的作用,兩者作用原理相近,故可合稱「護脾養脾」。「暖脾法」是護脾的主要方法,但要切忌過食生冷。同時,睡眠時還應注意加強脘腹部保暖,炒菜時不妨加點生薑末,飲茶者選喝紅茶等,都不失為護脾的養生上策。
總之,無論在任何季節,調理脾胃都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胃熱者以清降為主,脾虛脾寒者當溫補。但無論葯補還是食補,均以服後感覺舒適為宜。

7、脾胃保健法是怎樣的?

(1)要保持良好情緒,不良情緒對胃腸功能有明顯的影響,可引發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而良好的情緒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因此,中老年人要知足常樂,心胸開闊,處事達觀,始終保持穩定平和、輕鬆快樂的情緒。

(2)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進食有時、飲食有節、食物寒溫適中和多樣化等。中老年人一般以每日三餐為宜,每餐以吃七八成飽為原則,切忌暴飲暴食,特別是晚餐不宜吃得過多,也不宜吃得太晚,吃些面條、稀飯、包子等易消化的食物最適宜。以免食物滯留腸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造成惡性循環,使腸胃功能更加紊亂。食物的烹調製作,要以軟、爛、稀為原則,如肉類切成肉糜,蛋類做成松花蒸蛋,蔬菜也可切成碎末。食物要煮爛煮透,使其松軟適口,便於食用。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保持大便通暢。要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等,生冷食物也要盡量少吃,進食時做到細嚼慢咽。

(3)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柔軟體操和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晚間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40~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與運動健脾有異曲同工之妙。

8、日常生活中應如何保護脾臟?

巳時喝水護脾臟(9:00-11:00),喝水保護脾臟,這個時候人體的狀況:脾經是最旺的時候,脾是消化、吸收的總管,又是人體血液循環的統領,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液循環的質量就高,嘴唇才會紅潤,否則就會口唇蒼白後唇暗,唇紫,皮膚也會失去光澤。
養生之道:這個時辰就要多喝水,至少要六杯水,不要大口喝,要慢慢的小口嘬飲,慢慢飲,讓脾臟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如此身體才會開始整個白天的「水循環」,進入良性的新陳代謝。

脾的重點保健,就是要避免思慮過多,要勞逸結合,工作時認真工作,工作之外就要放鬆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因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強求,不能做到的事業不要強求,以免傷身。
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就是農歷六月,雨水較多,濕氣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所以長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入侵,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較油膩的食物,尤其是夏天吃火鍋,對脾胃的傷害很大。

脾胃的飲食調養:一是飲食沒有節制,包括飢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包括偏食過寒或過熱,過於肥膩的和味大的食物,嗜酒。飲食因該清淡,不吸煙喝酒,講究個人衛生。

摩腹護脾
每當飽食之後,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生家們的一種養護脾胃的常用方法。
食後摩腹法是:吃飯以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不等。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恆,對脾的運化功能有益。自唐代孫思邈提出:「飯後即自以熱手摩腹」之後,後世養生家多有所沿用,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飲食療法:
山葯薏苡仁粥
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尤其適用於中老年脾胃虛弱所致食慾不振。
做法:山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 煮粥食用。

蓮子芡實粥
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做法:蓮子15克,芡實15克,粳米100克,補骨脂5克,煮粥食用。

參棗粥
能健脾益氣,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
做法:黨參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蓮子豬肚湯
能溫胃健脾,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
做法:蓮子30克,豬肚一個,胡椒少許,煮成湯實用。

山楂麥芽粥
適用於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做法: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薏苡小豆粥
能滲濕利水,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滿,尿少浮腫。
做法: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八寶粥
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
做法: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葯、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與怎樣保健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