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營花茶上稅率
繳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行抵稅法,小規模納稅人為3%
2、散裝茶葉稅率是多少
1這是外銷
進口優惠關稅稅率都是15%,進口增值稅都是13%
2這是農業生產者自行銷售自產茶葉免徵增值稅。
茶葉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為符合《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和超出注釋范圍部分,在《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范圍內的茶葉,一般納稅人銷售的按13%的低稅率徵收。超出范圍的一律按正常稅率徵收。
附:茶葉有關企業增值稅的納稅分析
作者:許有明 文章來源:雲南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茶葉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企業單位很多,有茶葉初制加工廠、農場、林場、茶葉精製加工廠(公司)等。2004年國家取消農業特產稅後,茶葉生產企業主要是繳納增值稅,由於茶葉企業類型較多,涉及的增值稅征納計算問題比較復雜。筆者在茶葉生產企業工作多年,對各類茶葉企業在會計核算時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做過一些調查,現就幾種類型的茶葉生產企業分析如下:
一、茶葉初制加工廠
茶葉初制加工廠屬於農業初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屬初級農產品,除自產初級農產品享受免稅政策外,其他初級農產品均應繳納增值稅。但就初制茶葉加工企業類型來分析,各類型初制企業納稅計算又不相同。
第一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投資種植茶葉,擁有自已的茶園,對自產茶園的茶葉進行初加工、生產自產初級農產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廠,這類企業銷售自產農產品屬於增值稅條例第16條稅法上規定的「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徵增值稅」范疇,按稅法規定不應繳納增值稅。
第二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沒有種植茶葉,向外收購茶青(茶葉鮮葉)進行初制加工,生產各類初級農產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廠。這類初制企業銷售生產的茶葉農產品不是自產而是收購後生產,應繳納增值稅。如果該初制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其應納增值稅直接用不含稅銷售額乘6%的徵收率,即:
應納增值稅=銷售額 × 徵收率
如果初制企業是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計算則比較復雜,要求先計算出增值稅的銷項稅和進項稅。銷項稅按銷售的毛茶不含稅銷售收入乘初級農產品稅率13%計算。進項稅計算包括收購的原材料、加工過程中耗用的輔料、動力、包裝物,購銷原料及產品的運輸費等都要計算,收購的原料茶青按農產品收購發票上的買價乘13%扣除率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運費按取得的合法運輸發票上的運費金額乘7%計算增值稅進項稅,其他包裝物、輔料、動力等則按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上的稅額抵扣。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得抵扣。
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即: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 — 進項稅
第三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擁有茶園,但自產茶葉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既生產部分自產毛茶,又對外收購部分茶青加工毛茶的初制茶葉加工廠。這類初制加工廠生產經營涉及到兩種情況,一是生產部分自產毛茶,二是生產部分外購毛茶。前者是免稅業務,後者是應稅業務,按照增值稅條例上規定「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所以,這類初制企業首要的是對自產和外購生產的毛茶銷售額分別核算,這樣自產毛茶納稅才能按按前面第一類初制加企業所述「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徵增值稅」情況處理,外購茶青生產的毛茶則按前面第二類初制企業所述情況繳納增值稅。如果說不將自產和外購分別核算,按稅法規定自產免稅部分也會視同外購從高適用稅率納稅。
在初制茶葉加工企業中有些由於規模小、甚至是個體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或沒有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這種情況下,稅務部門往往會按稅法規定,對個體經營或會計核算不全企業採用核定徵收辦法,徵收增值稅。
二、茶葉生產農場或林場
農、林場茶葉種植、生產規模往往比較大,生產經營上大部分是初制、精製一條龍生產,即初制生產毛茶後又用毛茶生產精製茶,當然也有少部分農、林場只從事初制加工生產毛茶。由於農、林場的茶園是企業投資種植,如果只從事茶葉初制加工的農、林場,則生產的毛茶屬於自產農產品,如前所述,無論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但從事一條龍茶葉生產的農、林場,其生產的精製茶屬於工業產品,應當繳納增值稅,茶葉工業產品增值稅率為17%,該類企業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其應納增值稅直接用不含稅銷售額乘6%的徵收率,即:
應納增值稅=銷售額 × 徵收率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精製茶的銷項稅應按工業產品17%的稅率乘不含稅銷售額計算。其進項稅計算只計算當期加工產品耗用的動力、燃料和包裝的進項稅額,而原料進項稅、即生產精製茶耗用的毛茶進項稅計算有所區別,因為耗用的毛茶是自產農產品,不是外購農產品,用自產毛茶直接加工精製茶,耗用的原料毛茶不能抵扣進項稅,故耗用原料的進項稅不予計算,如果是外購原料毛茶加工精製茶則應計算進項稅,但在會計核算注意與自產毛茶加工精製茶分別核算。進項稅計算出來後,如前所述第二類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同,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
例如:某農場本月用自產毛茶生產精製茶20噸並全部銷售,取得銷售收入40萬元,本月外購毛茶10噸,買價共計7萬元,已驗收入庫,並開具收購發票。如果農場是小規模納稅人,本月應繳增值稅為2.4萬元(40×6%),直接用銷售收入乘徵收率計算應繳增值稅;如果農場是一般納稅人,本月應納增值稅為5.89萬元(40×17%-7×13%),即用銷售收入40萬元乘精製茶稅率17%計算出銷項稅為6.8萬元,用外購毛茶買價乘農產品毛茶扣除率13%計算出進項稅0.91萬元,銷項稅減進項稅之差為當期應納增值稅。
從上例可知,生產精製茶耗用的自產毛茶不能計算進項稅抵扣。所以一條龍茶葉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比小規模納稅人高得多,從納稅籌劃角度,可考慮不申請為一般納稅人資格或單獨成立由農場(林場)控股的茶葉精製法人企業,在加工精製茶時對農場的原料毛茶實行購買,這樣,就可以抵扣原料進項稅,合理降低稅負。
三、茶葉精製加工廠(公司)
茶葉精製加工企業從企業類型上講是工業企業,其生產的產品均為工業產品,增值稅率為17%。如果茶葉精製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其納稅計算與前面農、林場一條龍茶葉生產企業小規模納稅人計算相同;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精製茶的銷項稅應按工業產品17%的稅率乘不含稅銷售額計算。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茶葉精製企業外購部分茶葉不用於加工生產,而是做商貿流通,直接出售,這時,銷售這部分貨物的銷項稅計算要根據所購商品的屬性分析計算,如果購入的是精製茶,取得了17%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銷售時就仍按17%計算銷項稅;如果購入的是農產品毛茶,取得發票有可能是13%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農產品銷售發票、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等,銷售時要考慮到該外購農產品毛茶購入後沒有通過生產加工,沒有改變其原來的商品性質,仍是農產品毛茶,精製企業購入只是用於商品貿易直接銷售,所以,銷售該商品時,仍按農產品毛茶稅率13%計算銷項稅。但要注意的是,涉及兼營不同稅率業務,會計核算要分開,否則應從高適用稅率計算應納增值稅。在實踐中,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企業發生類似經營活動,應向稅務部門解釋清楚,否則,稅務部門將要求精製茶葉企業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一律按17%繳納增值稅。
精製茶葉企業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進項稅計算也比較復雜,主要是耗用原料的進項稅計算,與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比,由於兩類企業原料取得的途徑不盡相同,精製茶葉企業取得原料途徑比較復雜,一般有四種情況需要考慮分析:一是原料購入已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納稅人企業開具的發票),就直接按專用發票上稅額抵扣;二是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只取得農產品銷售發票(小規模企業或自產農產品企業開具的發票),則應按發票上毛茶農產品金額乘以13%的扣除率計算原料進項稅;三是既沒取得專用發票、也沒取得農產品銷售發票,而是企業直接向外收購的毛茶原料,由企業自行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這就應按收購發票的收購價格乘13%的扣除率計算原料進項稅;四是沒有取得任何發票的原料,按增值稅條例規定一律不得計算該原料進項稅。
茶葉精製加工企業增值稅銷項稅和進項稅計算出來後,如前所述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同,企業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
另外,我們在分析茶葉生產企業應納增值稅計算的過程中,對一般納稅人企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況,如購進的原料毛茶或精製茶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以及造成非正常損失等情況的,也不能計算進項稅抵扣,已抵扣的要扣除,會計上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同時對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茶葉用於對外投資、分配給股東、集體福利、個人消費、贈送他人或自產產品用於非應稅項目等情況的,應視同銷售貨物應計算納稅。
以上是對幾種類型的茶葉生產企業應納增值稅的簡要分析,可能對茶葉生產企業在實踐中如何正確計算交納增值稅有所幫助。
3、茶葉稅收是多少?
農業生產者自行銷售自產茶葉免徵增值稅。
茶葉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為符合《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和超出注釋范圍部分,在《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范圍內的茶葉,一般納稅人銷售的按13%的低稅率徵收。超出范圍的一律按正常稅率徵收。
附:茶葉有關企業增值稅的納稅分析
作者:許有明 文章來源:雲南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茶葉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企業單位很多,有茶葉初制加工廠、農場、林場、茶葉精製加工廠(公司)等。2004年國家取消農業特產稅後,茶葉生產企業主要是繳納增值稅,由於茶葉企業類型較多,涉及的增值稅征納計算問題比較復雜。筆者在茶葉生產企業工作多年,對各類茶葉企業在會計核算時如何計算繳納增值稅做過一些調查,現就幾種類型的茶葉生產企業分析如下:
一、茶葉初制加工廠
茶葉初制加工廠屬於農業初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屬初級農產品,除自產初級農產品享受免稅政策外,其他初級農產品均應繳納增值稅。但就初制茶葉加工企業類型來分析,各類型初制企業納稅計算又不相同。
第一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投資種植茶葉,擁有自已的茶園,對自產茶園的茶葉進行初加工、生產自產初級農產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廠,這類企業銷售自產農產品屬於增值稅條例第16條稅法上規定的「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徵增值稅」范疇,按稅法規定不應繳納增值稅。
第二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沒有種植茶葉,向外收購茶青(茶葉鮮葉)進行初制加工,生產各類初級農產品毛茶的初制加工廠。這類初制企業銷售生產的茶葉農產品不是自產而是收購後生產,應繳納增值稅。如果該初制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其應納增值稅直接用不含稅銷售額乘6%的徵收率,即:
應納增值稅=銷售額 × 徵收率
如果初制企業是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計算則比較復雜,要求先計算出增值稅的銷項稅和進項稅。銷項稅按銷售的毛茶不含稅銷售收入乘初級農產品稅率13%計算。進項稅計算包括收購的原材料、加工過程中耗用的輔料、動力、包裝物,購銷原料及產品的運輸費等都要計算,收購的原料茶青按農產品收購發票上的買價乘13%扣除率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運費按取得的合法運輸發票上的運費金額乘7%計算增值稅進項稅,其他包裝物、輔料、動力等則按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上的稅額抵扣。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得抵扣。
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即: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 — 進項稅
第三類茶葉初制企業是擁有茶園,但自產茶葉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既生產部分自產毛茶,又對外收購部分茶青加工毛茶的初制茶葉加工廠。這類初制加工廠生產經營涉及到兩種情況,一是生產部分自產毛茶,二是生產部分外購毛茶。前者是免稅業務,後者是應稅業務,按照增值稅條例上規定「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所以,這類初制企業首要的是對自產和外購生產的毛茶銷售額分別核算,這樣自產毛茶納稅才能按按前面第一類初制加企業所述「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初級農產品免徵增值稅」情況處理,外購茶青生產的毛茶則按前面第二類初制企業所述情況繳納增值稅。如果說不將自產和外購分別核算,按稅法規定自產免稅部分也會視同外購從高適用稅率納稅。
在初制茶葉加工企業中有些由於規模小、甚至是個體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或沒有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這種情況下,稅務部門往往會按稅法規定,對個體經營或會計核算不全企業採用核定徵收辦法,徵收增值稅。
二、茶葉生產農場或林場
農、林場茶葉種植、生產規模往往比較大,生產經營上大部分是初制、精製一條龍生產,即初制生產毛茶後又用毛茶生產精製茶,當然也有少部分農、林場只從事初制加工生產毛茶。由於農、林場的茶園是企業投資種植,如果只從事茶葉初制加工的農、林場,則生產的毛茶屬於自產農產品,如前所述,無論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但從事一條龍茶葉生產的農、林場,其生產的精製茶屬於工業產品,應當繳納增值稅,茶葉工業產品增值稅率為17%,該類企業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其應納增值稅直接用不含稅銷售額乘6%的徵收率,即:
應納增值稅=銷售額 × 徵收率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精製茶的銷項稅應按工業產品17%的稅率乘不含稅銷售額計算。其進項稅計算只計算當期加工產品耗用的動力、燃料和包裝的進項稅額,而原料進項稅、即生產精製茶耗用的毛茶進項稅計算有所區別,因為耗用的毛茶是自產農產品,不是外購農產品,用自產毛茶直接加工精製茶,耗用的原料毛茶不能抵扣進項稅,故耗用原料的進項稅不予計算,如果是外購原料毛茶加工精製茶則應計算進項稅,但在會計核算注意與自產毛茶加工精製茶分別核算。進項稅計算出來後,如前所述第二類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同,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
例如:某農場本月用自產毛茶生產精製茶20噸並全部銷售,取得銷售收入40萬元,本月外購毛茶10噸,買價共計7萬元,已驗收入庫,並開具收購發票。如果農場是小規模納稅人,本月應繳增值稅為2.4萬元(40×6%),直接用銷售收入乘徵收率計算應繳增值稅;如果農場是一般納稅人,本月應納增值稅為5.89萬元(40×17%-7×13%),即用銷售收入40萬元乘精製茶稅率17%計算出銷項稅為6.8萬元,用外購毛茶買價乘農產品毛茶扣除率13%計算出進項稅0.91萬元,銷項稅減進項稅之差為當期應納增值稅。
從上例可知,生產精製茶耗用的自產毛茶不能計算進項稅抵扣。所以一條龍茶葉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比小規模納稅人高得多,從納稅籌劃角度,可考慮不申請為一般納稅人資格或單獨成立由農場(林場)控股的茶葉精製法人企業,在加工精製茶時對農場的原料毛茶實行購買,這樣,就可以抵扣原料進項稅,合理降低稅負。
三、茶葉精製加工廠(公司)
茶葉精製加工企業從企業類型上講是工業企業,其生產的產品均為工業產品,增值稅率為17%。如果茶葉精製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其納稅計算與前面農、林場一條龍茶葉生產企業小規模納稅人計算相同;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精製茶的銷項稅應按工業產品17%的稅率乘不含稅銷售額計算。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茶葉精製企業外購部分茶葉不用於加工生產,而是做商貿流通,直接出售,這時,銷售這部分貨物的銷項稅計算要根據所購商品的屬性分析計算,如果購入的是精製茶,取得了17%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銷售時就仍按17%計算銷項稅;如果購入的是農產品毛茶,取得發票有可能是13%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農產品銷售發票、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等,銷售時要考慮到該外購農產品毛茶購入後沒有通過生產加工,沒有改變其原來的商品性質,仍是農產品毛茶,精製企業購入只是用於商品貿易直接銷售,所以,銷售該商品時,仍按農產品毛茶稅率13%計算銷項稅。但要注意的是,涉及兼營不同稅率業務,會計核算要分開,否則應從高適用稅率計算應納增值稅。在實踐中,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企業發生類似經營活動,應向稅務部門解釋清楚,否則,稅務部門將要求精製茶葉企業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一律按17%繳納增值稅。
精製茶葉企業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進項稅計算也比較復雜,主要是耗用原料的進項稅計算,與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比,由於兩類企業原料取得的途徑不盡相同,精製茶葉企業取得原料途徑比較復雜,一般有四種情況需要考慮分析:一是原料購入已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納稅人企業開具的發票),就直接按專用發票上稅額抵扣;二是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只取得農產品銷售發票(小規模企業或自產農產品企業開具的發票),則應按發票上毛茶農產品金額乘以13%的扣除率計算原料進項稅;三是既沒取得專用發票、也沒取得農產品銷售發票,而是企業直接向外收購的毛茶原料,由企業自行開具農副產品收購發票,這就應按收購發票的收購價格乘13%的扣除率計算原料進項稅;四是沒有取得任何發票的原料,按增值稅條例規定一律不得計算該原料進項稅。
茶葉精製加工企業增值稅銷項稅和進項稅計算出來後,如前所述初制加工企業一般納稅人相同,企業應納增值稅則按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納稅。
另外,我們在分析茶葉生產企業應納增值稅計算的過程中,對一般納稅人企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況,如購進的原料毛茶或精製茶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以及造成非正常損失等情況的,也不能計算進項稅抵扣,已抵扣的要扣除,會計上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同時對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茶葉用於對外投資、分配給股東、集體福利、個人消費、贈送他人或自產產品用於非應稅項目等情況的,應視同銷售貨物應計算納稅。
以上是對幾種類型的茶葉生產企業應納增值稅的簡要分析,可能對茶葉生產企業在實踐中如何正確計算交納增值稅有所幫助。
4、茶葉稅金點數是多少
個人賣茶,可以到稅務局代開發票
不同的地方稅率有所不同
開普通發票,與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也不同
茶葉零售,開普通發票,稅點在4-6%之間
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是17%
5、市面上的茶葉的稅率多少
這跟茶葉無關
而是跟經營的企業有關
一般的批零業務就是3-4%
如果 是一般納稅人,交增值稅,就得17%
6、茶葉銷售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按現行增值稅政策規定,毛茶按農產品可申請免稅,精製茶按工業品依16%的稅率徵收增值稅。還有小規模納稅人為3%徵收增值稅。
7、花果茶 增值稅稅率是多少(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多謝多謝
花果茶又被稱為果粒茶,是一種類似茶的飲料,以各種不同的花朵與水果濃縮乾燥而成,成份中含有各種不同的維他命、果酸與礦物質,但不含咖啡因與單寧酸。各種不同口味的花果茶在成份上略有不同,但仍以芙蓉花、薔薇實、橙皮與蘋果片為主要組成原素。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52號 ):
按照農業產品征稅,稅率為13%的茶葉僅僅限於:
茶葉是指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鮮葉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經吹乾、揉拌、發酵、烘乾等工序初制的茶。本貨物的征稅范圍包括各種毛茶(如紅毛茶、綠毛茶、烏龍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
精製茶、邊銷茶及摻對各種葯物的茶和茶飲料,不屬於本貨物的征稅范圍。
按照上述規定,花果茶 增值稅稅率是應該是17%。
8、茶葉的適用稅率
茶葉的適用稅率11%。
9、茶葉的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毛茶按農產品可申請免稅,精製茶按工業品依16%的稅率徵收增值稅。還有小規模納稅人為3%徵收增值稅。
文件附件1第一條規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水產業生產的各種植物、動物的初級產品。具體征稅范圍暫繼續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52號)及現行相關規定執行。
特殊規定:
(一)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依照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
(二)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減按2%徵收率徵收增值稅。
(三)一般納稅人銷售自產的下列貨物,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
10、精製茶的增值稅適用稅率是多少
精製茶,邊銷茶的增值稅適用稅率是17%,但目前邊銷茶免徵增值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注釋〉的通知》(財稅字[1995]052號)規定: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鮮葉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經吹乾、揉拌、發酵、烘乾等工序初制的茶屬於農業產品征稅范圍規定的茶葉,包括各種毛茶(如紅毛茶、綠毛茶、烏龍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稅率是13%.但精製茶、邊銷茶及摻對各種葯物的茶和茶飲料,不屬於本貨物的征稅范圍。
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對指定的邊銷茶生產企業銷售自產的邊銷茶及經銷企業銷售的邊銷茶免徵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