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群里,一個人分享了一個案例。下面很多人回復同樣的話是什麼意思?
被微商洗腦後,比如相信每天能賺一百萬。還群發,你相信一天我能賺一百萬嗎?微商很會帶節奏,大部分被忽悠的都是老了買保健品長命百歲的
2、微信里的中醫養生調理秦老師是不是騙子?求交流聯系
假的,大家千萬不要相信,我也是被騙的,和你說的他們的套路差不多,已經被騙去7000塊了,現在病也沒治好
3、性保健品好賣嗎?用微信賣。
這種產品屬於沖動型消費,一般線下實體店更方便。
4、誰能拉我進微信群
我可以
5、微信上大保健是真的嗎
一般的都是假的,不要相信微信上的那些微商或者一些廣告,這些東西都是沒保障的
6、我在微信上買了7000男性保健品,是正品,但是沒效果怎麼辦
在微信上買了7000元的男性保健品,知如果是正品,但是沒效果。這個屬於正常的銷售過程,對方也責任,只能說這個葯品不道符合你的病情,只專能換其他品種的葯。或者採取其他治療方式,因為任何一種葯品不可能都對所有疾病都是屬有療效的。
7、微信上有好多調理陽痿早泄的保健品可信嗎?
這種東西大多數都是旁門左道,害人不淺。建議醫院系統治療。
8、為啥有些人相信養生微信?
微信朋友圈,養生這類文章「風行」的背後,展示的其實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不太相信知識的力量,不太尊重專業訓練,不太信任專業人士,不但相信外行可以打敗內行,而且把這作為值得誇耀的事。這其實是一種反智主義的心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養生保健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追看電視養生節目,有的到書店買一些中醫保健的書籍自己研究,更有不少老人熱衷轉發微信朋友圈的養生帖。網路讓原先一些生僻難懂的養生知識傳播得更容易、更迅速,然而各種養生帖五花八門,多種食補偏方被傳得神乎其神,老人們真的可以靠這些「看病不求人」?
許多偏方都偏向於調理,補氣益血,滋陰補陽等等,許多服用過後的患者表示,好像吃不吃沒啥區別,更有人把沒效果推到服用時間不夠長上。由於偏方的材料普通,大部分偏方都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在許多患者看來,所謂的偏方根本不是葯,僅僅是食譜的細微變化。
那麼多的養生帖,如何判斷它可信不可信?專家總結了三個「凡是」,幫長輩們識別各類目前盛行的養生知識。凡是宣稱某一樣食物能「抗癌」的,基本上就可以認為它是「偽科學」;凡是看到「一項研究在老鼠身上獲得××結果」這種文字就要長個心眼兒了,大量的「偽健康」帖喜歡拿動物實驗來說事;凡是只說食物的好處,不說劑量、副作用和禁忌的,也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老年人是否真能通過自學來養成正確的中醫思維呢?專業人士建議他們應注意學習方法,以避免產生觀念上的誤區。一些中醫專家表示,沒有醫學專業功底和古文基礎的老人應閱讀內容不太艱深、帶有大量注釋的中醫學教材,或購買一些通俗易懂的權威讀物,從而對治未病、病因和病機等知識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切忌自行「開方」,而是應當請教中醫專業人士。
一些知名中醫專家建議,相關出版機構及時回應這些喜歡中醫養生的老人的學習需求,創作整理出更適合他們閱讀習慣的中醫理論讀物,以確保他們真的能學以致用,並且達到養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