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針灸保健方法

針灸保健方法

發布時間:2020-06-23 04:13:23

1、針灸有哪些益智處方?

在廣州中醫學院,有一個弱智兒童專科門診,專門以針灸治療各種智力低下的病證。治療4個月後的資料統計表明:聽力不聰的提高率為40%;語言障礙的恢復率為18%;手軟腳跛的恢復率為82%;流涎水症狀的消失率為77%;多動症好轉率為70%;癲癇控制率為75%。

主持這個門診的針灸學家靳瑞教授認為:正常人的腦細胞只有1/10在經常活動,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針灸可以激發未能利用的腦細胞,從而提高智力水平。以上數據證實了這一說法。

由此可見,針灸在智力的保健,智力低下、智力障礙的治療等方面是大有可為的。

下面介紹部分益智的針灸處方,供選用。

(1)智力保健

用於智力正常的少年兒童,可以促進智力、體力的發育,進一步提高大腦的利用效率。

取穴:以強壯穴為主,如足三里、關元、百會,輔以湧泉、印堂、會陰。

用法:每次選主穴l~2個,輔穴1個,針刺或用艾條灸(面部穴位不宜灸)。後者較為方便,且無痛苦。

(2)小兒多動症

取穴:內關、太沖、大椎、曲池。情緒不穩定者,加照海;注意力難集中者,加百會、大陵;活動過多者,加心俞、三陰交。

用法:針刺用平補平瀉法,或用點穴法刺激穴位;如不屬陽熱症者,亦可採用艾條灸法。

由於多動症兒童易躁動,故每次選穴要少,一般用主穴2個,輔穴1個,上穴交替取用。進針要快,可不留針。15次為一療程。

(3)痴呆症(腎精不足)

現代醫學所說的大腦發育不良、各種腦病後遺症等,會表現為痴呆症狀,智力減退或障礙。對這種痴呆症可用下述穴位及針灸法。

取穴:四神聰、湧泉、太溪。

用法:針刺、艾條灸均可,亦可針刺、艾灸交替進行。

(4)痴呆症(心腎兩虛)

心腎兩虛所致的痴呆症,與上述腎精不足者相比較,常伴有嬉笑怒哭變化無常等異常表情,不像上面所說的以「呆」為主。可以用以下穴位與針灸法治療。此外,如稟賦痴呆,見有頭形奇小,與身體不成比例,步履不穩,反應遲鈍等症,也可按下法施治。

取穴:心俞、腎俞、神門、少海。

用法:心俞、腎俞用梅花針叩擊法,至穴位及周圍發紅;神門、少海針刺;用平補平瀉法。以上穴位每次必用。另外,可輪換加用足三里、三陰交等健壯穴。

上述方法對小兒痴呆症有較好療效。10天為一療程。一般需堅持幾個或十幾個療程。

(5)癲癇

少兒癲癇為神志障礙性疾病,反復發作,較難治療。時間過久,會導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等。因此,必須減少發病頻率,緩解發病時的症狀,逐漸根治其發作,這是保護少兒智力的一個重要措施。

癲癇諸症,可分為「癲」、「狂」、「癇」三種不同的症型。「癲」,症見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或喃喃獨語,或哭笑無常,幻想幻覺,言語錯亂,不知穢潔,不思飲食。其特徵是以「抑鬱」為主。「狂」,症見少卧不飢,狂妄自大,無故怒罵叫號,毀物毆人,甚至越牆上屋,力大無比。其特徵是以「躁動」為主。「癇」,就是俗稱「羊角風」者。症見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口中發出如豬、羊似的叫聲,清醒後如同常人。

取穴:癲:心俞、肝俞、脾俞、神門、豐隆;狂:大椎、風府、人中、內關、豐隆;癇:鳩尾、大椎、間使、豐隆等。

用法:除狂症外,癲、癇不僅可針刺,亦可艾灸。針法:症證用瀉法,癲、癇用平補平瀉法。

(6)智力下降(心腎不交)

後天導致的智力下降,如學習過於勤苦、久病體虛等,症見心悸失眠,虛熱煩躁,頭暈眼花耳鳴,記憶力、思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取穴:內關、通里、三陰交、大鍾。

用法:針刺均用補法,或加溫針灸。

(7)考試緊張綜合症

凡平時成績較好,臨考或考試過程中出現心慌、煩躁、緊張、焦慮、健忘、神情恍惚等現象,以致無法考出應有水平者,可在臨考前1周時,使用針灸療法。

取穴:心俞、內關、巨闕。

用法:或針、或灸;針用補法。

2、學針灸要注意什麼手法

需要注意:(一)熟記經穴:經是經絡,是人體氣血流行的道路。穴是孔穴,是針灸施術的部位。如果不把經絡和穴位摸清,就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開始學習,首先要把經絡行走的路線和分布情況弄清楚,然後把常用的經穴記住,再結合人體實際點穴,反復學習,自然就能熟記了。 基礎課程:經絡學 腧穴學 (二)熟練操作:針灸的一般操作技術,除練指力以外,如提插、捻轉等手法,切指與駢指進針法,以及如何掌握針刺深淺和進針的方向等,都要熟練以後,才能運用自如。 練針的方法(三)辨證處方:除了認識穴位和熟練操作外,更重要的還要懂得辨證處處方的規律。換句話說,就是要依據各種不同的證候,而採用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至於如何來辯證處方,則要學習一些中醫的基礎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等。

針灸作為中醫的一部分,它脫離不了整個中醫的理論體系,如果你只是想學點皮毛,那麼可以只看針灸方面的書,比如《針灸學》教材、《楊甲三取穴法》、《針灸大成》之類,還有《馬丹陽天星12穴》、《玉龍賦》、《標優賦》等歌訣。學完這些你只能治好別人都能治好的病和書上描述過的病,要想兵來將擋,還得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學。

針灸的理論是和中醫的經絡學相聯系,所以並沒有非常清晰的科學解釋,但穴位的功能是在古人的不斷實踐中確定的,所以它又是有憑據的、有療效的。
學習針灸要記住穴位、刺法(點,平等)、深度,以及是否可灸(針和灸是兩種),就可以了。學習穴位的時候自己刺自己,酸麻脹為准確。熟記其位置、對應病症,以及穿刺等多穴並用的方法,就可以自針自糾。

什麼是針灸
針灸其實是針法和灸法的合成。所謂的針法指的就是使用特定的毫針,然後再人體的穴位中刺入來治療疾病;而灸法則是燃燒艾絨,然後熏著特殊穴位的皮膚以治療疾病。
針灸的主要使用工具就是針了,這里的針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綉花針,在外觀和組成成分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針灸主要使用的就是毫針。
針灸的作用
1、疏通人體經絡
按照中醫的說法,人體中含有眾多的經絡,支撐起人體的日常動作。所以說,經絡對於人體非常的重要。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幫助其恢復順暢並且正常工作,這也是針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體內經絡不暢,那麼氣血的運行就會受到阻礙,所以容易出現身體疼痛、關節麻木、腫脹等現象。
2、調和陰陽
除了疏通人體經絡的作用之外,針灸的作用還包括的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這也是針灸、中醫的最終目的了。身體不舒服出現疾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人體出現陰陽失衡,針灸可以有效的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
3、扶正祛邪
所謂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們人體中原本就擁有的機體正氣,祛除掉導致身體出現疾病的病邪。
針灸方法
針灸方法有很多,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針灸方法出現。除了傳統的針灸方法如拔罐、艾灸等等,也有很多的現代針灸方法的加入,越來越豐富了針灸方法的大家庭。
1、傳統針灸方法
傳統的針灸方法有很多,除了使用毫針刺法之外,例如一些拔罐、艾灸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A、毫針刺法
所謂毫針刺法,指的就是通過針灸所特有的毫針,刺入特定的穴位進行治療,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B、其他刺法
針灸的刺法除了毫針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刺法,例如常見的火針刺法、芒針刺法、三棱針刺法等等。
C、拔罐法
拔罐法從古時候開始就已經有了,不僅效果驚人,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拔罐法主要是排除拔罐中含有的空氣,並且讓他形成負壓,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析出、治療疾病了。
D、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並不是說使用形狀似梅花的針來進行針灸,而是指用五根或者七根的針來進行針灸。
E、艾灸
艾灸是針灸方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艾灸的方法也是很多的,常見的就有艾條灸、溫針灸和艾條灸等等。其中艾條灸就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溫和灸、雀啄灸和熨熱灸,往下仍有分支。艾灸的治療方法和其他的針灸方法應該分別出來,但是他們目的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2、現代針灸方法
現代針灸方法並不僅僅局限於是用毫針或者艾灸等這些工具,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聲波點針法、微波針法、激光照射法、穴位注射法等等各種現代針灸方法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闊。
其實,無論是傳統針灸方法還是現代針灸方法,都是沒有貴賤、主次之分,只要是能夠令病人減少痛苦,那麼都是值得使用的。
針灸注意事項
針灸雖然能夠令我們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擾,但並不是說這種保健治療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為了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針灸注意事項一定要牢記在心哦!
1、在身體過於疲憊,精神高度緊張和飢餓的時候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2、年老體弱者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最好選擇卧位,因為這樣更加容易選擇穴位;
3、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進行針灸力道一定要輕柔,並且一些能夠引起女性宮縮的穴位千萬不要進行針灸,常見的這類穴位有合谷、三陰交、昆侖等等;
4、如果給小孩進行針灸,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時候,千萬不要留針,除非必要;
5、嬰幼兒進行針灸的時候,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的穴位千萬不能夠施針;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7、皮膚出現感染、腫瘤等等部位不能夠進行針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選擇針灸的穴位、施針的角度和深度有著特別的講究,例如腸粘連患者的腹部等等;
9、針灸注意事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針灸要看疾病種類,應該根據病情來選擇針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療手段。
針灸並不是萬能的,雖然它能夠治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但是仍舊有些疾病是針灸無法治療或者是不能夠達到最好治療效果的。所以,在平時我們可以將針灸作為一種保健的手段;在出現疾病的時候我們要選擇適當的針灸方法或者是其他醫療手段,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我們的生命健康。

3、針灸保健多長時間扎一次好

因為每個人的病症,體質不同,時間也是不一來樣的,扎針時間要看醫生來決定,留針時間一般是15-20分鍾左右。
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的話,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為一療程,連做三個療程以上。
針灸治病就像服葯一樣,是一種治療方法。服葯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兩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為葯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葯物濃度,這是決定自服葯次數百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看病情的輕重,輕的服葯量和次數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針灸也是一樣,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
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度病後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需要24小時留針。

4、針灸養生的針刺保健

<

5、什麼是中醫針灸,方法是什麼?

針,是指針刺;灸,是指艾灸。針灸療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針刺①針刺的方法目前一般選用不銹鋼針作為針具。針具及醫生的手要經過消毒,患者平卧並選擇好穴位進行針刺。臨床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主要以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如持筆狀,左手指甲尖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用指切進針,夾持進針、舒張進針或提捏進針等方法針刺。在針刺操作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這是增強針感、提高療效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
針刺的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一般分三種角度。直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斜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左右,傾斜刺入。適用於肌肉較淺薄處或內有血管、重要臟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部位。平刺;也叫沿皮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著皮膚刺入。適用於皮薄肉少的部位。
針刺的深度要根據體質、年齡、病情、部位而定。針刺的角度與深度關系極為密切,一般講,直刺多用於深刺,斜刺或平刺多用於淺刺。對於「天突」、「啞門」、「風府」等穴,以及眼區、胸背和有重要臟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當往意要淺刺,以免發生意外。
將針刺入腧穴後,要行針(也叫運針)以使之得氣,「得氣」又叫「針感」,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所產生的「經氣感貝」。當這種「經氣感應」產生時,醫者會感到針下有徐和或沉緊的感覺,患者也會同時有酸、麻、脹、重等感覺,這種感覺甚至會沿著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擴散和傳導。若無經氣感應而不得氣時,醫者則感到針下空虛無物,患者亦無酸、麻、脹、重等感覺。此時醫者就要施用提插、捻轉等各種手法使之得氣,也可靜以久留,以待氣至。針刺得氣,才有祛邪扶正的作用。
將針刺入腧穴後,一般留針10~20分鍾。但對一些特殊病證,如寒證、頑固性疼痛等可延長留針時間,在留針期間可進行間歇性行針,以增強、鞏固療效。
在行針施術或留針之後即可出針。出針時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作輕微捻轉,慢慢將針提至皮下,然後將針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以防出血。出針後病人休息一會兒才能活動。起針後要檢查一下針數,以防遺漏。
針刺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方法①暈針:是針刺過程中病人發生的暈厥現象。其表現為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心慌,多汗、四肢發涼,重者甚至血壓下降、二便失禁及脈微細欲絕。暈針的原因,多為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飢餓、大病之後、因體位不正、醫者手法過重等。一般處理方法是立即停止針刺並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並飲些溫開水或糖水,注意保暖,即可恢復正常。嚴重不能復常者,要請醫生診治。
②滯針:在行針時或留針後,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困難,病人覺得疼痛時,稱為滯針。滯針的原因,多為患者精神緊張,當針刺入腧穴後,由於局部肌肉強烈收縮,或行針手法不當,向單一方向捻轉太過,以致肌肉組織纏繞針體所致。一般處理方法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於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緩解肌肉的緊張。
③彎針: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後,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其表現為,針柄改變了進針或刺入留針時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轉及出針均困難,患者又感到疼痛。彎針的原因,多為醫生進針手法不熟練,或用力過猛過快,使針尖碰到堅硬組織器官,或病人在針刺、留針時移動了體位,或因針柄受到某種壓力等所造成。一般處理方法是不得再行提插、捻轉,用手慢慢地順著彎曲的方向將針取出。若因病人移動體位所造成,則應使患者慢慢恢復原來的體位,局部肌肉放鬆後,再慢慢將針取出。切忌強行拔針,以免將針斷於體內。
④斷針:針體折斷在人體內。斷針的原因,多為針具的質量欠佳,或針身、針根有損傷剝蝕。一般的處理方法是患者切勿更動原來的體位,以防斷針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殘端部分針身顯露於體外時,可用血管鉗或鑷子將針起出。若斷針與皮膚相平或稍凹陷於體內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擠壓針孔兩旁,使斷針暴露體外,右手持鑷子將針取出。若斷針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層時,當立即請醫生手術。
⑤血腫:針刺部位出現皮下出血並引起的腫痛。表現為出針後,針刺部位腫脹疼痛,繼則皮膚呈現青紫色。一般可自行消退。若嚴重時,可先冷敷止血後,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針刺的注意事項患者在過於飢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針刺時手法不宜過重,開盡量選用卧位。
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
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的患者尤當注意。
針刺眼區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的留針,以免傷及重要器官而產生嚴重的惡果。
灸法灸法是靠灸火的熱力給人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和防病的目的。施灸的原料主要以艾為主,用乾燥的艾葉搗制後除去雜質,而成純凈細軟的艾絨,然後製成艾柱、艾卷等。常用的灸法有艾柱灸和艾卷灸。
①艾柱灸。將純凈的艾絨放在乎板上,用手搓捏成圓錐形的艾柱。常用的艾柱,或如蒼耳子,或如蓮子,或如半截橄欖等大小不一。施灸時每燃燒一個艾柱叫做「一壯」。灸的具體方法有。
②隔姜灸。將鮮姜切成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數個小孔,然後將姜放在應灸腧穴的部位或患處,再將艾柱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柱燃盡,再取一柱施灸,直至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風濕關節炎等病。
③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用針刺數個小孔(搗成蒜泥亦可),然後放在應灸的腧穴或患處,將艾柱放在上面,點燃施灸。待燃盡,易柱再灸,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瘰癘(淋巴結核之類)、肺結核及瘡瘍初起等證。
④艾卷灸。使用艾條。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15厘米的啊柱形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面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或到中葯店購買現成的艾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多適於慢性病。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旋轉施灸,多用於較急的病證。
灸法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適用於一些慢性病的治療及保健。
⑤灸法的禁忌。對實熱證或陰虛發熱證,一般不適宜灸法治療。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6、針灸保健的頻次

那位至愛切爾西,說話很不禮貌,在百度知道里,大家都是本著互相學習來的,如果你什麼都不懂,就不要在這里亂吠。

7、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
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明確地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鐾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養生觀點,為我國傳統預防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歷代的中醫葯學家和養生學家不斷地積累和總結流傳於民間的養生保健經驗,並著有大量的養生學專著,促進了我國傳統養生學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流派較多,各有所長,總體來講主要分為精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葯餌等六大學派。各學派的養生學說自有體系,各有所長,又兼收並蓄,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養生保健方法。 祖國醫學中很多養生保健的觀念和現代生命學相似,很多傳統養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比如推拿按摩,拔罐,食療,針灸,五禽戲,太極拳,書畫,氣功(引行導氣,腹式呼吸)等,.除針灸外,其他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個人操作.經常使用這些方便操作的方法對養生保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有特殊的療效. 古法以「固本養元,補氣強精」為基礎,全面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的量活力,使機體內部協調平衡,促進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源生命活力的提高。有效消除血液循環障礙,滌清血管膽固醇積淀,提高血液循環的活力。並應該嚴格遵從道家及中醫傳統理論,兼溫、補、和、清、下五個部分,雙向調節人體內部功能,並最終達到自然平衡狀態,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雙重功效。在這方面有「妙沁葯酒(結合了66種中草葯的葯酒)」。

8、針灸、按摩為什麼能益智?

針灸按摩的益智原理,中醫認為是通過銀針、艾製品對穴位的刺激作用,以疏通氣血,調和陰陽,達到醒腦開竅,增智益智的目的。為什麼刺激一些穴位能使症狀消失或使機體功能、大腦功能得到改善呢?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刺激人體體表的穴位,可以興奮與該穴位相對應的植物神經系統,由植物神經功能的平衡、協調而作用於大腦,使整個神經系統功能得到調整。

還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解釋是,刺激人體相應的穴位,通過神經、體液系統的變化,使刺激投射往大腦,刺激那些長期處於「賦閑」狀態的腦細胞,使之發揮功能,以擴大腦組織的功能范圍,因此而使腦力加強。

針刺、按摩,並不一定上醫院請針灸醫師,只要掌握一些常用穴位和治療手法,在家庭也能施行。尤其是艾灸、按摩,既無危險,也不痛苦,可以長期使用,作為日常保健的常規方法。

9、現在市面上都推出了針灸的養生方式,大家有沒有用過的~

我用過,曲姿最近的「三三萬能灸」的,做了幾次後身體氣色好多了

10、保健行業做針灸

現在針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傳統的針灸、電針、磁針等等在保健領域裡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建議你以西醫診所和中醫針灸結合的方式開個店版,既保證了患源,又可以避免落入俗套,而且目前看起來,利潤還權不錯喲~

與針灸保健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