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濕度

保健濕度

發布時間:2020-06-23 01:48:37

1、陰雨天如何保健?注意濕邪入侵

連續陰雨天,潮濕天氣當心健康「發霉」。陰雨天如何養生保健最靠譜呢?陰雨連綿三個多月,不少人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天氣的影響,專家提醒要特別注意濕邪入侵。 精神壓抑患者增多 身體健康出現明顯改變的人,也許遠不及隨著天氣持續陰雨而心情低落的人多。天氣陰霾會直接影響人的心情,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專家建議,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有意識的多做自我調節,放鬆心情,不要被壞天氣「牽著鼻子走」。 除了心理問題,還有幾種疾病和濕氣重有關——乏力、腸胃不適、哮喘等。 陰雨天濕氣重 小心健康會「發霉」 科學研究表明,過高的相對濕度會引起人體產生應激性的反應,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的溫度、濕度等環境變化有天然的調節能力,但當相對濕度達到65%以上時,大量的濕氣會通過人的口鼻、皮膚等部位進入人體,此時一些體質較弱的人就容易出現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的情況,導致大量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從而引發濕邪。 渾身乏力或是濕邪所致 專家表示,「濕」是自然界「元氣」之一,一定濕度的空氣本是正常空氣,也是正常人所需要的,但是過盛時也會成為當季的致病因素之一。中醫學認為,「濕邪」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 濕邪表現為厚重、粘滯,外濕侵犯人體時,會停留在表面肌體上,人明顯感受到被濕氣「包圍」,那種厚重粘滯的感覺就會出現,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身體無力,四肢酸軟,這就說明濕氣過重了。 細菌滋生 脾胃不暢 除了環境中的外濕,人體的內濕也會影響健康。 專家談到,內濕多因脾失健運所引起表現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一些脾虛、陽氣不足的人容易被濕氣侵犯人體,成為「濕邪」。濕氣會犯脾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還會腹瀉。當這些陽氣不足的人身體應變不夠,或進食太多滋補品時,還會令濕氣困脾,感覺吃飯都沒有胃口。還容易產生噯氣(打嗝),腹部脹得難受,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症狀。而細菌也在溫暖潮濕的春季滋生,如果感染食物很容易造成「病從口入」。 呼吸道疾病加重 內濕還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或加重。 「濕邪侵犯時,一些人會感覺胸悶,氣壓低,呼吸不暢。」專家表示,一些哮喘患者也很容易在這樣的天氣里發作。而對於非哮喘患者來說,南方的陰雨天不僅潮濕,而且天氣較涼,當人體抵抗力變弱,也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人的呼吸系統最怕寒,初春季節,人體毛孔初開,很容易造成濕邪入侵,因此提醒市民不要貪圖一時涼快,過早過快減去衣服,尤其不可在出汗時吹風,謹防外邪侵襲肌體。

2、保健品類目的存儲條件, 溫度? 濕度??

零度就可以了 但是要注意,如果保健品決定放冰箱里,以後拿出來後要立即放回去,要不然反反復復溫度更迭,會對品質有影響,另外魚油要避光儲存

3、什麼樣的空氣濕度對人體最好

空氣濕度過大時,人就容易遭到「濕淫」的侵害;而當濕度過小時,則需防的是「燥淫」 (也稱「燥邪」)。試驗表明,相對濕度為50%~60%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對人體健康不利。
濕度過大時,人體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較大,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降低,細胞就會「偷懶」,人就會感到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島)工作、生活,還容易患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濕痹症。
濕度過小時,蒸發加快,乾燥的空氣易奪走人體的水分,使人皮膚乾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現口渴、乾咳、聲啞、喉痛等症狀,所以在秋冬季乾冷空氣侵入時,極易誘發咽炎、氣管炎、肺炎等病症。
現代醫學還證實,空氣過於乾燥或潮濕,有利於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科學家測定,當空氣濕度高於65%或低於38%時,微生物繁殖滋生最快;當相對濕度在45%~55%時,病菌的死亡率較高。
正是因為空氣濕度影響著人體健康,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關注溫度和晴雨,也要注意空氣中的濕度變化。在掌握四季變化規律的前提下(一般是春夏濕度大,秋冬濕度小),善於調節居室內的空氣濕度,例如夏季陰雨天或大霧天要少開窗戶,避免使室內濕度過大;而當雨過天晴、氣溫升高後,則要注意通風採光,使居室濕度保持在適宜范圍。冬季室內取暖時,最好使用有加濕功能的增溫設備,倘若沒有,也可以自行加濕,比如,在室內地上灑點水或烤些潮濕的東西,以提高濕度。

4、如何保持室內濕度

剛剛在電視上學的:
1 大包裝的牛奶空袋子,封口處平著全部剪開,裝2/3的水,夾在暖氣片的縫隙里,一個暖氣要每個縫隙都放袋子,濕度可從35%到50%呢

2 礦泉水空瓶子,剪掉瓶口,裝水夾在暖氣片內,一個暖氣要每個縫隙都放為好

3 大塊毛巾或者多塊毛巾,蘸水稍微擰擰,以不滴答水為好,鋪在暖氣上,缺點要經常更換,如果臨睡前放的話,到半夜毛巾就全乾了

4 如果家裡不是地板的話,可以在不經常走動的地方或者臨睡前在地上灑些水

5 用加濕器,缺點,一般加濕器都沒有定時關機,如果開一晚上,哪怕是開的最小檔,被褥都會很潮濕,卧室要有電視,時間長就會進水氣,電視壽命會縮短的(我家電視已經在去年就被加濕壞了,嗚嗚)

5、保健品類目的存儲條件, 溫度? 濕度?

一般都是避光,陰涼處儲存

6、怎麼養生

7、如何保持臉部皮膚的濕度呢?

冬天,隨著氣溫的下降,皮膚會因汗腺、皮膚腺分泌的減少和失去較多的水分而變緊發干。因此,在冬季進行美容護膚更顯重要。 (1)外出前,應在外露的皮膚上塗些油性潤膚膏,尤其在嘴唇部位使用護唇膏。 (2)減少用熱水洗臉的次數,每天1~2 次即可,少用鹼性重的肥皂洗臉。 (3)經常按摩面部皮膚,以促進血液循環,每周可使用1~2次面膜。 (4)洗臉後,塗上油脂護膚化妝品,如手足皮膚出現裂口,可以塗一些防裂油膏。 (5)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適量吃些雞、魚、肉,以補充體內水分及營養。 冬季肌膚清潔提示 又是隆冬,女孩子們如臨大敵,紛紛開始「護膚總動員」。但護膚不會的第一步——清潔往往會被忽視,至少不會像在夏天那麼受到重視。其實冬天北方風沙大,空氣臟,大家紛紛使用油性較大的護膚霜;而南方空氣陰冷潮濕,皮膚很難透氣舒暢。所以冬季更應該注意肌膚的清潔。 正確的肌膚清潔方式能夠溫和有效地洗凈毛孔,幫助肌膚吸收護膚保養品的精華,達到事半功倍的美容功效。 冬季潔面護理提示: 在冬季,可以在清潔面部的同時全面護理,令肌膚因為嚴寒而趨緩的新陳代謝得到促進,減少表面細紋的出現。 冬季沐浴之前更要先洗臉。因為冬季沐浴時水溫往往較高,用這樣溫度的水潔面會導致面部肌膚的衰老;同時浴室內的熱蒸氣使毛孔張開,如不事先清洗干凈,面部肌膚表面的灰塵、污垢進入到毛孔裡面更加難以清理。 北方冬天空氣乾燥,所以冬季應盡量減少洗臉次數,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洗臉是不要用過熱的水,因為太熱的水會過度分解肌膚的油脂,令皮膚乾燥,易出皺紋;而太冷的水又很難清潔毛孔里的塵垢和過剩油脂,所以溫水潔面是正確的選擇,清潔之後應在棉布拍打冷水收縮毛孔。潔面後要特別注意保濕,為肌膚提供輕柔滋潤的呵護。 南方天氣寒冷潮濕,毛孔收緊,血液循環不暢,很難呈現健康膚色。因此每次洗臉後進行適度的面部按摩大有裨益。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劃螺旋對面部做幾分鍾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令皮膚升溫、毛孔擴張、排出老舊表皮細胞,使面部肌膚恢復紅潤健康。此法還能提高皮膚對寒冷的抵禦能力。按摩時要注意手部清潔,手法輕柔。 冬季沐浴提示: 如果你不想在明年春天看到自己全身肌膚憔悴乾燥的樣子,還是在今冬積極行動起來,利用沐浴「美體」吧! 熱水交替浴:一個簡單的能夠在家就享受桑拿浴房的方法。用水溫40oC左右的熱水沖2~3分鍾,使身體暖和起來後用17oC左右的冷水沖2~3分鍾。如果覺得溫差太大,感到不習慣,那麼開始可以把冷水水溫弄得稍微高一點。以上述熱水、冷水交替沖身體五次,最後用熱水沖洗會感到全身通暢舒服。 冬季清晨起床無疑感覺有些「勉強」,而且身體一般都感覺有些僵硬,利用晨浴清醒頭腦,刺激肌肉,無意能使你神清齊爽,展開愉快的一天。花灑距離臉部20~30厘米,用冷水輕輕沖洗五六分鍾,不僅有助於頭腦清醒,而且更易於上妝。晚浴可消除神經與肌肉的疲勞,為避免過度刺激肌膚,水溫最好保持在38~40度之間。適當使用泡芙,可促進血液循環並去除死皮。 冬季護膚有四戒 冬季,冷風吹拂,天氣乾燥,不知不覺間會令乾燥的皮膚更容易流失水分,在護膚過程中,切忌下列護膚程序: (1) 用去油力強潔膚品:尤其是乾性皮膚,應用溫和的潔膚乳,或含油脂的香皂。 (2) 用熱水洗臉:熱水去油力強,用熱水洗臉,沖走皮膚油分,水分容易流失,皮膚更加乾燥和瘙癢。 (3) 室內溫度過高:室內溫度過高的同時,室內的相對濕度會下降,皮膚的水分容易流失。 (4) 浴後立即干身:不適宜洗澡後即用毛巾擦乾臉龐和身體,在寒涼的天氣洗澡,當離開溫水,大家都會趕快擦乾身子,穿上衣服。然而,要防止皮膚乾燥和瘙癢,應在身軀半干之際,塗上潤膚油和潤膚乳液,把水分留住。 冬季護膚三個提醒! 我國冬季的氣候特徵是氣溫低、濕度小、氣壓高,並且時常伴有大風天氣。這些氣象條件都不利皮膚的保健。低溫易使皮膚血管收縮,時間一長,會導致皮膚營養變差,加之空氣乾燥,皮膚會變得粗糙脫屑,甚至皸裂,中老年人還容易出現皮膚瘙癢症。 冬季保養皮膚,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用水保養皮膚 早晨用冷熱水交替洗臉,先用溫水濕敷,後用冷水擦臉,此法有助於減輕面部皮膚對低溫的敏感性;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以此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能有效地預防腳裂和凍瘡;冬天洗澡的水溫應控制在攝氏38℃左右,這樣既有利減輕皮膚瘙癢症,又不容易洗去皮膚上的一些有用物質如皮脂。洗臉時要少用香皂,盡可能用洗面奶;洗澡時可在水裡加入少量的醋,以減輕鹼性物質對皮膚的損害。 善用護膚手段 早晨洗過臉後,搽用一些含油脂多的護膚化妝品,並按摩數分鍾,以恢復由於冷空氣刺激而變弱的皮膚彈性。做面膜是冬季潤膚的好方法,每星期進行1—2次,每次以10分鍾左右為宜。冬季人們喜歡室內取暖,這樣就使空氣濕度變得更低,不利於皮膚保健,所以應通過灑水、晾濕毛巾、使用加濕器等方法提高室內的濕度。冬季人們喜歡穿毛衣,但羊毛易吸收皮膚的油脂,所以頸部也應塗一些護膚霜。 飲食保養皮膚 冬季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喝水量以每天2升左右為宜。日常飲食,應多吃各種蔬菜、鮮奶、雞蛋、植物油等食品,這些食品中含有許多有利於皮膚保健的維生素。除此之外,要想皮膚好,還必需攝入一些礦物質,如鎂、鉀等,這些礦物質可消除疲勞、幫助消化、加速酶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有利於美容美發。人體每日必須攝入300—400毫克的鎂,而鎂主要存在於糧食食品之中,所以過分追求「多吃菜少吃飯」,也不利於皮膚的健康。 各類肌膚冬季護理 給你一點提示,讓你的美麗在冬天絕對不打折。 (1) 對於油脂分泌過剩、毛孔粗大易堵的油性皮膚而言,進入冬季,皮膚同樣也會乾燥、起皮,此時首先要做的是給皮膚補充足夠的水分,不妨使用去油緊膚水,這樣既可以收縮毛孔,又可以給皮膚補充水分,還有抑止油脂分泌、消炎等作用;保濕後,配以水包油性質的滋養乳液,給皮膚補充營養,使之滋潤。 (2) 中性皮膚在潔膚後,先用無油保濕液爽膚,然後配上含橄欖油成分的滋養緊膚乳,在皮膚表面形成透氧性保護膜,這層膜能不讓水分蒸發,既潤膚又抗污染。中性皮膚雖然是較理想的膚質,但同樣也要加強護理,出門前的防曬品必不可少。 (3) 乾性皮膚更要小心呵護。冬季的乾性皮膚宜用保濕液補充水分,因為乾性皮膚的酸鹼度易被破壞,保濕液可以起到修護皮膚PH值的作用,使皮膚達到平衡。同時配以油包水性質的緊膚霜,給皮膚補充營養,使之滋潤少乾燥。防曬霜同樣也不可省略。此外,對於乾性皮膚者,由於皺眉、說話等臉上肌肉的運動,乾性皮膚者極易在秋季皮膚干澀時生假性皺紋,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

8、人體最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是多少

人體最適宜的溫度在18℃-24℃,人體最適宜的健康濕度在45%RH-65%RH之間;當環境濕度低於35%RH時,24小時後流感病毒的存活率仍在10%以上;當環境濕度高於50%RH時,10小時後病毒全部死亡。流感與濕度有密切關系,健康的濕度可抑制病毒、病菌的滋生和傳播,還可提高人體機體的免疫力。

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或者相對濕度小於35%,且室內氣溫超過25℃以上時,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你就會有熱的感覺。若氣溫超過35℃,這時人體的汗腺開始啟動,通過微微涔汗散發積蓄體溫,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就會感到頭昏腦脹,全身不適和疲勞,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酷熱難熬。相反,當氣溫低於4℃以下,你會感到寒冷。

當室溫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界散熱,加上室內微風吹拂流通,室內相對濕度在40%—60%之間,你會感到身體舒適健康。濕度對人體的影響,在室內舒適溫度范圍內不太明顯。但在28℃、相對濕度達90%時,你就會有氣溫達34℃的感覺。這是因為濕度大時,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高,蒸發量少,人體排泄的大量汗液難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無法暢快地散發,因此,你就會感到悶熱。僅僅從相對濕度來講,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50%,因為在這個濕度范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呼吸均勻正常。根據氣象專家統計,當相對濕度達30%時,中暑的氣溫是38℃,當相對濕度達80%和氣溫在31℃,體質較弱的人有時也會引起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溫高濕天氣,人們就會感到陰濕寒冷。

空調器的調控溫度為多少最適宜呢

人體皮膚表面溫度約為33℃。據有關醫學保健方面的測試資料表明,當人的正常體溫為37℃時,人體皮膚表面的溫度約為33℃左右,當室內溫度高於33℃時就會有熱的感覺,而低於33℃時則會有涼的感覺。然而,當環境條件為溫度25℃,相對濕度50%,氣流速度0.15米/秒時,人體處於最正常最理想的熱平衡狀態,也就是說,感覺最為舒適,反應最為良好。   

實際上,人體所感覺到的有效溫度,比室內空氣的溫度要相應略低一些,一般約低1℃~2℃,即空調器的送風溫度雖然略為高一些,但是,人體實際所感覺到的溫度並沒有那麼高。因此,空調器的控制溫度調整到27℃左右,這時人體的感覺將更為舒適。  

如果單純追求室內溫度過低,不僅不利於人體健康,而且多消耗電能,甚至有可能會引起所謂的「空調病」,如關節炎、肩周炎、感冒等。當室內溫度調控得過低,如20℃以下,人們長期生活和工作在較低的室溫中(尤其是夏季),就會引發多種不適症,有人會出現下肢酸痛、全身乏力發冷、頭痛、咽喉痛、腹痛、腰酸、四肢神經痛,嚴重者甚至還會發生嘴眼歪斜等症狀。   

9、最簡單配保健砂

保健砂是養好籠養肉鴿必不可少的物質,它能維持成年鴿的健康,促進仔鴿生長,防止肉鴿軟骨症和產軟殼蛋、薄殼蛋、破殼蛋等。保健砂能補充鴿子在飼料中不能攝取到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並且非常有利於鴿子的消化。

推薦配方  

 
 配方一:中砂25%、貝殼片(直徑0.8厘米以下)20%、熟石膏5%、食鹽3%(以粗粒海鹽較理想,含有氯、鈉、碘等元素)、陳石灰5%、木炭5%,
微量元素添加劑7%、骨粉(炒熟)15%、黃土10%(含有鐵、鋅、鈷等多種微量元素,應以深層干凈的粘性大的新鮮紅色的土為好)、龍膽草1%、甘草
1%、增蛋精1%、啄羽靈1%、多種維生素0.5%、氧化鐵紅0.5%。配方二:黃泥18%、細沙24%、貝殼30%、陳石灰10%、木炭末8%、骨粉
8%、食鹽3%、甘草末0.4%、龍膽草0.8%; 配方三:貝殼粉40%、木炭末6%、粗沙35%、骨粉8%、陳石灰6%、食鹽4%、紅土1%。

使用方法  

 
 1、鴿子在不同時期所需要的保健砂不同。生產鴿在整個育雛期對保健砂的需求情況是:出雛最初三天吃得較少,4天以後逐漸增多,3-4周達到最高峰,4周
以後又慢慢減少。這是因為親鴿能根據乳鴿生長的需要調節自己採食保健砂的量。一般情況下,每對產鴿平均每天採食保健砂在6克左右,這樣就可根據採食量,推
算出各種添加劑和葯物加入保健砂的量,確保肉鴿健康生長。

2、保健砂最好每天適時供給,一般可在上午喂料後投喂適量的保健砂。
每周應徹底清理保健砂杯一次,將舊的保健砂倒出,加入新鮮的保健砂,以保持肉鴿旺盛的採食力。注意事項:保健砂的配製要求適口性好,成本低,效果好。在配
制保健砂時,一要檢查所用各種配料是否純凈,有無雜質和霉變。二是配料混合時應由少到多,反復攪拌均勻。用量少的配料,可先與少量砂粒混合均勻,逐漸稀
釋,最後混進全部的保健砂中。三是需加入一些水分,使保健砂保持一定的濕度。四是現配現用,防止某些物質被氧化、分解。一般可將保健砂中不易變質的主要配
料,如貝殼片、河砂、黃泥等先混勻,再把用量少、易潮解的配料在每次飼喂前混合在一起。

與保健濕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