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肉雞的保健

肉雞的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22 17:31:19

1、什麼是肉雞保健砂

就是供雞食用的沙,雞沒有牙,把沙裝到胃裡充當牙的作用,將食物磨碎,促進消化,吸收

2、養殖肉雞需要注意些什麼?

近年來,肉雞雞群發病率高,不易防治,使飼養成本提高,效益下滑,使養殖戶進退兩難,一籌莫展。

如何養好肉雞、提高效益呢?現將我養肉雞的經驗教訓總結如下,供肉雞養殖戶參考。

一是努力營造完善的標准化的飼養設施。讓雞上網上架,干凈衛生,以降低葯費。雞舍的房頂房牆保溫防熱性能要良好,以降低取暖成本。

二是選養抗病力強的優良肉雞新品種。

三是飼養人員要認真負責。每個環節(上雞、運輸、開水開食、取暖恆溫、抓雞、防火)每個步驟都要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從溫度變化到通風換氣,從投喂葯物到衛生防疫,從雞舍消毒到帶雞消毒,都不能鬆懈,努力營造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做到防患於未然。

四是勤觀察糞便和雞群生長狀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病症快速及時地查找病因,解剖化驗,對症下葯,不可耽誤,否則會延誤治療,增加葯費,增大死亡率。

五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治標治本、標本兼治"的方針。

六是平時盡可能地儲備大量的大蒜、蒜苗、姜苗、辣椒秸等"三辣"以及黃蒿、艾等中草葯。將這些材料曬乾粉碎做添加劑用。這些添加劑物美價廉,功能齊全,防病保健,每批雞定時投喂四個療程(2天一個療程)能顯著提高雞體抵抗力,預防腸炎、大腸桿菌病及病毒病、球蟲病。有報道說,廣繞縣肉雞公司推行全期飼喂中草葯添加劑,生產出了綠色肉雞,受到日本客戶的青睞。

七是高科技的合理利用。

1、微生態制劑的應用。有報道:青島九聯集團在肉雞飼養過程中,廣泛運用微生態制劑改善肉雞生長環境,產出了自然雞,使九聯集團的產品暢通無阻地出口到日本、中東等國家。

微生態制劑是用生物技術研製成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維持畜禽腸道微生態平衡,防治黃白痢和球蟲病,促進畜禽生長。增重顯著,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強免疫力和抗病力,可減少或替代抗生素葯物的使用,生產出綠色肉雞。其中含微生物種最多的為EM菌群,主要用於飼料、飲水的消毒。

首先,將EM按3-8%的比例逐漸拌入全價料中,從上雞到出欄不要間斷。

其次,飲水和喂抗生素交替使用。1-7日齡300倍比例飲水,8-14日齡500倍比例飲水,22日齡以後到出欄500倍比例飲水。

再次,進雞前3小時用EM200倍液對雞舍、用具、工作間噴霧消毒,讓有益菌佔領整個環境。在飼養中,堅持隔天用200倍比例帶雞消毒,包括空氣、地面墊草噴霧消毒。不僅能消除臭味,氨味,抑制病菌、黴菌繁殖,而且還能消除灰塵飄浮物,降低雞呼吸道病的發病率。

2、強的納米863生物助長器的使用。強的納米863使用時不需外接能源,廣泛應用於動植物的多個生長階段。納米863之所以會產生神奇作用,是因為它含有納米材料,當水、飼料、種子與之接觸時,就能向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特殊的生物能量、使其活性大大提高,活化生物細胞組織,促進動植物生長,提高免疫力,增強抗逆性、科學家稱其為"能量塊"。強的納米863的出現,為農牧漁業的優質、高產、高效、低耗開避了一條新路,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其正確使用方法:

處理飲水,將強的納米863長期浸放在蓄水容器內,有孔面朝上,每個納米863最大處理量150公斤,首次處理需5小時以上,並注意隨用隨加,循環使用。

處理飼料:處理袋裝料時,將強的納米863有孔面朝下插入表層,扎緊袋口,處理8小時後再用來飼喂。處理散料時,先在地面鋪上塑料膜,然後將150公斤料堆成小堆,把納米863放入料底,處理1個晚上就可餵了。處理時間越長,效果越好。用納米863處理的水稀釋葯物,能顯著提高葯效。經權威機構驗證和眾多雞場試驗表明:納米863是養雞戶的必備器具。

綜合上述,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及時迅速地使雞體恢復健康,加之高科技的應用,經實驗對照證明:能大大提高飼料轉化率,節省飼料,降低生產成本,消毒防臭,改善環境,使雞發病率大大降低,1隻雞節省葯費近1元錢,省飼料0.5公斤左右,增重200克,增收1元錢,綜合措施做到了,1隻雞增收2元不成問題。並且使用EM和納米863後,雞肉品質好,無葯殘,屬綠色食品。

冬季養好肉雞的幾個好辦法
肉雞生產的目的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品質優良的產品,但由於商品肉雞生長速度快,導致肉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時易受飼料的質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肉雞的飼料報酬降低,死淘率高,最終導致經濟效益降低。因此,在冬季飼養肉雞,掌握以下肉雞飼養管理環節非常重要。

1、雞舍建築保溫性能要好,適時通風

冬季氣候寒冷,而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既要通風換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這就是冬季應解決的主要問題。雞舍要求防寒性能好,達到冬季保溫的要求。嚴防仔雞由於低溫造成扎堆擠壓致死的現象發生。

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不要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嚴防由於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通風口以高於雞背上方1.5米以上為宜。當氣溫急驟下降,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往往易使肉雞外感風寒,發生咳嗽、噴嚏、氣管口羅音、呼吸困難等症狀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因此,飼養者要掌握好氣候的變化,做好防寒保溫工作。雞舍要維修好,防止賊風、穿堂風侵襲雞群。平地飼養的肉雞群要加厚墊料,利用墊料來提高室內溫度。要勤換墊料,中午開窗通風。一般情況,6日齡開始通風,並隨日齡增加,加大通風量,使雞群有足夠的氧氣。雛雞入舍前3天,將舍內溫度控制在34.5℃-35℃。雞入舍後,升溫1℃-2℃,第1周溫度在35℃-36℃為佳,此時雞只狀態佳,精神活潑,分布均勻,活動自由,飲食正常。同時,應注意雞只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溫,若雞只聚群,「嘰嘰」顫叫,縮頭等,說明溫度過低,應提高舍內溫度;若出現張口喘氣,頻繁喝水等,說明溫度過高,應降低舍內溫度。在2周齡時降到30℃-32℃,在3周齡時降到26℃-28℃,再用1周時間降到恆定溫度23℃。

2、防氨氣蓄積

冬季氣候寒冷,不能為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對雞群排泄的糞便和潮濕的墊料不及時清除,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增大,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其他疾病。氨氣能強烈地刺激雞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會對肉雞造成下述危害:雞群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口腔液體黏稠,喝欲增加,重症雞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角膜發紅,直到死亡。因舍內氨氣蓄積,氧氣相對缺乏,加上天氣寒冷,雞的代謝率增高,對於生長快速的肉雞,容易引發腹水綜合征。為了防止氨氣對肉雞的不良影響,建議養雞場和養雞抓好下述飼養管理工作:鋪設的墊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時盡量減少灑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濕墊料;如果雞舍內濕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濕的墊料。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劑來降低雞舍的氨氣濃度,常用的有硫酸亞鐵、過磷酸、硫酸銅、熟石灰之類。

3、合理飼喂,嚴防疾病傳播

根據肉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按飼養標准配製日糧。由於冬季氣溫偏低,肉雞的熱量消耗較大,配製日糧時可適當提高飼料中代謝能的標准,而適當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比例,同時要特別注意日糧中維生素的含量,滿足其需要。飼料應現拌現喂,防止冰凍,有條件時可以喂熱料,飼溫水。所配飼料的原糧必須無霉變、無雜質,以防誘發呼吸道疾病。

做好預防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的工作,當肉雞體質較弱,抵抗力下降時,一些疾病的發生還可並發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同時,要做好有關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預防接種的要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平時要經常使用一些預防疾病的葯物。定期給雞舍消毒,空雞舍最好採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飼養期間宜採用高效無毒的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定期帶雞消毒,一般採用噴灑消毒和飲水消毒配合執行。肉雞發生呼吸道疾病以後要及時找獸醫確診,對症下葯。對症治療可適當應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葯物,可減少因呼吸困難而死亡的數量。防治原則應採取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綜合措施:建立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搞好環境衛生,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生產場,制定科學有效的消毒制度;加強對種雞的監控和凈化;葯物防治;免疫。冬季飼養肉雞一定要解決好通風和保溫的矛盾,保持舍內空氣質量,加強衛生管理,合理用葯,這樣發病率就會大大降低,保證肉雞的生長和生產,從而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

4、加強飼養管理

進雛前對雛舍進行嚴格的沖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徹底清洗。由於肉雛雞生理特點的需求,入舍後,先飲水後開食,尤其長距離運輸的雞,可及時補充機體所失的水分。對於不願意活動的雞,應採用人工轟趕強制採食的措施,但應注意動作要輕,不要造成擠壓致死的現象。光照時間宜縮短,不宜延長,不可隨意改變光源的位置、時間、強度等,使舍內照度均勻。

地面要乾燥,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濕,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氣、保持乾燥不反潮。

選好墊料,要用新鮮、乾燥、柔軟、不霉變、吸水性好的墊料,最好為刨花。用時要巧用,最好一次鋪好墊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經常翻動,使其不發硬、不趕氈、不板結,保持松軟。

控制飲水,滿足水的需要,一般飲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為水多會加劇墊料的潮濕,不要在舍內洗菜,不在舍內貯水,防止墊料吸水,用水管時防止跑水。

雞日糧中不過量用鹽,防止喝水多,導致雞糞含水分高或拉稀,打濕墊草墊料。另外,飼料中含脂率不要過高,否則會使糞便黏稠,落在墊料上易板結,雞趴在上面易引起胸部發炎、囊腫,日糧中蛋白質添加要適量,過多則不易消化,如喂豆餅多,容易拉稀,打濕墊草則有害。

解決好形成胸囊腫的突出問題,如為籠養或網上養,可在籠底或網底部,加一層柔軟的橡皮條,以防止雞的胸部直接與尖硬的鐵絲接觸,以避免造成胸囊腫。平養雞只要用柔軟度良好的墊草,而不使用硬墊料或板結料,也可防止雞腸道病的發生。

網上平養的肉雞群易發生非傳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齡左右的肉雞以冬季時易發。該病的病原不是細菌或病毒,也不是寄生蟲,而是飼養管理不善的結果,一般從第一天開始,連續或間斷的空氣乾燥、粉塵過多,且在通風不良情況下,被雞群吸入、長期蓄積而致病。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內溫度前提下,加大通風量,以保證舍內氧氣含量,是雞群不發病或少發病、發病後盡快恢復的基本條件。要保持舍內一定濕度,第1周濕度20%左右,第2周至出欄濕度應保持60%左右。3周齡以上肉雞要以通風為主,舍內溫度不低於21℃即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激因素,採取一切可行手段讓雞採食,以保證機體能量需要,增強雞只抗病能力。除採取以上相應措施外,在飲水和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葯物和維生素或小蘇打,以增強雞只的抗應激能力和緩解由於呼吸不暢引起的酸中毒。

5、雞場的衛生管理

首先,應從健康種雞場引進雞苗,嚴防經垂直傳播帶進病原體。其次,應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包括雞場大環境和舍內小環境。大環境是指盡量將場址選擇在遠離其他雞場,地勢開闊、交通便利、無雜訊等外界干擾的地方。舍內環境是指良好的保溫和通風條件,配備單獨的貯料室、消毒池、更衣間、工具室等。飼養用具與消毒用具嚴格區分,並定期消毒,嚴防水平傳播疾病,同時定期監測相鄰雞場及本地區有無疾病疫情的發生,採取預防措施。定期監測本場雞群的健康狀況,出現疫情及時處理。第三,堅持帶雞消毒,消滅鼠害,嚴防鼠害傳播疾病,病死雞燒埋處理,病雞與健康雞隔離的原則。

總之,冬季肉雞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除以上幾點外還有雞苗的免疫、斷喙、飼料的質量、飼養人員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環節要點進行綜合性考慮,才能提高冬季養肉雞的經濟效益。

夏季怎樣養好肉雞
在養雞生產中,環境溫度是影響肉雞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肉雞到28日齡後,最適宜的生產溫度是21℃,而夏季雞舍溫度常常超過30℃,對肉雞的飼養非常不利。由於這個季節飼養肉雞難度較大,所以把夏季稱為肉雞飼養的「逆季」,即不順利的季節。高溫對肉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1)採食量明顯下降,生長速度減慢;(2)呼吸頻率加快,飲水量增加。當舍溫達35℃時,可導致肉雞中暑死亡;(3)由於生長速度降低,肉雞飼養期延長,用於維持其生長的營養需要量增加,最終會使肉雞的飼料報酬降低;(4)由於飲水量增加,雞排泄物中水分也增加,墊料潮濕。容易造成球蟲病的發生。
由此可見,高溫對肉雞所產生的危害較為嚴重,必須在夏季採取合理的措施,同時加強飼養管理,盡可能有效地減少高溫對肉雞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肉雞生產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現就夏季高溫期間養好肉雞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供參考。
1 加強通風散熱,降低舍內溫度
可加大排氣扇的功率,如使用多台9FJ一1.2型8 m3/s風機,使流經雞體的風速加大,及時帶走雞體產生的熱量,加速舍內熱量的排出。實踐證明,清晨前開增人通風量效果最明顯,不僅可以使肉雞採食量久,白天忍受較高的溫度,而且有利於降低雞舍中一天的最高溫度值。
2 安裝濕簾降溫
有條件的可安裝濕簾降溫裝置,有對比資料表明,濕簾降溫與外界溫度相差平均5.8℃,與未安裝濕簾舍平均相差3.4℃。m
3 讓肉雞喝到清涼的飲水
深井水的溫度一般在18℃左右,是肉雞良好的清涼飲料,能有效地降低炎熱造成的應激。由於高溫時肉雞飲水量增加,糞便排泄量也大,可以帶走肉雞體內更多的熱量,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可用自流式水槽,由小型水泵持續供水,保持飲水低水溫。如果用傳統的真空式飲水器,要增加換水次數,加入飲水器的水應是剛剛抽出的深井水。
4 隔熱遮蔭和屋頂灑水雞
屋頂是雞舍受熱面最大的部分,可用麥秸或稻草做屋頂。如果屋頂是其他材料製成(如石棉瓦、水泥板),可在上面加蓋稻草簾或植物藤蔓遮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雞舍溫度。在屋頂用自動噴灌機噴灑涼水,更能達到降低舍內溫度的效果。
5 涼爽時加強喂料
肉雞在涼爽時會增大採食量,因此,在氣溫下降,天氣涼爽時應注意及時添料,不要錯過喂料時機,盡可能增加肉雞的採食量。
6 調整飼料配方
當熱應激使肉雞的採食量受到較大影響時,應該採用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糧,如在日糧中添加脂肪提高能量濃度,可以使肉雞對熱應激的抵抗力增加。又如添加主要氨基酸(賴氨酸、蛋氨酸)可以降低產生熱應激肉雞的體增熱,提高飼料利用率。
7 適當添加維生素C
一般雞自身會合成維生素c,滿足其生長需要,所以雞不缺乏維生素C。但在熱應激時,雞合成維生素C的能力會大幅度下降,不能滿足自身需要。由於維生素C具有降溫作用,能緩解熱應激對雞新陳代謝的不良影響,因此,夏季應在肉雞日糧中添加維生素C,可在100 kg飼料添加≥40%維生素c粉50g,或l00 kg飲水中添加≥40%維生素C粉25g.
8 防治球蟲病雞病
夏季墊料潮濕和高溫是球蟲發育的適宜條件,容易導致球蟲病暴發。養殖戶應經常在飼料中輪換添加預防抗球蟲病葯物(如球痢靈、球必清、球凈)。當雞出現拉血痢時,應聯合使用抗球蟲病葯物與止血劑維生素K3,治療效果較好。

3、肉雞養殖過程中有什麼好的保健法子呢

第四代益生素全程以中草葯植物為裁體發酵,絕無抗生素等化學制劑,保證動物體內無葯殘做到真正的綠色畜肉,放心肉,活菌始終保持動物體內微量元素的均衡,從養殖場還原到生態養殖,使的畜肉肉質鮮嫩、香味濃郁、口感好等特點,成為市場上搶手的綠色放心畜肉;活性乳酸菌在腸道內還可產生多種消化酶,從而可以降低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對於改善養殖環境十分有利;尤其正對夏日炎熱動物採食量下降、食慾不振等症狀效果明顯 ,活性菌直接作用動物腸道,促進動物腸道動力提高採食量和飼料利用率。
好不好要用過才知道

【百度:哈爾濱中科】

4、肉雞怎麼飼養?

【對雞種雞苗的選擇 】
現有的肉雞品種生長速度都很快,但在體質強健性和生命活力方面存在差異。應選用腿病、猝死症、腹水症等遺傳性疾病較少,抗逆性較強的雞種。從管理技術較好的種雞場購入健壯的雛雞是很重要的。雛雞的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果雛雞體質柔弱,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一周內的死亡率很高,就很難取得理想的飼養成績。
1.優質雛雞苗應該具備的特性:
1、生長快、生活力強。
2、雞苗最好來自具有一定規模和信譽度、有相當技術水平、雞群體質健壯高產、沒發生嚴重疫情的種雞場
3、對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較高、較一致的母源抗體,能夠避免幼雛期的疫病感染,也便於適時免疫。
4、體重適中,體力充沛,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叫聲脆響,抓在手中時掙扎蹬腿有力。
5、絨毛整潔、有光澤,腹部大小適中,臍帶癒合良好。
6、腳趾圓潤,無存放時間過長、干癟脫水的跡象。
7、在一周之內,因細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應在0.5%以內。
【肉雞場選址與雞舍的要求】
1、場址選擇:飼養300-500隻肉雞,可以養在庭院內,但此時院內就不能再飼養蛋雞、鴨、鵝等其它禽類,以免其它禽類的疾病傳染給肉雞。
a. 飼養規模擴大到1000隻以上時,就應該搬到村外,以免村內雞群間疾病的相互感染。為了便於管理,幾家可以在村外聯合飼養,但合在一起的規模不要過大,一般不要超過2萬只,並且必須一起進雛,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統一防疫管理。
b. 場址應選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雞舍南向或南偏東向,以利夏季通風或冬季保溫。
c. 應該遠離其它養殖場,距離應不少於5公里,距公路不應少於100米。
d. 地面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於排放污水和雨水。
2、雞舍要求
肉雞舍的結構和使用材料直接關繫到舍內環境控制能力的強弱和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肉雞飼養的成敗,必須根據肉雞生產的特點來設計建造或改進肉雞舍。
肉雞舍大致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 肉雞舍應有相當的隔熱保暖性能
a. 肉雞生產基本上是個育雛過程,需要較高較穩定的溫度。生長後期為提高飼料利用率,舍溫要求能維持在20℃左右。
b. 40日齡以後的肉雞不耐高溫,夏季的高溫影響生長,易因中暑而死亡。在建築上要考慮隔熱能力,特別是房頂結構,一定要設法減少夏季太陽輻射熱的進入。
2) 肉雞舍應具有相當良好的通風換氣能力
肉雞飼養的後期,舍內環境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風換氣,還要考慮到肉雞地面平養的飼養特點。無論採取自然通風還是機械通風,整個地面都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均勻氣流。機械縱向通風是比較先進的方法。採用自然通風方式時,可在開間的頂部設一直徑為50cm的帶蓋天窗,以便排出頂部廢氣。除一般的窗戶外,每個開間的前後在貼近地面處需設高50cm、寬70cm左右的地窗,以利於地面肉雞空間的通風換氣,窗上要安裝能防老鼠和野鳥的鐵絲網。
(3) 肉雞舍的設計還必須便於消毒防疫
疫病的預防是飼養肉雞的重要環節,根據肉雞飼養全進全出的生產特點,雞舍必須便於沖刷消毒。雞舍地基應高出自然地面25cm以上,舍內應有2-3%的坡度,有條件的應該做成水泥地面。房頂和牆壁應該平整,盡可能地減少容易沉積灰塵細菌等污物的地方。舍外四周需要有25-30cm深的排水溝並需硬化處理。
如果肉雞舍能滿足控制微生物的環境需要,滿足前期育雛和後期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克服晝夜溫差和季節變動對舍內環境的影響,肉雞的飼養成功就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肉雞生產的特點】
1、生產周期短。從准備工作開始算起,一般二個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產,具有資金周轉快的優點。但是這種短時間內決定贏虧的情況,要求整個生產過程很少發生失誤。
2、肉雞飼養要有一定的規模。每隻肉雞的純利潤較低,一般為1-2元,要獲得效益,需要飼養一定的規模。剛學習養肉雞的農戶,可以先從一批飼養300-500隻開始,隨著經驗和資金的積累,每批可以養到1000-2000隻。
3、 肉雞生產必須把「成功率放在第一位。飼養一隻肉雞的純利才1-2元,一般肉雞的成活率在90-92%以下時,利潤就會很小或發生虧損。所以飼養肉雞必須周密地計劃,注意克服管理中的點滴漏洞,力爭取得100%的成功。一批肉雞飼養的失敗,如發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可能會賠掉幾批肉雞所獲得的利潤。為了追求穩定的生產,在飼養條件不成熟時,不可盲目擴大飼養規模
4、肉雞生產的基礎是能否維持穩定的生產環境。肉雞雖然體重很大,但日齡很小,很嬌嫩,對環境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較弱。肉雞的管理工作,必須以維持舍內適宜的環境為中心,在加強雞舍的控制環境能力上下大功夫,採取容易實施的環境控制措施。
5、飼養肉雞必須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最忌諱不同日齡的肉雞飼養在同一雞場內,這種飼養方式,不用半年,就會造成雞場內各種疾病的循環感染,疾病越來越多,使肉雞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越來越差。
為了安全生產,提高成功率,飼養肉雞必須採取養一批走一批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養完一批雞後,必須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空舍二個星期後才能開始養下一批肉雞。
6、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飼養肉雞的基本保障。疾病是造成飼養肉雞失敗的主要原因。肉雞抗病能力較弱,雞群一旦發病就很難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會造成很大損失。所以必須採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一個完善的疫病防禦措施。對待肉雞的疾病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是無濟於事的,必須事先認清發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離、免疫、用葯、環境控制、營養等諸多方面採取綜合治理的方針,才能奏效
7、肉雞生產必須抓緊前期的管理,前期飼養的失誤會直接波及整個飼養期。有人認為肉雞飼養的成敗關鍵在於前三周,實際上第一周、頭三天甚至頭一天的管理以及進雛前一天的准備工作,都會影響到整個飼養期。如果前期環境控制很適宜,雞群生長很健壯,就容易安全地渡過飼養後期。很多後期的疾患都是以前期管理中的失誤為基礎的。
8、肉雞生產中的用葯一般應該集中在前期。除特殊情況外,後期一般不再用葯,特別是在售前的一周,考慮到雞肉中可能存在的葯殘會影響到食用者的安全,是不允許用任何葯物的。飼養後期肉雞體重和採食量已經很大,如果此時雞群發病而不得已用葯,則投葯量大,費用很高,而且這時的投葯一般也難以奏效。所以理智的用葯方法是在前期根據雞群情況和環境變化等,預防性地投葯並配合其它措施來保障雞群的健康,以便安全度過飼養後期。
9、肉雞生產的後期管理應該以通風換氣為重心。由於肉雞後期體重大、採食量大、排泄量也大,它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的體熱、排泄出的水份、舍內累積的雞糞產生的氨氣以及舍內空氣中浮游的塵埃等,如果不能及時排到舍外,舍內的生存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不僅會嚴重影響肉雞的生長速度,還會增加肉雞的死亡率。肉雞的飼養後期,體重每天幾乎能增長1.4兩左右,而死亡一隻就要損失20元左右,後期管理對於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10、養成的肉雞必須及時出售。從表1可知,肉雞累積料肉比隨周齡增加而增大,可見到8周之後,飼養時間越長,則效益越低。從表2可知8周齡後,日增重也開始下降。所以為了取得較好效益,應該注意科學地飼養管理,讓雞盡快地達到出售體重,盡早出售、及時出售
11、肉雞生產必須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價配合飼料。沒有充足的營養,肉雞就不可能充分地發揮其生長潛力,就不可能長得那麼快、那麼好。必須用優質原料來生產肉雞飼料,在飼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嚴重影響生產。肉雞長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飼料中某些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不僅影響生長,還影響雞的體質和抗病能力,嚴重時雞群會出現營養缺乏症。飼料原料質量的不穩定,或摻雜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飼料存放不當、使用不當、霉變等都有可能影響飼養效果。
12、 肉雞生產一般都使用顆粒飼料。與粉料相比,使用顆粒飼料浪費少,增重也快。表4、表5是使用粉料和顆粒料時對生產成績和肉雞採食行為的影響。
13、肉雞生產雖然也需要很多體力投入,但從以上分析看,肉雞生產主要是用技能、智慧來管理的生產。

5、肉雞的生理構造和健康

優質雛雞苗應該具備的特性:
1、生長快、生活力強。
2、雞苗最好來自具有一定規模和信譽度、有相當技術水平、雞群體質健壯高產、沒發生嚴重疫情的種雞場。
3、對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較高、較一致的母源抗體,能夠避免幼雛期的疫病感染,也便於適時免疫。
4、體重適中,體力充沛,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叫聲脆響,抓在手中時掙扎蹬腿有力。
5、絨毛整潔、有光澤,腹部大小適中,臍帶癒合良好。
6、腳趾圓潤,無存放時間過長、干癟脫水的跡象。
7、在一周之內,因細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應在0.5%以內

6、什麼是肉雞健康養殖?

肉雞健康養殖是指根據肉雞的生活習性、生理特點的要求,為肉雞提供適宜的生活、生長環境條件和營養供應。包括豐富的營養物質、優質的飼料、清潔的飲水、舒適的環境、新鮮的空氣、充足的生活空間、安全的環境衛生、適當的疾病防治措施。從而保證肉雞在生長、生產過程中維持健康的體態,並為人類提供安全、優質、無公害的產品。要求以專業化、合作化、規模化、標准化為發展方向。

7、肉雞疾病預防

肉雞的用葯程序根據地理位置和季節的不同而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它雞場的用葯程序。
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雞場到了某些日齡容易出現什麼病,大概到了該日齡,相應的預防。國外的肉雞場一般是不用葯的,每天勤觀察,包括看糞便、看精神狀態、聽呼吸道、統計採食和飲水量等。發現異常再投葯。
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建議用葯程序如下:
1-3日齡 廣譜抗生素(恩諾沙星等)+多維
11-13日齡免疫IBD之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泰樂菌素、紅黴素或阿奇黴素等)預防呼吸道病
14-16日齡 球蟲葯
21-23日齡 廣譜抗生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環丙沙星、頭孢等),預防大腸桿菌或支原體感染
24日齡之後根據症狀給葯,隨便用葯會導致耐葯性,得病了會很難治。
預防用葯給預防量或遵循獸醫的指導

30多天的小腸球蟲要看以前用過哪些球蟲葯,不能重復使用。抗小腸球蟲葯包括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磺胺喹惡啉、常山酮、莫能黴素等。一般來說球蟲與腸炎伴發,應同時使用腸炎葯,如新黴素、粘桿菌素、林可黴素等。
為避免在出欄前使用球蟲葯或腸道葯在食品中產生葯殘,可以使用一些調理腸道的保健葯。比方說「增重倍+百」,這個我用過,基本用完沒有得腸炎。

8、肉雞保健程序和用葯方案

飼養重在管理,養殖重在保健。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對應著某個飼養管理環節的失誤。現在疾病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處理,所以預防保健是現在養殖的重點。
各臟器的發育不完全,體質比較虛弱,調節體溫的能力比較差,所以應重點注意溫度和濕度問題。
溫度:1-2天,36-38℃,高溫育雛。(提前24小時預溫,保持溫度到26-28℃→雞苗來後再逐步提溫至適宜溫度),以後一周一般以每周遞減2℃的降溫速度為宜。降溫過快,雛雞不易適應(溫度過低→拉稀,溫差過大→感冒);降溫過慢,對羽毛生長不利。
濕度:濕度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較大。一般情況下,第一周相對濕度應保持在(理論上是70%,實際上55%-65%就可以了)。此方面必須做到,現實中很多養殖戶都注重了溫度,而濕度方面卻忽視了。
①高濕低溫:雛雞易受涼,引起腸道感冒、e68a847a6431333332623935拉稀,而且容易誘發後期的腸炎和球蟲病。
②高溫低濕:雛雞體內水分隨著呼吸而大量散發,影響雛雞體內卵黃吸收,引起大量飲水,後期易發生呼吸道病。
第一周:是肺臟和脾臟發育的時期,容易發生肺虛(張口喘、甩鼻)、脾虛(泡沫糞、拉稀)等症狀。因為是虛證,肺臟虛弱,根據五行當中虛則補其母的原理,應該培土生金,補脾就是補肺。肉雞有七天定終身之說,針對雛雞體質虛弱的生理特性,公司推行一種育雛方案:
①肝腎舒: 4000隻雞一天用一瓶(300ml)純中葯膏劑,減輕肝腎功能負擔,提高免疫力。
②凈化各臟器和經絡的胎糞,補肺健脾,提升機體免疫力:中態活力素:3000隻雞一天一瓶。
④處理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菌特+聚芪混合飲水
經試驗證明:採用此育雛方案的雞,第7天稱重時比正常雛雞增重5%-10%(正常體重為168克),後期雞群生長均勻(出欄時體重會增加7日齡增長克數的5倍),抵抗力強。
第二周:各臟器未發育完全,體質弱,此階段容易出現腹水、甩鼻的現象。如果出現疾病,首先從肝臟上找原因。因為肝具有疏通、開泄的功能,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紅綠燈」。此階段如果做不好,就會出現肝氣郁結、疏泄時常,影響脾的運化,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易犯腸道病(球蟲、腸炎)進而影響料肉比。1-2周中間建議用百草球腸清2-3天,避免上述現象發生。同時肝腎舒晚上飲水,進行保肝護腎。
第三周:此時母源抗體的保護作用已結束,應重點注意病毒病,對應的臟器是心臟。「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中醫上心屬火,此時的病都是實證。如果第一二周的機體體質跟不上,第三周也很可能是虛證。所以,病毒病應該用呼泰寧(400斤水/瓶)處理。
另外,防疫完法氏囊後70%會有甩鼻現象。因為現在的法氏囊疫苗大部分都是中等偏強毒力的,而法氏囊又是一個中樞免疫器官。基於這兩個原因,免疫後會出現免疫力下降。所以就是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病毒病,建議用呼泰寧(400斤水/瓶)+新奇(300斤水/瓶)+速治(300斤水/瓶)處理會完全恢復,也有可能會恢復80%-90%。若還有甩鼻現象,說明呼吸道粘膜被破壞。所以此時要修復腸道粘膜(中泰活力素800-1000隻雞/瓶,飲水或拌料,連用三天),這樣基本沒有呼吸道症狀了。
現在的肉雞生長速度很快,其骨骼、內臟器官和免疫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的發育相對滯後,特別是在肉雞生長的中、後期,增重快、耗氧量大。如果舍內的通風量不足,加重了心臟負擔,容易導致心臟衰竭、心包積液、肺淤血、水腫和腹水症的發生,並繼發病毒病、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等。所以,公司建議採取限制飼養的方法。
限飼的優點:
1、可大大減少腹水和猝死
2、提高對大腸桿菌、病毒和呼吸道症的抵抗力,機體的體質好
3、成活率一般在96%以上
4、料肉比網養在1.7-1.8之間,地面的1.9-2.0
5、整個養殖過程腸炎球蟲病很少發生。
6、葯費少,不易得病,人工少。適合於僱人飼養。
限飼的原理:
1、限制採食量使其有飢餓感,飢餓時機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喂料時間因搶料可增大運動量,提高肺、心腎的發育,可促進內臟發育及平衡,提升免疫力。
2、限制肌肉的生長,使內臟和骨骼發育相對稱,提升免疫力。
注意事項:
1、料槽一定要多,必須有三分之二雞的槽位
2、加料一定要快,喂料要均勻
3、先檢查水線內是否有水,否則會出現大批死亡。
4、如發病時恢復自由採食
5、做疫苗前後把溫度控制好
6、防法氏囊前後一定要與擴群時間隔開
7、10日齡體重必須達標,在250克左右,如不達標加2%豆餅直到達標
8、限飼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4天,否則會延遲出欄時間
9、自由採食後,採食量不能超過220克,跟天飼養模式,與限飼模式的吃料量相差2天。
任何事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任何疾病的發生都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說,當雞出現死亡時,說明在12- 14天之前就出現了管理環節上的失誤而感染的病。同理,如果前三周管理好了,雞30 -35天時不會出現問題,整個養殖過程已經有60%的成功率。所以前三周在整個飼養周期中占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四周:在臟器上對應著三焦,就是我們說的胸腹腔。
從氣囊炎的發生與發展分析,它屬三焦病症,所以單獨用氣囊炎葯物處理效果不是很好。若配合處理三焦的葯物和大腸桿菌的葯物會有很好的效果。
用百草普抗(400斤水/瓶)+奇能抗菌肽(300斤水/袋)處理氣囊炎時,一般3-4天會得到完全治癒。如果只是肺和氣囊炎,建議用咳痰清+百草氣囊清(1000克兌水2000斤)來用。
第五周:肉雞由於具有早期肌肉生長較快,而骨骼和內臟組織發育較慢的生理特性,再加上長期的用葯加重了各臟器的負擔。所以,在前期應做好限飼工作,同時調整各臟器的平衡循環關系。具體方案:獨特(300斤水/瓶)+奇能新一代(1200斤水/代)+中泰活力素(400-500公斤水/250ml)。一般用葯後2-3天會有明顯的效果。
第六周的工作重點工作是健脾補腎,降低應激等措施。
脾為「後天之本」,有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和水濕的功能。若脾不健運,則消化、吸收、運輸功能失誤,就會出現腹脹、腹瀉、消瘦、營養不良等症狀,這也是肉雞在這個時期容易出現腸道病的原因。所以,健脾對預防、治療腸道病,提高料肉比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建議用百草普抗+腸毒快克,修復腸道抗病毒,千肥2010 30-35天開始添加催肥和倍多補防應激。
肝腎舒:建議每隔7-10天使用一個療程,健脾、利腎、保肝。增加肝腎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中泰活力素:中葯微生態制劑,使用本品3天除臭,5天凈腸,7天高免。修復腸道是養雞過程中成敗的關鍵,重中之重。
百草普抗:二免後以五天為一個療程進行拌料,預防病毒。
本公司建議28天進行四免,抗體水平一般為半個月,35天剛好是病毒侵襲的危險時期,四免可以抵抗病毒的侵襲,更加有效的提高雞群抗病能力。

9、肉雞上市前用什麼保健葯使雞能快速成長

補充多種氨基酸,提高飼料能量比例,從而使得肉雞的飼料轉化率上升!

10、肉雞的保健程序,請問再養殖過程中可以清理糞便嗎?

不是能而是必須清理(如果是地面墊料養殖另當別論)。

與肉雞的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