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分離

保健分離

發布時間:2020-06-22 07:58:00

1、什麼是健康的五大類

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當代世界各國衛生事業發展的狀況,從1996開始制定了新的殘疾分類體系--《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在2001年5月第5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各成員國通過了將《國際損傷、殘疾和障礙分類》(第2版) 改名為《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的決議,並鼓勵各成員國考慮其具體情況在研究、監測和報告中應用ICF。ICF已經正式由WHO頒布,在世界各地運用。經過有關專家的努力,ICF中文版已經與其它五種WHO正式文字版本同時完成出版發行。WHO在其正式的網站上發布了有關的信息。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網站上開設有專門網路供大家學習參考。本研究將就ICF的有關問題分6個方面討論如下:
1、產生的背景與發展歷程

1980年,WHO制訂並公布第1版《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Disability and Handicap, 簡稱ICIDH),它是一種對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結果進行分類的分類體系,經過近20多年在醫療、康復和其他領域的研究與應用,ICIDH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關殘損、殘疾與殘障的分類,使醫療、康復工作者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由於身體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可能的日常和社會生活上的障礙。

然而,隨著衛生與保健事業的發展,以及國際殘疾人活動的開展,人們對殘損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了新的認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衛生保健系統不斷改善服務。衛生保健的重點從急性、傳染性疾病轉移到慢性、難以准確說明的疾病。醫療服務的重點從治療轉移到保健,並以提高處於疾病狀態的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原有的有關殘損、殘疾與殘障等模式也越來越不能滿足衛生與康復事業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理論模式與分類系統,需要對原分類系統進行修訂,以適應由於保健觀念和對殘疾認識所發生的社會變化的需要〔1-2〕。

1996年,WHO制訂了新的殘疾分類系統,稱為《國際殘損、活動和參與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為了保持與《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的連續性,將其簡稱為ICIDH-2)。ICF 是WHO應用於與衛生有關領域的分類系統之一。WHO 分類體系涉及廣泛的有關衛生的信息,用於診斷殘疾性(disablement)和殘疾的原因,並且提供了一種標准化的語言,使世界上不同學科與專業領域的專家能交流有關衛生與保健的信息。

ICF 分類系統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種統一的、標准化的術語系統,以對健康狀態的結果進行分類提供參考性的理論框架。該分類系統所依據的是在身體、個體和社會水平的健康狀態所發生的功能變化及出現的異常。ICF不是對疾病、障礙或損傷進行分類。ICF採用不同的方法試圖把握與衛生狀態有關的事物。衛生狀態是個體的一種健康狀態,它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並且與衛生服務密切相關。非健康狀態可能是患急性或慢性疾病、身體失調、損傷或創傷,也可能是與健康有關的其他一些狀態,諸如懷孕、老齡化、應激、先天性畸形或遺傳變異。上述列舉的這些健康狀態可以用ICD進行分類,而健康狀態的結果可以用ICF進行分類。因此,ICD 和ICF 是相互補充的,如有必要,可以同時使用這兩種由WHO提出的國際性的分類方法〔3-4〕。

值得重視的是ICD和ICF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交叉的性質。無論是ICF還是ICD,均是從人體系統出發。殘損涉及人體結構和功能,這些結構與功能常常是疾病過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們使用ICD分類系統。不僅如此,ICD 分類系統使用殘損(作為徵兆或症狀)作為分類體系的一部分,這些分類採用的是生物醫學模式。而ICF將殘損作為結果,將其看作是殘疾現象一部分,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ICF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與應用模式,它不僅可以對疾病進行診斷,注意健康狀態的結果,並且建立了一種國際性的術語系統。這將促進國際性的比較研究與制定國際性的政策。該分類也將滿足世界上處於殘疾狀態人們的需要,使殘疾人成為衛生工作者的合作者,並為制定有關社會政策發揮作用。

2、ICF的基本特點

該分類標準是由專家和殘疾人士共同制定的,反映了功能與殘疾性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7個方面:

2.1 廣泛性本分類系統可以應用於所有的處於不同健康狀態的人,而不同於以往將殘疾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加以分離的分類法。
2.2 平等性為促進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不同健康狀態(身體和心理)的個體均無活動或者參與的限制。
2.3 准確定義在4個分類維度中,各個具體的類別均有操作性定義,並且給出了各類的基本屬性、分界、測量方法以及具體的實例。
2.4 類目使用中性詞語許多類別以及項目均使用中性詞來說明每個維度的積極與消極方面,避免了過去使用的對殘疾人帶有貶義的消極詞彙。
2.5 結構與功能分離將身體結構與功能缺損分開處理,以反映身體所有缺損狀態。
2.6 用活動替代殘疾活動是一個中性詞,用活動取代殘疾反映了目前殘疾人對自己狀態的新認識。該分類還使用嚴重程度指標,對限制活動的情況進行描述。
2.7 用參與代替殘障。該分類系統用參與(participation)代替殘障(handicaps), 並列舉了一系列環境因素以確定參與社會生活的程度。

3、ICF的理論模式
ICF建立在一種殘疾性的社會模式基礎上,它從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角度出發,將殘疾性作為一種社會性問題,殘疾性不再僅僅是個人的特性,而且也是由社會環境形成的一種復合狀態。因此,對殘疾問題的管理要求有社會行動,強調社會集體行動,要求改造環境以使殘疾人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種問題是一種態度或意識形態的問題,要求社會發生變化。從政治層次而言,這是一個人*問題。

4、ICF的應用領域

ICF為綜合分析身體、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系統性工具。它可以應用於保健、保險、社會保障、就業、人權、科學研究、制定計劃和政策、教育和訓練以及經濟和人類發展等各個領域。具體體現為:①它提供了研究健康狀態結果的一種框架,這種框架是依據科學知識和各個領域專家的經驗而建立的。②它確定了說明健康狀態的術語,這套術語有助於改進衛生保健工作者、其他領域的人員和殘疾人之間的交流。它是一種可在不同領域內共同使用的術語系統。③它為認識殘疾性對個體生活及參與社會的影響提供了理論基礎。這一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不僅要對疾病作出診斷,還要對其影響作出分析。④它對健康狀態的結果進行定義,有利於提供更好的保健,並為殘疾人參與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並促進其自立的關鍵。⑤它可以對不同國家、不同衛生服務領域的數據進行比較,這是國際上早就期望實現的願望〔5-7〕。⑥它為衛生信息系統提供一種系統化的編碼方案。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缺乏一種有關流行病或其他數據的統一編碼系統。⑦它促進對健康狀態結果的研究。該系統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數據收集方法,以收集促進或阻礙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數據。

具體而言,ICF可以應用於:
① 統計工具:用於數據採集和編碼(人口研究,殘疾人管理系統等);
② 研究工具:測量健康狀態的結果,生活質量或環境因素;
③ 臨床工具:用於評定,如職業評定、康復效果評定;
④ 制定社會政策工具:用於制定社會、保障計劃、保險賠償系統及制定與實施政策;
⑤ 教育工具:用於課程設計,確定認知和社會行動需要。

5、中國參與ICF有關活動

中國有關專家積極參與ICF項目翻譯、標准化與測試工作,現就有關重要工作總結如下:
1998年3月22日至27日應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邱卓英博士和吳弦光教授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了ICIDH-2修訂會議,正式接受WHO委託參與該項目,並啟動了ICIDH-2中文版的翻譯與標准化程序。這是中國第一次正式參與該項目的活動。
邱卓英博士組織有關專家對ICF進行翻譯和測試工作,WHO在發展ICIDH-2時曾提出5項研究,中國參與了這五項現場測試的研究,並將有關測試結果匯總到WHO總部資料庫。不同版本的ICF中文版如下:
β2版本
ICIDH 2000年10月最終測試版本
ICIDH-2 2000年12月最終測試版本
2001年10月 ICF最終版本

ICF資料庫(六種語種)(ACESS)

中國參與ICF臨床測試主要研究如下:
5.1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ONE: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 EVALUATION
5.2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TWO: BASIC QUESTIONS
5.3 ICIDH-2 Beta-2 FIELD TRIAL STUDIES:Study Thre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for Cases and Case summaries
5.4 ICIDH-2 CHECKLIST (Version 2.1a, Clinician Form) for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and Disability (ICIDH-2, Beta-2, December 1999)

在翻譯與測試過程中,WHO專家Nened先生和Marjie女士訪問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並作了專題報告,對具體的翻譯與測試工作作出指導。

WHO西太區官員Chong訪問康復中心,並與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討論ICF有關問題。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修訂《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簡稱ICIDH-2)大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各國代表介紹各國ICIDH-2研究進展情況並討論了ICIDH-2未來發展的有關問題。筆者出席了本次會議並介紹了中文版本ICIDH-2的翻譯、測試與研究以及整個工作的協調與管理方面的進展,引起了WHO的重視。ICIDH-2中文2000年10月測試版本已經完成並按時提交,受到WHO好評。

2002年4月6至20日筆者赴義大利特里斯特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殘疾與健康》大會,並在大會上就有關殘疾與健康問題作了主題發言。本次會議是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推廣使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簡稱ICF)的一次重要會議,有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代表、世界衛生組織特邀的專家和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是世界衛生組織為研究ICF及其相關應用而召開的一次全球性的會議,來自60多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的代表、世界衛生組織特邀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健康和國家財富、殘疾和健康、殘疾統計、ICF和衛生信息系統、ICF臨床實踐、ICF調查應用本次會議是世界衛生組織為實施推廣運用ICF的一次重要會議,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了多位專家出席會議並作了專題報告。報告反映出當代對健康和殘疾問題研究的最新成果。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長Brundtland女士通過衛星向與會代表就健康、衛生政策、ICF的應用以及殘疾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筆者作了《構建綜合性殘疾模式與ICF應用》的主題發言。

2002年協和醫科大學董景五教授出席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WHO合作中心主任會議,並報告了中國ICD和ICF進展情況。
衛生部衛生信息中心有關專家也參與了ICF的應用統計工作。

中山醫科大學WHO合作中心主任卓大宏教授與筆者完成了ICF專題研究,收到《中國康復醫學》專著中。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WHO合作中心主任南登昆教授也非常關注此項工作的進展,並指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另外,為了普及與宣傳ICF有關知識,我們還翻譯了WHO發布的ICF講解幻燈片、發布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並在有關的網站上開辟專門的欄目進行研討。

中國參與ICF有關活動〖WT〗〖HT5SS〗
中文是WHO 6種工作語言之一,WHO在項目開始即對中文版的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邀請邱卓英博士等作為項目專家,具體負責中文版工作。中國有關專家積極參與了ICF項目翻譯、標准化與測試工作。

6、ICF中文版標准化的原則與方法

ICF的翻譯與標准化工作是學術性很強的工作。WHO在制定ICF時,經過了多次大的改版。其觀念體系也隨之變化。我們在中文版的開發研究過程中,採取了如下原則和措施:①貫徹WHO關於健康和殘疾的最新觀念,對關鍵性術語翻譯體現出WHO的精神,盡量採用中性、積極性術語;②ICF是WHO分類家族成員之一,因而ICF翻譯要與ICD術語系統相協調;③ICF涉及社會、環境、職業、教育、心理等多方面,我們參照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心理學和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各專業組審定、國務院授權頒布在各行業應用的標准術語,盡量採用該領域標准術語;④採用了現代術語分析技術對關鍵性術語作了分析測定;⑤考慮到殘疾和康復研究的特殊性;⑥術語及其准確性要結合整個分類體系的理念,術語與上、下位概念以及同級術語間的關系加以理解。術語使用要根據其"定義"和"包括與不包括"情況加以認識。這也是ICF不同於其他分類的地方,需要認真學習研究;⑦任何一個分類體系其對整個人類活動的描述均有自己的范疇體系,也有相應的心理學測度,這也是為什麼ICF在研製過程中由大批美國心理學家和其他國家心理學專家參與的原因之所在。

7、研究展望

ICF是當代國際殘疾人事業發展和康復科學研究進步的產物。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分類體系的完善,ICF可以在與殘疾人有關的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康復、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殘疾人統計等方面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它是WHO第一次以六種正式語言出版的國際性分類體系。研究ICF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8-9〕。ICF不同於以往殘疾分類,它將活動與參與作為分類維度加入殘疾分類系統,為殘疾與康復資料庫的建立與標准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今後,國際有關組織也將以ICF為標准收集殘疾分類數據。世界上已經出版了許多語種的ICF版本(包括中文版本,筆者作為中文版負責人),我們要跟蹤國外發展動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ICF能在康復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保健食品和保健葯品的區別是什麼

1/6
分步閱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保健品。保健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食品,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即生理活性物質,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能,即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強調特定功能。它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危害的食品。

2/6

  對於生理機能正常、想要維護健康或者預防某種疾病的人來說,保健食品是一種營養補充劑。對於身體機能異常的人來說,保健食品可以調節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

3/6

  食品和保健品的區別:  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圍,即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無特定的食用范圍。  

4/6

    一般的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質,但含量較低,在人體內無法達到調節機能的濃度,不能實現功效作用。保健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質是通過提取、分離、濃縮或是添加了純度較高的某種生理活性物質,使其在人體內達到發揮作用的濃度,從而具備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5/6

葯品和保健品的區別:葯品批號是「葯准字」,具有治療作用。而保健品的批號是「健字型大小」,可以改進人體的環境,但並不能替代葯品的治療作用。  保健品沒有葯品副作用,但可以及時補充人體所缺乏的各種物質,提高免疫力。 

6/6

科學選保健品:  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而定,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調理,需要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素質會慢慢提高,很少會在短期內有明顯的變化。  保健品要取得批號在市場上銷售,就必須通過嚴格的動物毒理和人體試食實驗,確保產品無毒且有某種特殊的功能。選購時,應仔細查看包裝標識標簽說明,正規的保健品在外包裝上標出天藍色的、形如藍帽子的保健品專用標志,下方會標注批准文號。 看產品名稱到底是什麼、生產單位是誰。治病要理性,保健品消費更要理性。 

3、請問一下,晚上睡覺時龜頭朝上放好還是朝下好?另外那種保健內褲好嚒?就是那種囊袋分離的,說是能增大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考慮是順其自然吧,
指導意見:
目前這個問題我建議及時的內褲寬松很重要的啊。

4、什麼叫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亦稱功能性食品。一個特定的食品種類。它具有調節人體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適於特定人群食用。

《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正式施行,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4)保健分離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與葯品的區別:

1、生產及配方組成不同。

(1)、葯品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條件,都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審查,並通過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嚴格檢查及多年的臨床觀察,經有關部門鑒定批准後,方可投入市場。

(2)、保健品根本勿需經過醫院臨床實驗,可直接投入市場。這樣,屬於葯品的必然具有確切的療效和適應症,不良反應明確;屬於保健品的則不然。

2、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同。

(1)、葯品維生素類產品(葯字型大小),必須在制葯廠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准、原料質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葯都要達到GMP標准(葯品生產質量規范)。

(2)、食品的維生素類產品(食字型大小),則可以在食品廠生產,標准比葯品生產標准低。

3、療效方面的區別。

(1)、作為葯品,一定經過大量臨床驗證,並通過國家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查批准,有嚴格的適應症,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

(2)、作為食品的保健品,則沒有治療作用,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合格即可上市。

4、說明書和廣告宣傳方面的不同。

(1)、作為葯品,一定要有經過SFDA批準的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適應症、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十分嚴謹。

(2)、作為食品的保健品,說明書不會這樣詳細、嚴格。

5、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正式施行,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copy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普通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百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2、特定食用范圍不同

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食用范圍(特定人群),按食用對象不同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健康人群為對象,主要為了補充營養素,滿足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需求;另一類主要供給某些生理功能有問題的人食用,強調其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方面的調節功能。

普通食品沒有特定食用范圍(特定人群)。

3、功能不同

保健食品含一定量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質),能調節人體機能,具有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而一般食品不強度調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6、運動與康復為什麼從運動人體科學中分離出來

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是新興的體育、健康和醫學交叉結合的前沿學科,2005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國醫學高等院校首次開設,彌補了我國健身康復人才緊缺的局面。本專業是適應社會對健康及康復的需求而設立的體育與醫學交叉的新專業,主要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
此專業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師。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是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訓練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

7、簡述中草葯有效成分提取和分離方法

草葯提取分離中方法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葯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等。具體如下 :

1、超臨界流體萃取

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葯材中的葯效成分並進行分離的方法。原理是以一種超臨界流體在高於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於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

2、膜提取分離技術

分離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葯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

3、超微粉碎技術

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葯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葯效成分易於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適合於各種不同質地的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4、葯絮凝分離技術

將絮凝劑加到中葯的水提液中通過絮凝劑的吸附、架橋、絮凝作用以及無機鹽電解質微粒和表面電荷產生凝聚作用,使許多不穩定的微粒如蛋白質、錳液質、鞍質等連接成絮團沉降,經濾過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7)保健分離擴展資料:

中草葯提取和分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丹、丸、膏、散;第二階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為主的提取、粗處理技術與現代工業制劑技術相結合而製成中成葯;第三階段,是運用現代分離技術和檢測技術精製化和定量化的現代植物葯。

植物葯的三個階段,只是說明它們先後產生的時間順序,並不表示後一階段會取代或取消前一階段。正如化學葯不能取消天然葯物、生物葯也不能取消化學葯一樣。但後一層次比前一層次更多體現或運用了現代科技。

植物提取物和現代植物葯在概念的內涵上存在著交叉性,互相包含著彼此的部分內容。現代植物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為基礎的,植物提取物是現代植物葯的主要原料和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種則被直接作為葯用。

8、男士保健槍彈分離內褲哪種好?

是的,台灣KS囊袋內褲是全球首創囊袋型設計專利,陰囊獨立放置在囊袋裡,JJ與陰囊是隔離放置,穿著方式跟傳統內褲基本一樣,穿著方便,通風透氣散熱更佳。

9、男士保健內褲槍彈分離的哪種好

沒有科學依據的誇張的廣告的一定不要相信哦!給你推薦一款
【DA】DAVID ARCHY 醫生系列 超細莫代爾 槍彈分離囊袋 男士平角內褲
,JJ與DD分離,有效解決陰囊潮濕帶來的困擾,提高精子質量,常期穿對保持生殖健康有好處,價格49元,不算貴,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

與保健分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