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買過脂玫樂的,然後他們叫買保健品的嗎?
紙沒了的話,他們叫保健品的,因為現在的很多的這種減肥的產品都是保健品類的
2、老人交200元跟團買萬元保健品回家是怎麼回事?
最近:昆明一養生會所借旅遊之名搞產品推銷,受騙者交200元跟團游後,卻被忽悠買了上萬元保健品回家。直到從網上看到「xx蟲草精騙局」的相關報道,老人才意識到,這是借組織老年人旅遊的名義,推銷保健品。
事情經過:
在老同事的邀約下,昆明劉先生參加了「鶴年堂」組織的彌勒游。三天兩夜,200元/人、300元/2人,從彌勒可邑小鎮到溫泉度假村,吃住行一條龍。
劉先生一開始覺得不對勁兒,去五華區巨龍大廈21樓報名登記時,他還特意問了工作人員:「你這成本怎麼夠?」對方稱,有20家單位贊助,正在搞活動回饋老年人。
3月22日上午11點左右,老人們到達彌勒的可邑小鎮。下午2點,回到彌勒郊外的溫泉度假村,他們被集中到一個會場里。同行的工作人員宣布,四川xx公司董事長特意到彌勒來,組織這次見面會。
23日一早,工作人員帶老人們參觀完彌勒大佛,上午9點40分回到溫泉度假村後又把大家集中起來,宣講蟲草精的製作方法以及功效。
此次活動,騙子人員先將100元以紅包的形式返還給了老人,「這個時候,大家就覺得他很有誠信。」在這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將配方中涉及的葯材都送給了老年人,有軟膏、藏紅花、血參、泡酒料等保健品。送東西的時候,工作人員借機要求老年人購買xx蟲草精,原價3.8萬元,以6380元的優惠價出售。
最終劉先生購買了兩盒梅邦蟲草精,花了1萬多元。
主辦方回應稱,確實組織老年人去彌勒旅遊,但購買保健品是老人的自願行為。老人如有疑問,需自行與他聯系,有工作人員負責解決售後問題。
目前,有很多資質不全的保健品公司,假借旅遊名義,來推銷商品,實屬騙局。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
3、老公背著你買保健品吃,被發現了還不承認,這是啥意思
第一有可能是不想被你發現有私房錢,第二有可能是說,因為現在就開始吃保健品了,擔心就是你會不會害怕他會有什麼樣子的病之類不告訴你。
4、為什麼浙大87歲心理學教授寫保健品防騙書籍?
現年87歲的浙江大學退休心理學教授黃秀蘭曾花40萬元買保 健 品,某次突然悔悟後,她於2014年撰寫了《心理健康活百歲——延緩衰老的策略》一書,並辟專章以親身經歷分析了老年人喜歡買保健品的心理,以此提醒老年人不要上當受騙。
近期,她因一段提醒老年人防騙的視頻成為「網紅」。浙江省公安廳新浪官微「浙江公安」還發微博轉發了相關視頻,並建議「轉發給身邊的老人看看」。
黃秀蘭退休前是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目前在廣州生活。她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1998年開始買保健品,從幾千元的營養液到6萬元多的保健品,共計花掉40萬元。
黃秀蘭表示:「老年人買保健品上當受騙,從心理學分析,主要是因為期待心理、恐懼心理、從眾心理、名人效應幾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年人太孤獨了。」「買保健品上當受騙,和文化程度沒有關系,越有知識的人可能越注重健康、越恐懼死亡。一開始,只要銷售員說這個保健品對身體好的,我就買,十幾年裡越買越多。最近兩三年,我意識到保健品很多都是忽悠人的,就寫書揭露一些保健品的銷售貓膩,基本都是我自己經歷過的。
結合自己的豐富「經驗」,黃秀蘭分析,老人買保健品有四種心理:一是期待心理,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疾病,總希望保健品真的能治好自己老毛病;二是恐懼心理,被銷售人員一煽動,就會擔心不吃保健品疾病會越來越嚴重;三是從眾心理,一起「上課」的老人會覺得那麼多人買,肯定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四是名人效應。
5、買保健品的正規網站有哪些呀?
我建議你到福施福去看一下,它是有正規網站的,在淘寶天貓上都有賣的。
6、買保健品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要知道自己卻不缺乏,有時候身來體並不缺少一些營養,胡亂的補充也是不好的,很多東西並不源是越多越好,就像補鈣,身體缺不缺鈣先不說,吃了鈣片身體能不能吸收也是一個問題。最好還是從食物里知攝取營養,最好不要吃保健品,現在的保健品成分也不怎麼讓人放心道。
7、買保健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須仔細閱讀說明書,要認准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正規保健食品都有對應的批准文號。若對購買的保健食品,可記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的資料庫中查詢。
一、看標志。保健食品的標志為天藍色專用標志,與批准文號上下排列或並列。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4位年代號)第(4位順序號)號,如:衛食健字(2001)第0005號,或者進口的為:衛食健進字(4位年代號)第(4位順序號)號,如:衛食健進字(2001)第0009號;2003年7月以後批準的,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民+4位順序號,如:國食健字G20040048,或者進口的為: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民+4位順序號,如:國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認清批准文號才能保證您所購買的保健食品是經過有關部門審批的。
二、看包裝標識。保健食品包裝標識必須註明以下項目:1、保健食品名稱;2、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6、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7、食用方法;8、日期標示(生產日期及保質期);9、儲藏方法;10、執行標准;11、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12、衛生許可證號。
三、要注意產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只適宜特定人群調節機體功能時食用,因此要對症選購。要詳細查看產品標簽和說明書,看看自己是不是該產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適宜人群」。老年人、體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兒童及青少年、孕婦要謹慎選擇。
四、不以價格來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強弱。因為產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內容(如加鈣等),那麼選擇功能少些、價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積率、使用率、有效率、治癒率等。
五、要正確對待廣告宣傳。人群中機體間的差異很大,不要相信廣告里的絕對性用語,不要輕信張三、李四食用結果如何有效的證言。一些企業很願意採用個別案例作為普遍現象廣為宣傳。不要輕信明星在廣告里的宣傳,不要輕信葯店、商場、超市裡「穿白大褂」的所謂專家的誇大宣傳。
衛生部《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義:「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說,保健品並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葯物對病人的治療作用。
8、賣保健品請的教授講課是真是假
呵呵,即使是真的說的話也不是真的,哪一個不是說的太花亂墜的,別信了,那講課的廣告都是按分鍾記費的,產品全都是以炒作為主,哥們曾經,唉,,就不明說了,你自己掂量吧!
9、退休大學教授迷信保健品幾年花300萬?
在國外工作的湯先生前不久接到了中介電話,說他父親打算變賣房產,湯先生十分驚詫,匆匆趕回國了解情況。
原來,曾經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近些年來不知著了什麼魔,瘋狂迷信保健品,家裡的保健品和器械堆積成山。父親說,為了買這些保健品,足足花掉了他三百萬的積蓄。但令人詫異的是,傾家盪產非但沒有令湯老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居然還打算賣房籌錢,繼續買保健品。
湯老伯向我們展示了一款雪靈芝營養口服液,這是兩個月前,一家名為大康時代的公司邀請他去安徽宣城旅遊,他在當地聽完一場所謂「養生講座」後買下的。商家宣稱,這種口服液原價4萬,打一折賣4千,湯老伯一口氣買了六盒。「他們說是這是西藏第一葯,知道老人沒錢,贊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吃得起好的葯,全面改善身體。「老伯告訴記者。
但這些沒有正規包裝、隨意裝在兩個布袋裡的口服液到底靈不靈呢?記者在國家食葯監局網站上查看相關信息,還真能查到。不過這只是普通保健品,成分為雪靈芝浸膏和蜂蜜。雪靈芝的確有葯用價值,可是它在西藏只賣40元一斤,並不稀有。
產品沒什麼稀奇,付款方式卻很「神」。仔細看這兩萬多元產品的付款收據,甚至連個落款也沒有。記者根據匯款記錄順藤摸瓜找到了位於虹井路267號的大康時代公司。只見店裡擺放著不少油鹽醬醋等日用品,牆上還貼著各種養生海報。在請工作人員出示營業執照後,對方直接以一句「為什麼要拿給你看「懟了回去。
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到場執法後發現,該店既沒有執照,也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店裡有本台帳,悉數記錄著各種保健品的銷售明細。顧客們單筆支出少則三四千,多則八九萬。此外還有一些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老年顧客們的家庭情況、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
就在執法過程中,陸續還有老人進到店內,大多是在前往醫院或菜場的路上,被人以免費禮品誘惑而來的。像這位老阿姨,就是走在路上,一位小妹發了傳單給她,並說只要來就送她一雙鞋。老人看看路也不遠,就走過來看個究竟。
在湯老伯花掉的300多萬巨款中,有200多萬買的是中生禾健公司的產品。湯老伯至今念叨著這是個香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不會騙人的。然而事實卻是,這家位於萬榮一路上的禾健公司,去年剛被靜安區市場監管部門因虛假宣傳而處罰過。
特地回國來加以勸阻,父親仍然對銷售人員的蠱惑深信不疑,這讓湯先生十分傷心。望著家裡堆成小山的保健品,無奈的湯先生粗略算了筆帳,就算父親每天服用十幾種,五六年都不一定吃得完,但它們的保質期才只有兩三年而已。
上海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志英提醒廣大老年朋友,服用保健品要注意兩個原則。一是必要性,缺什麼補什麼。第二就是適量原則,過量食用,反倒有可能危害身體。
大學教授都頂不住銷售的忽悠,普通群眾就更危險了。
來源:網易
10、現在買保健品從哪裡買比較放心?
在正規的葯店或者商copy城購買。這兩個地方的進貨渠道比較正規,每一環節都有相應的手續,可以監控來源,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很好的追根溯源。我還是覺得天倫網不錯,產品必須買帶有藍帽標志的,而且價格比市面上看到的價格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