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上做醫療保健操好不好?
早晚做應該沒問題,但是要飯後1小時後做,(1小時前還在晚飯的消化中)。睡前45分左右做完是最好,運動完了緩解休息一下沖個澡睡覺感覺很舒服,這樣睡覺又能改善睡眠。
2、中風患者如何恢復健康?
你好,如果患有中風是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一般針灸治療的效果比較好。中風患者度過急性期病情穩定以後,除了葯物治療外,對於偏癱、說不了話、咽不成飯這些問題,光靠打針吃葯是解決不了的,只有通過系統的康復訓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縮短病程
3、中風後遺症患者應該怎樣鍛煉
1、什麼是中風後遺症 中風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當今世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3種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的「四高一多」特點。近年來,由於診療水平的提高,中風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約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即中風後遺症,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降低致殘率,提高康復速度是目前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在現代醫學中中風後遺症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種,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失語,口眼歪斜,吞咽困難,思維遲鈍,聯想困難,記憶減退,煩躁抑鬱等。 2、哪些人易得中風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煙,酗酒,血脂異常,肥胖,無症狀型頸動脈狹窄,父母有類似病史者,等 3、中風的先兆症狀 臨床所見,大部分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都會有一些預兆,比如: (1) 眩暈,心悸 (2) 莫名其妙的舌頭僵硬,說話不利索 (3) 指端或肢體局部麻木,或行動不聽使喚,比如手裡的東西會突然掉地等 如果您具備以上九條「易得」因素當中的一項或幾項,又出現上述症狀,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應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此時處理得當還是可以避免中風的發生。 4、中風後還能站起來 很多中風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觀失望的態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變成癱瘓,特別是伴有失語的患者。「情緒中風」也隨之而來,或煩躁易怒,或鬱郁寡歡,這對病情相當不利。其實,中風後如果治療得當及時,使髖、膝、踝、肩、肘、腕各個主要關節能恢復運動功能。再加患者能認真配合做功能鍛煉,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5、專家的建議——針灸療法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首選方法 針灸對中風偏癱的治療歷經幾千年臨床實踐的考驗而一直傳承至今,在針灸科病房見到最多的病種也是中風偏癱,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風後遺症列為針灸的最主要適應證之一。接受針灸治療的時間一般是越早越好。 中風的病因和誘因 中風的病因多樣復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應,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復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系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 中風的發病方式呈現急性、突發性,但病理過程則多是緩慢的,在這個病理變化過程中,中風的誘發因素促使這個變化過程突然升級,而發生了中風,中風的誘因大致有:1、情緒不佳(生氣、激動);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當)。3、過度勞累;用力過猛;超量運動;突然坐起和起床等體位改變。4、氣候變化;妊娠;大便干結;看電視過久;用腦不當等。5、各種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血友病、心臟病、血粘度高、心動過緩、血管硬化。6、服葯不當,如降壓葯使用不妥。 中風會不會康復?康復需時多久? 部分康復是常見的,但完全復原比較少見。中風後,可能會有以下四種情況出現: (1) 中風發生時受嚴重損壞的細胞死亡,永不復原; (2) 由於腦部腫脹而部分受損的腦細胞在腫脹消退後復原,重新工作。這一程序通常在中風後最初幾個星期出現; (3) 其他未受中風影響的腦細胞逐漸取代死去細胞的功能。不過,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限的。 (4) 病人學習和適用新生活方式,克服中風後失去的功能。 大部分康復情況會很快在中風發生後最初六個月內出現。之後就會停滯不前,並且逐漸消失。 故此,病人不應不切實際地寄望,繼續存萬一的希望。最重要的適應是,雖經中風,病人生活上仍有若干程度的滿足、獨立和自得。 哪些葯物可以治療腦血管病後遺症 腦血管病後遺症的葯物治療,其目的是幫助包括肢體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智力減退等在內的後遺症的恢復,是康復治療的一種手段。 除了有關改善大腦代謝葯物、活血化淤中草葯以外,根據病情程度尚可以使用一些葯物,如維生素類葯物,可能有利於肌肉和神經功能的恢復,常用的有維生素C,維生索B1、B6、維生素E等。一種名為C—H3的維生素H3(普魯卡因)的復方膠囊劑,經上海市靜安區老年醫學會的研究和三年臨床觀察,對腦血管病後遺症病人的肢體恢復功能,精神,食慾,睡眠等都有改善作用。 上述葯物都屬於輔助用葯,可根據病情選擇使用。腦血、管病後遺症病人如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都應使用葯物控制,如有便秘也可使用一些緩瀉劑,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等應及時使用抗生素。 迄今為止,腦血管病後遺症尚無特殊的葯物治療,炊在用葯時應避免濫用,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中風造成的功能障礙有肢體癱瘓、失語失憶、吞咽困難、心理障礙等,治療這些中 風後遺症應遵醫囑按療程堅持用葯,並配合功能康復鍛煉、理療、心理障礙康復進行綜 合治療。 葯物治療:堅持服用湯葯以促進腦血管病變區域側支循環的形成和豐富,改善腦血 流循環和腦缺氧狀態;激活和修復受損腦細胞,清除腦組織代謝產物;清除自由基,建 立腦組織功能代償;同時對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對硬化動脈有軟化作用,可以達到 標本兼治和預防中風復發的雙重目的。 功能康復鍛煉:(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 活動范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煉、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 鍛煉。(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 ,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 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3).日常生活訓練:個 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盡可能恢復患者的 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撞球、閱讀、書寫、刺綉 等。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言語治療:口形訓練和唇舌功能訓練(如發音)。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心理障礙康復: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 為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適 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 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為。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贊揚,給予 精神鼓勵。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 煉或被動鍛煉,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康復注意事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 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 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 ,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 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 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 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 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 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 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戒除煙酒:因為吸煙與飲酒是中風復發的危險因素和重要誘因。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和中暑。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 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要注意飲水,以補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證血 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對衡定狀態。 中風病人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只有適當地鍛煉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風病人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遵守以下原 則: (1)持之以恆:每日至少鍛煉一次,堅持不懈。否則鍛煉的效果不易鞏固。(2)循序 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3)因人而宜:要根據各自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 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活動量。(4)勞逸結合: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 要注意。防止心跳過快(每分鍾不能超過140次)及心律紊亂,防止血壓過高(不能超過 26.6/6千帕);避免屏氣動作及過度用力。如果運動後出現肌肉緊張,說明運動量已經 過大,要適當減少。⑸注意安全,防止意外。⑹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 償殘肢功能。⑺預防廢用綜合征,防止肩發僵、肢體攣縮畸形等後遺症。⑻裝配假肢及 矯形器。對截肢者裝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對某些肢 體畸型、運動異常的患者裝配適當的矯型器,可以預防畸形進一步發展,補償功能活 動。對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備手杖。⑼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 置及簡單工具。⑽要按神經系統疾患的康復原則進行鍛煉。運動量開始要小,病後數周 再開始功能訓練。 家屬應如何照顧中風偏癱出院患者 對於病人的飲食起居應做到:居住環境安靜、明亮、舒適、通風;飲食清淡,有新 鮮蔬菜,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質的補充;衣著要寬松,不宜過冷或過熱;對病人的 某些習慣及愛好,只要不防礙康復,不影響心身健康,應盡量予以保留,例如聽輕音 樂、養鳥種花、欣賞書畫等。 如何幫助中風病人洗澡 中風病人癱瘓經常洗澡換衣,有利於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感染和褥瘡的發生。 而且,沐浴還可刺激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卧床病人沐浴主要是擦浴,先用濕毛巾擦,然後用蘸肥皂水的毛巾擦,再用濕毛巾 擦凈,最後用大浴巾擦乾。洗浴應分步進行,先洗臉部及上肢,再洗胸腹及背部;換水 換盆及毛巾後,再脫褲擦洗會陰部,最後擦洗下肢。擦洗時要注意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2 ~24℃,並注意隨時添加或更換熱水。注意邊脫、邊擦洗、邊穿衣,以減少過多的身體 暴露,防止著涼。 為病人換衣服,動作要輕而敏捷。脫下一側衣服(一般先脫健側),馬上穿上干凈 衣服。 怎樣護理癱瘓的肢體 因中風引起的癱瘓,大多數是偏癱、或單肢癱、以及兩次發作累及雙側肢體癱瘓。 病人常伴語言障礙,因球麻痹常有嗆咳,或某種程度的智力下降。對病人須加強護理, 應做好以下幾點: (1)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為此可在患者手中 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 為了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撐 物。 (2)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 可防肢體攣縮、畸形。 (3)預防並發症:因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 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 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床鋪要乾燥平整,並 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 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證足夠營養。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采 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 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 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癱瘓有好轉時,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鍛煉日常 生活技能;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熱情的幫助,鼓勵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 事情,如脫穿衣服、洗臉、吃飯等。 如何安排偏癱病人的飲食營養? 中風病人由於長期卧床,體力活動顯著減少,胃腸道蠕動相對減弱,消化吸收功能 降低,易發生便秘。因此,給癱瘓病人進行飲食調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必須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需 要。 (2)多飲水、多食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 鹽水可預防便秘。日常膳食中也應有干有稀、有飯有湯,常食稀粥,對少數不願飲水者 ,可適當吃一些多汁的新鮮水果。多飲湯水可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 (3)為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於精細,要適當進食含纖維高的食品,以預防便 秘發生。 (4)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據引起癱瘓的病因,調整飲食宜忌;控制食鹽、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多的 食物(如蛋類、動物內臟和肥肉等)的攝入,增加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品。 (6)中風偏癱病人還應注意: 少吃甚至不吃動物油,最好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多吃新鮮蔬 菜及豆類,豆製品,水果;多食用海產品及含碘食物;適當食用些動物蛋白質和蛋清, 瘦肉;喝牛奶時將奶皮去掉;每餐食量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不宜過量飲酒
4、頭痛保健操,誰有?
去做個腦的檢查(CT、磁共振),頭痛有很多的因素,腦供血不足、腦梗塞前期也會頭痛。要重視,保健品作用不大。
5、中風後如何恢復得快些?
功能康復鍛煉:(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
活動范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煉、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
鍛煉。(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
,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
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3).日常生活訓練:個
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盡可能恢復患者的
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撞球、閱讀、書寫、刺綉
等。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言語治療:口形訓練和唇舌功能訓練(如發音)。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心理障礙康復: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
為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適
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
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為。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贊揚,給予
精神鼓勵。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
煉或被動鍛煉,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康復注意事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
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
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
,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
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
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
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
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
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
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戒除煙酒:因為吸煙與飲酒是中風復發的危險因素和重要誘因。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和中暑。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
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要注意飲水,以補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證血
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對衡定狀態。
中風病人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只有適當地鍛煉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風病人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遵守以下原
則:
(1)持之以恆:每日至少鍛煉一次,堅持不懈。否則鍛煉的效果不易鞏固。(2)循序
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3)因人而宜:要根據各自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
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活動量。(4)勞逸結合: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
要注意。防止心跳過快(每分鍾不能超過140次)及心律紊亂,防止血壓過高(不能超過
26.6/6千帕);避免屏氣動作及過度用力。如果運動後出現肌肉緊張,說明運動量已經
過大,要適當減少。⑸注意安全,防止意外。⑹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
償殘肢功能。⑺預防廢用綜合征,防止肩發僵、肢體攣縮畸形等後遺症。⑻裝配假肢及
矯形器。對截肢者裝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對某些肢
體畸型、運動異常的患者裝配適當的矯型器,可以預防畸形進一步發展,補償功能活
動。對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備手杖。⑼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
置及簡單工具。⑽要按神經系統疾患的康復原則進行鍛煉。運動量開始要小,病後數周
再開始功能訓練。
怎樣護理癱瘓的肢體
因中風引起的癱瘓,大多數是偏癱、或單肢癱、以及兩次發作累及雙側肢體癱瘓。
病人常伴語言障礙,因球麻痹常有嗆咳,或某種程度的智力下降。對病人須加強護理,
應做好以下幾點:
(1)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為此可在患者手中
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
為了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撐
物。
(2)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
可防肢體攣縮、畸形。
(3)預防並發症:因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
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
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床鋪要乾燥平整,並
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
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證足夠營養。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采
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
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
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癱瘓有好轉時,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鍛煉日常
生活技能;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熱情的幫助,鼓勵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
事情,如脫穿衣服、洗臉、吃飯等。
如何安排偏癱病人的飲食營養?
中風病人由於長期卧床,體力活動顯著減少,胃腸道蠕動相對減弱,消化吸收功能
降低,易發生便秘。因此,給癱瘓病人進行飲食調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必須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需
要。
(2)多飲水、多食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
鹽水可預防便秘。日常膳食中也應有干有稀、有飯有湯,常食稀粥,對少數不願飲水者
,可適當吃一些多汁的新鮮水果。多飲湯水可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
(3)為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於精細,要適當進食含纖維高的食品,以預防便
秘發生。
(4)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據引起癱瘓的病因,調整飲食宜忌;控制食鹽、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多的
食物(如蛋類、動物內臟和肥肉等)的攝入,增加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品。
(6)中風偏癱病人還應注意:
少吃甚至不吃動物油,最好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多吃新鮮蔬
菜及豆類,豆製品,水果;多食用海產品及含碘食物;適當食用些動物蛋白質和蛋清,
瘦肉;喝牛奶時將奶皮去掉;每餐食量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不宜過量飲酒
6、怎麼預防腦梗塞
7、如何照顧中風病人
中風造成的功能障礙有肢體癱瘓、失語失憶、吞咽困難、心理障礙等,治療這些中風後遺症應遵醫囑按療程堅持用葯,並配合功能康復鍛煉、理療、心理障礙康復進行綜合治療。
葯物治療:堅持服用湯葯以促進腦血管病變區域側支循環的形成和豐富,改善腦血流循環和腦缺氧狀態;激活和修復受損腦細胞。清除腦組織代謝產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腦組織功能代償;同時對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對硬化動脈有軟化作用,可以達到標本兼治和預防中風復發的雙重目的。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
煉或被動鍛煉,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
,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
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
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要注意飲水,以補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證血
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對衡定狀態。
8、有中風前兆的人能運動嗎
可以,只要不做激烈的運動就可以了,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防止中風。
(1)步行: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經常步行鍛煉,能調節各器官功能,增強腰腿肌力。
(2)體操:方法很多,如廣播操、保健操、醫療體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點、拿、搓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功能。
(5)太極拳:適合年高體弱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6)氣功、理療。 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及量要適當。如果運動時感到發熱、微汗,運動後輕松、舒暢,說明運動適當。運動時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運動後食慾減退、睡眠不好、明顯疲勞,說明運動量過大,需及時調整運動量。
(7)各種棋類活動,唱歌;跳舞; 運動要適當,要有規律和計劃老年人應當在作晨練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進小腦晚飯後要在1-2小時後散步有助於消化.
9、腦梗塞病人做什麼運動有助於康復?
您好,對於輕微腦梗死適合做一些有氧運動,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健身操、跑步、游泳、登山、跳繩等。 意見建議: 進行有氧運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運動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鍛煉,飯後則宜45分鍾後再運動。 2、運動時的心率。運動時的心率最好不超過「靶心率」,靶心率為170-年齡的數值。如果你是60歲,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那麼心率在接近但不超過110次/分的運動是合適的。 3、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是運動適量的表現;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限。如果運動時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遠,那就此運動將達不到有氧運動的目的。每次運動時間宜在20分鍾以上,每天最好控制在30~60分鍾,每周2~5次。 4、進行有氧運動前宜進行熱身運動,運動過程宜小心,以免發生意外。 5、有氧運動都得由小到大,從弱到強,還要根據自身疾病和身體狀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以免誘發和加重基礎疾病。 6、有氧運動宜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