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常用穴位

保健常用穴位

發布時間:2020-06-20 09:10:50

1、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有哪些?

其實最方便有效的,就是按摩你手上的穴位。看電視時、坐車時、走路時等等,都可以。

手指指節處的中央都是穴位,比如食指上節管大腸、食指下節管小腸;無名子上節管肺、下節管肝;中指上節管心;小子上節管腎......等等。
我現在外地,家裡的書沒帶出來,哪裡不舒服,我都是參照書的按摩;沒事就按照這些穴位,方便快捷,隨時隨地都可以按。
找了一個人的博客,有手穴點陣圖信息,你看看:http://hi.baidu.com/xsh519770659/blog/item/74164583afb6b7a40cf4d24f.html

再推薦你一個很牛很有效的穴位——合谷穴,在虎口深處,治療很多的地方。這是幫你找的網址:http://ke.baidu.com/view/142406.htm

2、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那些?

人體最重要的保健穴位是足三里和湧泉。足三里的具體位置及找法:正坐曲膝,從膝蓋正中向下摸,摸到最高的突起向下三橫指,脛骨外緣一橫指處即是。湧泉穴的具體位置及找法:腳底前掌,五腳指向內曲,形成的凹窩內。

3、針灸養生常用的主要穴位有哪幾個?

針灸養生經常用到的主要是五大穴位zd,《四總穴歌》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版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淺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與主治,後權世又加上內關穴,這五大要穴對全身起到了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

4、人體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5、常用的保健療法有哪些?

《瑣碎錄·雜說》指出:「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我國有一首歌謠雲:「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民間流傳有「晨起三百步,睡前一盆湯」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足部保健作為養生手段之一。

足部按摩足部按摩療法包括足穴(通常使用膝以下的穴位)及足部反射區兩種方法。穴位是一個點,它存在於經絡的循行線上,多用針刺。按摩通常多利用手指,指尖的面積是針尖的幾百倍。因此,足部按摩中多使用「區域」這個概念。

足部腧穴按摩法按摩又稱推拿,古稱按蹺、案杌等,是人類最早的治病手段,屬於物理性質的外治法。足部腧穴按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根據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按每個穴的功能主治進行運用的。

足部反射區療法足部腧穴按摩傳到西方後,經過長期實踐驗證,並在其基礎上加以發展,在歐美形成了反射區療法的理論。它是由美國威廉·菲特茲格拉德博士首先提出的。後來,又經德國的瑪魯卡多女士研究驗證,使其更加准確完善,從而確立了足部反射療法。

反射區理論與穴位療法之間有些區別,但二者的本原是一致的。與穴位療法一樣,人們身心健康發生異常,通過神經的感測反映在身體各部分的反射區。刺激反射區,可以活化機體功能,用以治病防病、強身健體。

足部貼敷足部貼敷包括足穴和對應區兩部分。根據疾病的需要,把葯物敷貼在足底某一位置,對相應的部位進行刺激,並通過神經反射來調整體內各器官的相互關系,使之得以協調。同時,通過滲透作用,葯物成分直接進入機體,起到治療的目的。

貼敷方法所用的葯物及配製,包括葯物的選擇和賦形劑的使用,可以自己獨立操作。倘若是用中草葯的鮮品,只需將葯弄碎壓成糊狀,即可貼敷於足對應區或穴上。若所用的葯物是干品,需將其研成細粉末,而後加賦形劑,如酒、醋、水、薑汁、蛋清、蜂蜜等,調勻即可使用。

上述治療方法在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皮膚過敏者,無法應用本法。

2.足部皮膚有嚴重潰瘍、糜爛及創傷者無法應用本法。

3.急腹症、有手術指征者無法用本法。

足部熏浴足部熏浴保健包括足部熏蒸法和足部洗浴法,因為它簡便易行,療效明顯,沒有毒副作用,所以頗受大眾的喜愛和推崇。

葯物熏浴法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組織代謝。同時葯物可通過皮膚吸收,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熏蒸法又稱蒸氣療法或中葯蒸氣浴,是利用葯液蒸氣進行治療的方法;洗浴法又稱浸洗法,是用熱水或葯物水煎液,浸洗雙足以達到保健目的的方法。熏蒸法與洗浴法可分別使用,也可配合運用,應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使用熏蒸法時,將中草葯煎劑倒人大小適宜的容器(約佔1/2~l/3)內,將雙足置於容器中,與葯液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溫熱舒適為度,嚴防燙傷。上部蓋上毛巾,防止熱氣外透而便於保溫。每日1~2次,每次約30分鍾。

洗浴時,溫度以保持在40℃左右為宜,小心燙傷。葯液稍冷時,應調換葯液或加溫後再使用。每日1~2次,每次約30分鍾。

熏浴時,要注意保暖,避免遭受風寒。熏浴後要用干毛巾將雙足擦乾。患有惡性腫瘤、癲癇、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患者禁用熏蒸法。其他刺激療法香煙灸點燃艾柱以溫熱透經的方法稱為「灸」,它和針刺同樣具有療效,只是適應的症狀不同。

其實也可以用香煙代替艾柱,用線香亦可。將其點燃後,用煙頭靠近穴位,灸時要以穴位能感到溫熱為度(小心燙傷),太熱時可稍移開一會兒。最好不要垂直對著穴位,以免落下的灰屑燙傷皮膚。

牙簽或發夾刺激以牙簽或發夾代替針刺,比指壓、按摩等刺激更強,效果也較快。刺激時,以能感到疼痛為佳,千萬不要刺破皮膚,以免感染。

一根牙簽用力集中,效果當然比較理想,但是太過尖銳,並且對認穴不夠准確的人而言,命中率太低。因此,可用多根牙簽為一束,縛牢後使用。需要強刺激時可用尖端,反之,用尾端即可。發夾的用法亦同。

此外,還可視情況用刷子、發梳、牙刷等物摩擦,或用吹風機吹熱穴位,尤其適用予「功能區」等范圍較大的地方。

6、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與保健常用穴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