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嬰兒保健做哪些保健

嬰兒保健做哪些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20 08:20:58

1、嬰兒保健操有什麼用

做好嬰兒操是嬰兒生理活動的需要。從生理上來說, 孩子剛出生後還保持著胎兒的姿勢,其姿勢像蜷曲的小動物 一樣:屈體、盤腿copy、收腹、彎腰、團背等。慢慢地手百腳才會亂動, 除去和改變這種胎兒姿勢是人體發展的需要,做嬰兒操不僅 可以鍛煉全身肌肉和關節,而且可以盡快改變這種姿勢,使 孩子更健美。從生理上說,父母給孩子被動做操,天天面對 孩子,哄著孩子玩耍,把愛和信賴注給幼小的生命,這種充滿 愛、柔情和快樂的感情度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滿足。心理上的 溫暖和平靜,可以促使孩子心理正常發育。 做嬰兒操可以鍛煉身體,知使肌肉發達有力,關節靈活 自如,器官健康,功能協調。因此,經常做嬰兒保健操的孩子 通常會道變得更加活潑、天真、伶俐、可愛,更加健美漂亮,各種 肌體的功能和智力得到提前發育。

2、三歲寶寶做兒童保健需要做哪些項目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1.新生兒訪視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

3、兒童保健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1.新生兒訪視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4.兒保專科門診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4、幼兒飲食有什麼保健原則?

營養素比例應適合幼兒需要

這一時期幼兒的生長發育雖不如嬰兒期迅速,但仍比年長兒和成人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仍相對較多,能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需求量已達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日40~50克,脂肪為每日35~40克。但是,父母往往體會不到幼兒此期大量的營養需求,時常過早地讓他們食用一般的家庭膳食。雖然幼兒的胃腸功能和消化酶的發育較嬰兒更為成熟,但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十分健全。鑒於上述情況,幼兒必須攝取營養素比例適當的平衡膳食,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比例應為1:1.2:4,不可偏廢。斷奶後,如果只給幼兒米粥、饅頭、麵包、面條、軟飯、菜湯,蛋白質和脂肪則會供應不足,必將導致發育遲緩,抗病力低下;如果只給魚、肉、蛋、奶,碳水化合物則供應不足,往往無法保證能量需要;如果很少吃蔬菜、水果,則會導致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誘發多種營養素缺乏症。為保證幼兒攝取到平衡的各類營養素,現將1~3歲幼兒攝取各類食物的量(人/日)列舉如下,供參考。

1~2歲幼兒:谷類125~150克,牛奶或豆漿25O毫升,豆製品15~25克,魚肉禽類75~85克,蛋類50克,蔬菜65~75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類10克。

2~3歲幼兒:谷類150~750克,牛奶或豆漿250毫升,豆製品30~50克,魚肉禽類85~l00克,蛋類50克,蔬菜75~100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15毫升,糖類20克。

選擇適當的食物

幼兒胃容量有限,僅為200~300毫升,因此,只能供給質優、量少、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各類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魚、禽、動物血、蛋類、牛奶、新鮮蔬菜(以紅、綠、黃、紫色為佳)、豆製品、米、面、麥片等。同時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給4~5餐,最好給幼兒單獨做飯。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谷類食物應粗細搭配;應多選用豆製品;動物性食品應交替選用;食物種類應多樣化與合理搭配,以增加營養素互補作用;應盡量選用新鮮食品,幼兒不宜食用堅果類食物和腌臘製品。

合理的烹調方法

在保證食物新鮮、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慾的同時,幼兒食物應切碎、煮爛,以利幼兒咀嚼、吞咽、消化。應除去烹調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系硬果類食物,應先研碎後調糊取食,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免遭梗、塞、刺和嗆咳的傷害。烹調手段應以蒸、煮、燉、煨、炒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應盡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場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腸、火腿、罐頭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幼兒還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膩、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蔥、生薑、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5、全國各地區新生兒期的保健內容主要有哪些?

(1)體格檢查。由醫務人員在新生兒出生時做全面系統的體格檢查及有關出生缺陷的篩查;在出院前還要做全面的體格檢查

6、嬰幼兒的口腔衛生保健有哪些?

幼兒時期對乳牙的保護很重要,當嬰兒處於6~12個月大時,開始生乳牙。到2歲半~3歲時,就有了完整的一副牙齒。嬰兒約在6個月時,下中切牙開始萌出。在第一顆牙萌出後,媽媽就應該為嬰兒清潔牙齒。方法是先將手洗干凈,然後用消毒好的紗布裹在第二手指上,蘸生理鹽水或蒸餾水擦洗牙齒的所有牙面,一天擦洗兩次,早晚各一次。

有些嬰幼兒有含奶瓶睡覺的不良習慣。這種不良習慣容易使嬰幼兒的上前牙產生嚴重的齲齒,醫學上稱為奶瓶齲。嚴重者,整個牙冠可被破壞,影響正常的咬食物和發音功能。除此之外,還會出現牙髓壞死、根尖病變,影響恆牙胚的正常形成和鈣化。除了上前牙以外,齲損可累及全口牙。

奶瓶齲的預防方法很簡單,包括以下幾步:

(1)不要讓嬰幼兒含奶瓶或其它甜飲料的奶瓶睡覺。睡前只能喂些涼開水。

(2)每次喂養之後要清洗牙齒的所有牙面。

(3)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嬰兒在6個月或一周歲時要進行第一次口腔檢查,以後每年要檢查一次。

重視乳牙齲齒早期治療:如果孩子患有齲壞就應該急早的治療。

每逢長假期,醫院的口腔科都會有許多家長都領著孩子治療牙齒。

從患者統計看,多數是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才來就診。許多家長往往很關心小孩乳牙萌出的遲早,但對其乳牙的保護卻缺乏重視,認為乳牙遲早會換掉的,即使是「有洞了」也不以為然,其實這是錯誤的。乳牙作為兒童咀嚼器官,不僅用牙咀嚼食物,還能通過咀嚼刺激促進頜骨、牙列的發育,對將來恆牙的發育健康和排列很重要。

齲齒俗稱「蛀牙」或「牙洞」,早期無明顯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重者會發展為遇冷、熱、甜、酸有刺激症狀,引起牙髓及根尖炎症,產生劇烈疼痛,還會使患兒的咀嚼能力下降,影響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造成頜骨發育不足,使將來替換的恆牙出現排列不齊和錯頜畸形。

乳牙齲齒(蛀牙)早期治療比較簡單,如果錯過了時機,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和復雜了。家長應該養成定期帶孩子做口腔檢查的習慣,發現「牙洞」應盡早來正規醫院就醫。還建議要每半年或1年,定期作牙齒健康檢查,這對牙齒保健有很好的效果。

7、圍生期對母、兒的保健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加強孕期的監護

為了提高孕婦及圍生兒的健康,尤其是高危妊娠的預測及監護,除一般的診查手段外,還需採用妊娠圖(宮高、腹圍的測量,自我監護胎動、胎心)、B超、胎兒心率與子宮收縮的電子監護、羊水胎兒成熟度的測定、胎兒胎盤功能測定、胎兒血氣測定等。藉助以上監測即可積極預防及治療妊娠的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等,又可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如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必要時給予及時、恰當的處理。

加強分娩監護

分娩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而言,都十分重要。因此要嚴密地監護產程,藉助產程圖監測宮縮、宮口開大、先露部下降、胎兒、胎動情況。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呼吸等,藉助胎心、宮縮電子監護儀及時了解子宮收縮時胎心變化,以及早發現胎兒窘迫並妥善處理。

新生兒保健

新生兒出生7天內,尤其是生後第一天內的狀況與新生兒的存活與健康密切相關,所以新生兒保健很重要。保健的內容包括,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新生兒復甦(心、肺監護,正壓給氧等),新生兒護理、喂養及常見病的預防、診治等。

產褥期保健

此階段的保健工作主要是對孕婦而言,除要加強對孕婦的護理外,還應及時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

與嬰兒保健做哪些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