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給我介紹一下腳部按摩的手法
按摩腳底增強抵抗力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人類相當重要的器官,雙腳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每日來去奔波,可謂勞苦功高。同時,腳與人體整體健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腳部神經異常豐富
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按摩科主治醫師陳紅大夫告訴記者,人一生當中兩只腳承受的總重量累計可達2000萬噸,走過的距離相當於繞赤道四圈。從解剖學上看,腳的解剖結構非常復雜,腳周圍的末梢神經異常豐富,兩只腳共有52塊骨頭,占人體全部骨骼的1/4多。從中醫經絡角度講,人體共有12條正經,其中足部就有6條,而經絡是運送人體內精華物質的通道,相當於公路運輸中的國道主幹線,因此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腳在人體組織中的重要性,雙腳的健康與人體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按照中醫理論,人的腳趾代表著人的頭部,腳掌代表人的胸腔,腳心代表腹腔,腳跟代表盆腔,腳內側代表脊柱,對腳部某一部位的按摩將會對身體的相應部分起到保健作用。
在季節變換時,人體的抵抗力會下降,尤其是在冬季,人們患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的機會增多,經常按摩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體抵抗力。據專家測算,在進行腳部按摩前,腳部血液流速一般是12毫米/秒,而按摩後會增加到24—25毫米/秒。如今正值數九寒冬,長時間行走在戶外,人們往往感到腳底發涼,這是因為腳是人體中離心臟最遠的器官,血液流經的路途很長,腳部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而簡單的足部按摩則可有效地改善腳部的血液循環。
有的人不宜做足底按摩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開始關注腳部保健,但是陳紅大夫提醒大家,盡管足底按摩的功效的確很好,可並非所有人都適宜做足底按摩。
首先,活動性出血患者,比如急性腦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好不要進行足底按摩,因為按摩之後,人體血液循環加速,很容易導致大出血。其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也不宜進行足底按摩,心肌梗塞病人心臟的局部組織承受能力差,血流加快容易使心肌梗塞加劇。陳紅大夫也不主張女性在月經期、妊娠期間進行足底按摩,因為這樣會增加行經量,或引起孕婦流產。而腳部皮膚病患者、腳部燙傷患者都不該做足底按摩,受創傷部位本身抗菌能力就弱,足底按摩可能會加劇病情或導致感染。此外,高血壓患者和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也不宜進行足底按摩。
自己也能做足部保健
陳紅大夫告訴記者,盡管近年來足部保健的概念在國內逐漸興起,但還是有很多人對此不是十分了解,總認為只有到足部保健機構或醫院按摩才能起到作用。其實足部按摩並不復雜,人們在家中完全可以進行自我足部保健。即便是簡單地用手指隨便推壓揉搓腳部,只要堅持不懈,也可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另一種簡單的足部保健方法就是用熱水泡腳,如果水中再加入當歸、川雄等一些可以活血的中葯,以及透骨草、穿山甲等一些促進皮膚吸收的中葯,效果會更佳。此外,陳紅大夫提醒人們,在進行自我足部保健時不要只按摩足底,忽視跟腱和踝關節,因為跟腱每日活動量較大,而踝關節則由於解剖學特點容易內翻扭傷,常對這兩個部位進行按摩應該成為足部保健的重要內容。
陳紅大夫認為每晚睡覺之前是做足底按摩的最佳時間,按摩後,可以讓人解乏安神,提高睡眠質量。
按摩並非越疼越好
進行足部按摩時,人們往往有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腳被捏得越疼,效果就越好。其實這是錯誤的,陳紅大夫說,揉腳的效果和疼不疼沒有直接的聯系,足療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按摩師的手法而不是手勁,因此人們在選擇足療機構時要根據其規模、衛生程度等來綜合評定,盡量選擇正規的足療機構和醫院。
目前社會上一些足療機構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過分誇大了足療的作用,宣揚通過足底按摩就可以包治百病。陳紅大夫表示,這種看法是大錯特錯的,足底按摩的主要作用是解除疲勞,協助治療,足底按摩師的手代替不了精密醫學儀器的檢查,不可能僅僅通過腳就能確診人體其他部位的疾病,當然僅僅通過腳部保健也不能夠治癒其他部位的病症。
頭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時,會產生脫發的現象。欲防止脫發的毛病,須將發根部分保持清潔,洗發精須使用弱酸性的洗發劑(勿用過量)洗干凈,潤絲完後,再撩一點水,使毛根收縮。平常則需塗抹發乳或養發油在頭皮上,予以按摩和刺激。
5:治療脫發的食物
攝取過多的糖分及鹽分或動物性脂肪,有害於血液的循環。這種人應多喝生水或多吃蔬菜。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瘦肉、雞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療食物。脫發或禿頭的人,頭皮都已硬化。上述的食物有助於軟化頭皮
2、足部按摩的方法有哪些?
對於那些住宅旁邊沒有正規沐足店,而自己又對足部按摩情有獨鍾的朋友,不妨試一試家庭自我足部按摩。足摩分泡腳葯水製作、指法、按摩三個部分,這和一般沐足店的程序差不多,聽上去比較復雜,操作起來其實並不難。
好足三分泡
取伸脛草、桂枝、艾葉、地附子、紅花、當歸、蘇木、甘草、沒葯各30克。不必那麼精準,家庭使用,只須用手抓少許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每樣30克的用量足以使用10次。然後將葯物放入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煮上1個小時,儲藏待用。
每日洗腳時,在腳盆中倒入熱水,加冷水沖溫,溫度略高於體溫即可,大約45℃左右。然後倒入一小勺煮好的葯汁,比例大約是水的十分之一。但要注意的是,許多人喜歡用很熱的水燙腳,這對腳部有一定的損傷,我們一直建議用溫水泡腳,但要注意保持水溫。而且,腳盆最好比普通腳盆略高,這樣可以保證腳的脛骨以下全部沒在葯水中。時間一般以半小時為宜。
手法最重要
正式的足部按摩師,手法多種多樣。對於家庭保健來說,五種手法,足以自用了。
(1)握拳食指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生殖腺、失眠點等反射區。
(2)拇指點按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喉與氣管及食管、心痛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3)拇指推壓法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4)拇指掐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干、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5)食指刮壓法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足摩「三大紀律」
足部共有五個反射區:分別為腹腔神經叢、脾臟、腎臟、輸尿管、膀胱。這五個反射區無論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1)按摩的順序:全足按摩,應先從左腳開始,按摩3遍腎、輸尿管、膀胱三個反射區,再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在按摩時,關鍵點是要找准敏感點,這樣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處就會感到酸痛感覺,才會有療效。
(2)按摩的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則無法忍受,所以要適度、均勻。所謂適度,是指以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
(3)按摩時間:在進行按摩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病種、症狀及其體質,掌握好按摩時間,一般對單一反射區的按摩時間為3~5分鍾,但對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必須按摩到5分鍾,以加強泌尿功能,從而把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總體按摩時間應控制在30~45分鍾。
3、腳的保健有哪些方法?
適履
選擇舒適的鞋子,減少足病的發生。許多足病是由於穿鞋不合適造成的,如雞眼、胼胝、足癬等。常穿高跟鞋和堅硬、尖頭的皮鞋,會使足因受到擠壓而產生胼胝、雞眼,常穿膠鞋、球鞋,則會使足部因潮濕不透氣而患足癬。
要想買一雙合適的鞋子,首先要了解足的大小變化規律。雙足往往左右不一,所以買鞋時要雙足同時穿上,實地走走。遇到夾足,要果斷放棄。在一天之內,雙足大小亦有波動,下午和晚上是雙足肥大的時段,因此最好選擇下午去買鞋。另外還要經常修剪趾甲,免得把合適的鞋子變得不合適。
洗腳
古今中外許多長壽老人和學者都認為經常洗腳有益於健康。民間有首歌謠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睡前洗腳,睡眠香甜;遠行洗腳,解除疲勞。」洗腳的確有許多好處,勤洗腳可使精神振奮,心情舒暢,還可預防各種皮膚病。冬天用熱水洗腳,能促進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環,預防凍瘡。在炎熱的夏天洗腳可益氣解暑,舒暢涼爽。在長途行走或勞動過後,用熱水燙腳,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防止肢體麻木。睡前洗腳,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良好而溫和刺激,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睡覺特別香甜。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首名詩佳句;「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而復聞鍾鼓。」寫得生動形象。睡前洗腳對於患有失眠症的人確是一種理想的物理療法。
暖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腳皮表面溫度維持在28℃~33℃時,感覺最為舒服,如果降到20℃以下,就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低於5℃就有引起凍瘡的危險。所以中年人要十分注意腳的保暖,注意選擇保暖、防水、透氣性能好、能使腳保持乾燥的鞋襪,並要及時洗換。經常在室內工作的人不要久坐不動,要適當活動,或做做工間操,使腳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和一定的溫度。
搓腳心
洗腳後,用右手搓左腳心,用左手搓右腳心,直搓到發紅發熱為止。這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的自我保健方法,具有益精補腎、強壯身體、防止早衰的作用,而且還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對眩暈、咯血也有一定治療作用。現代醫學認為,腳部神經和大腦神經存在著反射聯系。搓腳心對大腦皮質產生良好刺激,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有治療神經衰弱、疲勞和失眠的作用,還可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下肢麻木、發冷、浮腫和腳部凍瘡的痊癒。
散步、慢跑或赤腳行
這也是保健雙腳的重要方法。俗話說:「人老先從腿上老。」腿是身體的支柱,腳是腿的根基。腳不老,腿也不會老。身體也不會衰老。腳底有著與內臟器官相聯系的敏感區,步行或赤腳行就能使腳底肌肉、筋膜、韌帶、穴位、神經末梢更多的接觸砂土、草地和凹凸不平的卵石路面,使敏感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把信號傳入相應的內臟、器官及與之相關的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又把它傳到相應器官,從而調整人體全身功能,達到保健全身、防病及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和功能。
按摩腳
中醫認為,腳是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三條經脈的根分別在腳的6個穴位。腳踝部以下共有66個穴位,佔全身穴位數的10%。人們可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對腳進行按摩。這里介紹兩種按摩法:一是全腳按摩法,先左腳後右腳,用食指近心端第一關節頂端與拇指指腹,按腳底腳內側腳下側腳背的順序按摩全腳,此法不限於某個穴位,面積廣泛易於掌握。二是湧泉穴按摩法,湧泉穴位於腳掌部前1/3的凹陷處,被中醫稱為「腎之源」、「先天之本」。對湧泉穴可摩擦100~1000次,直至腳心微熱為止。
4、腳底保健方法
你要是想認真研究的話,可以學學足療。找一下相關網站,買一些書籍,多實踐。
如果想簡單些,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把兩只專腳底用手搓。先搓腳趾頭底部,再搓腳板,各100下,搓熱為止屬,保管睡覺舒服。
長期堅持,身體會有很大變化。慢慢體會吧。
5、怎樣正確按摩腳趾頭
一、前言
每個人都知道有個簡便的健康法是腳底按摩,但大部份人會去花錢找人按摩腳底,又受苦痛,又解決不了真的病痛問題。其實不只腳底,連手掌都與身體五臟六腑有關,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手腳上都有其相對應的穴位。而腳趾與五臟六腑有關系者,足三陽經脈─(1)足陽明胃經、(2)足少陽膽經、(3)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脈─(1)足太陰脾經(土)、(2)足厥陰肝經(木)、(3)足少陰腎經(水)。足三陽、足三陰互為表裡,(1)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土)是一對,(2)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木)是一對,(3)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水)是一對。
所以從上述知道,光是如法地按摩腳趾頭,就能夠使胃脾、膽肝、膀胱腎等臟腑獲得健康。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是與腸胃有關,因此,經常按摩它們可以達到健胃的目的。人的大拇趾是與脾、肝有關,因此,經常按摩它們可以達到健肝脾的目的。人的第四和第五個腳趾與膽、膀胱、腎有關,因此,經常按摩它們可以達到健肝膽、強腎臟、利膀胱的目的。
當我們還年輕時,不會覺得身體有何不好,按摩手腳有何意義,手腳只是用來走路、拿東西之功能而已。當您年紀大了,七老八十了,腳就走不動了,但手倒還可以動一動。若知道上述經絡穴道之關系,您應該知道腳趾頭按摩的重要性了,一切健康或慢性病都與此有關。最近用象數療法後,似對於耳鳴、聽力有點幫助,但還是偶爾會再發生,諸法真是無常。
為了「打坐初級班」開新班之前,要讓學員能先學習到如何能順利雙盤打坐,且能坐得姿勢正確,又能做到打坐時間長久,而且腳也不痛,於是首次開了「瑜伽師前加行課程」,此課程是從腳趾按摩講起,也因為開了「瑜伽師前加行課程」,讓我體會到腳趾按摩真的是好處很多,對於自己而言,起碼幾十年的耳鳴、聽力低落,似有很大的幫助,也已能久久不聞其鳴,有鳴也是短暫就好了,更是想將此法介紹給有緣的大眾。
所以現在特地要將此腳趾頭正確按摩法,推薦給沒來上課的人或遠在天邊的網友們,為您自己的健康或預防自己的疾病到來,應該要好好按摩自己的腳趾頭了。家裡有老年家的人,就可以不要讓他們天天跑醫院、看醫生,除勞民傷財,又花費時間。若是屬於慢性病、老年人行動不便症,不如好好地為他們按按摩,來慢慢改善他們的病痛。
二、經絡學之理論基礎
經絡學理論基礎這部份以前已提過了,人體正經十二脈與身體五臟六腑都有關系的,且都是相連結的,其走向如下:
手三陰脈從胸走到手指末端─手太陰肺經(金)、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火);
手三陽脈從雙手走到頭部─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從頭部走到足趾端─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脈從足秩端走到腹部─足太陰脾經(土)、足厥陰肝經(木)、足少陰腎經(水)。三轉脈輪如下:
第一輪
手太陰肺經(金)─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土)
第二輪
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木)
第三輪
手少陰心經(火)─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水)
三、用指頭按壓腳趾頭方法
平時無病的年輕人或年老的人,若光是為要保養身體,此保養法可找家人幫忙來按壓。被按壓者可以躺著,但先要放鬆心情,雙腿腳也要放鬆,平躺時心念無我、空寂。幫忙按壓者要先調氣,然後放鬆心情,好來運氣生力,並提升力氣開始按壓腳趾。按壓之時間在三分鍾以上,不要大於五、六分鍾,若是為老人家按壓,要視老年家之身體承受狀況,與按壓者之體力而定。方法依次如下:
(1) 以雙手之大拇指及尾小指,同時按住對方雙腳的尾小趾頭。因是用到一大指、─尾指,所以其兩指壓力之力道不會很大,應是適當的力道。
(2) 雙手的拇指及無名指按住雙腳的第四趾;
(3) 雙手的拇指及中指按住雙腳的第三趾(中趾);
(4) 雙手的拇指及食指按住雙腳的第二趾;
(5) 雙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等三指合按住雙腳的大拇趾。
按壓功法做了以後,被按壓者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依人而異,首先因胃脾經絡穴道受刺激,先會有飢餓感發起,想吃東西了。繼之,腎、膀胱經絡穴道被刺激,又會有熱、口渴之現象產生。再繼續下去,可能肝、膽經絡穴道受刺激,肝臟中僅存些許的肝糖會被馬上用完,所以就會造成寒冷、顫栗的感覺。…,一天做一次就可以了。
若是做到第二次以後,可能依各別身體狀況,又會出現餓、冷、渴之外,還會再加上雙腳顫抖。以後再經數次按壓,可能會有雙腳顫栗、抖動得更厲害的現象,但是不用太驚嚇。若是被按壓者發生此等狀況,要告訴他這么做:心裡要提醒自己放鬆、放鬆、放鬆,要能更加體會,有這身體是痛苦的,此五蘊身(色受想行識)都是痛苦的。有時按壓後反應太大時,可能會擴及反應到手三陰與手三陽脈經絡,此時可能就會有心臟、肺部之反應。若是發生於肺部,可能會造成咳嗽或驚恐、哭鬧等情事,這是肺部不健康,魂魄不安穩所致。若是心跳加速,是因腎臟穴道被刺激,腎上腺素分泌開始,刺激後造成心跳加速度地跳動,這時還是要告訴他:心裡要提醒自己放鬆、放鬆、放鬆身心,等待時間的過去,痛苦的過去。若是老人家真受不了時,就要適當的縮短按壓的時間了。至於按壓者自己指頭功力也要加強,不然自己也按壓得無力氣了,雙手又酸又會有無力感耶!
四、腳趾正確按摩法
欲學打坐或治病者,就要進行此腳趾正確按摩法。一切病痛都是因果所造成的,不是今生不重保養之因,就是前世造惡所帶來病痛之因,或是今生身口意三業造惡無量,所以造成身體病痛。佛教的因果道理,系指原因與結果,亦即指因果律。此是佛教教義體系中,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系之基本理論。蓋佛陀說一切諸法之形成,「因」為能生,「果」為所生;亦即能引生結果者為因,由因而生者為果。以時間之因果關系而言,因在前,果在後,此稱為因果異時;但若就空間而言,則如束蘆之相倚相依之情形,稱為因果同時。
四聖諦法(苦集滅道)中,以苦諦為先,佛陀說:未知苦,當知苦;已知苦,當證苦;已證苦,當斷苦。既然五蘊身皆是苦,我們的色身疼痛也是苦,您要去找出苦痛處,去證知苦痛位置與程度;已證到何處痛、如何痛、其痛程度如何,就要來斷其苦;一日不斷,二日斷,二日不斷,一周斷,一周不斷,一月斷,…,總之,就是先要滅此苦痛之苦。有這種知見者,就是已學到佛法之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有這樣知見的人,可以說是具正知見。用此理念來修心養性,也是一樣得道理也。
繼之,思惟集諦之道理,未知集之因,當知何因之集,造成苦痛之果。已知集因,當證其因集,已知不善保養色身,或好吃美食、厚味之因,造成身體之病痛。已證集因時,當知要斷,斷此集因,除不再繼續造業外,還要滅其因與所現之果,不除腳趾頭痛,就不能滅其苦,身體不能得到健康,所以要好好體會此道理,處理此腳趾頭之疼痛。
五、按摩腳趾頭正確方法
現今身肢疼痛用八支法:(1)按(2)扳(3)折(4)壓(5)拉(6)轉(7)捏(8)扳壓等,要有智慧利用此八法,互相以二、三、四法並用之。若是都不痛應是仙人、聖人,不要自我認定腳趾已不痛。試試不同角度、彎度、折度、壓力、扯力、拉力、捏力等等夠不夠大,若不夠大就會說已不痛。除此外,根本上還要斷語業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身業三(殺、盜、淫)等,前者為正語道,後者為正業道。如此才能斷宿世惡集之因緣,也斷今世之苦與未來世之苦源。
●怎麼按摩腳趾頭養胃?
中醫認為,腳趾按摩,對人體保健養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脾胃虛弱的人經常活動或按摩腳趾,可使體內氣血通暢,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別注意對腳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調養脾胃的養生功效。
人體的各腳趾都與臟腑相通。肺、大腸屬金,對應大趾,脾、胃屬土,對應二趾,心、小腸屬火,對應三趾,肝、膽屬木,對應四趾,腎、膀胱屬水,對應五趾。腳趾位於人體的末端,遠離心臟,足尖部的血液循環較差。足趾產生病理的改變會通過經絡反饋到相應的臟腑器官,產生多種症狀。
腳趾按摩養生方法有:用腳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五分鍾左右,兩只腳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一天2~3次。也可按捏腳趾,按摩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鍾左右,睡前進行最為方便。對於缺乏運動的人來說,尤其具有積極的作用。
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好的人,第二、三腳趾往往粗壯而有彈性,站立時抓地牢固;胃腸功能差的,這兩個腳趾多干癟而無彈性,站立時往往抓地不牢。
活動腳趾的方法非常簡單,最常見又有效的有以下幾種:
腳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將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連續做腳趾抓地動作60~90次。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平底鞋,每日可重復多次。
腳趾取物每天洗腳時可在盆里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在泡腳的同時練慣用第二、三腳趾反復夾取。溫水泡腳有利於疏通經絡,腳趾夾取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可刺激局部胃經的穴位,堅持練習對胃病患者大有裨益。
扳腳趾反復將腳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時配合按摩第二、三腳趾趾縫間。對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腹瀉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
揉捏法:揉捏法的揉,以拇指指腹在肌肉或皮膚表面做單項旋轉式的運動摩擦;捏為拇指於食指所構成一個捏的動作。可舒緩肌肉組織,鬆弛與柔軟腳底肌肉,和神經組織等,以及肌肉細胞有充分的養分。
運動法:運動式足部各關節的運動,垂直牽引各關節和活動關節,按摩腳趾頭與腳骨關節,並揉捏腳後韌帶,可消除緊張,鬆弛腳部各關節與韌帶緊度。
人站立或坐著時,血液容易蓄積下肢,循環不暢,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乏力、腫痛等症狀。尤其是中老年,腿腳乏力會導致平衡能力減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個腿腳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強腿力和關節韌帶柔韌性,使四肢協調能力增強,減少老人跌傷的幾率。
6、足療和捏腳有什麼區別啊,為什麼洗浴裡面寫著足療39捏腳29
當然是有區別的來:
足底是指腳底板,腳底下
足底按摩,是依照刺激足底穴位的原理,來做足底治療的。
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變器官或者腺體的反射區帶,使自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足底按摩,能顯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區,使得血液循環暢通,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和毒素,能夠使得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百作,最終達到治療效果。
足療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與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新詞」。在大多數人認為:足療就是運度用中醫原理,集檢問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答無創傷自然療法。
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准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足療法分為以下三大類:1. 熱水足浴法 2. 足部按摩法 3. 中葯足療法
7、有哪些方法可以保健腳部?
中老年人可以百經常按摩雙腳:洗腳後,用手掌搓摩腳度心,然後再按摩腳背,牽拉每個腳趾。按捏肌肉,可以使腳問趾筋膜更堅韌有力,並有防病的作用。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腳尖跑動:用腳尖輕輕答地兩腳交替,有節奏地以每分鍾140~170次的頻率原地專跑步,能改善屬情緒、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
8、腳心保健方法有那些
別看腳位於人體的最末端,離一些重要的臟器也很遠,但人們卻將腳稱作是第二心臟,保健腳就是健身,浴足養生、曬腳強體、摩腳美容都是非常好的腳心保健。腳心更是腳上最重要的部位,所以要加倍呵護。下面就為老年朋友們介紹幾種腳心保健的方法。
1.浴足養生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浸過腳趾即可,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鍾,以身上感到微熱炎上。若用冷熱水交替浴足,還可收到治療頭痛、失眠、心絞痛、鼻炎支氣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2.曬腳強體
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鍾,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於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3.摩腳美容
面部皮膚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癤瘡等,其餘大多與人體內環境的失調及系統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等。研究表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美容法,可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局部器官、組織、細胞的自動調節,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具體做法是每次先將全足按摩3—5遍,再有針對性地按摩,如痤瘡多按摩足外側的孵巢(睾丸)反射區;黃褐斑可按摩右側足底的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區:濕疹則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