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式點心的代表有哪些啊
以成渝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花生、芝麻、核桃、蜜餞、豬板油丁,糯米製品較多,軟糯油潤,香甜酥脆。代表品種有桃片和米花糖等。
2、焦耳川式快餐這些是怎麼做起來的
至於焦耳川式快餐,我個人正好有些了解,確實是從2015年成立到現在,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國內開店數量就達100多家,目前焦耳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都有店面,日均銷量超過20000單,服務的顧客突破500萬人次。但一般人要做到這樣,應該是挺難的。
我個人認為,焦耳川式快餐成功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
1、定位做的好。主打地道川式快餐的概念,受眾比較廣,主要針對上班的白領。菜品夠辣夠鮮,品控做的好,愛吃辣的人吃完容易上癮,復購率高。看了下各個平台上的實際銷量,確實都比較高,用戶的評價也很不錯。
2、開店位置選的好,我在美團、餓了么上查了一下,以北京為例,基本覆蓋了五環內的熱門商圈,覆蓋面廣。
3、模式好,小巧靈活,在保證質量和品控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批量開店,迅速佔領市場。
3、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養生其實並不復雜,能做到下面這簡單的4條就是養生:
1、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人生價值觀,
2、勤鍛煉,
3、飲食(多吃健康的、綠色的食品),
4、多參加社交活動。
4、川式春卷怎麼做
5、保健品GMP證書號 川SG050是什麼保健品
你所寫的「GMP證書號」是指GMP認證後,給單條流水線頒發的證書,並不是保健品的批文。
GMP,全稱「良好質量生產規范」,是指在生產葯品、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的過程中,對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也就是說,這個GMP是對生產環節中有沒有污染、有沒有不安配方添加非法添加劑的情況進行管理。但是並不能說明其原料、效果是怎麼樣的。說的通俗點的話,我做個比喻:如果牛奶生產線是GMP,那麼這個牛奶在生產環節上是不會添加三聚氰胺,但是在從奶農那裡收購過來的時候有沒有添加就不知道了。
GMP認證只是對於生產線而言,只能說明從這條生產線上生產出的產品質量會比較好,證明這個廠家能生產保健品或者葯品而已。和生產什麼保健品,生產出的保健品是什麼功效完全無關。
真正和保健品有關的是我們俗稱的「藍帽子」,也就是保健食品批文。就是下面的圖片,這張圖片是我從 澳琳達蜂膠 的標簽上截下來的圖片,接下來對這個進行解釋:
保健品批文分兩個時期段,2004年之前是國家衛生部負責頒發的,批文為:衛食健字(年份)第XX號、衛進食健字(年份,1999年前)第XX號、衛食健進字(年份,1999年後)。這三個之中,第一個是國產保健品,後兩個是進口的,其中1999年之前是用的第二個,1999年後是第三個。
2004年之後衛生部將保健食品的認證下放給了當時剛成立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再此之後藍帽子的批文就變成:國食健字GXXXXXXX、國食健字JXXXXXXX。前面個是國產批文(G為國的拼音首字母),後一個為進口(J為進的拼音首字母)。
這幾個才是保健品批文,你能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官網上,點擊數據查詢,能查得出來具體是哪個保健品。而你給的那個證書號,是在「數據查詢-葯品-國產葯品-GMP證書」中查詢的,而且我去查過,沒查到這個證書。可能是過期了,也可能是你打錯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聯系方式在百度資料里,現在知道不讓發聯系方式了……反正如果還有問題,直接找我就行了。
6、川式鹵水的配料
主料:雞脖子10根
輔鹵:料1包、花椒30g、干辣椒10、料酒、老抽、生抽50ml、冰糖30g、鹽適量
1、准備好所有的食材。
2、雞脖子洗凈冷水入鍋加入蔥姜料酒煮開撈出。
3、花椒干辣椒小火炒出香味備用。
4、鹵料包,蔥姜,炒過的花椒辣椒加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純凈水。
5、加入料酒,老抽。生抽。
6、加入冰糖鹵料煮10分鍾出香味。
7、再把雞脖子放入鹵湯中煮上10分鍾加鹽調味·然後關火。
8、加蓋燜之20分鍾左右,再開火煮上15分鍾。
9、雞脖子上色即可關火,把雞脖子在鹵湯中浸泡入味即可。
10、成品。
7、什麼叫做養生啊~~
8、笑采耳跟川式采耳的區別?
一棵成年楠竹,高20米有餘,直徑可超20厘米。
而一支楠竹打磨成的掏耳勺,長不過10厘米,直徑更是僅有5毫米。
從挺拔的楠竹,到精緻的耳趴,穿山越嶺,從種竹人布滿老繭的手中,到采耳師保養細嫩的手中,這是一根楠竹的長征。
竹海的陽光和種竹人的風霜
「家有一園竹,子孫都富足。」這句話張老頭常常掛在嘴邊。
咸寧有竹林173萬畝,楠竹2.2億根,年產竹2200萬支,是歷史悠久的楠竹之鄉,無數家庭靠著竹子生活,張老頭也是其中一個。
張老頭已經六十歲了,身子骨依舊硬朗,就是閑不住,常常抄著傢伙進林子,挑上中意的竹子砍上一兩株。家裡人勸不住,時間長了也就隨他去了,只當是飯後活動了。
這天雪剛停,張老頭就又抄著砍竹刀進了林子。
林子里雪還沒消,張老頭踩著薄薄的一層積雪在林間漫步。他在林子里過了大半輩子,已經離不開竹林了,只有在林子里晃悠的時候,他才覺得渾身舒坦。
兩棵筆直高大竹子出現在他面前,竹子在積雪的重壓下輕輕彎曲,張老頭咧嘴笑了笑,抽出了砍竹刀,「你們離太近啦,我得砍一棵啊。」
張老頭熟練地砍倒一棵竹子,削去細枝,拖回家去。
冬季的竹子養分和水分都集中在根蔸里,竹株水分含量很少,質地堅韌,強度也大,蛀蟲很難侵害,是最好的砍竹子季節。
沒有不燒時間的匠心
張老頭砍的這棵楠竹和家裡其它的竹子一起,送去了加工廠,進行初加工。
高大堅固的楠竹經過成熟的加工工藝,變成一根根韌性十足的竹棍,被裝上貨車運往鄭州。
張老頭的楠竹棍乘著貨車,順著600多公里的高速路來到了鄭州。
這些竹棍大都被用來做工藝品,除了極少數的一些例外:那些韌性最優秀,紋理最勻稱好看的,被耳聰采耳店買下,發給了店裡需要的采耳技師。技師們需要用這些精挑細選的竹材磨製趁手的耳趴。
盈盈也是這些技師之一。她已經是老資格的技師了,從事采耳多年,並不缺工具,不過手上的耳趴用了很久,她需要親手磨製一個新的來備用。
在耳聰采耳,技師們的工具都是由自己親手製作,盈盈也不是第一次磨製耳趴了,早已熟能生巧。她用粗糙的砂紙包裹住竹材,熟練地把楠竹棍越磨越細,等到直徑差不多5毫米的時候,再換上細砂紙,繼續打磨。
用粗砂紙打磨的時候還能發呆放鬆,等換成細砂紙的時候,就不得不集中精神了:不僅要把越來越細的小竹棍表面打磨得光滑,耳趴前端翹起的角度也要敲到好處,容不得分神。
一個上午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盈盈終於把耳趴打磨完成,她把耳趴放進采耳工具收納盒裡,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楠竹和耳趴
盈盈取出新打磨好的耳趴,小心地伸進客人的耳道,輕輕一壓,把耳壁上的耳垢撬下來,再用特製的鑷子取出來。
遠在咸寧的張老頭不知道,他在冬天砍下的那棵楠竹,其中一部分被做成了耳趴,每天在人的耳道里忙活。采耳店裡的姑娘也不會知道,她手裡的耳趴,來自於怎樣一棵高大挺直的楠竹。
9、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