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的保健品傳銷專門騙老年人,有沒有什麼
碗福保健品,宣傳太誇張,欺騙老年人,一種保健品能治百病,把老年人忽悠的無眯三道,就是一句話套老年人錢。
2、天三奇的葯品真的可以治療癌症嘛?
不可能
重慶北碚區破獲一保健品詐騙案 專騙老人
3月底,按公安部統一部署,各地警方同時收網,抓獲嫌疑人40名,搗毀制售窩點28處,查獲各類假冒偽劣保健品650萬多粒(支)、假冒包裝材料約50萬份,總涉案金額達1.07億元。摘要:
3月底,按公安部統一部署,各地警方同時收網,抓獲嫌疑人40名,搗毀制售窩點28處,查獲各類假冒偽劣保健品650萬多粒(支)、假冒包裝材料約50萬份,總涉案金額達1.07億元。
在重慶地區,有8名疑犯落網,搗毀倉庫3個,搗毀售假窩點9個,繳獲13種4類假冒偽劣保健品,合計85萬多粒、粉末3420袋、口服液1640支,另有儀器167盒。
李某某團伙主要針對中老年人,以「上課」洗腦,對中老年患者鼓吹,在重慶地區的涉案金額達2千多萬。
去年11月,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發現重要線索:北碚人李某某,以虛假的「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公益楷模、公益誠信人物」等身份,在雲南、四川、重慶北碚、永川、渝中等地宣講,推銷「經多年潛心研究、療效極佳、包治百病的含有硒保健品」。
這些假冒保健品的外包裝是安徽某葯業有限公司授權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保健品時所使用的包裝,但其中「葯粒」並非該葯業公司生產。
警方深入調查發現,廈門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制售假冒保健品的幕後黑手。該公司張某某從河南、浙江等地購買葯片、葯丸等原材料,在廈門設立制假窩點,雇傭工人進行加工包裝,葯品通過李某等多個經銷商將假冒產品賣向全國多地。
相關資訊:假冒保健品進價53.5元賣價1290元 「綠康軟膠囊」涉案兩千萬元被查
在今天召開的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了幾起已查處案件,其中假葯「綠康軟膠囊」進價只有53.5元,卻以1290元的高價賣給消費者,利潤高達24倍。
顏江瑛說,一些不法企業以食品批准文號、生產許可證號、消殺產品批准文號等假冒保健食品,不顧消費者健康安全,一味謀求高額暴利。比如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和公安部門聯合查處的假冒偽劣「綠康軟膠囊」案件,購進價為53.5元/盒的假冒保健食品,竟然以2盒2980元的價格賣給了老年人,涉案總金額高達2000餘萬元;去年破獲的偽造、盜用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假冒液體鈣、蜂膠等保健食品案件,初步統計涉案金額約600餘萬元。
據顏江瑛介紹,還有一些企業虛假誇大產品功效,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擴大適用人群,誤導消費者。比如,陝西仁康葯業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萃能牌藍荷茶」,其批準的保健功能為「減肥」,廣告卻宣稱「脂肪肝、糖尿病、腦血栓等病喝茶就好;100%實現安全無副作用的保障」等。
天三奇是騙子
求採納,謝謝
3、為何越來越多的老人被保健品騙?
現在老人防備意識薄弱,錢很容易就被騙走了,平常理財經驗不足,騙來老人買保健品就更容易了,越來越多的老人被騙買保健品了
老年人相對來說文化水平較低、掌握的社會信息不夠、以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這些從事針對老年人的違法犯罪活動,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騙。這一方面需要媒自體加大宣傳,讓老年人知道這些騙人的伎倆;民政、社區等機構也要多派志願者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識,防止老年人上當受騙;同時,相關部門更要加大打擊力度,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老人初衷只是想讓自己更健康,自己少受罪,子女少受累,但知卻事與願違。人到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逐漸下降,各種慢性病找上身來,尤其在看到周圍老友一個個離道世後,害怕疾病與死亡的心理也與日俱增。於是,「花錢買健康」便成為許多老年人的共識。
4、保健品騙老人如何舉報
採用欺騙的手段讓老人購買保健品是違法的,老人如果受騙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據受騙的不同情形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物價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等地投訴,也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來規定提起民事訴訟。情節嚴重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符合刑法中關於詐騙罪的情節,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根據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自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於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知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於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道;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5、如何舉報騙老人的保健品
採用欺騙的手段讓老人購買保健品是違法的,老人如果受騙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據受騙的不同情形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物價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等地投訴,也可以根據《侵zd權責任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情節嚴重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符合刑法中關於詐騙罪的情節,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根據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回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於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於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答;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6、23萬老人買保健品被騙99.5億,為什麼老人信騙子,不信兒女?
2016年,邦家公司顧問張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當記者專訪張某問:「為什麼專門去針對中老年人呢?」
張某的回答是:「第一個,老年人呢,思想上我感覺還是很單純,只要你的資質證照,各種榮譽獎狀都很齊全,他們很容易信。第二個就是,老年人可能生活都比較空虛,而這些工作人員都比較熱情,再組織一些活動,對他(老年人)可能構成了一些吸引。」
騙子為何要騙老人,無非是因為人老犯暈,容易輕信陌生人。很多人都納悶,年輕時那麼精神的一個人,一老怎麼就糊塗了,跟個孩子似的?這裡面有生理原因,也不排除孤獨心理疾患。人老了,交際圈子越來越小,那些輕信陌生人的老人,恐怕身邊已沒有多少能說話的熟人了。他們孤單,想與人交往,可要麼不敢,要麼被人嫌棄。於是乎,甜嘴蜜舌的騙子就鑽空子了,因為老人太想聽那些「高興話」了。如果有個人像親人一般地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線不會這般被輕易攻破的。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許多上當受騙的老人,並非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很多堪稱人情練達的長者、世事洞明的智者,他們為何也上當?多半老人心態使然,與眼界、見識沒有多大關系。一是深層焦慮:疾病與死亡。一生哲學比不上半個小時痛苦,當焦慮灼傷自信、恐懼沖毀理性,決策便會偏離正常思維,要不然皇帝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一樣受騙;一是空巢焦慮:空寂與茫然。盯上老人的保健品推銷員大打「感情牌」,有老人形容,「比自己的兒子女兒還要親」。話說到這份上,老人豈能不上當?
騙子們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來行騙,這些需求的廣泛性,為騙子行騙提供了條件。以健康為誘餌,以親情為誘餌,以發財為誘餌,老年人除了因年老體衰而造成的反應遲鈍外,有的人盲目追求健康或迷信高額投資回報,是他們被「套牢」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網路時代,各種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而老年群體中,觸網的人相對較少。不是他們不明白,而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對於網路時代的種種騙局缺乏認識,更容易受騙上當。
說到原委,誰都知道,老人寂寞,需要社交、慰藉,正是子女缺位,才讓騙子上位。獨生子女時代,孩子本來就少,一個孩子應付幾位老人,加上職場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哪怕子女明了老人有情感需求,有時未免有心無力。說多了都是淚,老人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
提高老年人防騙和維權意識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凈化社會環境,加大打擊違法犯罪力度,從根本上取締詐騙行為。這樣才能消除老人上當受騙的根源。
7、老人被忽悠買保健品是否屬於消費欺詐?
屬於。
根據《廣告法》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中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違者,工商部門將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
這是商家不斷通過「洗腦式」宣傳,向老年消費者推銷保健品等各種商品,誤導老人一步步掉入消費陷阱。
當前老年人消費有兩大特點:老年人已經成為養生、保健品以及理療儀、按摩器等保健器械的主要消費群體;老年人對健康養老有能力有需求,但同時也面臨著鑒別能力有限,容易上當受騙。
(7)河南保健品詐騙老人擴展資料
注意
1、警惕以「免費」為噱頭的推銷陷阱。
一些經營者現場推銷商品,誇大宣傳功效,謊稱能治疾病,哄抬商品價格,高價出售,使不少老年消費者因此蒙受了經濟損失。老年人應提防消費欺詐和虛假宣傳。
2、正確認識和理性選購保健食品,切勿以保健品替代葯品進行疾病治療。
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看清保健食品的特定標識,如「衛食健字型大小」或「國食健字型大小」的批准文號和標有「保健食品」的字樣。
3、堅持品質消費,按需消費。
消費者在選購養生保健品、保健器械等此類產品時,要到證照齊全、信譽度好的商場、超市、連鎖店或網店選購。根據自己或家人的身體體質狀況,按實際需要選購最適合的產品。
8、保健品騙老人能報警嗎
採用欺騙的手段讓老人購買保健品是違法的,老人如果受騙可以由子女陪同依據受騙的不同情形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物價部門、食品葯品監zd督部門等地投訴,也可以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情節嚴重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符合刑法中關於詐騙罪的情節,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根據2010年7月1日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明專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對於已經被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部門查獲的不法分子,老年人除了可以追回自己的損失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購買假冒偽劣的保健品造成的其他損失提出賠償;對於已經交由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障自身的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屬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9、發現保健品詐騙老人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315
10、23萬老人買保健品被騙99.5億,為什麼說「你根本勸不了一個相信騙子的老人」?
民智的開化和法律的普及需要時間和成本,在全民懂法知法守法實現之前,企圖走蒙騙這條捷徑致富的人會一直存在,被騙的人也會一直存在。
特別是老年群體的生活狀態、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只要是有心人就可以知悉。騙子放出長線,老年群體就成了趕不走的上鉤魚,前赴後繼、樂在其中。
總結一下他們的套路。
首先,他們賣的不是葯品,而是保健品。這種東西絕對沒有宣傳中那種於生死線上挽救生命的奇效,甚至可能只是廉價飲品,但也絕對不會造成身體上的明顯不適或者傷害。
其次,利用從眾心理來號召廣大老年消費者砸錢消費。要麼找個托講述保健品的效果,要麼讓已經上當受騙的老人拉更多的人下水,造成一種很多人都在用的假象。
還有就是找一些看上去很靠譜的人做擔保、做代言,比如現役軍人,P圖明星,增強品牌的權威性,消除老人們的顧慮。
而最高級的,是比老人的子女還盡責,照顧老人的起居,幫行動不便的老人疏通下水道,換燈泡,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直到他們掏出自己的養老錢。
詐騙集團深知老年人年紀漸長對生病遭罪、對晚年的不確定性和對死亡的恐懼,也了解老年人形影相弔無人傾訴的寂寞,更熟知老人愛貪圖小便宜的心理。
所以他們設置的活動通常包括消遣時間、普及健康知識、分發免費禮品等項目,樁樁件件擊中老年人的剛需,等著老人們願者上鉤。
在一個個詐騙案中,騙子總是奸計得逞,並不是他們的騙術有多高明,而是他們善於打感情牌,切實給予老人們耐心和溫暖。想要有效地勸阻,讓老人放下對騙子的依賴,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放下對父母長輩自以為是的高級經驗和認知。
央視有一則戳淚的公益廣告,講的是一位母親,一生都在等待。兒子啊,等你長大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畢業工作了,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結婚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從盛年到遲暮,從青春貌美到白發蒼蒼,她一直在等,卻始終沒有等到所謂的享福。兒子一直向前奔跑,和母親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哪怕只是從學習和工作的間隙里,抽一點點時間坐下來好好陪陪她,有耐心地聽跟她說說話。
為人子女,最大的悲哀也許就是,你根本勸不了一個相信騙子的老人,你給父母的溫暖和耐心,還不如一個騙子。愛,從來都經不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