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誰可以給我幾個關於中醫養生的文章
老中醫談養生之道
生於1915年2月的來春茂,是雲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來老年近九旬,患原發性高血壓已20餘年,經練氣功、服中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體尚健。《家庭中醫葯》2003年第2期刊發了他養生經驗的文章。現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堅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時,從不午睡。每早5時起床即解大便,洗漱畢,練氣功、打太極拳約1小時。每晚9至10時入睡,很少失眠,偶爾失眠也不緊張,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著了。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飽為止,沒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經常吃苦蕎麵粉(生粉做成餅,蒸熟蘸蜂蜜;或生粉炒香後調成糊狀吃)、咸甜均可。我從不吸煙,不飲酒,喜歡雲南綠茶,特別是粗加工的大葉子茶,茶水較濃,每日換2次茶葉,飲5磅開水,已有50多年的習慣。
我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理論為指南預防疾病。每於氣候交替時服幾劑玉屏風散,以預防感冒;經常食用苦蕎面以預防腸炎;間斷口含雲南三七,每次1-5克,待含軟嚼碎吞下,每月2-3次,可暢血脈、強身體。注重保腎固精,在於節制房事,以身不疲倦、頭不昏沉、精力充沛為度。
我認為養身重在養性修身。我喜歡的養生方法一是「戒郁」,遇有不順心之事,唱幾段京戲,心情就比較舒暢了;二是「安心」,東坡詩雲「安心是葯更無方」;三是要有「耐性」,「百凡自然就理,氣血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可養生兼養性。」發怒在傷害人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生命賠進去了,得到的回報倍於你所傷者。
我把佛教的「三戒」作為做人的規范,一戒「貪」,不食非分利祿;二戒「憎」,不嫉妒別人,仁愛是生命的源泉,給人一份愛心,自己將增添十分生機;三戒「痴」,不痴心妄想,不熱衷名利,心情舒暢,便能健康長壽。
下面這個網站有好多你想看的 *^ ^*
http://xueshizhai.anyp.cn/040309110248937.aspx
2、中醫養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方法有多種,可以嘗試艾灸養生。
原因: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後,往往會閉阻經絡,導致疾病的發生。艾灸藉助其溫熱肌膚的功效,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
3、行氣活血。氣是人的生命之源,血為人的基本物資,氣血充足,氣機條達,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還可以疏理氣機,並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驅邪。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純陽植物加上火的熱力滲入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特別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還具有防病保健、強身益壽的功效,體質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別適合做艾灸,這樣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同時灸法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於多種疾病的康復,對現代的亞健康有很好的調節功效。
知識拓展:中醫養生一般還包括食材養生,運動養生、睡眠養生等等。
3、中醫養生有用嗎?
其實養生方式的選擇要有講究,要結合個人身體環境,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同樣的養生手段,要有整體觀念。養生是為了維持人體陰陽平衡。若利用中醫葯養生其實保健作用還是很大的,目前我國的中醫葯在養生方面還是具有很大價值的,較為實用,因此被人重視。
利用中醫葯獨特的價值與優勢,即能起到葯用價值,還能有食療功效。中醫認為,多數人身體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身體容易出現濕、痰、寒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若沒有及時進行改善,很可能使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可見中醫葯養生的主要方向是預防,而非治療,一切防患於未然。
中醫養生除了服用中葯調理,還可以通過針炙、按摩、推拿、拔罐等中醫手段,也有利於疏通身體經絡,使身體血液循環恢復正常,更能使身體排毒功能恢復正常,久而久之最終還是有利於身體健康。
4、如何用中醫養生
我以前介紹過中醫養生方法,包括如下內容: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這些內容中,第五項比較可行。其他幾項在生活中也要注意。
5、說明練習"五禽戲"對人體健康有什麼作用?
具體功效
練熊戲 調理脾胃
人出現滯食、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不妨練練五禽戲中的熊戲。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中寓於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習練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滯、活關節等功效。
練虎戲 緩解腰背痛
如果你有腰背疼痛的症狀,練虎戲能能增強挾背穴和督脈的功能,能緩解頸肩背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症狀。
練鹿戲 縮減腰圍
很多上班族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導致腰圍增大,習練五禽戲的鹿戲是個不錯的縮減腰圍的好方法。因為鹿戲主要是針對腎臟的保健來設計,它的各個動作都是圍繞腰部來做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們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並重新分配,有益於縮減腰圍,保持苗條身材。
練猿戲 增強心肺功能
習慣於乘坐電梯的上班族如果爬上幾層樓梯,不少人都會累得氣喘噓噓,這其實在提醒你,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強了。猿戲中的猿提動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體上提時吸氣,放鬆回落時呼氣。上提時吸氣縮胸,全身團緊;下落時放鬆呼氣,舒展胸廓,這組動作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緩解氣短、氣喘等症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練鳥戲 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是冬季的常見多發病,但是近幾年來,炎炎夏日,在醫院的骨傷科,也會遇到不少肩周炎、關節炎患者因犯病而求醫。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患者使用空調不當,或者長時間吹電扇,導致關節疾病的發作。練鳥戲時,動作輕翔舒展,可調達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動筋骨關節,可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發生,而且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6、中醫說的戲葯症指什麼?
戲葯症一般是指臨床上,常可遇到的頑固久病,當第一次處方的開始,療效極佳,但原方再服,即一無成效。換一個醫生的第一方,又很有效,再服又無效。即使換上十位八位醫生,情況完全一致。這種情況《醫門補要》稱為「戲葯」(可惜沒有介紹應付辦法)。這戲葯症獨多見於本病(過敏性鼻炎)。而且還有一個使你驚奇者,繼服之葯即使十分對證,必然無效,初服之葯即使不對證,也照樣靈驗如神。因之利用這個特點,可以每診換方,不管溫涼攻補,只要有效,一直可以哄騙下去,直至把病騙好」。載於《干祖望經驗集》167頁(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7、中國的四大國粹是什麼? 京劇 水墨畫 中醫葯 ?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健身、護體、防敵、制勝的作用,被稱為中國四大國粹之一,為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中醫
中醫葯是國我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四大國粹之一,在國際上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五十年來中醫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京劇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書法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書法的角度審察,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
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221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秦始皇兼並天下後,統一全國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的代表作為秦泰山刻石。
8、按摩哪些穴位有助於壯陽養生
為了性福,不妨常常按摩這些壯陽養性的中醫養生穴位吧!1、委中穴:防性慾下降膝蓋後方的穴道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延伸到這里,用手指輕輕按摩委中穴位,能提高性亢奮度,同時對緩和緊張情緒引起的性慾下降特別有效。2、商陽穴:強壯身體商陽穴位於食指靠拇指一側,在指甲角正後方2毫米的地方,這個穴位位於大腸經脈上,經常掐一掐這里,能調節消化道功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對身體有強壯補益的作用。強壯的身體也是擁有高質量性愛的條件之一呦。3、膈俞穴:喚醒性感覺膈俞穴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間,左右各有一個。可以用指壓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手指按摩膈俞穴,能幫助身體感覺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4、命門穴:平衡性能力5、腎俞穴:強壯腎氣腎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 寸處,左右各一個。這里是腎經的主要穴位,經常按壓可以強壯腎氣,增強腎的功能,尤其對性冷感有幫助。6、承扶穴:增加性感受力承扶穴位於臀部橫紋線的中央下方。這里是性感帶最為密集的地方,指壓時可以用力些。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從此處經過,經常按壓可以增加對性的感受力。7、天柱穴:提高性慾天柱穴在頸部後正下方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約2 厘米左右即是此穴。使用拇指按摩此處。後腦至頸部屬於性感帶,如果愛撫這里的話,會有一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覺,能充分達到前戲的效果。中醫全說網養生提醒:按摩穴位出現酸麻感為宜,時間根據個人而定,中醫養生方法知道了,不過記得要堅持哦!這樣才可以有保健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