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養膝蓋?
膝蓋,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它是我們身上少數只能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
膝關節也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膝蓋負重倍數如下:
1、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
2、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膝蓋負重大約是體重的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階梯的時候,大約是3~4倍。
4、跑步時,大約是4倍。
5、打球時,大約是6倍。
6、蹲和跪時,大約是8倍。
例如:一個體重50kg的人,每上一個台階,膝蓋約要承受200kg的重量。(50*4倍)
膝關節質有15年的最好狀態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
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
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起到緩沖作用。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
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
人體的60%體重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就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
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
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後,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於炎症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僵。
活動時會發出「咔嗒」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老年人關節畸形,形成殘疾。
具體來講,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慢性滑膜炎:
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髕骨偏移:
活動後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後好轉,半蹲時疼痛。
3、膝關節內游離體:
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髕下有摩擦音。
4、髕前滑囊炎:
曾有外傷史,引起髕前疼痛,查體局部有壓痛。
5、骨關節病:
久坐或久蹲後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後緩解。
6、假性痛風:
男性患者多,好發於膝關節。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股骨頭壞死:
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症狀。
膝關節保健訓練
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側躺練習
左側卧,膝蓋微彎,腳後跟並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後腹部綳緊,臀部綳緊,盡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鍾,放下。重復練習15次,換腿。
2、抬腿練習
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台階後面,右腳踏上(腳後跟不要懸空),並將重量集中於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台階,堅持1至5秒鍾。然後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復8至10次,換腿。
3、架橋練習
平躺於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後緩緩放下。重復15次。
4、伸腿運動
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於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煉小腿肌肉和腳筋。重復該動作3至5次,然後換腿。
2、年輕人膝關節疼痛的治療,保健,鍛煉
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意見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關節疼痛並不是由外傷所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麼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生活護理:
膝關節疼痛可以採用適當的體能鍛煉減輕緩解:1,堅持每天散步,走多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體質好可以走3-5公里,體質一般的可酌情減量.2,堅持做屈蹲站立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根據自己的體力座30-100次,開始時膝關節軟可用手扶著扶手或穩固的椅子靠背,桌子邊,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有扶手到放開扶手.3,壓腿,把腿抬到能夠抬起的高度,放到椅子上或其它適合的地方,輕輕的按壓並拍打足三里.壓腿的時間和按壓的力度要適度.4,每周堅持爬一道兩次山,不僅可以練腿,還可以促進肺活量,開闊視野,釋放工作壓,放鬆心情,促進身心健康.膝關節疼痛也會大大緩解.
3、誰知跪膝法 金雞獨立和按湧泉這種保健方法..說一下吧
跪膝法。這是個引血下行的絕妙方法。氣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腳底,那就先引到膝蓋,膝蓋氣血充足,離腳底也就不遠了。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而使寒氣可散,積液可消,腫痛可化。但有人膝蓋有傷痛,那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 金雞獨立健身法:只需將雙眼緊閉,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任意抬起一隻腳,試試能站立幾分鍾,注意!關鍵是不能將眼睛睜開.這樣你調節自己的平衡就不是靠雙眼和參照物之間的協調,而是通過調動大腦神經來對身體各個器官的平衡.在腳上有6條重要的經絡通過,通過腳的調節,虛弱的經絡就會感到酸痛,同時得到了鍛煉.這根經絡對應的臟俯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應得到了調節.這種方法可以使用意念集中,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對於高血壓,糖尿並,頸腰椎並等諸多疑難病有立桿見影的療效,還可以治療小腦萎縮,並可預防美尼爾,痛風.對於足寒症更是效果奇佳.這是治本的方法,可以迅速地增加人體免疫力.做完了跪膝法,再練金雞獨立,您會突然發現可以閉著眼睛站更長時間了。這是由於跪膝法已經把大量的氣血引到下肢了,下肢有力了,當然腳也就站得更穩了。用金雞獨立可以引氣血把腳上6條經絡(肝、膽、脾、胃、腎、膀胱)的原穴沖開,這樣,氣血才會運行得更加持久有力。那時,什麼關節炎、高血壓、糖尿足(一種因足部缺血而需截肢的病症),就都與您無緣了。
4、老年人要如何保養膝蓋?
如果你幻想著2018年第一周
會是陽光明媚的日子
那你就錯了!
2018年,首場冷空氣即將抵達!
北方
大范圍降雪天局部地大到暴雪!!
南方
濕冷魔法攻擊即將殺到!!
每每到了此時,你是不是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
天氣一冷,你的母上大人一定會准時給你打來電話!
你天冷,你穿秋褲了沒?
媽,我不用穿,我不冷。
外面很冷你記得穿秋褲!
為什麼天氣一冷母上大人就要千叮嚀萬囑咐必須要穿秋褲呢?當然是為了你好呀!膝蓋作為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關節,是最怕冷的一個部位,由於人體各部位中,小腿和腳離心臟相對較遠,所以秋冬季節很容易因為血液循環慢而變冷,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認為腳冷,則冷全身。
如果在寒冷的季節里不注意腿部保暖,經年累月,就會導致坐骨神經痛、膝關節酸痛等。尤其是人過中年,產熱能力降低,如果不及時穿上秋褲,導致下肢迴流血液溫度降低還會影響腿腳甚至全身的生理狀態。
目前全世界骨關節炎患者有3.6億人,女性從40歲、男性從50歲開始發病率增高,70歲人群幾乎80%~90%都有此病,遠超過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所以,我們不僅自己要穿好秋褲,更要多提醒家裡的中老年人注意腿部保養,從日常生活中防患於未然!
中老年人膝蓋問題高發
中老年人膝蓋疼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後,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於炎症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僵。
活動時會發出咔嗒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老年人關節畸形,甚至殘疾。
老人冬季更應保持適量運動
冬季膝蓋怎麼保養
1.平時最好選擇可讓膝蓋完全打直的座位,避免讓膝蓋長時間彎曲超過50度。若膝蓋長時間維持90度的彎曲,容易造成膝蓋腫脹發炎。所以,每隔半小時,要抽空起來走動,或是伸直雙腿。
2.晚上睡覺,因為身體長時間平躺少動,血液循環緩慢、靜脈迴流差,有的老人半夜或早上起床時,甚至會覺得膝蓋卡卡的,無法馬上行動。這時,先不要急著下床,平躺或是坐在床邊,慢慢重復伸直、彎曲雙膝,並用雙手揉揉膝蓋,尤其是膝蓋內側,持續3~5分鍾,讓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後再下床,就能順暢自如了。
3.起床後,大家第一個動作通常就是上廁所,這也是每個人天天都必須重復好幾次的動作。建議家中用坐式馬桶,外出也盡量使用坐式馬桶。不管蹲或坐,最重要的是謹記慢字訣,動作要盡量放慢。
4.不論是坐椅子或沙發,動作務必要慢,最好是用手扶著椅背或是桌沿,慢慢坐下去,這個原則適用在一天內所有要坐下的動作。
膝關節不好的老人盡量避免爬樓梯,如果非得爬,建議以膝蓋微彎的姿勢,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一步一步慢慢爬,適時以扶手幫忙使力,以避免傷害。
保養膝蓋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雖然現在生活質量在提高,可是越來越多的兒女們開始忙碌於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到自己的父母。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不方便,而作為後輩的我們,都希望能夠盡點孝心,通常會送一些保養品之類的,但其實送保養品不如送一些比較實用的又適合老年人腿腳不便的居家利器,放置在家裡可以讓我們多一份安心,也可以讓老人健健康康的安度晚年,讓爸媽誇你孝順。
給家裡老人增添功能性保養物品
冬季寒冷時老年人要是沒有及時做好保暖措施,膝蓋是特別容易著涼的一個部位,這時可以給他們買上一對飛樂思加熱護膝,除了保護膝關節外,還有非常好的保暖作用,對於體質日益變差的老人來說,既能防寒,又能防老寒腿惡化。一些功能性護膝甚至能起到日常保健養護的作用。
而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在家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而在家中最容易發生意外的莫過於浴室,而且浴室的空間一般都比較小,如果不小心摔倒了,很容易磕碰到周圍一些尖銳的東西導致受傷,所以為了降低其摔倒受傷的可能性,必須從各個細節進行預防,為家裡的老人營造一個安全的浴室環境。
浴室積水多容易滑倒,可以在浴室內添加防滑墊或腳墊,增加地面摩擦力,防止老年人膝蓋摔傷。
浴室防滑墊
還可以在浴室里按上扶手,這樣老人在如廁後,也能有個地方扶一下,更省力,洗澡的時候累了或者站不穩的會後也能接一下力,即使不小心滑倒也可以給予支撐,起到緩沖的作用,以免造成嚴重傷害。
在浴室安裝扶手
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經常記不清東西擺放在哪,那麼在浴室里給老年人備上一款實用的浴室櫃最能體現你的盡孝之心。
收納功能更強大的浴室櫃
帝隆的這款浴室櫃外觀簡單,並且擁有超強大的收納空間,可以將東西分門別類的擺放整齊。鏡櫃的設計也非常貼心,設計了儲藏小物件的空間,將各種小東西收納到鏡櫃里,對老年人來說其實更安全,不會因為洗漱時,不小心將東西掃落摔壞。並且不用彎腰伸手就能拿到東西,極大的方便了他們的日常洗漱,因為蹲和跪對老年人膝關節的損傷都比較大,需要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這款浴室櫃滿足了日常需求的同時也為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記住了!秋冬是老年疾病高發的季節,為了家裡老年人的安全,得好好武裝家裡的各種設施,這樣,在外努力工作的你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繼續拼搏,讓家裡的老人享福!
5、養生、保養膝蓋的方法
檢驗方法:
平躺於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雙腿伸直坐在床上,雙腿一定要伸直,否則沒有感覺),用手的虎口對准膝蓋上延,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了,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形成原因:
由於人體骨骼的結構特點,當腿步彎曲時膝蓋內的軟組織密實接觸,潤滑液體不能很好的保護膝蓋,長時間負重登山,造成膝蓋內硬性摩擦,導致軟組織老化。登山、騎自行車、爬樓等等,長時間膝蓋彎曲的動作都會導致軟組織老化。
治療:
1.服用阿司匹林以減輕疼痛和炎症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療,即關節鏡外科處理,那包括插入不銹鋼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軟骨片。這種流行的新手術方法可讓人手術後一周內恢復運動能力。
3.理療之外還可以用中葯外敷、按摩
4.恢復措施:雙腿伸直平坐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復一百次。注意!不能雙腿同時,要分開進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腿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6、日常生活中怎麼保養膝關節?
膝關節的任務繁重,營養又相對較差,所以在人體所有的關節中,膝關節勞損和運動傷發病率都排在首位,「說得『恐怖』些,我們的膝關節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其餘的時間里,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疼痛。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沖運動帶來的沖擊。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沖震動、保持穩定。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其實,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側躺練習:左側卧,膝蓋微彎,腳後跟並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後腹部綳緊,臀部綳緊,盡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鍾,放下。重復練習15次,換腿。
2、抬腿練習: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台階後面,右腳踏上(腳後跟不要懸空),並將重量集中於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台階,堅持1至5秒鍾。然後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復8至10次,換腿。
3、架橋練習:平躺於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後緩緩放下。重復15次。
4、伸腿運動: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於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煉小腿肌肉和腳筋。重復該動作3至5次,然後換腿。
除此之外,專家指出,每兩周至少進行一次20分鍾的有氧運動;多吃含有維生素K(如豌豆、椰菜)或服用一些葡萄糖胺補劑,都對膝蓋健康有好處
膝關節的日常保健:
1、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不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
3、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月板損傷。
5、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1)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
(3)鞋後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7、有什麼對膝關節起到保健、保養的作用的方法沒有?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走 要 續走太久,當膝蓋覺得 舒服時就應 即休息,「休息是為 走 長遠的 」,也要坐太久或站太久.
2.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打太極拳等.
3.保持 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4.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或護膝 保護膝蓋.
5.少搬重物,少上下 梯, 要穿高跟鞋.
6.避免外傷及過 動.
二,膝部的保健運動
活動 夠容 造成關節的僵硬,過 的運動會加速關節的磨損,游泳是非常適合膝關節的運動,但是運動以關節 感到疼痛為 , 覺疼痛即應休息.以下介紹幾個對膝關節有幫助的腿部保健
運動:
1.股四頭肌運動
站 時,緩慢綳緊你的大腿肌肉(將你的膝蓋向上 ),並且維持緊綳 態 到10,然後再緩慢放鬆.每當你站時,至少每小時做十次以上.在 久之後,你即可以自動自發地做它,甚至需要想到要去做也會如此.
2.直腿抬舉運動
仰卧於床鋪或地面時,緩慢抬舉你的腿部, 地面約1呎高,且維持你的膝關節直伸 到5,再緩慢將之放下.每天做二回,每回做10或15次.在你感到肌增進時,你甚至可以在你的踝關節附近加上荷重(以手提袋裝書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在這 運動中,運動員可以舉起其體重之四分之一.
3.腿後腱肌運動
當你俯卧時,緩慢將你的足部向後上方舉(屈曲你的膝關節),並且維持此姿勢緩慢 到5.然後緩慢將之放回,每天作回每回重覆10~次.當你的肌 增強時,可在你的腳踝上加上荷重,且以抬舉你體重之15%為目標.
4.外展肌運動
當你側躺時(患腿朝上),抬舉你的腿部(自髖部抬起)約一呎高使之懸空,並且維持此姿緩慢 到5.然後緩慢放下.每天做 回,每回做10~15次.
三,飲食調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軟骨素,有 於關節軟骨修 的食品,如 耳,蹄筋,貝 ,小魚乾,木耳,海帶等食品,忌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如煙酒,肥肉,辣椒,燒烤的食品,以下介紹 個食 方:
【冬瓜排骨湯】
冬瓜一斤, 小排半斤,煮湯吃.宜淡忌咸.適於發作期,以腫脹為主,無明顯紅熱者.或緩解期作為保健預防食 .
【木耳紅棗薏仁湯】
木耳5g,紅棗10g,薏仁50g, 加 熬湯,當點心,分早晚2次服完.適於緩,解期,腫脹 明顯,唯 或天氣變化,即感酸痛發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