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肥問題
2、我得了高血脂後手會有麻木的症狀,這是怎麼回事呢?
高血脂是可以引起手麻的。高血脂可以導致血管的硬化,從而造成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
另外,提供幾種常見手麻原因供參考:
一、痛風:一名30多歲的男性,經常上網不到五分鍾,就覺得手麻疼痛不已,就醫檢查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的大腳趾、腳踝關節有紅腫症狀,抽血檢查,結果尿酸值高達9.2mg/dl(正常值應為4至7),確定患者有痛風,治療後,手麻及關節疼痛等問題都獲得改善。臨床顯示,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
二、一過性腦缺血:這是引起老年人手發麻的常見原因。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會增高,睡眠時血流又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進行治療。平時多飲水,服用一些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手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三、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鬆弛而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其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手發麻是其症狀之一。患了頸椎病,做頸椎X光片可診斷,治療措施有理療、牽引和應用活血化淤的葯物。平時,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並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並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一旦發生這種並發症,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患了糖尿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維生素C,還可配合應用銀杏葉制劑、川芎嗪等葯物,四肢麻木感便會消除。
五、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發麻,此時只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六、臂神經受壓: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會因臂神經受壓而引起手發麻,這時只要換個姿勢睡,活動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七、用葯過量:應用某些葯物過量,如慶大黴素,會發生口唇和肢體發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葯過量。
3、冶療血脂高方面的體育動作有那些?
給您推薦一個治療血脂高的保健操,這些動作適合在辦公室和家裡做,簡單易學。
(1)轉體
兩腳開立,兩手叉腰,上體向左轉動至最大限度,還原。再向右轉動。連續轉體40~50次。
(2)摸腳
兩腳開立比肩寬,上體前屈,兩臂側伸展,與地面平行,轉肩時左手摸右腳外側,右手摸左腳外側,快速重復20次。
(3)蹲起
兩腳開立與肩寬,下蹲,膝關節盡量屈曲,起立再下蹲,連續做30次。
(4)仰卧起坐
仰卧位,兩手上舉向前,帶動身體向上坐起,還原,再坐起。連做30~40次。
(5)對牆卧撐
面對牆站立,距牆80厘米左右,兩手貼牆做雙臂屈伸練習,連做30—40次。
(6)原地高抬腿
連做50~60次。
高脂血保健操應根據個人體力情況而定,開始次數應少些,以後逐漸增加次數。做操的同時,還應控制好飲食,控制熱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以爭取獲得滿意的降脂效果。
4、糖尿病合並高血脂患者的運動保健是什麼?
體力活動減少及體重增加是發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及高膽固醇血症的病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進行體育運動療法也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措施之一。
活動方式有多種,如慢跑、行走、散步、保健操、太極拳、氣功、爬山等,每天可活動1~3次,活動時間和運動量大小可根據個人體力而定。對於大部分患者,散步是比較安全的。
運動量應根據各個患者的體力、心臟情況、血壓及並發症的程度而定。運動負荷量由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時間由短時間逐漸延長。運動時間長的患者,應隨身攜帶碳水化合物食品,以防止低血糖。對於血糖控制很不穩定、合並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嚴重的神經病變或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糖尿病患者,不宜進行負荷量較大的運動。①型糖尿病患者或重度②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嚴重不足,經體育運動,肝糖輸出量顯著增多,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故不適於體育療法。還應注意:有嚴重心血管合並症者、在各種葯物治療過程中易發生低血糖者、合並急性感染者、空腹及飯前均不應使用運動療法。對於肥胖的患者,尤需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利減輕體重。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可取得下列效果:
(1)體育運動療法可增加肌肉組織胰島素受體數量,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肌肉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和血脂。輕型糖尿病患者,不用葯物就可控制血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同時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療法可減少胰島素用量,一般每天可節省胰島素用量4~16單位。
(2)在控制飲食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運動療法能減輕體重,使體重維持在理想范圍。
(3)運動可降低血循環中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與低密度脂蛋白一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及胰島素水平,因此有利於防止心血管並發症的發生。
(4)增強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
5、手麻怎麼辦
用熱水袋暖和下
6、如何預防高血脂
7、預防高脂血症的原則有哪些?
(1)合理飲食。飲食療法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基礎療法。飲食要以低脂、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的食物為宜,少食動物內臟及一些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減少食入肥肉、黃油、雞蛋,增加家常食物如瘦肉、魚、人造黃油,能使人的血清膽固醇平均含量明顯降低。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食品,如豬腦、牛腦、羊腦、雞肝、魚子、肥肉、帶魚、鰻魚、魷魚、黃鱔等。多吃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如瘦肉、雞、鴨、鱖魚、鮑魚、甲魚、黃魚、鯽魚、海蜇、蛋白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豆類。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等,不要食用椰子油。平時飲食宜清淡,限制蔗糖、果糖、葡萄糖及含糖甜食攝入,忌暴飲暴食,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改善膳食,少吃動物脂肪及內臟、甜食及澱粉類;多吃植物蛋白、油類、水果、魚類以及含纖維素高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少吃鹽和糖。每餐飲食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
(2)體育鍛煉。適當的體力活動對調整血脂代謝有作用,但應根據原來體力活動的習慣,視年齡及心肺功能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對降脂都有利。如血脂已恢復正常應減量或停用。加強體育鍛煉,有氧運動每周至少3 次,每次30 分鍾以上。
(3)減輕體重。肥胖者要控制飲食,控制攝入量,增加消耗,使體重逐漸恢復到標准體重。
(4)戒煙,少量飲酒。
(5)控制影響血脂的其他疾病。
(6)適量飲茶。因茶葉中含茶鹼和兒茶酸(內含茶多酚),既可改善血管彈性,又對防止血脂增高、預防血管硬化及冠心病有利。
(7)保持心情平靜。過度的緊張和情緒激動,都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血脂增高。
8、高血脂怎麼治療 降血脂的保健操
保健操能促進周身血液暢通,協調人體自身調節,
但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腸壁內的膽固醇很難清除,
需要長期喝 太清 仙芽,茶中的茶多酚能溶解並把它排出體外,
此外飲食也要清淡,不能新添多餘的脂肪,
9、高血壓高血脂會不會引起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 ,證名。主要表現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無力感,四肢肌膚感覺減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癢,肌肉內如有蟲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則痛癢不知,真氣不能運及,如木厚之感。 麻木一證屬氣血的病變,臨床上常見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復雜變化。多因氣虛失運,血虛不榮,風濕痹阻、痰瘀阻滯所致。麻木一證,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及痰,瘀為標。麻木病因雖有多端,而其病機皆為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流通,以至皮肉經脈失養所致。氣血不足、寒氣阻滯、血脈不通、氣血不能濡養經絡是麻木病症的基礎病因。 手足麻木是以症狀命名的疾病,相類於西醫的多種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類風濕疾病),營養障礙疾病(如維生素缺乏症),代謝及內分泌障礙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感染、腫瘤),在疾病過程中所發生的多發性神經炎,及周圍神經損害。一些關節勞損性疾病,如腕管綜合症、網球肘、頸腰椎疾病等,也常以麻木、脹痛為主要症狀。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腦血管病變,也常以麻木作為主證或兼證。 預防護理按時作息飲食有節,注意按時作息。做到飲食有節,尤其不可過食肥甘厚味,預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思惱怒。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跑步、保健操、戶外運動等,以增強體質,並使氣血流暢。 注意預防中風 中年以上,尤其是體型肥胖者,如見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應積極採取措施,預防中風的發生。 注意保暖 麻木遇陰天雨濕而加劇者,應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體過度受涼、受寒,或嚴寒的氣候往往會加重麻木的症狀。 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