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休人員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一位剛退休的老者,吃過早飯便習慣性地拿起公文包往外走,家人問題:「干什麼去呀?」老人說:「上班。」家人鬨堂大笑,老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無尷尬。
一位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幹部,看到小轎車開過來,以為是來接自己的,然而車卻從他面前徑直開過去。
這就是離退休、每個「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的老人到晚年都要面臨的一個事實。也正因為離退休後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開篇兩位那樣微妙的經歷,多數老人都會發生心理狀態的不同程度的改變。有些人對此能進行自我調適,很快便能適應;而有些老人,特別是思想准備不足的老人,如果加上性格不夠開朗,就容易發生適應不良,出現「離退休綜合征」,表現為孤獨、抑鬱、焦躁、情緒不穩、易怒,甚至發展為老年期抑鬱症,還有的老人表現為醫學檢查無異常發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如頭暈、頭痛、乏力、胃口不好、肢體麻木等。要預防這種心理問題,離退休老人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該有所作為才是。
(1)改變認知,順利完成角色轉換。首先離退休老人不能認為退休是單位、社會對自己的拋棄,不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應認識到這就像接力賽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該把接力棒交給別人,自己「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工作了一輩子,從崗位上退下來,對老年人的健康更有益,而且退下來之後仍可通過多種途徑發揮自己的余熱,離退休可以意味著新的開始。
(2)合理安排,開始新生活。認識自己角色的改變之後,就該著手安排自己的新生活。挖掘自己過去少有時間從事的業余愛好,並合理飲食。可以動手撰寫回憶錄,定期與老朋友聚會,外出旅遊,養花植木,吟詩作畫,參加健身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上老年大學,多接觸新人新事,更新知識,以防心理老化。
(3)子女要關心和尊重老人的生活權益,「常回家看看」,但卻不可把老人當做保姆,要盡最大可能讓他們身心健康,安享天倫。
(4)社會應多給予支持,組織鼓勵老人們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減少孤獨和寂寞,定期去探望,特別是傳統節日,應給他們送去心理慰藉,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5)一旦發生離退休綜合征,應送老人到正規的精神衛生機構就診,並積極配合治療。
總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才是老人快樂的源泉。
2、退休期家庭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是什麼
科學讓健康來得非常容易!只需利用看電視的時間、在享受電視節目的快樂中,不知不覺即可達到健康的目的,一舉多得,受益無窮!這僅僅是言星創新組合產品,之所以備受推崇的特點之一(不需用電,沒有安全隱患;雙重減震,不產生震動和噪音,不佔用空間,不影響他人;不受風、霜、雨、雪天氣的影響)。
3、退休期家庭的問題和保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89號)第二條第(二)項第1目:下列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征稅:
1.獨生子女補貼;
但必須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是補貼,而不是獎勵。所以需要弄清你的所得到底是補貼還是獎勵。因為補貼和獎勵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情況下,退休時一次性領取的是以後年度的補貼而不是獎勵。當然這得根據你單位給你發錢的具體性質而定。
4、職工職工6月退休保健津貼發到幾月?
如果你6月份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那麼就是6月份辦理完退休手續,6月份之前(含6月份當月)你屬於在職人員,需要參保繳費。
至於說保健,是針對有毒有害工種的,如果你是,那麼6月份應當享受最後一個月的保健
5、使用過了退休期的工人怎麼待遇?
使用過了退休期的功能的話,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再給他支付社會保險的了
6、退休人員有健康休養金嗎?
三是考慮到退休人員在以前的工作期間,已經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退休後收入低,特別是現在已經退休的職工,沒有足夠的用於醫療支出的積累,醫療負擔較重。因此,《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除規定退休職工個人不繳納醫療保險費外,還規定了在單位繳費劃人個人賬戶的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的比例給予照顧。
7、的老年人退休期的健康指導
退休後做的事情:調整心態,調整身體,盡快適應退休生活。從事管理、技術、教育工作的人可以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把寶貴的經驗留給後人。身體健康的人可以旅遊,世界那麼大,應該去看看。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前半生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可以做了,如讀書。全身心投入工作幾十年,退休後可以研究琴棋書畫了。今世的事情忙完了,可以忙忙來世的事情了,聞思修行佛法。當然也可以含飴弄孫,幫子女帶帶孩子。
8、內部退養到正式退休期間算不算工齡
內退(內部退養)是指職工因年老體弱不能堅持正常工作而離開工作生產崗位回家休養或休息的制度。內退(內部退養)職工與單位仍然保持勞動關系。內退(內部退養)職工領取的是生活費而不是退休金,只有內退(內部退養)職工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才能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內部退養到正式退休期間工齡連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