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中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中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發布時間:2020-06-17 04:42:55

1、中美醫療體系有何不同??

美國醫療系統中有兩種職業是我們中國所沒有的,即醫學社會工作者和家庭醫生。這兩類人是美國醫療保健體系得以高效正常運轉的基石。

醫學社會工作者主要負責幫助人們尋找各種醫療保健服務,向那些有重病或慢性病的人提供支持,幫助無家可歸者、吸毒者及受虐待兒童渡過難關,以及為病人尋找合法的衛生資源和經濟援助。他們的工作絲毫不輕松,其工作對象多數來自於社會底層,需要耐心、同情心、一定的體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藝才能勝任。我在艾滋病科輪轉時,一個名叫Roswell的社會工作者曾帶我隨訪一名變性的艾滋病病人。我們來到舊金山最亂的一個街區,路上時不時有人向我們要錢,據說那裡的街頭巷尾常有毒品交易的蹤跡。我緊緊跟在Roswell身後,來到那位變性者的家中。Roswell對待他就像朋友一樣親切, 問他為什麼不繼續堅持HARRT治療,並鼓勵他振作精神。當得知病人這幾天情緒非常低落時,便留下一個電話號碼,讓其與某個治療抑鬱症的組織聯系。雖然這只是短短的一次家訪病人,卻足以讓我對美國醫學社會工作者的工作肅然起敬。事後Roswell告訴我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社會工作者,關鍵就是一個字:Respect,尊重所有的人。

在中國,我們並不急需醫學社會工作者,因為大部分病人背後都有家庭的全力支持,而孝敬老人也是中國多年的傳統美德。此外即使有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也很難在中國找到許多慈善團體或商業集團來資助這些社會底層的人們。然而,中國卻非常需要引進美國的家庭醫生制度,他們是整個美國醫療保健體系的看門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國,像協和醫院這樣的三級醫院總是人滿為患,而一級醫院的病人則少得可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轉診制度,並且在各級醫院看病的價格全都一樣,因此任何人哪怕只是得了感冒這樣的小病都可以來看協和醫院的教授。相形之下,美國的轉診制度就大大緩解了三級醫院的壓力,也為病人節省了時間與金錢。在美國看病要先經過家庭醫生的診治,並由其決定是否需要轉診到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在UCSF內分泌門診,一個醫生可以花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回答一個病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進行疾病教育。我跟著許多醫生看門診,發現他們在病人離開之前都要問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有別的問題嗎」。而中國醫生最怕病人有沒完沒了的問題,誰讓門口還等了那麼多焦急的病人呢美國醫生一個上午看的病人數量是沒法跟中國醫生相比的,但很顯然,人家的服務質量是我們望塵莫及的。有幸的是,中國醫療體系改革也己注意到這一突出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並在積極地籌措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醫生體系和轉診制度。

2、當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內容有哪些?急求!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內容:
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為主體,還包括其他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構成,分別從制度上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和農村人口。在綜合考慮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通過國家、僱主、集體、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合理分擔的多渠道籌資,實現社會互助共濟和費用分擔,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需求。
城鄉醫療救助是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網底,主要由政府財政提供資金為無力進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以及進入後個人無力承擔共付費用的城鄉貧困人口提供幫助,使他們能夠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補充醫療保險包括商業健康保險和其他形式補充醫療保險。主要是滿足基本醫療保障之外較高層次的醫療需求。國家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
除此之外,國家通過提供社會福利和發展慈善事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擴大醫療保障資金來源,更好地滿足群眾醫療保障需求。

3、對比美國和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弄清楚兩種體系的優缺點是什麼?

你是揚大的吧

4、中國醫療系統的優缺點

從國外醫鬧看中國醫療系統優缺點
醫鬧,很多人認為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中國。但是事實上,中國的醫鬧暴力事件並不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世界上醫生待遇最不公平的國家是越南。越南衛生部近日發布數據稱,在過去一年裡越南醫療衛生領域發生多起嚴重暴力事件。「醫鬧」頻發,嚴重干擾了正常醫務秩序和其他患者接受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在這些醫鬧事件中,「白梅醫院醫生被毆事件」曾在越南引起很大反應。2014年7月25日,河內市白梅醫院急救科3名醫生被1名患者家屬毆打。監控錄像顯示,從打人者進入醫院到行凶結束的數分鍾內,沒有任何安保人員或民眾上前制止,而當時現場還躺著多名正等待救治的危重病人。根據警方調查,打人者行凶是因為懷疑院方敷衍怠慢其入院治療的妻子。

白梅醫院是越南最好的醫院之一,最好的醫院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想而知在其他基層醫院會有如何混亂的場面。越南衛生部門表示,此類事件的發生反映出醫療衛生系統存在深層次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長期以來醫務人員的低收入嚴重製約了行業的發展。

根據越南醫療政策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越南醫務工作者平均月工資為300萬越南盾(約合1000元人民幣),該報告還公開了一份調查,調查中指出,越南全國80%以上的醫務工作者認為目前的工資待遇與工作強度嚴重不符,56.3%的醫務工作者要通過兼職來貼補家用。

為了養家糊口而兼職使大部分醫生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以河內市中央直屬大醫院為例,一名夜班醫生每晚至少要接診60位病人,而上一個夜班只有10萬越盾(約合30元人民幣)的補貼。很多醫生每天下班後還要到私人診所繼續工作到晚上10時以後。除此之外,越南政府至今都沒有出台保護醫務工作者的具體法律和相關行業保障措施。這意味著醫生遭受人身傷害時沒有一部專門法律可對他進行保護,相應的經濟賠償更無從談起。

從越南的醫療環境可以看出,政府對醫療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是醫務人員人生安全的基本保障。而相應的經濟補貼也是改善醫務工作者嚴苛的職業環境和醫療暴力事件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杜絕醫務人員嘗試違法手段來謀取利益。同時,醫務工作者也要自我反省,徹底根除「治病救人就是施恩於人」「居高臨下」等長期存在的錯誤觀念,尊重每一位患者;而廣大民眾也應從自身做起,堅決抵制「醫鬧」暴力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滋生和蔓延

5、中國當今的醫療體系怎麼樣??

面向13億人口的醫療體系

療保健體系的瓦解。可是,數據居然顯示衡量中國人健康和營養的指標得到了改善,顯而易見,這個功勞應計在中國國民收入增長的名下。不過中國政府似乎已經意識到為國民提供優質醫療保健事關中國社會能否進一步發展,而且,--停止對醫療體系給予財政支持的做法在鄉村地區已經成為引發社會動盪的一個重要導火索。

中國的決策者在去年十月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經濟發展仍然是首要任務,但與此同時也提出了經濟要全面、和諧和持久發展的口號。

這意味著政府支出的側重點將從投資轉向醫療、教育等社會工程。之所以做出這樣一個英明轉變是因為中國政府認為,如果政府對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給予更大的財政投入,將有助於維持社會穩定、拉動民間消費,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中國的醫療保健體系發生了錯綜復雜的變化,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是中國政府停止了對醫療保健體系的財政支持,而行之有效的新醫療體系及其他輔助體系卻沒能建立起來。政府抽身而退,實際上意味著把這個財政負擔轉嫁給了各級地方--和那些無法享受公費醫療、根本付不起醫葯費的患者。

醫院在利益驅使下有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等諸多因素也是造成看病難的重要原因。而且,與其他許多國家相比,在面對有關自主做出醫療決定的種種紛雜問題時,中國的患者要顯得無助得多。

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個問題是,政府究竟應該在醫療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才算是恰如其分的?為了防止公費醫療患者濫用政府給予的待遇,中國政府試圖用建立醫療儲蓄賬戶等一套復雜的體系讓患者共擔醫療成本。在這套體系下,患者可自主做出購葯決定,--的想法是患者在花自己的錢看病時將更多地考慮到價格因素。賦予患者決定權和對醫療成本的主導權從大方向上說是正確之舉。

但是,在患者缺乏相關知識的背景下,放權引發了新的問題。中國並沒有為患者提供足夠全面的信息,以便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支出決定。醫院和患者所掌握的葯品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這種局面將長期持續下去,中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為患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指導。

真正的放權意味著信息披露應絕對透明。中國應藉此機會引入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畢竟,對國民的健康狀況來說,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必不可少,而政府掌控下的不全面的醫療信息披露不利於提升國民的健康狀況。

中國政府不應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走上干預醫療成本的老路。毋庸置疑,中國政府調控價格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值得稱道的,為的是讓普通老百姓能夠負擔得起基本的醫療服務。但問題在於政府的做法使得醫院在提供基礎醫療保健時是在為患者倒貼錢,而高價葯品和技術含量更高的醫療服務的盈利空間很大。這就導致醫院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誘惑患者放棄低成本的治療方法、而選用高成本的醫療服務。

這不僅反映出政府在制訂價格時採用了錯誤的方法,也反映出為醫療服務制定價格的想法存在著缺陷。根據政府部門的計算、而不是依據市場供求關系來制定價格永遠是不夠貼近實際的。--的介入使得市場的供需狀況發生扭曲,還促使醫院為追求利潤而置病人的利益於不顧,導致一些患者無法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

隨著中國朝著全球經濟大國的目標不斷邁進,中國的醫療體系必須經歷深刻的變革和調整,這樣才能在滿足大城市需求迅猛增長的同時兼顧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中央政府當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扶持醫療教育體系,設計出一套監管不要過於嚴厲的醫療保險體系,督導醫院遵守從業標准,推動醫療信息公開、透明以及准確披露,營造有利於創新和方便貧困人口就醫和獲得資助的環境。

同時,中國政府應下定決心,避免重演西方國家所犯下的錯誤。

這些錯誤有:患者無需直接支付醫療成本,對醫療保險行業監管過多,將醫療保險與就業聯系起來,為醫療費用提供專門的稅項減免。如果措施得當,新建立起來的醫療體系將可以為中國提升在全球經濟體中的地位作出積極的貢獻。中國正面臨著建立起一套現代化的醫療體系、並作為成功典範向全球推廣的獨特機遇。中國有可能完成其他國家迄今沒有實現的目標──創造出一個行之有效的醫療體系,而且,中國基本上是從新的起點起步。

不過中國政府首先應推行一些政策賦予病人知情權及醫療支出的支配權。必須放棄由政府制定價格規范從而操控醫療服務價格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不但扭曲了供求關系,而且還干涉了患者就醫的決定權,而這個權力可以說是最至關重要的人權之一。

在建立本國醫療體系的過程中,中國可能正期待西方醫療政策「專家們」在避免醫療保健受到自由市場沖擊的問題上給予指點。但不要忘記中國有一句老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如今,中國不但有機會成為新興國家的楷模,而且還可以為那些因自己的過失而飽受苦惱的發達國家指明方向

6、中國目前醫療保健制度存在的三個重要的機遇和挑戰

1、 政府重視程度提高,加大對醫葯市場的調zd控,有利於醫葯市場的有序及規范
2、全球化的局勢,有利於吸取別國的改革成果,借專鑒國外的經驗,尋求更適合本國的醫療體制
3、國內慈善事業的發展,在一定屬程度上可以為醫療事業提供較大數額的基金,有利於醫療體制改革

7、中國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第一節 我國醫療衛生體系
一、醫院的基本性質與任務
醫院是社會系統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須適應社會環境的改變和發 展。醫院的任務是提供醫療服務,承擔保障人民健康的社會職責。

8、中國醫改方向?

中國醫改要堅持的方向,必然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

所以,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

劉延東在安徽考察醫改時強調: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 推動醫改取得新進展

    國務委員劉延東指出:醫改事關13億人口的福祉,是實現「中國夢」的健康支撐。

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人人「病有所醫」的目標和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要求,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把解決突出問題與健全制度結合起來,堅持充分發揮醫務人員主力軍作用,堅持尊重群眾首創和完善頂層設計的有機結合,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改革紅利最大限度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什麼是醫改?

1.醫改其實包含「三項改革」,即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葯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 

2.2007年1月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醫療保障體系、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和公立醫院管理制度。

3.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衛生醫療領域的「四大體系」,即「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葯品供應保障體系」。

「四大體系」的提出不僅系統總結了以前的研究,還為今後的改革構建了嶄新的框架。

中國醫療衛生改革到底要堅持什麼方向,是決定改革是否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與中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