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仔豬全程保健

仔豬全程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16 01:08:41

1、母豬保健用什麼好,鄰居的母豬都下十幾個豬。

母豬保健用百美力盾的奶多好
(1)促進母豬多排卵,平均每頭母豬可以多產1-2頭仔豬。
(2)促進母豬多產奶,產高質量的奶,從而減少乳豬拉稀,提高度仔豬斷奶體重。
(3)誘導後備母豬問正常發情,一般用上15-20天後,後備母豬開答始正常發情。
(4)促進哺乳母豬正常發情,一般用奶多好的斷奶母豬的發情率基本上可以達到100%。
(5)長期使用奶多好用內於母豬保健,母豬背部沒有皮屑,眼睛沒有眼屎,解除免疫抑制,母豬不便秘,母豬利用年容限長。

2、仔豬什麼時候打圓環病毒疫苗

發病特點

1.豬藍耳圓環病病程長,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豬場對防疫工作不重視、技術人員保健觀念差,沒有嚴格封閉豬場、沒有對豬群進行系統的保健的豬場發病嚴重。

3.發病豬的體重一般在20~80kg,發病率最高,也有斷奶後的仔豬發病。

4.葯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亂用葯的豬場死亡率更高。

防治措施

採用刀豆素治療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

1.第一天早上,對患病豬,按照每公斤0.2ml的比例,注 頭孢先鋒;下午用刀豆素(600萬單位/瓶,使用時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釋),按每10公斤100萬單位進行肌肉注射。

2.第二天,同第一天。

3.第三天,刀豆素(600萬單位/瓶,使用時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釋),按每10公斤100萬單位進行肌肉注射。

全程在飲水裡添加板藍根沖劑、葡萄糖、氯化鈉和多維。

滿意請採納,如病情緊急(特殊)可點擊我頭像或名字,有專業的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3、仔豬一斷奶就拉稀,原因/什麼病

怎樣過好仔豬斷奶關,使仔豬快速生長,減少疫病,這里介紹幾點:
1、適時斷奶,從繁殖周期看,斷奶越早越好。但在生產中,斷奶越早往往發生腹瀉較多。根據目前的生產條件和技術經驗,因為工廠化豬場實行全進全出,平均25日齡斷奶,實際上晚生的仔豬斷奶只有30日齡左右。此外,仔豬4~5周齡是消化器官發育相對較快的一個時期,所以目前早期斷奶以25日齡為宜。
2、早補料
從仔豬7日齡開始抓緊早期補料,盡可能早開食,既有利增重,也促進消化器官發育,增強消化機能,減輕斷奶後某些飼料對仔豬消化道的敏感刺激。有資料證明,斷奶後第一周的瀉痢發生率與斷奶前消耗的飼料量成反比。因此,抓好斷奶前補料可以預防腹瀉發生。早期補要抓好兩個關鍵。一是飼料的誘食性,二是仔豬補料的配方要全價營養,並容易消化。

4、俺養豬,這都被看出來了。最近想找點關於母豬保健的產品,誰有介紹一下吧

母豬保健可以使用菌肽諾、疫毒健拌料,全程看護豬只健康,為您養殖保駕護航~!

5、仔豬黃白痢怎麼治?

仔豬白痢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10日齡左右仔豬發生的消化道傳染病。

臨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樣稀便為主要特徵,發病率高而致死率低。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預防上,一是改進母豬產前和產後的飼養管理,產房應保持清潔乾燥。二是仔豬應提早開食,以促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三是母豬產前15~30天應注射大腸桿菌苗。治療可選用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或內服土黴素粉或氟哌酸,連用3天以上。

6、仔豬藍耳用什麼葯

一則氟本尼考針劑,豬每公斤體重0.1毫升肌注。另一則皮特針劑,豬每公斤體重0.1毫升肌注,每日兩次,連用3日,重症加量。

7、仔豬什麼時候做藍耳苗最佳

發病特點

1.豬藍耳圓環病病程長,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豬場對防疫工作不重視、技術人員保健觀念差,沒有嚴格封閉豬場、沒有對豬群進行系統的保健的豬場發病嚴重。

3.發病豬的體重一般在20~80kg,發病率最高,也有斷奶後的仔豬發病。

4.葯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亂用葯的豬場死亡率更高。

防治措施

採用刀豆素治療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

1.第一天早上,對患病豬,按照每公斤0.2ml的比例,注 頭孢先鋒;下午用刀豆素(600萬單位/瓶,使用時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釋),按每10公斤100萬單位進行肌肉注射。

2.第二天,同第一天。

3.第三天,刀豆素(600萬單位/瓶,使用時每瓶用5毫升柴胡注射液稀釋),按每10公斤100萬單位進行肌肉注射。

全程在飲水裡添加板藍根沖劑、葡萄糖、氯化鈉和多維。

滿意請採納,如病情緊急(特殊)可點擊我頭像或名字,有專業的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8、求母豬產仔及子豬全程保健方案,

一.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要採用低妊娠(妊娠期營養要低)、高泌乳(泌乳期營養要高)的飼養方式。
哺乳母豬的飼養目標,一是提高仔豬斷奶頭數及斷奶窩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種用體況,即母豬28天斷奶時,失重不超過12公斤(失重量應為產後體重的12~15%為度,)。過度的失重會延長離乳後發情期,還可引起下胎產仔數減少,其後果是嚴重的。因此,必須圍繞上述目標採取飼喂策略。
合理提高採食量:為使母豬達到採食量最大化,可分別採取以下措施:第一種是實行自由採食,不限量飼喂。即從分娩3天後,逐漸增加採食量的辦法,到7天後實現自由採食;第二種是做到少喂勤添,實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種是實行時段式飼喂,利用早、晚涼爽時段喂料,充分刺激母豬食慾,增加其採食量。不管是哪種飼喂方式都要注意確保飼料的新鮮、衛生,切忌飼料發霉、變質(酸敗)。為了增加適口性可採取濕拌料的方法。
供給充足清潔水:夏季哺乳母豬的飲水需求量很大高。因此,母豬的飲水應保證敞開供應。如果是水槽式飲水則應一直裝滿清水,如果是自動飲水器則要勤觀察檢查,保證暢通無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達到一定程度。飲水應清潔,符合衛生標准。飲水不足或不潔可影響母豬採食量及消化泌乳功能。
加強溫度的調控:可以通過安裝雨簾、換氣扇、遮陽布、飼喂西瓜皮、清熱中葯等方式防暑降溫。
母豬產後前5天應給予稀料,2~3天後喂量逐漸增多.5~7天後改喂拌濕料,按正常量喂。一般在妊娠期給料基礎上,每帶一頭仔豬,外加0.4kg左右料。一日三餐。
斷奶前3~5天逐漸減少飼料量,並注意乳房膨脹情況,膨脹大了要多減料,以防發生乳房炎。
在管理上:作好冬季防寒,夏季防署。要注意乳頭均勻利用,在仔豬數少於乳頭數時,應訓練仔豬吃幾個乳頭,特別要訓練吃後部的乳頭,否則會引起後部乳頭萎縮,以後失去作用。
配方:玉米60.6%、小麥5.1%、稻穀3.0%、細糠2.0%、豆粕17%、魚粉5.4%、麩皮3.0%、磷酸氫鈣1.0%、石灰岩粉0.6%、鹽0.3%、添加劑頑預混料(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兩類物質)2%。本方含DE3.23兆卡/kg、 CP17.51%、CF4.2%、鈣0.75%、磷0.62%、賴氨酸0.86%、蛋+胱0.56%。
二.仔豬的培育
在豬的一生中,仔豬階段生長發育最快,飼料利用效率最高。如仔豬養得好,成活頭數多,母豬的年生產量就高。仔豬斷奶時體重大,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就快,育肥期就會縮短,出攔率就會得到提高,商品豬的生產成本就低。
甲.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一)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哺乳仔豬具有①生長發育快,物質代謝旺盛;②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腺機能不完善;③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④調節體溫能力差,帕冷。
(二)主要措施
1.定乳頭,過好初生關:固定奶頭要在生後2~3天內完成。並保證每頭吃好初乳。仔豬每天吃奶次數為第一周26次, 第二周20次,第三周19次,,第四周26次;每隔20—40分鍾哺乳一次。母豬每次放乳時間最初約15-20秒,到2—3周為5—6秒。
初生仔豬胃容積30—40ml,到60日齡擴大近20倍,平均每天約增10ml多。乳豬胃的排空速度,3-15日齡為1.5h,30日齡為3-5h,60日齡為16-19h。
2.加強保溫,防凍防壓:最佳適宜哺乳仔豬溫度1-3日齡30-320C,4--7日齡28-300C,15-30日齡22-250C,2-3月齡220C,防壓壞仔豬:根據母豬母性優劣,如母性差,不會帶仔,可以在產後3~4天內把全窩仔豬放在箱或籃內,隔0.5-1小時放出餵乳一次,再行捉入箱內。如有防護攔(防壓架)就可不捉走了。
3. 加強對母豬的飼養:買仔豬料喂母豬,盡量爭取使母豬多產奶。
4.如母豬產後缺乳、不足,、或母豬產仔後患病、死亡、或母豬產仔過多時,一是可採用人工哺乳的方法:
人工哺乳的前提是先要保證初生仔豬吃上初乳。初乳是母豬分娩後5天~7天內分泌的淡黃色乳汁,對初生仔豬有特別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工哺乳原料可用嬰兒奶粉,也可用牛奶,農村養山羊多的地方常使用羊奶。用具可使用嬰兒奶瓶。飼喂次數應視仔豬的實際需求而定,不可機械呆板。每次飼喂量,以仔豬不主動吸吮為度。
①人工乳的營養成分 人工乳的營養成分應與母乳相似。豬乳中,一般脂肪豐富而蛋白質相對較少,是一種高能低蛋白的營養品。配製的人工乳中,粗蛋白質含量不宜過多,一般為16%~20%,考慮到仔豬對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需要。
② 人工乳的配製 現介紹遼寧省鳳城市農牧業局草原站董兆勝配製的人工乳配方:
配方1:牛乳或羊乳1000毫升(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礦物質混合液(硫酸銅3.9克,氯化錳3.9克,碘化鉀0.26克,硫酸亞鐵50克,水1000毫升)5毫升,雞蛋1個,魚肝油適量,葡萄糖20克,復合維生素B適量,豬油20克,抗生素適量如喹乙醇50mg。。
配方2:牛乳或羊乳(如用奶粉可按1:9加水配成乳汁),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量,雞蛋50克,葡萄糖20克,瓊脂5克,食鹽1.5克,維生素適量,抗生素適量如喹乙醇50mg。
以上兩種人工乳配方,適用於出生10~15日齡的仔豬。配製時先將雞蛋加入少量牛乳中充分攪拌,並同時加入其他成分,攪勻後,分別裝瓶加塞,隔水加溫至60~65℃約經1小時,待涼至40℃時飼喂。
③人工乳的飼喂 給仔豬喂飼人工乳,首先要教會仔豬吸吮乳頭,以後該為淺盆或槽盆自食。每日飼喂6~8次,10~15日齡後,人工乳可逐步加入米湯、麵粉、魚粉、豆餅粉、酵母粉等,20日齡後,即可全部喂飼植物性飼料,30日齡即可斷奶,供給斷奶仔豬的飼料。喂時應定時定量,少喂勤喂,注意清潔衛生。
也可.用牛奶加點嬰幼兒吃的配方奶粉,再兌1/3溫開水(過濃消化不了),再加二片人吃的多酶片,每天1_2小時一次。要注意糞便與食慾消化情況,不拉稀稠一點,量多一點,否則少一點;再喂點檸檬酸糖水或糖醋水(乳豬缺少胃酸)。
附:豬奶含干物質19.6% 、蛋白質5.8%、脂肪8.5%,乳糖4.8%,灰分0.85%,鈣0.252%,磷0.171% 。
二是盡量找保姆豬 代哺。
3. 防仔豬貧血:如生後7天能每頭注射鐵鈷針2-3毫升最好,或生後7天,利用長牙牙床發癢,喜啃硬物特性,買點乳豬料喂,當時不吃,13天後一定會學會吃的,提早補料,這是養好仔豬關鍵。乳豬料內除有鐵銅防貧血外,還有防治仔豬白痢葯物。貧血和白痢是引起仔豬不長和病死的主要原因。注射鐵劑:如英國的血多素、加拿大的富血來、廣西的牲血素、上海的右旋糖酐鐵和溫州的右旋糖酐鐵鈷合劑等。生後第一天注100--150mg,2周齡時再注射1次。
4.防拉稀。要溫暖,講衛生,注豬痢停等。
5.無母奶的乳豬難喂活的原因:–是未吃到母豬的初奶,初奶中有抗病物質,故要盡量都能吃到點初奶;二是容易缺鐵,故要注鐵劑;三是喂人工奶消化不了,故要加多酶片和酸制劑,否則易患黃痢,白痢,故要打兩針防痢疾。
6. 抓開食,過好補飼關:7~10天開始學吃乳豬料,過了二周就無問題了.
乙.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時間:有3-8周和60日齡。
斷奶仔豬通常會減少採食量。近期的研究表明,斷奶仔豬若正常採食,在斷奶後1周內增重1kg,那麼就可比因採食不足而只能在斷奶後1周內保持體重的豬提前15天達到屠宰體重。而採食量低原因,仍然是斷奶應激造成的生理異常。因此,早期斷奶的仔豬,對飼料有特殊的要求。
早期斷奶仔豬的飼料,應該容易消化,具有高的消化率。斷奶後7~10天內採食高消化率日糧可使每日總採食量保持較低,從而既滿足仔豬的營養需要又不致使仔豬的胃腸道負擔過重而引發下痢。因此,首先要盡量提高飼料的能量水平和賴氨酸水平。同時,由於豆粕中含有抗原性物質,因此,可以通過降低日糧粗蛋白水平的辦法來緩解腹瀉的發生率。在原料的選擇上,可選用玉米、魚粉、噴霧乾燥的血粉以及一部分豆粕。有條件的也可以用一些乳製品,使用檸檬酸等酸化劑也對幫助仔豬消化有好處。
斷奶仔豬的飼養:仔豬斷奶後往往由於生活條件的突然改變,表現出食慾不振,增重緩慢甚至減重,尤其是補料晚的仔豬更為明顯。為了過好斷奶關,要做到飼料、飼養制度及生活環境的兩維持和三過渡。即維持在原圈培育並維持原來的飼料,做到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條件的逐漸過渡。
飼料過渡:仔豬斷奶後,要保持原來的飼料半個月內不變,以免影響食慾和引起疾病,從場外引進的斷奶仔豬,最好購回點原場飼料,以後逐漸改變飼料,斷奶仔豬正處於身體迅速發育的生長階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的日糧,應限制含粗纖維過多的飼料,注意添加劑的補充。
飼養制度的過渡:仔豬斷奶後半個月內,每天飼喂的次數比哺乳期多1~2次。這主要是加喂夜餐,以免仔豬因飢餓而不安。每次喂量不宜過多,以七八成為度,使仔豬保持旺盛的食慾。
仔豬採食大量飼料後,應供給清潔飲水,以免仔豬飲用污水或尿液而造成下痢。
環境過渡:仔豬斷奶的最初幾天,常表現出精神不安、鳴叫,尋找母豬。為了減輕仔豬的不安,最好將仔豬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並窩。到斷奶半個月後,仔豬的表現基本穩定時,再調圈並窩。在調圈分群時,要根據性別、個體大小、吃食快慢等進行分群。應讓斷奶仔豬在圈外保持比較充分的運動時間,圈內也應清潔、乾燥、冬暖夏涼,並進行固定地點排泄的調教。
添加抗菌素:每公斤飼料中加入黃黴素2.5mg和土黴素50mg,用於防病促長
應用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對仔豬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能明顯促長。每公斤料中加入硫酸銅540mg、硫酸亞鐵564mg、硫酸鋅570mg、硫酸錳80mg、碘化鉀0.66mg、亞硒酸鈉1.15mg、氯化鈷1.2mg。
斷奶仔豬的管理
創造舒適的小環境 斷奶仔豬必須陽光充足,溫度適宜,清潔乾燥。仔豬進入豬圈前應徹底打掃干凈,全面消毒,鋪上墊料,為斷奶仔豬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環境。
有足夠的佔地面積和飼槽 如果仔豬群體過大或每頭仔豬佔地面積太小,若飼槽不多,較容易引起仔豬間的互相爭斗,造成休息不足,採食量不夠,從而影響仔豬的發育。斷奶仔豬每頭平均佔地面積0.5~0.8m2 較好,每群一般以10m2左右為宜。
防寒保溫 北方冬季與早春氣候寒冷,仔豬又特別怕冷,常堆積在一起睡卧,互相擠壓,容易壓死、壓傷仔豬,而且易患病,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必須注意圈舍的防寒措施,有條件的可修建暖圈和塑料大棚來飼養斷奶仔豬。

9、育肥豬全程保健從仔豬到出欄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與仔豬全程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