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眼保健操各個部位的名稱是?(最好還有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2af270100fwum.html
圖解抄上傳不百了!度
2、跪求 多維視覺眼保健操 的全部圖解!
多維視覺訓練 新法眼保健操
近日,旅美科學家、著名眼科專家黃維克教授在杭州指出,視力是「腦、眼、光」三維構成的,近視完全可以靠視覺訓練來解決。「多維視覺訓練矯正近視」在浙江杭州蕭山區試點成功。杭州市衛生局表示,該方法將在全市推開。 近視不僅是眼睛的問題
人們總喜歡將視力和眼睛聯系在一起,對此黃教授很不解。
「大家都知道,星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為何晚上看得見,白天卻看不見呢?」他說,這顯然不是眼睛白天出問題了,而是與大腦和光的反射有關。
長時間近距離看書寫字,形成視力疲勞,大腦為適應近看清晰的需要,會反應性地調節眼軸變長,從而形成近視,「近視不僅是眼睛問題,還是腦、眼、光三者共同的問題」。
1600多名學生訓練後87%近視得到控制
浙江是國內近視發生率最高省份,杭州蕭山區是全省近視「重災區」,高中生近視率高達80%。
黃教授通過多年對近視矯正的研究,吸取國際先進的理念,創立了全新的多維視覺訓練近視矯正方法,並被杭州市蕭山區科技局、衛生局、教育局聯合立項,成為學生健康項目。
項目組對蕭山20家中小學的1600多名近視學生進行訓練,經過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的測試,87%的學生近視度數得到穩定控制,47%的學生近視度數得到明顯下降,有的甚至恢復到正常水平。
它比眼保健操更有效
「它比眼保健操更有效。」我國著名眼科專家喬曉望教授指出,眼保健操只是對眼睛的局部訓練,而「多維視覺訓練」是對腦、眼、光的訓練。
黃教授指出,訓練吸收了兒童心理學、健康教育學、行為學、臨床眼科學、視覺醫學、眼科屈光學和中醫學等多學科的科學原理,刺激視網膜細胞、調動大腦認識的潛能,調整視力的定位能力,最終發揮人體視覺潛能恢復視力。
經杭州市科技局專家組評審,該成果在近視防治和視覺研究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杭州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考慮在杭州其他城區推廣。
三種訓練方法很快改善近視
這種訓練方法有100多個方式,要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
黃教授透露了3種訓練方法,感興趣的市民可嘗試一下,對近視恢復有益處:
一、頭部不動,眼睛動,用餘光來「畫」橫8字;或者眼睛盯住一個點,頭部「畫」圓(600度以下近視適用)。
二、雙眼緊盯一根手指,手指放眼睛中央遠近移動。
三、用一隻眼睛看東西。
「一有時間就做訓練,做到眼睛疲勞為止,很快近視會改善。」黃教授信心十足地說。
參考資料:www.39.net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IPdageR6iQ/
這里有視屏
3、新版眼保健操怎樣做?要詳細的
「為革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保健操,開始…………」隨著音樂響起,端正地坐好,閉上眼睛,按摩眼周穴位——對於1972年版的眼保健操,大家都非常熟悉。該眼保健操共分四節,具體動作分別包括揉天應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和按太陽穴輪刮眼眶。基本的動作手法有揉、按、擠、刮等。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則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對舊版眼保健操進行了一定的刪減和增加,比如取消了「擠按睛明穴」,增加了「按壓頭部督脈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地」,並將「按揉太陽穴及輪刮眼眶」改為「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等。
其中,取消了「擠按睛明穴」是因為這個穴位距眼球太近,中小學生課間做眼保健操,雙手的衛生很難保證,手上的細菌容易污染眼睛。增加的「腳趾抓地」動作,則不僅使學生全身得到放鬆,而且新穎的方式也使學生們感到「很有意思」。
比效果:保護視力要與時俱進
眼保健操是通過按摩有治療作用的穴位,起到通經活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以達到保護視力、防治近視的作用。它所採用的穴位都是針灸學上常見的穴位,正確地按摩這些部位的確能夠起到讓眼部的肌肉放鬆,防止視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對治療假性近視也是有好處的。
不可否認,1972年版眼保健操對中小學生預防近視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時代不同了,青少年的體質發生了一些改變,導致近視的原因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比如肥胖、過食甜食、偏食,學習負擔加重等都是造成現在青少年近視的原因。因此,中醫專家表示,對舊版眼保健操進行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年5月至7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對3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新版眼保健操的試用追蹤和效果評估。通過新、老眼保健操操作前後,學生的視力、腦力工作能力指數、眼血流速度等指標變化的比較,評估認為,新版眼保健操對改善學生視力、緩解眼部疲勞效果明顯,各項指標優於舊版眼保健操。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
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地。通過對頭部、腳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疏通全身經絡,使孩子全身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調節眼部的目的。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按揉太陽穴」部分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從原先的「輪刮眼眶」改成了「刮上眼眶」。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該章節動作與1972年版眼保健操基本保持一致。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風池穴位置在後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即是。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督脈穴是從面部人中穴到脊椎,考慮操作方便,該節只按揉從前額到腦後發髻處的一段。
1972年版眼保健操
第一節:揉天應穴。閉目靜坐,以左右手大拇指按左右眉頭下面的上眼眶角處。其他四指散開,彎曲如弓形,支持在前額上,每旋轉一圈為一拍。
第二節:擠按睛明穴。一肘支撐在桌面上,以右或左手拇指與食指末端分別按兩側的睛明穴,先向下按,後向上擠,一按一擠為一拍。
第三節:揉四白穴。當兩眼平視前方時,四白穴在瞳孔下一寸處的顴骨弓凹陷中。操作方法:先以左右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靠近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齶骨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在面頰中央按揉。
第四節:按太陽穴輪刮眼眶。太陽穴在眉梢延長線與外眼角延長線交點附近,骨面凹陷處。操作方法是雙肘支撐在桌面上,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以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下一圈,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後下,輪刮上下一圈。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4、眼保健操正確做法(帶圖最佳)
眼保健操是根據祖國醫學推拿、經絡理論,結合體育醫療綜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過對眼部周圍穴位的按摩,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或痙攣的目的。實踐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衛生相結合,可以控制近視眼的新發病例,起到保護視力、防治近視的作用。
眼保健操必須經常操練,做到動作準確,並持之以恆。 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眼保健操經過簡化有以下四節。
第一節探天應穴(攢竹下三分):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接左右眉頭下面的上眶角處。其他四指散開彎曲如弓狀,支在前額上,按探面不要大。
第二節擠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後向上擠。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靠近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齶骨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在面頰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節接太陽穴、輪刮眼眶(太陽、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骱、承泣等):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以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下一圈,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後下,輪刮上下一圈。
最後,祝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松博客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
5、新版眼保健操沒個動作要按幾次,和按揉的准確的位置
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
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地。通過對頭部、腳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疏通全身經絡,使孩子全身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調節眼部的目的。
第二zd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按揉太陽穴」部分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從原先的「輪刮眼眶」專改成了「刮上眼眶」。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該章節動作與1972年版眼保健操基本保持一致。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風池穴位置在後腦勺下方頸屬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即是。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督脈穴是從面部人中穴到脊椎,考慮操作方便,該節只按揉從前額到腦後發髻處的一段。
6、圖解眼保健操的幾個穴位分別是什麼?
傳統的眼保健操分別是:揉攢竹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按太陽穴,輪刮眼框。
1、揉天應穴是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接左右眉頭下面的上眶角處。其他四指散開彎曲如弓狀,支在前額上,按揉面不要大。
2、擠按睛明穴是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後向上擠。
3、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靠近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齶骨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在面頰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4、按太陽穴,輪刮眼框。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以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下一圈,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後下,輪刮上下一圈。
眼保健操是一種眼睛的保健體操,主要是通過按摩眼部穴位,達到提高人們的眼睛視力,調整眼及頭部的血液循環,調節肌肉,改善眼的疲勞的目的。研究表明,眼保健操是根據中國古代的醫學推拿、經絡理論,結合體育醫療綜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過對眼部周圍穴位的按摩,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
(6)新版眼保健操示意圖擴展資料:
長時間用眼過度,使眼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就成了近視眼。眼保健操是針對造成近視眼的原理,運用醫學中的推拿、穴位按摩等方法, 綜合而成的預防近視眼的措施。眼保健操的穴位按摩,就是起到排除障礙的作用,使經絡疏通,屬於物理療法。這種微弱的穴位按摩刺激,可以通過神經的反射,加強整體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和增進血液循環,消除和調節眼部緊張, 恢復人體的生理機能,從而起到預防近視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