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品改革

保健品改革

發布時間:2020-06-15 20:06:44

1、什麼保健食品

國家把保健品分為七大類,即:保健葯品、保健食品、補充食品、增強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妝品。後經過歷次改革, 於2000年,國家正式頒布撤銷「葯健字」(保健葯品)批號copy的文件,要求所有「葯健字」百在2002年12月31日前停止生產,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場流通。「葯健字」產品必須在「葯」和「食」之間作出選擇:經嚴格驗證符合葯品審批條件的,改發葯「准」字文度號,正式納入葯品流通系統;不符合葯品條件,但符合目前保健食品審批條件的,改發食「健」字文號;兩者都不符的,撤消文號,停止生產和銷售。目前的保健品只包括四大類,即: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妝品。

2、保健品亂象

近幾年,不時有報道稱老年人因輕信保健產品、理財產品而被騙,輕則破財,重則搭上生抄命。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讓很多老年人失去了辨別真假的能力,很容易就被不法襲商家「忽悠」。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騙局」,到底是誰的責任?。
首先,老人時間充裕,無人陪伴:
父母們都退休在家,沒有事情可以打發時間。而子女們都忙著事業,一年百到頭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渴望被關心、被重視,這就給保健品推銷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其次,老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父母退休後,度基本上都有一份可觀的退休金,再加上平時兒女們給的一些存款。在經濟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他們有了一定的購知買能力。這些都是導致老人被騙的原因,國家不會因為個把老人的事情而引起高度重視,所以當事件發展到無法控制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這些都是正常的,道不是每個政府都是神,但政府部門也在各個方面努力。

3、保健品會銷311模式是什麼

快銷來源於一個江湖門派,行話叫「大棚買賣」,「311」其實叫「3天導口模式」。「快銷」或者「311」是被市場叫出來的。311定義就是3天快速達成銷售,短平快,是讓老闆更快掙到錢的一種有效模式。311定義就是3天快速達成銷售,短平快,是讓老闆更快掙到錢的一種有效模式。

311會銷模式的弊端:

過度依賴老顧客資源

今天我們在市場上運用的大多數新產品上市手段,基本上都是依託在老顧客資源的基礎上,而311模式在這一點上更加直接。

邀請顧客幫助申請項目在地方市場落地,那麼新顧客或資源自然不再考慮之列,因為這些顧客對產品、員工沒有感情,即便是邀請了也達不到銷售的目的。

所以,311模式是一種變相掃盪老顧客的模式,而且掃盪的意圖還很明顯。

透支顧客情感

新產品上市往往先從老顧客購買開始,常規的策略一般比較溫和,同時鑒於老顧客可能正在使用公司多款產品購買壓力較大,所以很少能推大單。

311模式在這一問題上採取的是「反其道行之」的策略,站在「推大單綁死顧客,拉高銷量」的觀點上。

忽視產品品質及退貨風險

「311模式」可以看成是一種通用的新產品上市推廣模式,為了實現「短期銷量激增」的目的,過多的關注營銷流程的設計、促銷政策的安排等,卻忽視了主要產品的把握,說到底是為了短期拉量。

新資源開發的後勁不足

拓展資料

1996年3月15日,我國衛生部發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肌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

從保健食品的定義上看,保健食品不是葯物而是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

它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葯品,不以治療為目的,不追求臨床治療效果,也不宣傳治療作用。

保健食品重在調節肌體內環境平衡與生理節律,增強肌體的防禦功能,達到保健康復目的。

保健食品一般具有營養性、感官性和安全性等。

保健食品應具有功能性,即具有調節肌體功能,這是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的區別。

如免疫調節功能、延緩衰老功能、改善記憶功能、促進生長發育功能等。

其功能須經必要的動物和(或)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其功能明確、可靠。

保健食品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一般需按產品說明規定的人群食用,這是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另一個重要的不同。

4、為什麼現在直銷的都是保健品

保健品火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zd
第一社會老齡化,中老年人是消費的主力軍。
第二,獨生子女增多;
第三,隨著社交活動增加,送禮送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四,亞健康人群增多;
第五,經濟發展,富貴病增多,需要保健品調節;
第六,中國傳統的禮儀;
最後,醫療改革的作用。
而直銷就是:把一個只有8元錢成本的產品賣到100元,再把其中的22元分給直銷員,10元分給他的上線,5元分給上上線和上上上線,然後廠家在其餘的利內潤之中拿出20-25塊去打點一下地方政府,買些什麼認證、獎狀什麼的,再捐出2塊3塊來買個慈善大獎,弄個名聲,就齊活了,就可以在中華大地上暢通無阻了。 ——還剩下30%多的利潤呢,比其他行業是容高不少,這也是直銷公司迅速發展的保證。
把做渠道和設鋪面、專櫃、進超市商場的進場費還有服務等等的費用省下來給直銷員,弄些獎勵旅遊啦什麼的,來保證他們的干勁,美其名曰「激勵」,鼓勵他們去把這8塊錢的產品賣到100塊。

5、保健品行業在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史玉柱選中保健行業,主要是看中了行業未來的發展zd潛力,體現了其作為投資人的發展眼光。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2001-2013年,我國營業保健品行業的銷售收入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除2001年,2007年市場規模增長率在個位數外,其他年份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05年市場規模增長率達到版了73.77%。
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權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前景較好。

6、新規規定保健品不能以保健功能命名嗎?

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國家食葯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表示要對保健食品進行嚴格監管,明確保健食品基本定位,嚴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規范功能聲稱管理,嚴格保健食品標簽標識和廣告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生產經營監督管理。

徵求意見稿指出,要明確保健食品基本定位。保健食品是區別於葯品和普通食品的一類特殊食品,包括補充正常膳食營養素供給不足的膳食補充劑和聲稱具有促進人體健康功能的食品。具有明確的食用量和食用方法、適宜和不適宜人群,不能替代正常膳食、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替代葯物。普通食品不能聲稱保健功能。

徵求意見稿表示,需嚴格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研究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原料目錄是實行備案管理的保健食品原料的信息列表,包括原料名稱、用量、對應的功效以及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以實現標准化備案、標准化生產。嚴格注冊產品原料安全性、有效性審評,嚴禁使用成分不清、標准不明、功效不確切的原料。普通食品不得使用僅可用於保健食品的原料。

徵求意見稿提出,要規范功能聲稱管理。強化功能聲稱科學依據的審查,功能聲稱應當具有充足的科學依據和判定標准。原則上,保健食品功能聲稱應經人體食用驗證。根據科學共識、科學依據充足程度和人體食用驗證情況,在功能聲稱用語中增加描述性的限制性用語,科學引導消費。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宣稱產品的功效。

徵求意見稿稱,需嚴格保健食品標簽標識和廣告管理。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標注的內容應當與注冊證書或備案信息的內容一致。規范保健食品標識管理,客觀反映產品功能信息,避免標簽說明書誤導宣傳,指導消費者科學選購。保健食品應當明顯標注特殊標志,產品名稱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修訂完善保健食品廣告監管法規制度,明確證書持有人的廣告主體責任,清晰界定廣告違法宣傳行為,加大廣告監管和處罰力度,依託信用體系實行聯合懲戒。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及廣告中應當重點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葯物」。普通食品不得聲稱產品功效。

徵求意見稿表示,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申請人研發主體責任,注冊或備案申請人以及生產經營企業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申請材料不真實、無法溯源復現或者存在重大缺陷的,不予注冊。落實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生產經營保健食品必須經過注冊或備案,必須獲得生產經營許可。督導生產經營者建立有效運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生產質量管理自查報告體系,對產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及質量可控性負責。落實生產企業產品上市後評價責任,將上市後人群食用情況作為申請延續的必要條件,推進供給側改革,為備案管理原料目錄的制定提供人群食用數據支撐。

徵求意見稿還稱,要嚴格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嚴把生產許可、日常監管和消費安全把關。省級監管部門落實生產企業必備條件和產品質控技術要求的全面審查許可,對生產產品的安全性、功效性、質量可控性把關。基層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有兩責」和「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和商業欺詐、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檢查中發現的商業欺詐、誘騙消費者購買等違法行為,及時將案件移送相關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市售產品的抽檢監測,針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及相關問題開展核查處置。

7、保健品市場虛假宣傳究竟亂在哪?

在保健品的推銷中,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現象十分普遍。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事件屢見不鮮,消費者對於保健品「不是葯品,對於疾病沒有治療效果」的認知意識不夠強。為什麼雖然保健品受騙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侵犯消費者健康和利益,但是打著各種「治療效果」的保健品依舊「野蠻生長」?保健品市場究竟亂在哪?


有人說,現在的保健品幾乎都成了「保騙品」。這話並不過分。這不,在電視上洗腦式播放的「極草」保健品廣告,日前被食葯監總局叫停了。「極草」的問題,就出在其生產廠家相關經營活動存在「騙」的成分。業內人士指出,該企業宣傳的「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及「含著吃」的概念,根本不是什麼高科技,而「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



媒體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葯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靠忽悠蒙騙消費者賺取暴利。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葯物。


從保健品企業商家的忽悠術看,其技術含量也不是很高,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呢?據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而這個消費群體的一個明顯特徵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被忽悠。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過一份關於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調查報告,其中的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中有21.9%的人平常會服用保健品,而且近7成服用者的保健品是自己購買的。購買保健品的老年人中,60.3%的人關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遠高於「保健品成分」,而在選擇服用保健品的原因方面,超過4成的老年消費者認為保健品「能夠調理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預防疾病」,而對於保健品「畢竟不是葯品,對於疾病沒有治療的效果」的認知意識不夠強。


正是抓住了老年人「有病治病、無病保健」的普遍心態,保健品才有了市場,也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辨識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差的特點,一些不法廠商才瞅准了機會鑽了空子,大肆生產銷售低成本高售價甚至是假冒偽劣的保健品,從老年人兜里賺錢。當然,為了能夠做到財源不斷,企業商家也都會很小心,其保健品基本都是「不求有益但求無害」,最起碼不能吃死人。至於怎麼推銷宣傳,就看各自的忽悠手段了。什麼「廣告+渠道」、會議營銷、親情營銷等,營銷模式不一而足,多條腿走路。

而「不能吃死人」的所謂底線,恰恰點出了我國保健品市場之所以亂的主因。「不能吃死人」,意味著違法風險和成本都不高,而這也是對我國相關法規標准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嚴、對違法行為懲處不重的諷刺性表達。目前,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准入門檻太低,沒有一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加之審批相對簡單,故而大量的非專業化企業湧入保健食品行業,給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造成很大困難。另外,我國政府對保健品的管理體制「重審批,輕監管」,且監管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容易導致見利都上、遇責都躲的情況,加之現行法規對違規商家處罰過低,不足以對其產生威懾作用,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顯然,要治保健品市場之亂,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提高市場准入門檻和違法犯罪成本。在監管方面,相關部門不只是要做到嚴查、嚴打、嚴管,還需深化制度改革,改變當前「重審批、輕監管」的弊端,建立完善著眼事中、事後的保健食品監管新機制,完善日常監管和長效監管。當然,還要做好普法宣傳和科普教育,提高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對保健食品的辨識能力和防範能力,正確引導消費者合理使用保健食品,養成科學飲食、安全消費的習慣。

8、保健品行業的市場前景如何?

是的,雖然投資保健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也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要有雄厚的公司背景,一支完善的研發隊伍,要有自然地道的原料取材,精緻,精心地全方位保障人類身體健康。要完全取得消費者的親睞,一定得靠品質與信譽說話。
當初我們廣州微笑公司的老總也是看中這一市場的前景,創辦了「健康教練」這一保健品品牌,現在看來是明智的!下面的數據,是我在報上看到的,更有力地證實了它:
經過2003-2008年6年的調整期,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從2009年開始邁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2009年,中國以13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被稱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2009年我國保健品累計進出口額達2億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額達8910萬美元,同比增長2.2%;進口額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9%。
隨著2009年國家基本醫葯目錄的推出,通過政府采購的葯品價格將大幅降低,葯廠為進入醫葯招標也將會壓低葯價。雖然不至於無錢可賺,但毛利率走低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在這一背景之下,保健品因為其穩定的利潤率開始獲得各大制葯企業的青睞,可以預見今後保健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盡管10年前規模很小,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是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將呈現消費者群體多元化、保健品銷售模式專營化、宣傳模式推陳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費四大趨勢。

9、保健品這個行業大家覺得怎麼樣,市場行業如何?

保健品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剛性需求不斷增長

保健品行業基本概況

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品無論是那種類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速效的,但長時間服用可使人受益的特徵。

目前市場上的保健品大體可以分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葯品、保健化妝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質,如茶、酒、蜂製品、飲品、湯品、鮮汁、葯膳等,具有色、香、形、質要求,一般在劑量上無要求。

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受益於經濟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保健品行業在我國迅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保健品行業規模從2002年的44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376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0%。預計到2018年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614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12%,2022年將達到3,572億元。

保健品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保健品與葯不同,消費者服用保健品後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安慰劑效應」:即保健品需要長期服用,且高價格保健品的效果更佳,因此保健品天然具備較高的品牌溢價和較強的提價能力,無論從消費量還是價格上,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消費升級以及保健品的消費者教育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預期國內保健品市場維持高速發展。另外,從行業集中度看,保健品行業仍較為分散,CR3/CR5分別為23.8%/34.3%,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保健品企業數量分析

國保健品製造企業平均毛利率可以達到40%以上,凈利率在15-20%之間,較高的利潤、監管不嚴、進入門檻低等原因共同導致大量中小型企業先後進入,廠商數量眾多。截止到2017年我國約有2317家保健品生產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前二十名的企業銷售收入僅佔38.6%的市場份額,市場末端長尾存在著眾多規模較小、品牌不知名的地方企業。

國民購買力增強

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購買力快速增長,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也隨之增長,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一方面,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2016年達到2.38萬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16%;另一方面,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也快速增長,2016年增長到1,307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74%。

剛性需求增長

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中,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結合人們的健康需求,都將激發保健食品市場持續不斷發展的是我國健康需求的巨大剛需。當前保健食品的市場格局、營銷模式要求企業研發的技術和方法不斷增加,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來滿足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手段。在營銷手段上,除去傳統商超和直銷等渠道外,微信營銷、電子商務等也漸成主流,銷售手段日趨多樣。

發展空間大

我國保健品品牌和發達國家品牌發展相比仍處於初級階段,品牌、質量、服務價值和競爭力等方面均與國外品牌有差距,消費者對於國外保健品品牌的傾向性也反向刺激國內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場力量倒逼行業轉型升級,從需求端促進保健品行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拉動行業空間放量增長。

10、保險和保健品的未來發展!

在國內~~copy
這2大行業正在逐步向傳銷靠攏~~靠近~~

正在變成演化成傳銷的洗腦模式、金字塔模式~~

反正這是2個利潤極高的行業,
從業人員大量素質低、缺乏職知業道德,
為了快速賺錢、欺騙消費者,過度透道支了行業信譽!!
嚴重敗壞了行業道德!!

利潤是巨額額的,市場是巨大的~~~信譽是沒有的!

與保健品改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