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基本衛生保健的特點

基本衛生保健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0-06-15 18:19:02

1、幼兒統的特點與衛生保健有哪些?

消化系統由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組成,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消化腺包括:胃腺和小腸腺、唾液腺、肝、膽汁、胰腺。

小兒由於處在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與成人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消化系統也具有一定的特點。

1.口腔

(1)小兒口腔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容易損傷和出血,故不能用手或粗糙的物品擦洗。舌短而寬,咀嚼肌發育好,所以出生後即能吮奶。新生兒唾液腺發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小,5個月內嬰兒唾液反應呈酸性,不利於唾液澱粉酶發揮作用。

(2)處於換牙階段時,幼兒口腔較小,黏膜薄嫩,易於損傷。嬰兒的牙齒叫乳牙,在出生後6~8個月開始出牙(也有早在4個月或晚至10個月才出牙的,這都屬於正常范圍),2歲左右基本出齊,共20個。從6、7歲開始,乳牙松動。先後脫落,逐漸換上恆牙。13歲左右換牙完畢,共32個,其中有20個與乳牙交換,12個磨牙是在乳牙後邊增生出來的。4個智齒,通常在25歲出齊,有的人終生不出。

兒童換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新生兒有20個乳牙的牙胚,嬰兒期,在乳牙萌出的過程中,恆牙已開始發育;在恆牙逐漸發育成熟的過程中,乳牙的牙根逐漸被吸收。於是,乳牙松動、脫落,恆牙露出牙槽。兒童恆牙出現的順序和乳齒萌出的順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3)易得齲齒。幼兒乳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軟脆,容易被殘留在齒縫里的食物經細菌作用而腐蝕,產生齲齒;受忽冷忽熱的刺激或咬硬東西,也可能使釉質產生裂縫或脫落。乳牙的牙髓腔較大,外層組織較薄,一旦齲齒,很容易穿通,使牙神經暴露在外,引起疼痛。

齲齒的危害性很大:幼兒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勢必加重胃的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牙周圍組織的感染,病菌會從患處侵入機體引起其他疾病。如胃炎、風濕病、心臟內膜炎等。使恆牙的萌出受到阻礙或錯位,影響換牙的正常進行,造成牙列畸形。

2.食道與胃的特點

(1)食道。幼兒食道比成人的短而狹窄,黏膜薄嫩,管壁彈性較差,易於損傷。

(2)胃。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至開始行走時,才逐漸變為垂直,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關閉作用不強,過多吞咽空氣後,容易發生溢奶現象。幼兒胃的容積較小,胃黏膜薄嫩;胃壁肌肉組織、彈性組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未完善,伸展、蠕動機能差;胃腺數目和胃液中消化酶含量少,胃酸濃度低。所以,幼兒消化能力較弱。

3.腸的特點

(1)吸收能力比較強,成人腸的總長度為軀乾的8~9倍,兒童腸的總長度相當於軀乾的12~13倍;腸黏膜發育較好,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腸的內徑較寬,分布在腸壁上的絨毛數幾乎和成人相等。所以,兒童的吸收能力相對比消化能力強。

(2)腸的位置不太固定,嬰幼兒由於腸的位置不穩固,容易發生腸套疊,尤其是嬰兒。

(3)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幼兒由於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腸的內容物通過較慢。因此,兒童容易發生便秘和糞中毒。

4.肝臟的3大特點

(1)幼兒的肝臟相對來說比成人大。5~6歲的兒童肝重約占身體的3.3%,而成人只佔2.8%。正常嬰兒的肝臟常可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約兩厘米處摸到,質軟如舌;6~7歲以後縮入肋弓內不易觸摸到。

(2)膽囊小,膽汁少。幼兒由於肝小葉和肝細胞發育不健全,膽囊小,分泌膽汁較少,消化脂肪的能力差。

(3)解毒功能差。幼兒的肝臟解毒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同時,幼兒肝臟血管豐富,含血量較多,結締組織少,肝細胞代謝旺盛,所以患肝炎後恢復快,肝不易硬化。

5.胰腺的特點

小兒有胰腺但不發達,剛出生時僅重2~3.5克,4~5歲時重20克,成人可達65~100克。嬰幼兒胰腺富有血管及結締組織,但實質細胞較少,分化不全。新生兒期,胰腺已能分泌較多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澱粉酶,但澱粉酶在3個月以下的孩子身上活性較低,因此,不宜過早地喂嬰兒澱粉類食物。幼兒期,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接近成人標准,跟腸液協同作用,保證了小腸內消化過程的最後完成。消化功能健全,孩子就能獲取充足的營養,促使機體健康地生長發育。因此,必須注意兒童消化系統的衛生。

2、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

基本衛生保健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公共衛生服務,我們的建議包括:(1)計劃免疫接種和管理;(2)計劃生育和婦女孕產期保健服務;(3)兒童保健服務;(4)結核病、艾滋病、非來典型肺炎、鼠疫、禽流感、血吸蟲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自5)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

二是基本醫療服務,定位於保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急診、急救應急處理等。一個比較可行的選擇方案是:依據目前政府的籌資能力,結合全國范圍內的疾病發生特點,選擇特定服務內容,並將其具體化為特定的、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手段和基本葯品。

3、簡述教師具備開展幼兒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哪些?

教師具備開展幼兒衛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了解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掌握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具備一定的衛生保健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關注幼兒的身心佳康。會簡單的對外傷進行消毒包紮處理等。

4、簡述教師具備開展幼兒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都有哪些?

基本知識:如兒童個生長發育階段的身體特徵、特點,以及開展保健工作的步驟。
技能:突發事故的應對能力,及善後處理。

5、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基本衛生保健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公共衛生服務,我們的建議包括:(1)計劃免疫接種和管理;(2)計劃生育和婦女孕產期保健服務;(3)兒童保健服務;(4)結核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鼠疫、禽流感、血吸蟲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5)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
二是基本醫療服務,定位於保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急診、急救應急處理等。一個比較可行的選擇方案是:依據目前政府的籌資能力,結合全國范圍內的疾病發生特點,選擇特定服務內容,並將其具體化為特定的、可以解決大部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手段和基本葯品。

與基本衛生保健的特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