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鴻茅葯酒有什麼功效?能治什麼病
鴻茅葯酒功能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主要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等症。 忌用症狀:陰虛陽亢患者及孕婦慎用。 葯物成分: 制何首烏l5g,地黃l5g,白芷l5g,山葯(炒)l5g,五倍子l5g,廣藿香l5g,人參30g,桑白皮15g,海桐皮l5g,甘松15g,獨活l5g,蒼術(炒)l5g,川芎l5g,菟絲子(鹽炒)l5g,茯神15g,青皮(炒)l5g,草果15g,山茱萸(去核)15g,附子(制)l5g,厚朴30g,陳皮15g,五味子15g,牛膝15g,枳實(炒)30g,高良姜15g,山奈15g,款冬花l5g,小茴香(鹽炒)240g,桔梗60g,熟地黃30g,九節菖蒲30g,白術(炒)45g,檳榔45g,甘草30g,當歸90g,秦艽15g,紅花60g,莪術l5g,蓮子(去心)l5g,木瓜l5g,麥冬(去心)l5g,羌活15g,香附(炒)15g,肉蓯蓉15g,黃芪15g,天冬l5g,桃仁l5g,梔子(炒)15g,澤瀉l5g,烏葯15g,半夏(制)l5g,天南星(制)l5g,苦杏仁(去皮、尖)l5g,茯苓30g,遠志l5g,淫羊藿(炒)15g,三棱(醋制)15g,茜草15g,砂仁60g,肉桂120g,白豆蔻60g,紅豆蔻30g,蓽茇60g,沉香30g,豹骨15g,麝香1g,紅曲900g。 製作方法:以上六十七味,除紅曲外,麝香研細,豹骨加五倍量水煎煮10小時,至膠盡,將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狀,放冷,備用;砂仁、肉桂、白豆蔻、紅豆蔻、蓽茇、沉香粉碎成粗粉,其餘制何首烏等五十八味另粉碎成粗粉。另取白酒157500g、紅糖22680g、冰糖7440g及紅曲共置罐中,加入上述葯粉,隔水加熱,燉至酒沸,傾入缸內,冷卻後密封靜置兩個月以上,取上清液,將殘渣壓榨,榨出液澄清後,加入麝香細粉,攪勻,密封靜置,與上清液合並,製成187000g,濾過,即得。
2、中老年祛濕解毒保健酒有那些?
1、王老吉: 由10味中葯組成:以崗梅、淡竹葉、五指柑清心火、解熱毒;配以山芝麻、布楂葉、金沙藤、金櫻根、木蝴蝶利濕通淋,除腸胃之火;再以金錢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這些中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體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葉、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氣味芳香,清熱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濕。 3、鄧老涼茶: 包括金銀花、菊花、蒲公英、霜桑葉等中葯,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抗病毒、解熱、抗炎等作用。板藍根:板藍根顆粒的主要成分為板藍根。板藍根具有明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對多種致病菌如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連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賀志氏及費氏痢疾桿菌、腸炎桿菌和A刑腦炎球菌均有抑製作用,是用於治療溫病發熱、熱毒、咽喉腫痛等病的良葯。 4、清開靈: 由金銀花、黃芩、板藍根、梔子、水牛角、動物膽酸、珍珠層粉等8味中葯組方製成。該葯具有抗病毒、清熱毒、醒腦開竅、抗菌等功能。對各種病毒(熱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5、金銀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風熱感冒、熱血毒痢、痛腫疔瘡、溫病發熱等功效。 6、五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選用純中葯精製而成,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濕、健胃消滯等作用。 DIY夏季保健涼茶 1、陳皮茶:將干橘子皮10克洗凈,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燜10分鍾左右,然後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後,放入冰箱中冰鎮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2、桑菊茶: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後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製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3、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葯滑石、白術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鍾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後飲用,可防暑降溫。 4、西瓜皮涼茶:很多人吃完西瓜將皮丟棄很可惜,可將外皮綠色的那一層利用起來,洗凈後切成碎塊,放入適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西瓜皮涼茶 將西瓜皮綠色的那一層外皮,洗凈後切成碎塊,放入適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 5、薄荷涼茶:到中葯鋪買回薄荷葉、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鍾後,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提神醒腦。 桑葉、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洗凈,放入茶壺內,用開水泡10分鍾即成。代替茶水隨時飲用,辛涼解表,適用於風熱感冒 . 香蘭涼茶 將藿香9克與佩蘭9克洗凈後,和茶葉6克一起放入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沖溶,蓋上蓋悶5分鍾,再加入冰塊冷卻,即可飲用。這種調配茶可解熱祛風,清暑化濕,開胃止嘔。 二十四味涼茶 配方:棗片、金銀花、杭白菊、玫瑰花、烏龍茶、黃山貢菊、臘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麥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蓮心、果乾、薄荷、毛峰茶、銀菊、玫瑰茄、銀杏葉、冰糖。 降火、清熱祛濕、清熱解暑、去濕消滯、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或養顏護膚、保健止渴等作用 四時感冒茶 1藿香 3錢 止嘔 2連翹 3錢 疏風 3牛蒡子 3錢 利咽散腫 4荊芥 3錢 祛風解表,醫治感冒 5防風 3錢 祛濕止痛 6桔梗 3錢 開宣肺氣,祛痰 7甘草 1錢 調和葯性 8菊花 5錢 明目 9生薑 3片 祛風,止嘔,止咳 10北杏 3錢 止咳平緩 11川弓 3錢 活血行氣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四時感冒,鼻塞頭痛,咽喉不利,痰多咳嗽,消暑利濕。 禁忌:一般皆可飲用。 清熱祛濕茶 1.金銀花 5錢 清熱解毒 2.夏枯草 5錢 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 3.棉茵陳 5錢 利濕 4.白菊花 5錢 舒風清熱,解毒,明目 5.川萆薢 3錢 祛風濕 6.土茯苓 3錢 解毒,利關節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清熱除濕。 禁忌:虛寒人士或孕婦忌服,胃寒者可以加生薑2片,陳皮1錢同煲。 適合人群:小便赤痛,舌偏黃白,口舌生瘡。 銀花解毒茶 1.金銀花 5錢 清熱解毒 2.夏枯草 5錢 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 3.蒲公英 5錢 利濕 4.白菊花 5錢 舒風清熱,解毒,明目 5.生地 3錢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6.魚腥草 3錢 清熱解毒,除濕通淋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清熱解毒,養陰生津。 禁忌:虛寒人士或孕婦忌服,胃寒者可以加生薑2片,陳皮1錢同煲。
3、有誰喝過鴻茅葯酒,有什麼葯效
鴻茅葯酒
[成 份] 制何首烏、地黃、白芷、山葯(炒)、五倍子、廣藿香、人參、桑白皮、海桐皮、甘松、獨活、蒼術(炒)、川芎、菟絲子(鹽炒)、茯神、青皮(炒)、草果、山茱萸(去核)、附子(制)、厚朴、陳皮、五味子、牛膝、枳實(炒)、高良姜、山柰、款冬花、小茴香(鹽炒)、桔梗、熟地黃、九節菖蒲、白術(炒)、檳榔、甘草、當歸、秦艽、紅花、莪術、蓮子(去心)、木瓜、麥冬(去心)、羌活、香附(炒)、肉蓯蓉、黃芪、天冬、桃仁、梔子(炒)、澤瀉、烏葯、半夏(制)、天南星(制)、苦杏仁(去皮、尖)、茯苓、遠志、淫羊藿(炒)、三棱(醋制)、茜草、砂仁、肉桂、白豆蔻、紅豆蔻、蓽茇、沉香、豹骨、人工麝香、紅曲。輔料為白酒、紅糖、冰糖
4、黃蜂酒有什麼功效
黃蜂酒的功效:
功能驅風攻毒,消腫止痛。多外用治療癰疽瘡瘍、癬疥、療毒、瘰癧、燒傷、乳癰、乳癌、牙痛、癮疹等症。
皇蜂酒的功效與作用一:治口瘡,用馬蜂窩30克(剪碎,放入鍋中炒至焦黃),白芷10克,冰片5克,研為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量葯末,以茶油調糊塗患部。每日3-4次。
皇蜂酒的功效與作用二:治過敏性鼻炎,蜂房、黃芪、黨參、赤芍、白芷、柴胡各12克,蒼耳子、辛夷花、薄荷(後下)、甘草各6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天一劑,10劑為一療程。
皇蜂酒的功效與作用三:治頭癬,馬蜂窩一個,蜈蚣兩條,明礬適量。將明礬研末,放於蜂窩孔中,然後,連同蜈蚣置瓦片上以文火烤焦,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勻擦塗患部。
皇蜂酒適宜人群:
易缺氧,經常頭痛、偏頭痛的人群 精力不足,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的人群 早衰,記憶力下降的人群 年老體弱,病後康復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忍受壓力上班族或經常熬夜的人群 體質虛弱,多病的人群 有風濕或類風濕疾病的人群 腰膝酸軟,性慾減退,或有陽痿、早泄等症狀的人群 前列腺增生、津液不足的人群 食用注意: 每日1~2次,每次25~50ml 。
參考資料 網路 馬蜂5、養生酒有哪些呀?藍莓紅酒是嗎?
養生酒比如人參枸杞酒、鹿鞭酒、勁酒等,藍莓紅酒應該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什麼酒都不要貪杯,多了就會產生傷害。
6、鴻茅葯酒什麼季節喝比較好
鴻茅葯酒宜飯後服用;不勝酒者慎服。
鴻茅葯酒為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1瓶約服用半個月。鴻茅葯酒具有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
7、為什麼一些滋補的葯酒非要用酒泡?
什麼是葯酒?
簡單的講就是「葯+酒」。酒在醫學上的應用是中國祖先的一大發明。
為什麼要用酒泡葯而不用別的呢?
《漢書食貨志》記載「酒為百葯之長」。酒能「通血脈、散濕氣」,「溫腸胃、御風寒」,「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開胃下食,除風下氣」。古代除夕,男女老少都必飲「屠蘇酒」,用大黃、白術、桂枝、桔梗、防風等泡酒而成。端午節喝艾葉酒,重陽節飲菊花酒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用酒泡葯,不僅使葯中的成分充分溶解出來,便於人體吸收,酒還能「宣通血脈,善行引導葯物直達病所,提高療效。」用酒泡葯,不僅不易變質,而且便於保存,可以隨時飲用。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列舉了369 種不同功效的葯酒。如五加皮酒,能「祛風濕凄痹,壯筋骨,填精髓」。當陽酒,能「和血脈,壯筋骨,止諸痛,調經」。人參酒,能「補中氣,通活諸虛」。黃精酒,能「壯筋骨,益精髓,褒白發」。
從功能上分,葯酒分為醫療類葯酒和滋補類葯酒兩大類。
今天,我們介紹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屬於「痹症」,由於它病程長,纏綿難愈,反復發作無常,導致喪失工作與生活能力。
風濕性關節炎由於症狀不同又分風、寒、濕、熱4 種,有時它們相互結合,侵犯人體。它們的症狀為:
風——遊走性的關節痛;
寒——固定性的劇痛、冷痛,遇寒則痛,得熱則減:
濕——痛處感覺緊、困、沉重、麻木。
熱——局部灼熱、紅腫、疼痛,得冷則舒。
為了方便大家判斷,這4 類還可歸劃為兩個截然不相同的大類:「風寒濕型」、「風濕熱型」。
下面介紹一適合各類風濕的常用葯酒——蘄蛇葯酒。
功能:祛風除濕,活終止痛,強筋壯骨。
配方:蘄蛇12 克、獨活10 克、羌活10 克、紅花10 克、防風10 克、天麻10 克、當歸10 克、秦艽10 克、五加皮10 克,加白酒(45~55 度)2 千克、冰糖200 克泡製。
方一:偏「風寒濕型」。
如果您能判斷自己是「風寒濕型」(冷痛、酸痛),則在上面九位葯的基礎上,再加兩位葯:川烏10 克和草烏10 克。
方二:偏「風濕熱型」。
如果您能判斷自己是「風濕熱型」(灼痛、紅腫),則在上面九位葯的基礎上,另加兩位不同的葯:黃滕10 克和虎杖10 克。
泡製要點:
1.浸泡時間為夏天5 日,冬天10 日。
2.泡製容器為玻璃或瓷器,不可用金屬器皿。
3.每天控制飲量為2 小盅,切忌濫飲、洶酒。
中葯泡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內經素問》載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葯酒。時至今日,葯酒仍在廣泛使用。
葯酒又名酒劑,系用白酒浸提葯材而得到的澄明液體制劑,多供內服,少數作外用,也有些葯酒內服與外用兼有效。為了矯味,葯酒也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葯酒的製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迴流熱浸四種方法。民間通常採用冷浸法,即將葯材與白酒共置於密閉的容器內,室溫下浸泡,定期攪拌,一般浸漬30天以上。
由於酒本身有行血活絡的功效,易於吸收和發散,因此葯酒通常用於風寒濕痹,具有祛風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見的有舒筋活絡酒、胡蜂酒、國公酒、三兩半葯酒、馮了性風濕跌打葯酒等(以上均為《中國葯典》所收載)。此類葯酒嚴禁孕婦服用,即便是外用,也嚴禁塗搽腹部,以免引起流產。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對葯材可以提取出較高比例的成分,民間習慣用貴重葯材浸泡葯酒,用於滋陰補腎、養血固精。常見的有參茸酒、三鞭酒、人參酒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葯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醫方葯理論。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視不夠,經常隨意調配中葯,浸泡葯酒飲用,配方的不合理會使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飲用無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葯酒,應該在醫生或葯師的指導下,調配處方,並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一般為1:4—1:30。
浸泡葯酒所用白酒的酒精含量通常為50—60%。因為含有高濃度的酒精,會刺激消化道,加快血行速度,增加心臟負擔,抑制甲狀腺素分泌等,所以葯酒不適合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支氣管炎、哮喘患者等服用,也不適合兒童、孕婦服用。另外,服用其他葯物的同時,也應該避免飲用葯酒。
李時珍說:「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物損益兼行。葯酒亦然。」可見葯酒雖好,但必須適度飲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為宜,切不可過量飲用。孫思邈說:「冬服葯酒二三劑,立春即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說明冬季是飲用葯酒的最佳時節,尤其對於中老年人。
8、鴻茅 葯酒效果怎麼樣呢?
07年重新上市的鴻茅葯酒在短時間內便席捲全國,掀起了一股搶購熱潮,如今的鴻茅葯酒已經暢銷全國各地,在全國的數十萬家葯店都有銷售。鴻茅葯酒在熱銷的同時,其廣告也在全國各電視台滾動
播出,這是很多人對鴻茅葯酒耳熟能詳,那麼,鴻茅葯酒到底怎麼樣呢,它的療效有廣告中說的那麼好嗎?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鴻茅葯酒到底怎麼樣,療效究竟如何!
鴻茅葯酒源於我國內蒙古,清朝時期山西人王吉天走西口來到今內蒙古涼城廣漢營,見此地盛產葯材,而且山清水秀,於是就定居此地,根據祖傳秘方研製鴻茅葯酒,為飽受風濕骨病困擾的蒙漢民
眾帶來了福音。
王吉天往返口外,路經察哈爾營(今涼城縣廠漢營鄉),見此地山泉清幽,遍地珍奇葯草,遂於乾隆初年舉家遷居於此。當時,邊塞之地苦寒,缺醫少葯,蒙漢群眾常患腰腿疼痛等風寒濕痹之症。
王氏心憫於此,在熟諳中葯的基礎上,結合藏蒙醫學精華,採集數十種上等葯材,施以奇法溶入酒中,終於成功創制發明了鴻茅葯酒,並在鴻茅古鎮開辦了「隆盛榮」釀酒坊。
鴻茅葯酒方出自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是中國用葯最多的中葯復方酒劑。本方葯物眾多,包括有祛風燥濕葯、通經活血葯、溫里助陽葯、芳香開竅葯、溫化寒痰葯、健脾和胃葯、補氣養陰
葯和滋陰壯陽葯等十八大類六十七味葯;方中多證兼顧,數法並備,各種葯材珠聯璧合,祛風濕寒邪而不傷正,扶正氣而不滯邪,適用症極廣,功效以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及
婦女氣虛血虧等症為最,飲之每奏奇效,數百年來歷久不衰。
1997年,鴻茅處方和製法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
鴻茅葯酒配方
制何首烏 15g 地黃 15g 白芷 15g 山葯(炒) 15g 五倍子 15g 廣藿香 15g 人參 30g 桑白皮 15g 海桐皮 15g 甘松 15g 獨活 15g 蒼術(炒) 15g 川芎 15g 菟絲子(鹽炒) 15g 茯神 15g 青皮(炒)
15g 草果 15g 山茱萸(去核) 15g 附子(制) 15g 厚朴 30g 陳皮 15g 五味子 15g 牛膝 15g 枳實(炒) 30g 高良姜 15g 山柰 15g 款冬花 15g 小茴香(鹽炒) 240g 桔梗 60g 熟地黃 30g 九節菖
蒲 30g 白術(炒) 45g 檳榔 45g 甘草 30g 當歸 90g 秦艽 15g 紅花 60g 莪術 15g 蓮子(去心) 15g 木瓜 15g 麥冬(去心) 15g 羌活 15g 香附(炒) 15g 肉蓯蓉 15g 黃芪 15g 天冬 15g 桃仁
15g 梔子(炒) 15g 澤瀉 15g 烏葯 15g 半夏(制) 15g 天南星(制) 15g 苦杏仁(去皮、尖)15g 茯苓 30g 遠志 15g 淫羊藿(炒) 15g 三棱(醋制) 15g 茜草 15g 砂仁 60g 肉桂 120g 白豆蔻 60g 紅
豆蔻 30g 蓽茇 60g 沉香 30g 豹骨 15g 麝香 1g 紅曲 900g 成分多,效果顯著
鴻茅葯酒-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等症。
鴻茅葯酒療效
中國葯酒文化源遠流長,葯酒在古代就成為我國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我國最古的葯酒釀制方,是在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葯酒中的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
劑,葯酒中主要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溫陽的滋補強身之品,同時酒本身又有辛散溫通的功效。因此葯酒療法可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患的防治,並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而鴻茅葯酒內含六十七味
龐大中葯組方,葯用價值極高,對風寒濕痹、筋骨疼痛、風濕骨病、脾胃虛寒、腎虧腰酸及女性氣虛血虧等五大中老年慢性病症治療效果甚佳,有「中華葯酒第一方」的美譽。此外,鴻茅葯酒還是中國
古代10大宮廷貢酒中位列第五的唯一葯酒,從道光皇帝開始,成為被指定的御用葯酒,歷代進貢,2008年入選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鴻茅葯酒進入大連市場三個月,銷售量迅速攀升,現以成為大多數葯房銷售最好的產品,究其原因,產品療效是關鍵.270年歷史,67味大組方,這兩個數據是鴻茅葯酒的標志,近年來消費者在保健品選擇上
,頗具心思.很多人是通過上網,查閱相關書籍之後,才選擇和信任鴻茅葯酒的,這也從側面看出鴻茅葯酒療效的可靠,而這種可靠就是葯酒銷售火暴的基礎.短短的三個月,鴻茅葯酒的消費者的購買方式發生
了很大變化:以前是一瓶一瓶地試探性買,現在是整箱地搬;以前是單個人來買,現在是告之親友一起來買,優質的療效贏得了廣泛的口碑,也直接導致了鴻茅葯酒的銷量上升.眾多中老年人在患有風濕骨病
的同時,往往還伴有心腦血管病,前列腺疾病,腎虧腎虛腸胃病和氣血虧虛等症.這種情況中醫叫「病機叢雜,三焦不通,多臟受累」.如用常規的單方葯小方葯,就會發現,只對一兩樣小毛病有改善,可對自己
身上的那些老病頑病效果就不明顯.鴻茅葯酒的67味組方,就是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老大難病的.鴻茅葯酒能治什麼就治什麼,67味大組方國家批準的治療多種慢性病的功能,清楚明白印在包裝盒上!請廣
大消費者在選購葯酒時仔細分辨是否與宣傳內容吻合
9、鴻茅葯酒到底好不好使?我看褒貶不一呀
你沒事吧?鴻茅葯酒虛假宣傳,逮捕講實話的醫生,全國人民人人喊打!
10、一個葯酒配方。請問懂中醫葯的朋友歸尾,紅花,乳香,沒葯,姜黃,木香,枳殼,桔梗,川芎,丹皮,荊芥,
歸尾,紅花,乳香,沒葯,姜黃,木香,枳殼,桔梗,川芎,丹皮,荊芥,桃仁,梔子,赤芍,血竭,虎骨,沉香。各15克:功效是活血散瘀、祛風除濕的,跌打損傷、風濕骨痛所用...
可以不用虎骨,也不必其他替代,多加骨碎補、續斷兩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