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前的不良上網習慣導致現在晚上睡覺睡不著
太晚睡覺等於自殺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Medicine,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加強鍛煉慢慢調整
2、人體哪三大「特區」要保健?
人體好比一台復雜的機器,有些部位相百當重要。醫學家認為,人體有三大保健「特區」,即背部、腋部、肚臍。
中醫養生家指出,後背正中的脊柱是人體兩條最大經脈之一的督脈必經之地,脊柱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與五臟六腑聯系密切。背部保健時,度有益於氣息運行,血脈流暢。現代醫學發現,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沖擊力很強的免疫細胞。如患感冒或中暑後,用「刮痧」、「擦背」等是激活背部免疫細胞的好辦法,可治療感冒和局部疼痛。
腋窩是一個位於肩、背和胸壁之間的空隙,蘊藏著知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假如他人用手接觸,被接觸者就會控制不住大笑。腋部保健至少有兩點作用:一是刺激神經、血管和淋巴結,促進神經體液循環,使道全身器官能享受到更多的養分與氧氣;二是由其引發的大笑,使人體所有的器官甚至細胞都得到運動,於腦、心臟和肺最為有益。
肚臍是中醫養生專家十分重視的又一個專保健區域。醫生用葯物敷貼或針灸、熱熨等方法療疾。如敷以黃連粉、牛黃粉能退燒,檀香、細屬辛粉調酒敷之可緩解心絞痛,用珍珠粉、凡參粉調敷能治療失眠,用砂仁積實敷之可調理消化不良。對於健康人,肚臍保健則可神清氣爽,身體強健。
3、總是睡不著,真想提高睡眠。哪位懂醫學的人士告訴我,按摩身體的哪個部位,能夠顯著提高睡眠。在此感謝了
將大蔥白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百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睡,連續幾天可治失度眠症。
每天晚上睡覺前來一個溫知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關節鬆弛,血液循環道加快,幫助你安然入睡。
睡前少回講太多話,忌飲濃茶,睡前勿大用腦,可用熱水加醋洗腳
----簡單方答便(純屬正文)---760586683為您解答
4、什麼是夾肢窩?
胳肢窩就是腋窩的俗稱,腋窩位於臂膀與胸部連接處的凹陷部位,正常人體有兩個對稱的腋窩,腋窩內含有大量淋巴結群,被醫家稱為人體三大保健特區之一。
5、人體有哪四大器官拜託各位大神
人體有幾大器官】 人體有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組織神經。 人體器官———人體器官很多,很難劃分,在現代醫學中,把軀干分為上下兩各腔洞即,胸腔和腹腔,中間由一叫做橫隔膜分開。上面的胸腔中有心臟、肺臟,食道、氣管、支氣管、和大動脈等器官組織,而下面的腹腔中有胃、肝臟、膽囊、胰臟、小腸、大腸、腎臟、膀胱、輸尿管、子宮、卵巢、輸卵管、脾臟等器官組織。 人體七大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人體因其生理作用的不同也可分為如下十二個系統: 1、心臟血管系 2、呼吸系 3、消化系(腸胃管、肝、膽、胰) 4、腎臟泌尿系 5、內分泌系(甲狀腺、腦下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 6、新陳代謝系 7、血液淋巴系 8、皮膚 9、神經系 10、肌肉骨骼系 11、生殖系 12、免疫系
6、養生小常識
7、女人經常按磨有效果么
女人身體5大特區,而女性每天做好這五個特區的保健時,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排毒清體,從而達到強身健體、抗衰老的效果。
女人必會:按摩五個特區不會老
特區一:腹臍
關鍵詞: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要塞」,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神闕」。對腹臍部按揉刺激、調理,可益肺固腎,安神寧心,舒肝利膽,通利三焦,防病健體。
揉腹還對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保健方法:
兩手重疊,按於肚臍,適度用力,同時保持呼吸自然,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
對於平日缺乏鍛煉的人群,建議養成在閑暇時間或散步的時候雙手掌交替拍打(頻率為每秒鍾一次)中下腹部20分鍾,有促進腹部新陳代謝的作用。
女人必會:按摩五個特區不會老
特區二:耳部
關鍵詞:預防耳部凍瘡,幫助養腎。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凍瘡,並能起到健腎壯腰、養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
提拉耳垂。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鍾。
手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等功效。
女人必會:按摩五個特區不會老
特區三:前胸
關鍵詞:增強心肺功能。
一個人免疫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胸腺素濃度的高低,對胸腺予以調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強身延年。
保健方法:
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來回擦摸50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摩擦50次。然後,再用手掌跟對著胸部中間上下來回摩擦50次;還可用兩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後背,每次拍100餘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增強心肺功能。
女人必會:按摩五個特區不會老
特區四:背部
關鍵詞: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經常對背部經絡和肌肉進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經絡,安心安神,幫助預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保健方法:
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錘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頸部);或採取背部按摩理療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女人必會:按摩五個特區不會老
特區五:脊柱
關鍵詞:促進消化,預防脊柱常見病。
現在約有70%的人因平時缺乏對脊柱特區的正確保健而使之產生了病變。脊柱特區有四個生理彎曲,最易發生病變的有頸部(頸椎病)和腰部彎曲(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
保健方法:
每天晚上對脊柱進行按摩理療、刮痧、拔火罐、輕輕拍打。
在脊柱特區進行針刺、中醫蜂療及艾灸,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
女性每天做好這五個特區的保健時,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排毒清體,從而達到強身健體、抗衰老的效果。
8、人體的幾大養生部位你知道有哪些?
搓額方法:左右輪流上下搓額頭50下,經常搓額可以清醒大腦,還可以延緩皺紋的產生。
搓鼻方法:用雙手食指搓鼻樑的兩側。經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手方法:雙手先對搓手背50下,然後再對搓手掌50下。經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紐,增加雙手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抗寒性,還可以延緩雙手的衰老。
搓耳方法: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搓腹方法:先左手後右手,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地輪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進消化,防止積食和便秘。
搓腰方法: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
搓胸方法:先左手後右手在兩肋中間「胸腺」穴位輪流各搓50下,經常搓胸能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搓足方法: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激化和增強內分泌系統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並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頭部,養生關鍵詞:勤曬、梳頭、多動。
頭部是人體第一保健特區,中醫認為,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匯於此,有50多個穴位與全身器官關系密切。現代醫學也指出,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統領人的一切活動。因此,需要特別保護。專家建議多按摩頭部,可以用手代替梳子梳頭,按照從頭頂到後腦勺,再從頭頂到耳朵兩側的順序,來回各推三四十次,使頭部產生熱麻感。
曬太陽也是頭部保健的好方法,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吃完午飯,讓陽光灑在頭頂的百會穴。曬15分鍾,能夠通暢百脈、養腦補陽。大腦還對氧氣情有獨鍾,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大腦血液循環,保證充足的血氧供應,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可以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延緩衰老。
耳朵,養生關鍵詞:捏、搓、彈、揪。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對身體保健也有重要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耳朵是全身經絡的匯集之處,聯系著全身的每一個器官,其中與腎臟關系最為密切。有專家指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搓彈雙耳是最廉價的強腎方法。
兩手分別輕捏左右耳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做兩三次,每次1分鍾。長期堅持,能起到抗衰養顏的作用,對頭痛、耳鳴等疾病也有幫助。
前胸,養生關鍵詞:拍打、擴胸、深呼吸。
前胸主宰著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器官――胸腺,是心臟和肺最強有力的保護傘。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寬中理氣,還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
可以採取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並攏、掌心中空,對准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鍾。也可以用手掌上下摩擦頸部到心窩的部位。另外,還要多做擴胸運動和深呼吸。
腋窩,養生關鍵詞:按揉、輕彈。
腋窩是人們平時容易忽略的保健部位,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心臟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淺。中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極泉,按摩此穴位有寬胸寧神、強心的功效。
有專家建議,平時可以多按揉腋窩,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左側腋窩15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3至5分鍾即可。還可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後背,養生關鍵詞:防寒、蹭門框、熱浴。
中醫理論認為,後背正中的脊椎是人體督脈所經之地,脊椎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絡與五臟六腑聯系甚為密切,經常按摩脊椎,可促進經絡的疏通,滋養全身器官。在中醫看來,後背的保健首先要防寒,背部一旦受寒,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呼吸道疾病,引起舊病復發、加重等現象,尤其是老人、孩子,寒冷的季節最好穿一件棉背心。
中老年人沒事可以多用後背蹭蹭門框,達到按摩背部穴位的作用。將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對准門框的棱,向其輕輕擠壓,並上下輕度蹭動,每分鍾大約做20下。洗澡時,還可以將淋浴頭對著後背沖洗。對於上班族而言,後背健康的天敵就是久坐,坐40分鍾一定要起來活動一下。長時間的錯誤坐姿也是背疼誘因,可以在辦公桌前放一面鏡子,隨時提醒自己。
肚臍,養生關鍵詞:揉腹、熱敷。
在中醫專家眼裡,肚臍是重要穴位「神闕」,周圍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是人體保健的「要塞」,輕輕揉按,對調整人體氣血、改善臟腑功能都有好處。中醫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法,講究的就是在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周圍,長期堅持,可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
可以飯後進行腹部按摩,將手心放在肚臍上,採用逆時針和順時針交替的方法輕揉肚臍及四周,幫助消化。對小腹適當熱敷也能達到保健效果。熱敷時,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鍾後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另外,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平時要注意保暖,多穿高腰的褲子。
膝蓋,養生關鍵詞:扭轉、摩擦膝蓋。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部衰老最先體現在膝關節上。膝關節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最大的關節之一,走、坐、卧、跑、跳等活動都離不了它,因此受傷幾率也大。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將兩手搓熱,分別放在兩膝關節處,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覺微熱為佳。還可以兩腿並攏,屈膝半蹲,兩手扶膝,輕輕轉動膝部。經常按摩膝蓋使其氣血流暢、防病治病。
另外,生活上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上下樓梯時,讓腳尖先著地,可以加大緩沖距離,對膝關節起到保護作用。女性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研究發現,這是女性膝蓋疼痛、關節受損的主要原因。不當的運動方式也會傷害膝關節,老年人和肥胖人士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
腳部,養生關鍵詞:泡、曬、動、晃。
腳是人體「第二心臟」,有多個穴位和成千上萬個末梢神經,與人體各個臟器的健康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充分開發這個「特區」的保健潛能,對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處。張湖德認為,隔兩三天用熱水泡腳,每次半小時,是非常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起到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如果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氣血運行的中葯,如當歸、紅花、三七等,效果會更好。另外,專家們還推薦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曬腳強體: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鍾;動趾健胃: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可常動動腳趾、用腳趾夾東西;晃腳解乏:仰卧,兩腳抬起懸空,然後搖晃兩腳,最後像蹬自行車那樣有節奏地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