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進行養生保健 我有我的養生法
中醫養生12小時養生法就是中醫子午流注。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2、人體有那些保健穴位?
3、昨天收到你的回復,好厲害= =那意思就是按需要選一邊是最好的?左右依次按是不是沒必要了?(一般保健)
以河圖洛書的方位配合十二地支來對應經絡的話,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沒錯這是星空圖zd,不是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卯正東足厥陰肝經,酉正西手太陰肺經,午正南手少陰心經,子正北足少陰腎經
東北偏東寅足少陽膽經,東北偏北丑足太陰脾經,東南偏東辰足陽明胃經,東南偏南巳手太陽小腸經,西南偏南未足太陰脾經,西南偏西申手陽明大腸經,西北偏西戌足陽明胃經,西北偏北亥足太陽膀胱經。
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是陰陽化生處,在正中,無左右之分。
脾胃兩足經都各有兩個地支主經,正好一左一右。(脾經左足→右臉,胃經左臉→右足)配合氣息左升右降就能治療不同類版型的脾胃病,其他經脈選左右看方位對應規律確定取穴按摩的范圍效果更明顯,處理急症很好用。
這是為了培養中醫全科醫生而講授的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加入卦象和五運六氣變化,可以得知每一年每一季節流行病的治療規律,一般人難以接觸到,會很陌生。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成對的穴位左右有什麼差別,養生保健會所經過培訓的員工或者專科按摩師懂得手法權,但不明白理論。
4、對三焦經進行刮痧後,為何連續兩天晚上難以入睡?
刮的方向對么?三焦經是陽經。從手走頭,刮的時候要順經絡巡行的方向刮,就是從手往上刮。方向錯了。有可能效果就不一樣。
如果操作都是對的,那麼根據個人的情況不同,可能出現的反應不同,這也是正常的。可以一個星期後再刮一次。身體自身的調整過後會恢復正常的。
5、原來首飾有這么多保健作用,你戴對了嗎
項鏈,要佩戴在脖頸之上。脖子前面是咽喉,後面是頸椎,都是非常重要的結構。先說咽喉,我們經常用「咽喉要道」來形容一個地方的重要性,咽喉在我們的身體內同樣重要,它距離人體最重要的器官——腦,實在是太近了。
經過咽喉的經脈,有八條之多。所有上腦的經脈,幾乎都要經過咽喉。頸椎同樣重要,經過頸椎的經脈一共有六條,分別是:主一身之陽的督脈,抵禦風寒的天然屏障膀胱經,人體氣血運行要道三焦經,生發真陽的膽經,以及容納變化的小腸經和滲透分類的大腸經。
從脖頸的位置便能看出它的重要,現代醫學將後頸、脖子、雙肩至前胸定為人體的「V」區,這與傳統中醫對脖頸的認識不謀而合。戴項鏈呢,通過項鏈不停的擺動,能夠對脖頸處的各大經脈起到刺激作用。
6、哪些筋絡是平時按的
三焦經分布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所以中醫學里有一種說法叫做「三焦為樞」,也就是樞紐的意思。
許多病痛潛伏在三焦經上,只要學會運用三焦經這個無言的「神醫」,就會對養生祛病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掐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掐液門穴可以治口乾咽痛。
我認識這樣一位老年朋友,他比較愛發脾氣,情緒總是不穩定,而且一緊張就胸悶,平時與鄰里甚至老伴常有爭吵,之後他就會莫名地胸悶憋氣。厲害的時候,胸口就像上了鐵箍,喘息不得。經過西醫多次體檢也沒查出一點毛病,都認為他是神經太緊張了!有一次,他與別人一起玩麻將,旁邊有人在給他支招的時候無意間用拳頭捶了他的胳膊一下,原本是無意之舉,而且這個人的力量很輕,結果他卻痛得不得了,捂著肩膀直叫疼:「哎喲,你輕點,我這老胳膊老腿哪經得起你這樣打!」其實對方根本沒用力,打牌的人也覺得他大驚小怪,不就輕敲了一下胳膊嘛,哪至於這樣?大家都知道他平時脾氣不好,愛為小事生氣,以為他這次還是如此。可看他又不像是故作姿態。我當時正好也在場,感覺很奇怪,以我對經絡的了解,我認為他的三焦經上肯定隱藏著什麼疾病,於是便暗裡決定要給他治一治,於是我在旁邊用手突然按了按他的痛處,他疼得直咧嘴,准備轉過身來就罵,可當他看清是我時,愣了一愣,然後帶著疑惑的表情問我:「蕭醫生,原來是您啊!這是怎麼回事,你為什麼要突然按我的胳膊?」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道:「先別說這個。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他高興地說道:「您一說,還真是的,我剛才還胸悶得很,經你這一按,倒是痛快多了。」邊說邊自己按摩起被敲疼的那塊肌肉,結果,胸悶很快就完全消失了。
此時,我注意觀察了他的上臂被敲疼的地方,果然如我所料,是三焦經上的消濼穴,他的胸悶是上焦氣郁而成。
三焦經既然這么神奇,那麼,我們又該怎麼應用它進行養生保健呢?
我的建議是:
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
三焦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該怎麼理解它呢?其實,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三焦經是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那有些人或許會問:那什麼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9點~11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三焦經,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
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不及臨床上那麼多和廣,大家只要掌握常用的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這里再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調理三焦經的辦法,那就是八段錦中所謂的「兩手托天理三焦」。具體的做法是:直立,兩手心朝上,兩臂從體側緩緩上舉至頭頂上方,手指相交叉,內旋翻掌朝上撐起。同時兩腳跟盡量上提,仰頭,眼看手背。然後,兩掌外旋翻轉手心向下,屈肘松肩,分手垂臂。同時腳跟下落著地,還原成直立預備勢。
做這個動作,需要注意:上撐動作要有「托天」之意,兩手向上相交叉時吸氣,翻拿上托時呼氣;叉手下降至頭頂時吸氣,分手下垂還原時呼氣。如此反復練習數遍。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人體的上中下三焦,使人氣血順暢,妙用無窮,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的青年朋友們使用
7、為什麼黃金對身體有保健作用?
黃金首飾可用來防病養生,此言不虛,其主要功效就是鎮心神,安魂魄,主治驚癇風熱等疾病。比如現在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大,有些人容易失眠,一到晚上想睡也睡不著,或者睡著了稍微有點動靜就醒了,再入睡比登天還難,並且還常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諸多不適,真是漫漫長夜,情何以堪!而平日里佩戴一副黃金首飾,就能起到不錯的防治效果。
為什麼呢?中醫認為失眠與心有著莫大的干係,心主神志,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是由心所管的。而失眠大多也是由於情志不遂,心火內熾或者肝氣郁結,肝鬱化火,從而擾動心神,致使心神不安。心主神志的功能受擾,最終使人精疲力竭,卻不能安然入睡,造成失眠。因此,防治失眠就要鎮住體內的邪火,就是要重鎮安神。比如說在用葯上就會加入一些比較重的礦物質,像涼性的硃砂、黃金等。因此,平日里佩戴黃金首飾,就能起到防治失眠的效果。
另外,有些人的性格比較浮躁,也適宜佩戴黃金的飾品,因為浮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體內有邪火,平時感覺不出什麼,可是時間長了就難免會累及心、肝等臟器,引發失眠、健忘、頭痛等諸多不適,平時佩戴黃金首飾,就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保健養生,益壽延年。上了年紀的人,平時也可以戴一個金鐲子,起到鎮靜的作用。不過,小孩子就要少戴或者不戴黃金類的首飾,因為孩子朝氣蓬勃,正處於興奮活潑的狀態,這才符合發育的趨勢,而黃金首飾是鎮靜、安神的,讓孩子戴黃金首飾,就會把孩子弄得穩重沉靜,好像暮年的老人似的,那多不好。這就好比一棵小樹,正處於茁壯成長的時候,你如果往它的枝幹上拴一塊很重的石頭,那它就非得長歪不可,就會扼殺掉欣欣向榮的生機。由於這個道理,不建議從小就給孩子戴一些重金屬的首飾。如果想圖個吉利,很想給孩子戴點兒金屬首飾,最好是銀飾品。因為銀能夠解毒試毒,孩子若接觸有毒的東西,銀飾品就會變色,大人一看就知道,就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此外,在首飾的佩戴上也是有講究的,尤其是戴戒指,用黃金做成的戒指適宜戴在無名指上,為什麼這么說呢?有兩個原因,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養生保健方面的原因,從文化上說,在中國,妻隨夫姓,就是說女性沒有正式出嫁之前,不能算真正有姓,她們就如同寄居在父母家中,早晚會成為別人家的媳婦,因此古代女子出嫁才叫作「歸」,也就是說出嫁才是真真正正地回家了,於是在《詩經》中才會有「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的句子。比如姓張的女子,嫁給姓王的男子,出嫁後就會被稱作王張氏,把戒指戴在這個無名指上就是說明現在有名有姓了。第二個意義是體現在保健方面,無名指是三焦經發出的地方,三焦不是指一個具體的臟器,它「有名無形」,指的是人體的內臟上、中、下所有的臟器,把金戒指戴在無名指上,就把五臟三焦全都納入自己的作用范圍,起到調養氣血、安和五臟的效果。因此說,把戒指戴在無名指上養生保健的效果最好。
8、人的眼袋下墜是三焦經的陽氣不足造成的嗎
眼袋(水腫)——眼下小腸經經過,跟三焦、小腸、腎都相關。寒邪造成,陽氣不足化不開水,水液代謝不掉。
上眼皮腫——脾濕
下眼皮腫——陽虛
眼睛的保養方法
1、熨眼法——明目去風,去目瘴,尤其適合電腦使用者。
用勞宮穴來熱敷眼睛,先將兩手搓熱,閉眼,空掌捂眼睛,多停留一會。
每天一次,一次21遍。
2、後眼按摩法(應經常按摩)
後眼位置——後腦勺正對眼睛的地方,有兩個凹陷即是。
按摩方法:閉眼,按摩後眼,能很快使眼睛干澀、眼花等症狀明顯地改善。
針刺方法:眼壓高後眼處會鼓起來,用針刺的方法輕微放血,眼睛馬上清亮。
3、經常做眼保健操
9、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9)三焦經保健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