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腎病中醫保健

腎病中醫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14 20:33:38

1、全國治腎病最好的中醫院有哪些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腎病的治療已經不是什麼神秘技術,也很少有權威存在。各省的省級、地區級醫院的技術足以滿足患者的需要,一般情況無需跨省市尋找治療機構。只要你不迷信偽科學,不輕信保健品,你的病就有希望治癒。

2、腎病綜合征尿蛋白3+,喝中葯能控制么?

尿蛋白3加還是比較嚴重的,對於尿蛋白突然大量增加,不要過於焦慮,保持平常心態,要認真分析自己近期的身體狀況和飲食情況。 苓白多菌粉對於腎炎的調理效果還是不錯的,對於消除蛋白尿、潛血也非常有幫助,是葯食同源配方,沒有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配合治療飲用。 天然食葯用真菌,不加重腎臟負擔。益腎養腎,對潛血、尿蛋白、肌酐都有明顯改善。

3、祖研張琪看腎病怎麼樣?他的中葯貴嗎?

建議不要盲目的使用偏方 中草葯 或者保健品等葯物治療控制自身病情 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治療作用 還會使腎臟負擔加重 導致病情惡化 為以後的治療帶來負擔 偏方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建議還是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檢查治療 以確定病因 不要拖延病情 根據自身的病情來調整用葯和治療方法 以及飲食

4、腎病的中醫養生療法有什麼?

按摩療法,也是腎炎病的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以按摩部位來分,可分為頭面頸部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肢體按摩、足部按摩等,長期堅持,也有一定作用。當然,腎臟病患者進行按摩治療,僅是一種輔助措施,對此患者應有所認識,應該全面理解腎臟病的綜合治療。適用於腎臟病患者的常用保健按摩方法較多,患者可根據病情選擇運用,對所用穴位不明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准穴位,方可進行。

腰部自我按摩

(1)推法

用兩手掌根部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推動,動作要快速有勁,直至發熱為止,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具有補腎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2)摩法

用兩手掌擦熱,按摩兩側腰部,每側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有補腎壯腰的功效。

(3)捶法

用兩手握空拳,前後來回捶擊雙側腎區,或結合捶擊與其對應的腹部,每次20下。具有通經活絡、行氣化淤止痛的功效(伴有血尿者,不宜用此法)。

本法重在腰部,通過自我按摩,對腎臟病患者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身體抵抗力。

自我穴位按摩

(1)浴面

兩手搓熱,手指並攏,手掌攤開,緊貼面部,以雙手中指的指腹部為先導,分別從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開始,沿鼻柱兩側緣向上推擦,經目內眥、眉頭等處到達前額部,然後兩手左右分開,橫推至兩鬢,兩掌心也隨之掩眼而過,由兩鬢再向下,經過顳部的太陽穴及耳前、面頰等部,返回到鼻翼兩旁之起點,再重新開始,按上述路線循環進行。浴面具有暢通氣血、祛散風寒、明目通竅、醒腦提神及美容等功效。適用於感冒、頭痛、神經衰弱等。對腎臟病之體虛易感冒者甚宜。

(2)擦鼻

用兩手中指指腹擦鼻的兩側,由攢竹至迎香。具有通鼻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臟病引起的體虛感冒。

(3)運頂

五指略為張開,按於額上,由前向後,順手運頂摩發,宛如梳頭之狀。因五指分開,正好作用於分布在頭頂部的五條經脈,頭領兩側又是膽經的分野,故運頂具有疏通氣血、散風行濕、清泄肝膽之火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臟病之高血壓、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症。

(4)抹項

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於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著脊柱,由上往下按抹數次。風池穴為體表的「感風之處,停風之所,治風之穴」,用力按抹,可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宣肝膽之火、清耳目之熱。適用於防治感冒、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症。對腎臟病高血壓型及體虛易感冒者均宜。

(5)推胸肋

用一手的手掌平放在同側胸部的乳頭上方,斜行向下推抹,途經前胸正中兩乳頭之間(膻中穴),推向對側的脅肋部。推胸肋法有寬胸利氣、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膽、和胃消食、散淤除積等作用。經常練習,可產生增強呼吸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宜散郁滯之氣血等綜合效應。對腎臟病引起的水腫、高血壓、納差等均有效。

(6)揉中脘

以一手掌大魚際部緊貼中脘穴,另一手疊於掌背之上以助其力,兩手協調作順時針方向揉動。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功。適用於腎臟病及慢性腎功能衰竭而見胃脘痞滿、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症。

(7)摩腹

用一手手掌心掩於臍部,另一手手掌重疊其上,從臍下兩橫指處的氣海穴開始,手掌緊貼腹壁,作以臍為中心的順時針方向、直徑由小到大、呈螺旋狀的揉摩運動,一直擴展到整個腹部,如此反復數次。摩腹可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化濕散淤、利水通淋、補氣生血、溫養下元。因六腑以通降下行為順,臍下氣海穴為「元氣蓄藏之海」,故摩腹不僅能理氣通腑,而且能激發振奮元氣而起強壯作用,是較常用的自我保健法之一。適用於防治腎臟病所致之消化不良、腹脹、泄瀉及下元虛冷、夜尿頻多等症。

(8)擦少腹

兩手掌分別緊貼兩側肋部,由外上向內下方斜擦。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於腎臟病之脾腎陽虛症。

(9)搓腰

兩手掌根緊按腰部脊柱兩側,稍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勁,配合腰部活動,以腰部發熱為度。搓腰活腰有壯腰健腎作用。如同時按摩兩側肋部,謂之「運動水土法」。「水」指腎、「土」指脾,具有加強脾腎兩臟功能的作用。適用於腎臟病之脾腎兩虛症。

(10)揉腰眼

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按揉腰眼穴。具有健腰益腎作用,適用於防治腎臟病的腰酸腰痛。

(11)捶骶

手握空拳,敲打骶部,兩拳交替,一起一落。用勁輕重適當,靈巧而有節奏。因骶部正中一線為督脈的起始段,捶之可振奮督脈(註:督脈行於背部正中,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又稱「陽脈之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經氣的作用。)的陽氣,上病下取而用於腎臟病之高血壓,若將捶打范圍擴大至兩臀部,對防治腰腿痛也有較好效果。

(12)拿肩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與拇掌部相對合,用力攀拿對側肩胛骨上的斜方肌腱,食指、中指指端著力於肩井穴處。然後,一捏一放,一緊一松,逐漸向肩胛、肘臂處挪移,可直拿至腕掌。拿肩法可通行氣血:拿曲池穴(臂彎紋頭外側)能疏風解表、清熱降壓。適用於腎臟病之高血壓或伴有風熱感冒者;拿內關穴(掌側腕上約兩橫指處)能和胃寬胸、養心安神,適用於腎臟病及尿毒症而見惡心、嘔吐、胃病、納差、心慌、胸悶等症。

(13)運膏盲

兩手自然下垂,轉搖兩側肩關節,帶動肩胛骨,以作用於背部的膏盲穴。適用於腎臟病體虛日久或伴有肩背酸痛者。

(14)揉膝

膝關節屈曲,將兩手掌近拇指根的大魚際肌部,分別同時緊按在膝關節髕韌帶兩側的凹陷處(膝眼穴)。隨後帶動該處皮肉做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一膝揉畢,再揉另一膝。揉膝有和氣血、活筋絡的作用。揉完膝眼後,膝內側手掌上行至大腿內側距髕骨上緣二橫指處的血海穴按揉,可活血通經,清血分之熱。適用於治療腎臟病之血淤有熱者;同時膝外側手下行至外膝眼下四橫指處的足二里穴按揉,可健脾扶正、和胃降濁,是腎臟病以脾虛為主者的必選穴,也是常用的強壯穴之一。

(15)擦足

屈膝盤腿,用一手靠小指一側的手掌部,反復摩擦對側一足的內側面或底部。一般從內踝的後方開始,經內踝向下,斜行至腳掌心,來回摩擦。因「濕從足入、寒從腳起」,上述按摩部位是足少陰腎經的一部分,常行擦足之法,可促進腎氣流動、精氣充溢,既能溫腎壯陽,祛除寒濕之邪,又能引熱下行、導火泄降,此即所謂「引火歸原」法。適宜於腎臟病患者長期慣用。

五步按摩法

(1)頭面頸部按摩

包括揉按雙側風池穴,面部雙側迎香穴,推揉鼻樑兩側及頸旁諸穴位,指壓雙側太陽穴,有疏風散邪之功,可預防感冒,減輕鼻塞、咽痛、頭痛等症狀。

(2)胸腹部按摩

可用雙手大魚際,輕輕叩打胸前膻中穴,推揉水分、中脘、下脘諸穴,而後順時針繞臍按摩腹部36周,逆時針繞臍按摩腹部36周。有寬胸理氣、和胃消脹的作用。大便不暢者,點按左天樞穴;大便不通者,雙手掌相疊,由右上腹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推揉36次,以產生便意為佳,有利於保持大便通暢。

(4)肢體按摩

取雙手合谷穴,腕上外關穴,下肢足三里穴,三陰交俞穴,腿後側承山穴,以手按捏穴位,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足三里穴則應作為重點點揉捏按,以益氣培元,增加機體抵抗力。

(5)腰背部俞穴

脊柱雙側華倫夾脊穴及腎俞、脾俞、志室、腰陽關諸穴,由家屬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揉。患者也可自我拍打腰部諸穴。有補腎強腰、疏通經絡的功效,可減輕腰痛症狀。

(6)足部按摩

取照海、太溪諸穴,指壓點按。並於每天晚上溫水泡腳30分鍾,搓湧泉穴100次,有引火下行、補腎歸元的作用,對治療腎炎、高血壓等有一定益處,可改善頭暈、口舌生瘡等症狀。

5、腎病病人能吃什麼重要中葯進補!!! 例如泡水喝!!

首先——人們對中葯的認識存在偏差。
往往認為西葯的毒副作用大,因為是化學成分;而中葯是天然的植物,無毒、無副作用,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其實象木通、雷公藤、斑蝥、魚膽、草烏、蜈蚣、豬膽、棉酚、益母草、防己、厚朴、蒼耳子、相思子、黑豆、望江南子、土貝母等都具有腎毒性,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長期、過量服用其中的某些中成葯也可以引起腎臟損害。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此問題認識上的不足,導致患者長期、大量、盲目服用中葯的現象非常普遍。
其次——葯物不勝症。
確實對症的中葯對改善腎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中醫治病是講究辨證論治的。每個人的證候不同,治法與方葯也不相同,而一些游醫用的葯方卻是固定不變的,不能適合各種證候的需要,倘若隨便服用,則可能會起反作用。所以,病人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比較安全,尤其是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治療應是一個綜合施葯的過程,而非某一種葯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張主任還特別提示,對於保密的中葯偏方,不能盲目相信,否則很可能是浪費了錢財,錯過了治療的時機,得不償失。
最後,就如何正確認識中葯的毒副作用對腎臟病人的影響做了以下說明:1、中草葯有腎毒性作用。中葯所含毒素成分直接或間接導致腎小管損傷、壞死。如木通所含馬兜鈴酸,可使部分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脫落,腎間質大量炎細胞浸潤、腎小血管壁缺血、缺氧,啟動腎臟纖維化的進程,引發腎功能不全甚至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2、中草葯引起的過敏反應:機體特殊反應狀態下,某些中草葯可作為過敏物質,進入人體內導致全身過敏,從而引起局部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3、葯物服用過量或長期應用使葯物蓄積致腎損害:部分中草葯超量服用,則會導致嚴重的腎損害,影響到腎功能急劇惡化。
針對口服中葯對胃腸道的刺激大,會加重已患有腎衰、尿毒症的病人腎臟負擔,加重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出現肝功能的損傷等不良因素,張主任特別強調了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減少口服中葯的劑量,最好採用葯浴、中葯滲透、腸道排毒等方法。在治療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中葯固本的作用,將中葯治療腎病的優勢最大化,減少對身體的不良反應,從根本上得到提高生活質量。

「是葯三分毒」,不管是什麼病,用葯一定要經過醫生的指導,不能盲目。中草葯也要區別對待,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6、聽說大道養生能調理好腎病綜合症,是真的嗎?

凡事信則靈。有信心,就有希望。關鍵你要真信。大道養生屬於中醫養生范疇,他的產品是符合中醫理論的。關鍵是一些前提你要保證做到,比如一些生活的習慣啊,飲食啊,情志等等。

與腎病中醫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