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養生保健知識15條
1、要養好孩子,現代家長必須注意飲食不要過精、營養過高,要以五穀為主,以粗糧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們都一味提高兒童們飲食檔次,進食過精、營養過高。食品過精影響了孩子的納吐機能,營養過高會使孩子早熟,兩者均有害。
2、兒童在飲食的時候也要注重七分飽。兒童養生保健常識:讓孩子「三分飢寒七分飽」是最好的。嬰幼兒的飲食不要以飽為度,應以「七分飽」為度。因為嬰幼兒的臟器嬌嫩,脾胃的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飲食不加節制,就會損傷脾胃。
3、小兒睡覺時都會微微出汗,如果一味地加 以嚴密捂蓋,就會讓孩子的汗得不到揮發,身體常處於濕潤狀態中。兒童養生保健常識:因此,孩子上身的被子衣服不宜捂得太緊。反而,要特別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因為這是保護好 關節的關鍵。
4、不要讓她肆意接觸玩弄涼水。水之於人是離不開之物,夏天尤甚,與水打交道的頻率那叫一個高。小孩子幾乎個個樂意賴在水裡玩。可是對於女孩兒,爸媽要監督禁止著點,不能由著她玩。游泳的時候要注意衛生,不要長時間泡在水裡。特別是冬季,不要用涼水洗手洗東西,容易導致手蛻皮不說,還有可能中涼,落下病根以後出毛病。
5、不要讓她太貪涼。冷飲不要由著喜好可勁吃,空調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吹,不然容易感冒,影響健康,對膚色也不好,還可能會發胖。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更要提醒她多加註意,涼物盡量少接觸。
6、注意不要讓她吃太多甜食和肥肉。因為,據說甜食和肥肉是很容易使人發胖的東西。還有,甜食吃多了,對牙齒也不好;肥肉吃多了,會膩,影響胃口和行動。如果孩子一旦胖起來,再想減肥就有點難了。
2、兒童健康小常識
1、定時定量吃飯,不暴飲暴食,不隨便吃零食,過多的甜點不僅會使幼兒對正餐的食慾下降,而且容易長蛀牙。
2、幼兒吃的東西要新鮮,瓜果一定要洗凈,開水燙過後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要洗干凈後才能吃,碗筷煮沸消毒。另注意,大人咀嚼過的食物不要喂給幼兒,幼兒抵抗力較弱,以免傳染疾病。
3、有意識地在平常游戲、交流中,介紹飲食來源、製作、營養價值,以及如何吃、吃多少等知識。
4、飲白開水不光能滿足兒童對水的生理需要,還能為他們提供一部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飲料、營養保健型飲料,還是當前許多家庭熱衷的純凈水和礦泉水,都不宜代替自來水作為人的主要飲用水。
5、油炸薯條、雪餅、薯片、蝦條、蝦片、雞圍、雞條、玉米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膨化食品。 檢測顯示,膨化食品雖然口味鮮美,但從成分結構看,屬於高油脂、高熱量、低粗纖維的食品。從飲食結構分析有其一定的缺陷,只能偶爾食之。長期大量食用膨化食品會造成油脂、熱量吸入高,粗纖維吸入不足。若運動不足,會造成人體脂肪積累,出現肥胖。
6、市場上銷售的果凍,絕大多數並不是用水果製成的,而是採用海藻酸鈉、瓊脂、明膠、卡拉膠等增稠劑,加入少量人工合成的香精、人工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等配製而成。其中的海藻酸鈉、瓊脂等雖屬膳食纖維類,但吸收過多會影響脂肪、蛋白質的吸收,尤其是會使鐵、鋅等無機鹽結合成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混合物,從而影響機體對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3、兒童營養安全
健康指導:一般孩子在3歲前不要吃營養保健品為宜,建議給孩子每日合理膳食是最好的營養補充,其吸收利用率一般都要大於營養保健品。 每天給孩子的食物有每天有蛋、鮮奶、各種蔬菜、水果,少量的堅果和豆類,少量的瘦畜肉、禽肉、魚肉,海鮮類食物,谷類可以適量吃些全谷類的食物。給孩子的鹽每天控制在3克左右。白天多鼓勵孩子多戶外運動,則可以維護孩子的健康。要補充蛋白質,最好的優質蛋白就在鮮牛奶、雞蛋、魚肉、禽肉、海鮮類食物中,只要補充合理,不需要額外再給孩子補充蛋白粉了。
「我國成年人大約有30%超重、10%肥胖,現在孩子里這個苗頭越來越嚴重。兒童時期肥胖的人,成年後患各種慢性病的幾率更高。」6月27日,第二屆校園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市廣渠門中學舉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張兵說。
張兵表示,從監測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健康狀況與過去相比已有大幅改善,但能量過剩造成的超重肥胖和營養缺乏造成的缺鐵性貧血等問題仍比較常見。飲食習慣的不科學導致兒童青少年身體發育的不平衡,造就了很多「小胖墩」「豆芽菜」。
「不注重學齡前營養,很多成年後的慢性病就會埋下隱患。」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郭麗霞看來,營養是校園食品安全的應有之義,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及學齡兒童來說,營養缺乏更易危害健康,極端情況下可能危及生命。
事實上,從4月1日開始執行、被評價為「史上最嚴」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已將「配備專(兼)職營養健康管理人員、明確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責任」作為學校的重要職責。但在參與論壇的專家們看來,保障兒童青少年營養攝入均衡,僅靠學校的膳食配給並不夠,還需對學生進行飲食教育。
「營養學上有一個說法——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吃法。」張兵說,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所有食品都有其營養特點。他建議,兒童青少年科學飲食可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
「孩子了解營養知識後,對食物的選擇就會多一些。」郭麗霞說,在食物選擇的態度上,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建議學校要加強飲食教育。(記者 劉亦凡)
4、兒童營養健康咨詢
孩子營養不良,吃飯還又少,給孩子食補效果肯定不好的,何況食補本身也不能全面補充營養,可以考慮先給孩子吃葆嬰回益生菌,調理腸胃,促進食慾與吸收的,如果要全面的營養護理,建議使用葆嬰的兒童成長套餐,提供孩子每天答必須的鈣鐵鋅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發育
親,可以私密我,共同分享育嬰知識
5、你對兒童營養保健的知識了解那些
兒童在營養學上是指6到12歲,這期間,小孩子生長速度快,運動量較大,所以最基本的能量需要滿足,另外這階段也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大人要陪著孩子一起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上起床先喝一杯白開水再吃早餐,飯後半小時吃一個蘋果,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多吃水果蔬菜,葷素合理搭配;另外注意補鈣,有助於孩子牙齒和骨骼得到很好的成長 ,盡量少喝飲料,尤其是碳酸飲料,容易引起肥胖,最好以自己榨的果汁為飲料,晚上適當喝點酸奶,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出體內毒素;增加孩子的運動項目,從而增強抵抗力。個人覺得除了身體的保健外,孩子的心靈上也需要保健,如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孝悌之心等,作為孩子家長,應該不只是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更應該保障孩子心理健康
6、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宣傳知識有哪些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早晚多變,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給幼兒多喝水
秋高氣爽,幼兒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幼兒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銀耳湯等。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幼兒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幼兒體內水分平衡。
少吃"上火"食物
上火、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呵護幼兒皮膚
媽媽在給幼兒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幼兒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製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鍾後食用。
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幼兒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營養調理
多給幼兒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預防接種
及時打預防針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幼兒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