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個保健品業務的新手,想挑戰一下自己,可現在看來不是那麼容易很辛苦的,現在我是否要放棄呢?
人們之所以不成功,只在於不堅持走自已的路!總想走別人的路!不要懷疑,給自已做一個月性目標,讓每天的生活都活得充實!讓工作給你帶來的是快樂,而不是痛苦!愛上你的工作,不要向現實低頭!
2、保健品行業的市場前景如何?
是的,雖然投資保健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也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要有雄厚的公司背景,一支完善的研發隊伍,要有自然地道的原料取材,精緻,精心地全方位保障人類身體健康。要完全取得消費者的親睞,一定得靠品質與信譽說話。
當初我們廣州微笑公司的老總也是看中這一市場的前景,創辦了「健康教練」這一保健品品牌,現在看來是明智的!下面的數據,是我在報上看到的,更有力地證實了它:
經過2003-2008年6年的調整期,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從2009年開始邁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2009年,中國以13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被稱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2009年我國保健品累計進出口額達2億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額達8910萬美元,同比增長2.2%;進口額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9%。
隨著2009年國家基本醫葯目錄的推出,通過政府采購的葯品價格將大幅降低,葯廠為進入醫葯招標也將會壓低葯價。雖然不至於無錢可賺,但毛利率走低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在這一背景之下,保健品因為其穩定的利潤率開始獲得各大制葯企業的青睞,可以預見今後保健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盡管10年前規模很小,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是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將呈現消費者群體多元化、保健品銷售模式專營化、宣傳模式推陳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費四大趨勢。
3、為什麼年輕人普遍認為保健品都是騙人的呢
年輕人要工作、參與社會活動,基本都多少會接觸現代的營銷手段,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有假。保健品行業最大的問題是誇大效果,誇張到騙人欺人程度!挑戰正常與不正常、合法與違法的界線。普遍如此,所以。。。不光是年輕人,有識之士都看得明白,不信你也可以留意身邊素質層次比較高的中老年人,她們就不太容易上當。
4、保健品發展歷史
答:中國這個神奇的大地上誕生過很多奇跡,猶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中國發生效力一樣,短短的30年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可謂極速發展,並且波譎雲詭。讓我與您一起回味中國的保健品的發展史。
保健品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受幾千年來「葯食同源」的中國傳統食療文化影響,中國保健產業順理成章地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異軍突起。
中國保健食品行業興起於80年代,發展至今,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
80年代末期到95年初,是保健食品行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保健食品的高額利潤和相對較低的政策壁壘和技術壁壘,涌現出了3000多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
但僅僅建立在廣告宣傳和龐大的營銷攻勢基礎上的保健食品行業難以支持長久的發展,1995年到1998年保健食品行業經歷了一個低谷期,企業數量和銷售額大面積萎縮。1996年以後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有關保健食品行業的制度規定。
直銷混戰時期
1995年安利進入中國,正式拉開了中國直銷的序幕,隨後完美、天獅、康寶萊、隆力奇紛紛加入。中國的直銷幾乎瘋狂,1998年國家開始對直傳銷一刀切,直銷行業才逐漸冷靜下來,更多的人開始理性看待這個行業,而不是夢想著一夜暴富,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人受傷不淺。
由於行業逐步規范和新一輪保健食品消費熱潮的興起,1999年後,保健食品行業進入了一個理性發展時期。
腦白金的逆襲
1998年,中國最大巨"負"史玉柱先生成功逆襲,憑借腦白金產品絕地逢生,這在中國保健品的發展史上不得不提,相信那段時期是史玉柱先生最灰暗、最難熬的時期。
2000年中國開始取消保健葯品整頓保健食品行業,2001年和2002年保健食品行業又開始大幅下滑。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好轉,適應新的健康觀念的新型保健食品不斷涌現,市場整頓促使消費者購買信心的增強,使行業重新展現生機。至2004年,中國保健食品的產值達到近500億元。在此期間,外國保健食品開始登陸中國市場並迅速佔領相應市場。
從2005年開始,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進入新的成長期,企業促銷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趨於理智,消費者選擇產品更注重質量、品牌、實際功效等。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的保健食品開始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如燕窩、人參、驢膠等。隨著城市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保健食品的消費文化已經形成並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保健食品企業的開始走產品、品牌差異化的戰略,更加註重產品的功效和消費者的需求。
微量元素保健逐步發力
微量元素就是在人體中存在量極少,低於人體體重0.01%的礦物質,比如鋅、硒、鐵、鈣等。一旦缺乏,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症狀,微量元素不僅需要微量補充,更加需要高活性的微量補充。代表企業為山東省優秀青年企業家湯傳忠先生於1995年創辦的山東新稀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稀寶、體恆健、善卡優品牌深入人心,優質的產品比如鋅硒寶片、體恆健養肝片、硒維康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2015年中國保健品的產值近4000億元,至此,中國保健食品行業開始進入繁榮發展的成長時期,並且保健品的電商之路也正式開始。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的中國保健品行業,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保健品產業之所以蓬勃發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保健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再次,食品安全及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多層次的社會生活需要,為保健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相信中國的保健品行業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5、代理保健品好還是葯品好
保健品的發展空間很大,各有各的好處,如果想有挑戰性的話,保健品可以值得考慮!
6、保健品行業在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史玉柱選中保健行業,主要是看中了行業未來的發展zd潛力,體現了其作為投資人的發展眼光。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2001-2013年,我國營業保健品行業的銷售收入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除2001年,2007年市場規模增長率在個位數外,其他年份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05年市場規模增長率達到版了73.77%。
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權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前景較好。
7、中國面臨的生物技術的挑戰有哪些
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我國醫葯企業主要有三大明顯短板:一是獲取國際市場尤其是規范市場准入的能力不足。二是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葯品市場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營銷能力薄弱,絕大多數企業只做產品,不做市場,沒有真正在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三是在與國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處理也不盡妥當,經常遭遇尷尬境地。其中,葯品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我國醫葯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與國外企業發生糾紛的多發地帶。
當前,我國醫葯行業總體上表現出全線擴張的上升勢頭,並釋放出卓而不凡的巨大潛力。同時,由於國際市場復甦緩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抬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醫葯外貿面臨的阻力和困難將會加劇。筆者認為,我國醫葯產業發展必須克服的主要困難與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不確定因素的負面影響仍在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顯出觸底跡象,普遍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在2%~3%之間。據IMS統計,2010年全球醫葯市場相對表現較好,將增長4%~6%,市場規模將超過8250億美元;到2013年,全球醫葯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4%~7%的速度,屆時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9750億美元。
盡管醫葯行業的預期好於其他行業,但危機帶來的影響依然不可低估。各大跨國制葯企業為縮減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普遍開始緊縮支出、重組內部機構、調整研發重點、暫緩上馬新項目等。受國際市場需求整體萎縮和監管政策趨嚴等因素影響,2010年我國醫葯產品出口面臨的壓力依然較大。其中,中成葯貿易將會繼續出現逆差。一些相關保健品及用於康復和理療用途的按摩器具產品出口面臨的阻力短時間內亦難消除,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歐美、印度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因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出於維護本國企業利益的考慮,將會對中國製造的醫葯產品加以限制,出現了更多贊同貿易保護的觀點。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重商主義導致的出口盈餘損害了全世界的利益,且這種政策是掠奪性的。」國際大氣候決定了貿易摩擦將在所難免。而同時,美國等國家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也會繼續對我國施壓,不排除發生新一輪的幣值之爭,我國面臨的整體貿易環境將會十分復雜與嚴峻。
產業結構升級的任務日益緊迫
2008年,我國制葯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5949家,累計銷售收入656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企業的銷售額僅為1.1億元人民幣。工業百強合計銷售收入為2469億元人民幣,百強企業整體集中度為41%,而全球前十大制葯企業銷售總收入佔全球醫葯市場的比重從1993年的25%,上升到2008年的45%。美國排名前十位的制葯公司占據了全美90%的銷售份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葯企業,其研發投入占當年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5%~20%,而我國制葯企業的這一比例不足1%,優秀的企業也很少超過5%。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擾我國醫葯產業深層次發展的關鍵問題。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同時,國內風險投資市場尚未建立,整個技術創新體系中間環節出現嚴重斷裂。目前,我國醫葯研發的主體仍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部分企業無法成為醫葯研發的主體,使一些關鍵性產業化技術長期沒有突破,制約了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產品領域延伸,產品更新換代緩慢,無法及時跟上和滿足市場需求,產學研貿出現了嚴重割裂。盡管我國醫葯製造產業集中度有了較快提高,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企業多、小、散的現狀制約了醫葯創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商業流通領域也同樣存在集中度低的問題。2009年,我國共有1.3萬家醫葯批發企業,全國醫葯商業銷售總額為4699億元人民幣,前三大批發企業——國葯、上海醫葯、九州通的銷售額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占市場銷售總額的21%左右,而另外的約1.25萬家的銷售額加在一起不到700億元人民幣,只佔到15%的市場份額,平均每家約為560萬元人民幣。美國前三大醫葯批發企業Cardinal,Mckesson和AmerisourceBurgen的銷售額就占整個市場銷售額的90%,排名前十位的醫葯批發企業的市場份額就達到96%。我國醫葯商業領域過多的小企業導致無序競爭嚴重,服務能力普遍不高,不正當競爭,特別是與醫院利益捆綁的暗箱操作十分盛行。
能耗大、污染重和資源浪費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威脅
我國醫葯產業是環保治理的重點行業之一,大部分化學原料葯生產能耗較大、環境污染嚴重、附加值較低,三廢處理、環境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在我國躍居世界第一大原料葯生產國的背後,資源和能源的犧牲成為難以計算的成本。我國的青黴素工業鹽年產量為6萬噸,佔世界產量的90%;維生素C年產量超過30萬噸,佔世界產量的60%;檸檬酸年產能已達70萬噸,佔世界產量的65%。甚至許多貧窮國家都不生產的大宗原料葯在我國還進行著大規模的生產,產業發展環境並沒有由於產值的增加而改善,反而更趨嚴峻,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外,中葯資源保護相關法規建設滯後,中葯材的種植及生產方式較落後,缺乏必要的組織,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生產種植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場信息引導,致使中葯材的開發利用處於無序狀態之中。一方面,野生葯材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部分品種處於瀕危的境地,甚至面臨滅絕;另一方面,因為盲目種植,導致大量積壓,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許多中葯材通過初級產品形式,以很低的價格出口。如我們常用的500種中葯材當中,必須予以保護的就達112種,其中瀕危10種,稀有38種,漸危46種。一些中葯材,如甘草、麻黃、銀柴胡、肉蓯蓉、雪蓮、紅景天、冬蟲夏草、川貝母等,由於過度採挖或掠奪式開發,資源量逐年萎縮,已開始影響到中醫臨床用葯及制葯企業的生產。
普遍缺乏國際認證的產品和國際市場運作的經驗
入世以後,國內外市場的界限日益模糊,中外企業之間呈現多方博弈的格局。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我國醫葯企業主要有三大明顯短板:一是獲取國際市場尤其是規范市場准入的能力不足。我國大部分化學原料葯產品沒有取得國際市場進入許可證,制劑產品通過美歐等發達國家cGMP認證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20家。二是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葯品市場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營銷能力薄弱,絕大多數企業只做產品,不做市場,沒有真正在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三是在與國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處理也不盡妥當,經常遭遇尷尬境地。其中,葯品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我國醫葯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與國外企業產生糾紛的多發地帶。我國在1993年1月1日實施的修改版《專利法》中,就對葯品化合物實施了專利保護。同時,根據1992年中美簽署的《中美知識產權備忘錄》,對1986年至1992末在美國、歐盟、日本等40多個國家取得專利的葯品發明給予一種追溯性質的行政保護作為彌補,從而為葯品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了重要的法律制度。入世後,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了明顯改善,但與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與對國外專利醫葯產品進行保護形成反差的是,我國擁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葯產品卻寥若晨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公報》中,我國化學葯物專利申請極少,而且多為工藝或劑型改進的專利,國外申請則佔到9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新化學合成葯物;中葯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多,但普遍質量不高,即使給予授權,其保護范圍也很小;生物葯物的專利申請我國雖然佔到近一半,但發明的創造性和質量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
總的來看,盡管我國醫葯行業未來發展之路充滿荊棘與挑戰,但前景卻會越加光明。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醫葯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盡可能地抓住每個機遇,積極開拓,勇於進取,在國際市場上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中國國內市場經過調整與重組,也有望實現良好的運行秩序,釋發出更大的商機與潛能,成為國際醫葯企業特別青睞的巨大市場。中國躋身世界醫葯強國之林為期不遠。
8、什麼叫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亦稱功能性食品。一個特定的食品種類。它具有調節人體功能的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適於特定人群食用。
《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正式施行,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8)挑戰保健品擴展資料
保健食品與葯品的區別:
1、生產及配方組成不同。
(1)、葯品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條件,都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審查,並通過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嚴格檢查及多年的臨床觀察,經有關部門鑒定批准後,方可投入市場。
(2)、保健品根本勿需經過醫院臨床實驗,可直接投入市場。這樣,屬於葯品的必然具有確切的療效和適應症,不良反應明確;屬於保健品的則不然。
2、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同。
(1)、葯品維生素類產品(葯字型大小),必須在制葯廠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准、原料質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葯都要達到GMP標准(葯品生產質量規范)。
(2)、食品的維生素類產品(食字型大小),則可以在食品廠生產,標准比葯品生產標准低。
3、療效方面的區別。
(1)、作為葯品,一定經過大量臨床驗證,並通過國家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查批准,有嚴格的適應症,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
(2)、作為食品的保健品,則沒有治療作用,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合格即可上市。
4、說明書和廣告宣傳方面的不同。
(1)、作為葯品,一定要有經過SFDA批準的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適應症、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十分嚴謹。
(2)、作為食品的保健品,說明書不會這樣詳細、嚴格。
9、保健品行業該如何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
是的,雖然投資保健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也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要有雄厚的公司背景,一支完善的研發隊伍,要有自然地道的原料取材,精緻,精心地全方位保障人類身體健康。要完全取得消費者的親睞,一定得靠品質與信譽說話。
當初我們廣州微笑公司的老總也是看中這一市場的前景,創辦了「健康教練」這一保健品品牌,現在看來是明智的!下面的數據,是我在報上看到的,更有力地證實了它:
經過2003-2008年6年的調整期,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從2009年開始邁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2009年,中國以13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被稱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2009年我國保健品累計進出口額達2億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額達8910萬美元,同比增長2.2%;進口額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9%。
隨著2009年國家基本醫葯目錄的推出,通過政府采購的葯品價格將大幅降低,葯廠為進入醫葯招標也將會壓低葯價。雖然不至於無錢可賺,但毛利率走低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在這一背景之下,保健品因為其穩定的利潤率開始獲得各大制葯企業的青睞,可以預見今後保健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盡管10年前規模很小,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逐漸壯大。雖然仍面臨諸多挑戰,但是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動下,中國保健品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未來發展將呈現消費者群體多元化、保健品銷售模式專營化、宣傳模式推陳出新以及保健品成日常消費四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