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處暑養生保健

處暑養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11 05:48:46

1、處暑後怎麼養生 專家提醒鍛煉飲食均要注意

處暑後怎麼養生?推薦最好養生食譜。今日處暑,酷暑結束秋天乾燥天氣就要來了,處暑後怎麼養生?吃什麼好呢?現在我就給大家推薦最好養生食譜,讓您再處暑後吃出健康。 處暑節氣養生:飲食須防燥 早晚要防涼。 養生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當心「秋燥」傷人,在增強身體鍛煉的同時,應注意飲食調理。 在處暑時節,人們往往有這種感覺:皮膚變得緊綳綳的,甚至起皮脫屑,毛發枯燥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結,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養生專家介紹說,「秋燥」是由於氣候乾燥造成的,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發展為病症多表現為咳嗽少痰、咽干不適、手腳心熱等。此外,處暑期間某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因此,處暑時節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防「秋燥」。 養生專家表示,預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強身體素質。首先,要確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質量。睡眠可消除人體的疲勞,使人的大腦及肢體得到充分休息。睡眠還能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強晨練。晨練應該從早晨剛醒來時開始,早晨醒來後最好先在床上練習叩齒、咽津等,然後再下床到室外進行體育鍛煉。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盡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專家提醒說,為防「秋燥」,在飲食調理方面應注意少食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但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2、推薦24節氣處暑吃什麼最好,處暑養生美食介

1、處暑節氣養生吃蓮子
蓮子清香可口,具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等功效。近年來,生物學家經過試驗證實,蓮子中含有的蓮子鹼,芳香甙等成分有鎮靜作用;食用後可使人入睡。
2、處暑節氣養生吃蘋果
蘋果富含果膠、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鉀、鋅等多種使人安神鎮靜的元素,同時還富有具有芳香成分的醇類和羰類化合物。因此,蘋果濃郁的芳香對人的神經有很強的鎮靜作用,能催人入眠。
3、處暑節氣養生吃小米
小米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其他優質蛋白質、各種礦物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原、煙酸、尼克酸、硫胺素、胡蘿卜素等。許多營養學家將B族維生素視為減壓劑,它可以調節內分泌,平衡情緒,鬆弛神經。
4、處暑節氣養生吃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可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腦細胞抑制機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5、處暑節氣養生吃蓮藕
藕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可治血虛失眠。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鍋中不斷的攪勻再加入適量的冰糖即可,當茶喝,有養心安神的作用。
6、處暑節氣養生吃芹菜
吃芹菜可鎮靜安神。從芹菜子中分離出的一種鹼性成分,對動物有鎮靜作用,對人體能起安定作用;芹菜甘或芹菜素口服能對抗可卡因引起的小鼠興奮,有利於安定情緒,消除煩躁。
7、處暑節氣養生吃小麥
小麥有養心神、益心氣的作用,尤其適宜婦女神經衰弱、神志不寧、失眠,或喜悲傷欲哭、 數欠伸(即中醫所稱的婦人臟躁病)者食用。古方有甘麥大棗湯,以小麥60克,大棗15個,甘草10克,用水3碗,煎至1碗,睡前一次服完。
8、處暑節氣養生吃大棗
大棗又名紅棗,富含糖類、蛋白質、維生素C、有機酸、黏液質、鈣、磷、鐵等等,有補脾、養血、安神之益處,因而有助眠作用。晚飯後,用大棗熬水加點紅糖;或用十枚紅棗、五根蔥白煮水喝;或者用大棗與百合煮粥喝,都能夠起到加深睡眠的作用。
9、處暑節氣養生吃菌藻類食物
食用菌不僅質地柔嫩、風味獨特,而且含有相當高的蛋白質,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多糖類、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並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纖維素,除上述葯用功能外,食用菌尚有調節內分泌、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等功效。
10、處暑節氣養生吃什麼:牛奶
每晚睡前若要喝牛奶來助眠,請搭配餅干、麵包之類的甜點,因為雖然牛奶中的鈣質可以安神助眠,但是因為牛奶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反有提神的作用,如能搭配一些高糖食物可以促使血管收縮素的分泌較能產生睡意。
11、處暑節氣養生吃海鮮
海鮮富含鈣、鐵、鋅、碘、硒、錳 、銅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維生素。人體內的礦物質在新陳代謝中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鈣是天然的神經系統穩定劑,具有安定情緒的效果。
12、處暑節氣養生吃什麼: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也是具有很好清香解郁的作用,能夠緩解情緒性失眠。泡玫瑰花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調入冰糖或蜂蜜,以減少玫瑰花的澀味,加強功效。需要提醒的是,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泡在一起喝。
處暑養生小貼士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候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3、中醫健康養生(節氣養生)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是什麼意思
處暑的來臨意味著炎熱的夏天走了,涼爽的秋季已經到來,我國的大部分區域來的氣溫都有所下降。這個時候晝夜溫差較大,我們要根據氣溫的不斷變化適當的增減衣物,避免患上流行性感冒哦!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歷書》曰:「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意思是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因為自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
各地都有「暑去寒知來」的諺語,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處暑後,綿綿秋雨有時會提前到來,因此,諺語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

這一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大,公眾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范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因此道,處暑時節,人們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受涼感冒。

4、處暑養生 處暑節氣吃什麼好

1、飲食上增應酸減辛,以助肝氣,食物可選用銀耳、蜂蜜、甘蔗、知銀耳、梨、冬瓜、蘿卜道、菱角、燕禽、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熱安神之品。
2、以數神降氣、回潤燥養肝、滋陰利水為養生原則,以保持五臟無偏的健康狀態,宜選用玉竹、石斛、沙參答、百合、蓮子、白果等葯材。

5、處暑吃什麼好

可吃溫補食物。臉無痘、面不紅者若有吃辣味的習慣,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食物;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主食以吃精白面補氣為好;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斂。這段時間盡量不吃蘿卜(胡蘿卜除外)。蘿卜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卜易傷中氣。飲食
處暑節氣一般在公歷8月22日或23日。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處暑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鷹,義禽也,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為之者也,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特別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卜、胡蘿卜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和湯、粥等,這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狀。 增加水和流食的攝入,提倡採用「五一二」的方法:「五一」的意思是5個1杯,即早晨起床後喝1杯白開水,早餐時喝1杯豆漿,午餐時喝1碗湯,晚餐時喝1碗粥,睡前半小時喝1杯牛奶;「二」的意思是上下午各喝兩杯茶。 處暑後,氣溫晝暖夜涼,農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貯存,對作物體內干物質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山西:處暑禾田連夜變;山東:處暑三日無青谷;浙江:處暑三朝稻有孕;湖北: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河南:處暑不處暑,七月十五吃稻黍。說明處暑後禾田變得快,馬上就要秋收了。又有:處暑花,不回家;處暑不出頭,割得餵了牛。說明沒有按時播種的莊稼而誤了農時,不論棉花,還是糧食作物不會有收成。處暑象徵著東南季風最後退出,北季風開始來臨。此後氣溫逐漸下降,「處暑熱不來」就是這個道理。處暑又稱暑退,這時氣溫一般是15-17℃,最適於人體的氣溫,因此覺得很舒適。陸游有兩句詩:「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栗子
秋季正是各類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其中黃瓜、苦瓜、冬瓜、南瓜等更是非常便宜。瓜類蔬菜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胡蘿卜素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而且還具備一定的葯用價值。瓜類蔬菜在各類夏季蔬菜中含水量最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吃500克的瓜菜相當於喝450毫升高質量的水。瓜中糖含量少,與大米比能量和糖的含量是大米的1/10或者1/30,而且幾乎沒有脂肪,不會讓人發胖。 栗子味美質佳,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有一種產於江蘇宜興、傈陽及安徽廣德地區,一般在處暑成熟,故稱處暑紅。由於果實成熟期早,又名頭黃早。該品種較豐產,果大,肉細,香甜,美觀,主要作為菜栗用。 處暑節時台灣周圍的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東部沿海有旗魚可以捕獲。這節氣台灣有一種相當有名的水果就是「橫山梨」,它生長在台灣低海拔的地方,果肉較粗,但由於和「高山梨」接種成功,所以也稱為「高接梨」。[1] 處暑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日本有潑水降溫潑水的習俗,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維生素能促進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盡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乾果、豆類、海產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 下面介紹3個預防「秋燥」的流食保健方: 1.梨粥:梨2~3個,洗凈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2.百合銀耳粥: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3.銀百秋梨羹: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隻,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科學的養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律及方法。另外,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卧,以侯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6、處暑養生吃什麼好

7、處暑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

處暑的意思是炎熱即將過去。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抓緊蓄水、保墒;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7)處暑養生保健擴展資料:

處暑的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2、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3、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4、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便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8、處暑節氣應該注意什麼

處暑養生七個注意事項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五、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准。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冷水浴鍛煉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六、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卧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七、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9、秋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什麼?

與處暑養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