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頭部反射區按摩保健法

頭部反射區按摩保健法

發布時間:2020-06-10 21:56:03

1、如何使用足穴按摩法治療頭痛?

足穴按摩療法具有中醫學的診療特徵,它以「全息胚學說和穴位全息律」來解釋足穴按摩的基本原理,基本手法有壓、揉、搓、叩、捏、握、勾、旋8種治療手法。

治療頭痛時,以壓、揉、搓等按摩手法首先刺激患者足部的基本反射區(垂體、腎、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輸尿管、膀胱),然後再按摩其症狀反射區(頭、頸、斜方肌),繼之按摩其關聯反射區(甲狀腺、副甲狀腺、睾丸或卵巢)。按50次、30次、20次有節律的手法按摩患者雙足各15分鍾,力度為痛與不痛之間。

頭痛患者也可進行足部自我保健按摩,方法為坐位,雙腿屈曲,用單食指握拳法或拇指按壓乳突、額竇、上頜竇、雙頸部,繼之用拇、食指揉按捻轉足小趾。再用單食指握拳法或拇指點按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膀胱等,對檢查治療中發現的足部異常反應區,應反復施術。

最後用大魚際或雙足對搓湧泉穴。

2、頭療的作用及好處?

頭部反射區按摩法是指在頭部,主要是頭發覆蓋的反射區、頭針穴線及頭部腧穴等部位上,進行手法按摩或藉助按摩工具對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一種方法。它是筆者在認真探究頭針治療穴線與大腦皮質在頭腦投影區域關系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以大腦皮質功能的結合中醫學的骯臟經絡理論而確定頭部的反射區,通過對反射區進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治療保健作用。

3、頭療的作用

頭部反射區按摩法是指在頭部,主要是頭發覆蓋的反射區、頭針穴線及頭部腧穴等部位上,進行手法按摩或藉助按摩工具對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一種方法。它是筆者在認真探究頭針治療穴線與大腦皮質在頭腦投影區域關系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以大腦皮質功能的結合中醫學的骯臟經絡理論而確定頭部的反射區,通過對反射區進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治療保健作用。

4、頭療方法不正確能對人體完成傷害嗎

v頭部反射區按摩法是指在頭部,主要是頭發覆蓋的反射區、頭針穴線及頭部腧穴等部位上,進行手法按摩或藉助按摩工具對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一種方法。它是筆者在認真探究頭針治療穴線與大腦皮質在頭腦投影區域關系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內以大腦皮質功能的結合中醫學的骯臟經絡理論而確定頭部的反射區,通過對反射區進容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治療保健作用。 希望可以幫到你。

5、頭皮反射區

頭部反射區

盡管人身上反射區很多,但有診、療價值的區域是有限的,通常只是頭面部、軀乾和手足。

除了面部反射區,我們可以自由察顏觀色,其它反射區都不便於觀察。

看手相、手診,是要經過當事人同意的。

足診要脫鞋脫襪子,就更不方便了。

最容易觀察到的人體反射區,在頭部。頭部反射區包括面、舌、眼、耳、鼻、頭、唇七個反射區。

相面是不需要對方同意,就可以進行。

脈診、舌診、目診,通常是醫生運用的。

所有反射區都可以用來診斷。並不是所有反射區都可以用針灸按摩方法做保健和治療,尺關寸只用於診斷,白睛黑睛本身即不能針灸、也不能按摩,舌苔可以清理,但這不是治療,舌根可以刺血,卻也和舌診無關。

頭部反射區可以讓我們普通人做保健養生按摩的有頭皮、眼眶四周、面、耳。

6、頭療的好處

頭療的好處:可有效治療皮膚疾病、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和毛囊的吸收。

1、可有效治療皮膚疾病、緩解痛疼和肌肉疲勞、神經緊張等。頭療是一種治療方法,其核心技術之一是中葯熏蒸。

2、頭療通過調溫式頭療機,直接對中葯進抄行蒸煮,免去了傳統的那種需要先將中葯煎煮成液體繁復過程,通過由源源不斷的熱葯蒸汽以對流和傳導的方式直接作用於人體頭部,促進襲頭部的血液循環。

3、改善皮膚和毛囊的吸收作用,促進汗腺的分泌,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同時由熏蒸葯物中逸出的中葯粒子(為分子或離子)作用於體表直接產生營養發質、消百炎、止癢、治痛、緩解肌肉緊張和大腦疲勞等等作用,或經透皮吸收人體通過激發細胞受體的生物化學過程發揮葯療作用。

(6)頭部反射區按摩保健法擴展資料

中葯熏蒸度注意事項:

1.施行熏蒸療法,應時時注意防止燙傷,各種用具易牢固穩妥,熱源應當合理,葯不應接觸皮膚。

2.小兒及智能低下,年老體弱者熏蒸時間不易過長需家屬陪同。

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

4.治療期間對辛辣,油膩,甘甜等食物攝入應適當控制。

5.治療期間,停用各種洗面奶。

6.做完熏蒸後要喝300-500ml的白開水。

7、頭痛的時候按摩有沒有作用?

腳部按摩治頭痛

頭痛是臨床中最常的症狀,劇烈的頭痛往往攪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卻可幾分鍾之內解除痛苦。

一位同學帶著她的弟弟小曾來看病,他患有多年嚴重的頭痛,經常戴頂破棉帽。我在他的雙側額竇反射區各按摩了十分鍾,額竇的陽性節結消失了,小曾不感到頭痛了,第三天小曾來送行,沒戴那頂破帽,頭發吹得漂漂亮亮的。最近來電告知,從那以後頭再沒有痛過。

頭痛,人們都習慣服用止痛片,而採用足部按摩既無副作用,而且作用確切,只是需要忍痛。前頭和頭頂區域疼痛按摩額竇反射區,偏頭痛按摩三叉神經反射區,後頭痛按摩小腦、腦干反射區,不過要交待一句的是,因神經在頸部成「錐體交叉」的緣故,左邊頭痛按右邊的相應反射區,右邊頭痛按左邊的相應反射區,若仍不管用可換腳後跟,因腳後跟與頭相對應。尚需說明的是頭痛往往只是個症狀,需作進一步的檢查,追朔原發病因,方能正本清源。

http://www.91985.com/health/laonian/index.asp?id=17965

按摩治頭痛

------------------------------------------
如果因為長時間看書學習或睡眠不足而出現頭痛,你可用拇指指尖按揉頭部兩側的太陽穴,或按揉兩側耳根後骨突起的下部凹陷處。如果感到頭昏,從後腦勺發際邊的正中及中線兩側的兩指寬處,至後頸部頸椎骨下部高骨處和旁邊兩指寬的位置,分別用手揉捏,並以手半握拳,用手指輕叩5-15分鍾。這樣症狀便會逐漸消除。

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7/node161/node36256/node36259/userobject1ai543146.html

頭部按摩治頭痛

最常用的手法是用指關節按額頭兩側的「太陽穴」。雙手的食指彎曲成鉤形,在雙側的太陽穴上,雙手同時以順時針的方向做旋轉按摩.約3分鍾左右。頭痛劇烈的患者,可用一隻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勁按兩邊太陽穴,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後頸部的頸窩(頭骨下部中央),手法要重些,直到不痛為止。實踐證明,常揉太陽穴不僅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安神健腦,養目護耳r,而且對偏頭病和暴發火眼(急性結膜炎)有一定療效。當你感覺太陽穴有搏動痛時,壓壓它可以減輕疼病,也可以用大頭巾綁起頭或用指尖按摩,不過有些病人的太陽穴可能相當敏感, 一觸即痛,這時要特別小心,動作輕柔一點。
以下幾種頭部按摩摩手法的效果也不錯。 —種名為「額壓法」:先將你的兩個手肘平穩地置於桌面,以右手中指按在前額中央上方處,並將左手指按於右手中指上增強壓力,接著將兩手指分別施壓於額頭中央兩側大約6.5厘米處,壓迫這一帶的神經中樞,可消除頭痛。月一種名為「梳摩法」:將雙手的十個指尖,放在頭部最痛的地方,像梳頭那樣進行輕度的快速按摩100下,每天早、中、晚飯前各一次,便可達到止痛目的。第三種叫做「洗臉法」:患者自己雙手對掌摩擦10~20次之後.用雙手手掌分別搓
臉的正面、側面及耳後各10~20次,直至整個臉面發紅發熱為止。該3種頭部按摩手法均適用於自身頭面部保健以及預防各種頭面部疼痛以及其他疾病。
出遊在外,有時頭痛難忍,非常影響游興,這時除了服止痛葯外,還可以採用自我按按摩速止頭痛法,方便易行,效果也好。大家不妨一試。方法是用力將雙掌搓熱,放在頭頂正中約1分鍾,重復5次,再將手搓熱後放在雙耳反復5次,然後分別按揉頸椎最高突起處和兩眉正中(印堂穴)5次,順時針方向旋轉,用手指點頭部彈敲1遍(輕重以能忍受為宜),在頭部督脈經過處(枕部正小)來回彈擊5~10遍,然後叉開五指在頭部稍用力推拿。也可以用旅行牙膏在太陽穴上塗抹,或者在太陽入,兩眉中間的印堂穴或後頸的風池穴搽些清涼油(穴位的確切位置可參考有關針灸書籍)。
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分步進行的頭部自我按摩操,供大家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

第—種按摩操:取坐位或仰卧位;
(1)先用大拇指指瑞,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發際,雙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兩眉中點印堂穴處,向兩側平推至太陽穴,左右手往返交替,各9次。
(2)用食、中兩指指腹,沿眉弓向兩側推至太陽,左手食、中兩指推向右,再抹回來;右手食、中指推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9次。
(3)用一指撣椎法,以雙大拇指指端,從各自內服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後下,雙眼作平躺的「8」形,往返推約8~10遍;或將雙手大拇指放在同側太陽穴上,用食指一側輪著刮眼眶,方向向上,往返9次。
(4)用雙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陽穴,順、逆時釣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壓攢竹(雙)、魚腰(雙)、陽白(雙)、四白(雙)、迎香(觀)各15秒.以稍感酸脹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點按頭頂百會穴2分鍾:
(5)一手扶頭側,一手五指分開並微屆,在太陽穴旁自前向後來回推擦,然後換手推擦另一側太陽穴旁,每側各18次。
(6)用大魚際揉法,輕揉印堂、前額部、左有眉弓、太陽穴,每個部位各49次。

第二種按摩操:取坐位,每天晨起1次,每次15分鍾,長期堅持。
(1)先進行臉部按摩,用雙手掌面分別搓臉的正面、側面和耳後各10次。
(2)然後將五指分開,如梳頭狀自前向後梳10次。
(3)分別用左右手揉擦對側前頸各10次:
(4)揉拿對側肩井穴各10次。
(5)隨後擦後頸部10次, 上下移動.抓住後頸,依次用大拇指揉左右風池、天柱、天鼎等穴,並用拇指對頸背部痛點按揉。
(6)最後,一手托枕部,另一於反掌托下巴,在進行輕柔的徐徐牽引下旋轉運動數次。
(7)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揉搓,並且點按曲池、合谷等人位;頭暈、頭痛者,可用雙手五指尖輕輕叩擊頭部。

http://www.shiliao.com.cn/2005/5-6/17491539680.html

8、頭療的原理

頭部copy反射區按摩法是指在頭部,主要是頭發覆蓋的反射區、頭針穴線及頭部腧穴等部位上,百進行手法按摩或藉助按摩工具對這些部位加以刺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一種方法。它是筆者在認真探究頭針治療穴線與大腦皮度質在頭腦投影區域關系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以問大腦皮質功能的結合中醫學的骯臟經絡理論而確定頭部的反射區,通過對反射區進行按摩等刺激,可以起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治療保答健作用。

9、什麼是手反射區按摩療法?

手反射區按摩療法是在人體手掌的某些特定反射區進行揉按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人體手掌與全身各部位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就像是人體的一個縮影。說起手掌療法,它的起源要早於葯物療法,遠古時期,當天氣寒冷時,人就會本能地摩擦雙手以防凍傷;牙痛時,按壓手的虎口部位可以止痛等等。漸漸人們發現手部的某些部位,通過按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從而形成了手部的「全息觀」。手掌的全息論與中醫的整體觀念「不謀而合」,它根據生物的全息律,把內部組織器官縮影投射於手上,即全息反應區,這些區域或大或小,有的是所反射臟腑的形狀,雖各不相同,但都是一個小區域而不是一個點,通過反射區刺激,可以對相應的臟腑進行調整,既保健又可治療疾病。現代科學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刺激反射區,對相應臟腑有調理作用,但要達到預期療效,需要持之以恆。還需指出的是,急性胃病或某些急性症須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10、激發反射區潛能的療法是什麼?

一般來說,全息反射區的手法與我們的經絡按摩類似,只不過比它更簡便一些,共分為按、揉、推、刮4種手法。我們知道,反射區不像穴位那麼小,也不像經絡那麼長,它是一小塊,比如子宮的反射區,就是內踝里側一片梨形的區域。不過,也有特別的,如小腦腦干反射區,就是大腳趾內側的一個點,跟穴位差不多。那麼,在具體治療的時候,區域比較大的,比如足底或者面部的反射區,我們就可以用大拇指去按揉,或者用手掌去推刮。然而,如果是區域比較小的,如手部的反射區,用手掌和大拇指按揉可能就不太方便,那就直接用手指的指肚來點按。而如果是更加小的,如耳部反射區,它總共就那麼一塊,那麼就可以藉助米粒來按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採用傳統中醫使用的王不留行籽。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身體是不是有問題呢?其實很簡單,用以上4種按摩手法就可以判斷出反射區是不是酸痛或有疙瘩,從而可以判斷其所對應的器官是不是有毛病。一般作為平時的保健或者針對比較輕的病,都可以用這個四位一體基礎法來做,不要太死板,怎麼方便怎麼快就怎麼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也比較容易堅持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手法都是起到一個以指代針的作用,即用按摩來代替針灸,雖然針沒有進去,但是那個力度進去了,或者說那種治療效果進去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都達到了一個調節的目的。
不過,雖然以指代針非常方便,但時間長了就會感覺非常累,不信你看那些按摩師傅的手指大部分都是變形的。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按摩棒,相對來說它比手指頭更省力,還更准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以石代針」,也就是用砭石作為工具。
砭石是中醫的兩大醫療器械之一。中醫認為,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加對聲波治療儀。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只是4種反射區按摩的最基本的手法,而對於不同部位的反射區按摩,還應相應地採用一些其他手法,下文將會詳細介紹這些方法。手到病自除,了解手部反射區全息圖手是人體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顯示著人體氣血的枯榮、正邪交爭的消長、疾病演變過程中的預後判斷等。在中醫理論中,對雙手非常重視,並做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手部是獨立的全息胚,人體的各臟腑器官、四肢孔竅在手部均有其對應的部位。當臟腑器官出現病理改變時,手部的同名全息穴區也會出現氣色形態的相應改變。手部全息按摩法,是通過對手部的臟腑器官全息穴區,施以特定的、有效的按摩刺激以疏通局部氣血,調整臟腑虛實,達到治病防病、養生、健體目的的方法。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手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心臟區:在拇指根橫紋下部。主治各種心血管疾病等。
(2)肝臟區:在掌側拇指與掌相交的上部。主治肝膽疾病。
(3)脾臟區:在小魚際中上部。主治皮膚病、脾胃疾病。
(4)肺臟區:在環指(無名指)近指關節內側,環指下橫紋下為左胸肺部,小指根下橫紋下為右胸肺部。主治肺部疾病,如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
(5)腎臟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部橫紋連線之下部。主治腎病、生殖系統疾病。
(6)胃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位置。主治胃炎、胃神經官能症。
(7)食道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胃反射區之下。主治食道炎等。
(8)膈肌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食道之下。主治膈肌疾病。
(9)膽囊區:位於次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偏右。主治膽囊炎、膽結石。
(10)胰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偏下。主治胰腺炎。
(11)腎上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偏下部。主治風濕關節炎、心律不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12)十二指腸區:位於胃部位置之下方。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及小腸疾病。
(13)小腸大腸區:在中指下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中下部腎區之上。主治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14)闌尾區:位於腕橫紋尺側之上方。主治闌尾炎。
(15)升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6)橫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升結腸的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7)降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橫結腸的下部。主治便秘、腹瀉、腹痛、腸炎等。
(18)乙狀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降結腸的下部。主治乙狀結腸及直腸疾患,如炎症、息肉、腹瀉和便秘等。
(19)膀胱區:位於手掌心腎區橈側部。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結石等。
(20)生殖器區:位於手腕關節橫紋之中央上方。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21)頭區:位於中指指關節腹部,左為頭左部,右為頭右部。主治頭部疾病。
(22)眼區:位於中指根橫紋下,左為左眼,右為右眼。主治近視、遠視、花眼等眼部疾病。
(23)鼻區:在頭部反射區之下即為鼻部。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4)耳區:在鼻部反射區位置之兩側,左為左耳,右為右耳。主治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
(25)腦區:位於中指末節橫紋下,頭部反射區兩側。主治腦部疾病。
(26)口腔區:鼻部反射區位置之下部位。主治口角炎等。
(27)支氣管區:在兩肺部位之間。主治肺部及支氣管疾患,如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
(28)頸椎區:位於大拇指末節赤白肉際內側處。主治落枕、頸項強硬酸痛、頸椎骨質增生以及因頸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9)胸椎區:在大拇指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頸椎位置之下。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內臟病症等。
(30)腰椎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胸椎之下。主治枕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臟器病等。
(31)骶骨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腰椎之下。主治骶骨骨質增生、骶骨受傷、骶髂關節傷痛、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疾患等。
(32)尾骨區:在骶骨部位之下。主治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33)肩部區:在食指掌指關節橫紋橈側為左肩,小指掌指關節橫紋尺側為右肩。主治肩部疾病。
(34)肘區:位於食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橈側及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尺側。主治肘關節受傷、酸痛、肘關節炎和網球肘等。
(35)腕區:位於食指末節橫紋橈側及小指末節橫紋尺側。主治腕部疾病。

與頭部反射區按摩保健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