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深滬大保健

深滬大保健

發布時間:2020-06-10 21:17:10

1、福建晉江深滬sbs還招工嗎

福建晉江縣建市舉行了15周年慶典大會。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 - 在發布會店說,15年前,晉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的小康型,在2006年,平均工資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49元和8068元,無論是1991年的七倍,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福建晉江在經濟,同時提高整體素質,努力建設民生保障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市,縣建立15年來,社會事業,基層發展的基本設置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體制的方向。免費義務教育,不僅涉及全市城鄉,並接受11萬「新晉江人」子女入學;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日益健全,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完全符合;政府為主體的民間慈善初期建設業務,以補充社會保障體系,等於同質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項目,首先啟動。楊益民指出,晉江,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在未來的幾年中,錦江之星將進一步完善傾向於金融體系中的民生,促進實現普遍接入的發展。

2、關於深滬的資料?

【自然地理】
深滬鎮位於東經118o39′,北緯24o37′,地處晉江市東南沿海突出部,台灣海峽西岸,三面臨海,一面依山,南鄰金井鎮,西接龍湖鎮,北臨深滬灣。面積33.4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公里,有遼闊的海域和儲量7500多萬噸量多、質優、易采、易選的石英砂,海洋、礦產、旅遊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深滬建於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時稱壁山裡,宋稱弦歌里,元正式啟用深滬。明洪武二十年置巡檢司,設九品司官,並築司城造煙墩(烽火台),駐防正七品武職把總及五品千總,此制一直沿襲至清。1940年深滬建鎮,解放後為第19區,1958年屬金井公社,1966年拆出成立深滬公社,1984年復建鎮制至今。現轄有19個行政村(居),面積33.46平方公里,人口4.8萬多人。歷史上深滬是一個海上運輸的重要港口,處在泉州灣「三灣十二港」之中。據《泉州府志》記載,唐代泉州港十八渡,深滬占兩渡,是一個較大的商埠。明清時,海運業相當發達,據傳有200—400噸位的「大福船」30多艘,碑載:清乾隆壬戊年發展到96艘之多,並在陳家渡設「里金局」(海關)。志載:「時深滬島上萬人煙,民財多至千萬。」
【行政區劃】
轄區有12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共51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首峰村(坫頭、竹腳、馬廠、宜富、下新厝、西寮、圭庵寮);華峰村(土地寮、赤下、五七柱、三柱、大柱、雪上、黑土);群峰村(灰寮、長房寮、湖仔寮、二房寮、龍寮、大寮、宿困寮);東華村(東後);華山村(後山寮);潯光村(西舊房寮、王厝);華海村(海尾寮、雪上寮、東舊房、鯉魚穴、南寮、後山寮、碧林);運伙村(呂宅、石井、西尾、坑前、坑後);柳山村(柳山);東山村(東山);坑邊村(坑邊、顏厝、畲下);科任村(科任、科任新村)。
居委會名稱:獅峰居委會(獅峰);金嶼居委會(金嶼);東垵居委會(東垵);南春居委會(南春);壁山居委會(壁山);後山居委會(後山);港阜居委會(港阜)。
【基礎設施】
供水工程:擁有日供水10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
污水處理:擁有日處理污水能力為1.25萬噸的晉江金泉環保污水處理廠一座,准備擴容至日處理污水4萬噸。
供電工程:發電量3億千瓦時的火力發電廠一座,3.5萬伏和11萬伏供電線2條,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
交通工程:「一環三橫三縱」的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全鎮通車里程76.8公里,鎮域水泥道路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陸路、海路運輸十分方便快捷。
郵電通信:裝機容量3萬門的電訊模塊局一座,已裝機1.3萬多門。
碼頭建設:現擁有商業碼頭、漁業碼頭各一個。萬噸級商業碼頭總投資1.41億元,年設計吞吐量為120萬噸,2003年吞吐量已達102.58萬噸。深滬漁業碼頭總投資5800多萬元,順岸碼頭443米,防波堤長300米。2003年深滬港晉升為國家開放口岸,深滬國家中心漁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農業部批准,漁港擴建工程總投資概算6675萬元。
【城鎮規劃】
深滬鎮總體規劃進入修編評審階段,鎮區規劃用地5.55平方公里(不包括東海垵開發區),以建設「開放型的工業、港口、旅遊型僑鄉城鎮」為目標,合理布局工業區、生活區、商貿區、旅遊區,從風景旅遊、生態環境、港口建設、抗震防災及交通、能源、電訊、科教文衛、商貿服務、園林綠化等方面全面科學規劃,總體規劃趨於科學化、合理化,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
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9.4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9.5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5億元,農業產值4.59億元,財政收入162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29元。市級東海垵開發區,現有落戶企業34家,年產值超過13億元。市級晉南工業園區首期1028畝征地工作正在進行中,鎮級兩個開發區已完成規劃會審,即將開發建設。全鎮現有鄉鎮企業622家,產值41億元,三資企業93家,產值17.8億元。工業以漂染織造、內衣服裝、五金拉鏈、冷凍加工等為主。全鎮規模染織企業14家,是全市最大的漂染產業基地;內衣服裝是產值最大的支柱產業,年產值30億元,僅短褲業產值就超13億元,成為面向國際市場的區域性生產基地,是全國最重要的內衣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被授予 「中國內衣名鎮」稱號,浩沙、通億2個內衣品牌獲福建省著名商標;潯興集團公司是「中國拉鏈中心」,是中國拉鏈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其「SBS」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農業有糧食、水產、畜禽、蔬菜、水果和農副產品的保鮮深加工等六大生產工具基地。漁業產值3.91億元,產量12.8萬噸,有漁船347艘,總噸位2.2萬,馬力9.3萬匹。冷凍加工公司12家,日製冰1495噸,冷藏能力3000噸/次。是福建省「漁業十強鎮」。
【社會事業】
科技:科技領域成績斐然。潯興公司成為拉鏈行業的科技創新領跑者,潯興緊密模具有限公司獲得「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該公司研製的「防止阻燃拉鏈技術開發」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其世界首創的30#塑鋼拉鏈納米技術應用和拉鏈計算機模擬填補了國內空白;福成良種畜牧場獲得「泉州市科學技術協作獎」,該場復合預混合飼料獲省級實施項目。
教育:全鎮有首峰、深滬2所中學,11所小學,7所幼兒獨立園,其中首峰中學為省三級達標中學,中心小學、華峰小學為省級農村示範小學及晉江市一級達標學校,全鎮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均達98%以上。2003年9月深滬中學順利完成新址搬遷,成功合並華海、潯光、華山三所小學,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高水平、高質量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文體: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活動異常活躍,全鎮有投資500多萬元的鎮文化活動中心一座,體育館一座,村級文體活動中心10個。有 370年歷史的深滬御賓南音社、深滬音樂愛好者協會、太極拳協會、乒乓球協會、滬江燈謎社、滬江書畫社、深滬民樂社、等各種文藝社團組織。日常性及節慶性的群團組織活動常年不斷。
衛生:全鎮有一級乙等衛生院一家,衛生所41家。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級驗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數5735戶,入戶率58.9%。
計劃生育: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2003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精神,嚴格執行計生法律法規,強化督查、落實責任,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計生責任指標。2003年度全鎮出生386人,出生率7.98‰,政策內出生370人,政策符合率95.85%,計生合格村(居)和基本合格村(居)率達94.74%,晚婚晚育蔚然成風,晚婚率達70.90%,沒有出現早婚現象。
小康建設:寬裕型小康建設成績斐然,18個村(居)通過晉江市寬裕型小康村驗收。東華、群峰、運伙為晉江市文明精品村。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科學文明已成新風尚。幾年來,我鎮先後榮獲「福建省百強鄉鎮」、「省明星鄉鎮」,連續三屆榮獲「省文明鄉鎮「等榮譽。
【旅遊景點】
深滬鎮地理位置獨特,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的美譽,瀕臨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境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有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區內有至今7500—8000多年的全國獨有、世界罕見的海底古森林遺跡和至今9000-25000多年的古牡礪礁;有至今80—50萬年的舊石器古人類活動遺跡;有市級文保單位崇真殿、保泉庵、烽火台、汪公墓、壁山崖刻、節孝流芳坊等7處。深滬灣省級地質公園獲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公園面積68平方公里,正著手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
【地方特產】
深滬水丸,又稱魚丸,以佐料講究,搭配嚴格,精工製作而馳名中外。享有「觸壁如球,質脆而不硬,肉嫩而非爛,味鮮又不腥味之湯點佳餚」之美稱。
馬鮫羹,以新鮮馬鮫魚為原料,生抽、白清、蒜泥和蛋清為佐料。味道鮮美清香、可口生津、百吃不膩。
野生紫菜,其質細嫩,色澤棕黑,清甜可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有降壓祛瘀之功效。
石花糕,採摘生長在礁石上的石花,再經洗滌、暴曬、提煉,使之結凍成品。具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驅油腥、降虛火之功效,是夏季極佳飲品。

3、深滬女20歲前就生孩子的,都有哪些人

2009年招調工政策必須滿足這九個基本條件:(一)具有城鎮戶籍(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是農業戶口的需要到原戶籍所在地辦理農轉非手續(二)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當年公布的《深圳市招調員工職業工種目錄》中對學歷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三)年齡在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法規、規章和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四)已辦理就業登記手續;一般的在深圳有工作(五)所從事的職業或所學專業與用人單位擬安排的職業對口;就是說你要遷過來,需要有深圳周邊的單位接收。(六)申報招調前在本單位連續繳納工傷保險費滿半年以上;(七)未違反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八)未參加國家禁止的組織及其活動;(九)身體健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疑`問`可`以`給`我`發`郵`件~

4、請問:深滬股市有幾個板塊,每個板塊那些是龍頭股和編號?多謝!

還是而是有幾十個板塊,比較著名的板塊:能源龍頭601857中國石油、房地產龍頭000002萬科A、鋼鐵龍頭600019寶鋼股份、電力龍頭600795國電電力、農業龍頭600598北大荒、有色金屬龍頭601600中國鋁業、設備製造龍頭600089特變電工、600550天威保變、鐵路龍頭601390中國中鐵、海運龍頭601919中國遠洋、金融龍頭601398工商銀行、煤炭龍頭601898中煤能源、環保龍頭600256菲達環保、釀酒龍頭600519貴州茅台等等。

5、泉州什麼地方好玩

泉州什麼地方好玩
泉州十八景

1清源山 2開元寺 3崇武古城 4牛姆林 5清水岩 6天後宮 7黃金海岸
8仙公山 9蔡氏古民居 10岱仙瀑布 11鄭成功史跡 12塗門街 13深滬灣
14西湖公園 15府文廟 16洛陽橋 17東湖公園 18 五里橋

1、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岩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大雄寶殿是中軸線的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甘露戒壇始建於宋,現壇系明初重建,為全國三大戒壇之一。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志。

3、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留。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處的大乍山龍喉岩,既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有記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詩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灣,著名畫家洪世清創作的大地岩雕——「魚龍窟」,以及著名書藝大師朱屺瞻、錢君陶、劉海栗等人的篆刻書法精品鐫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還建有現代石雕博覽園及省級海邊森林公園。登臨古城,足可探古覽勝。

4、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96科200多種,野生蝶類73種。牛姆林名人仙跡薈萃,是一個天然的森林浴場和氧吧,是旅遊避暑勝地。目前申請國家4 A級生態旅遊區已通過省級驗收。現區內建設有旅遊飯店、動植物標本館、旅遊購物街、熊園、高空滑索、射箭場等旅遊配套設施。已成為閩南重點生態旅遊區,每年有10萬人到此旅遊,是我省沿海地區生態旅遊建設的典範。

5、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 A 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6、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並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媽祖故里莆田一度隸屬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轄,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後宮除較完整地保存有雄偉的大殿、後殿等古代建築外,在政府及海內外信眾的熱心資助下,還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廂廊等建築,並將繼續復建梳妝樓。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後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

7、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由香港友幫國際集團獨資興建。規劃佔地6000畝,首期開發1980畝,投資近3億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項目及設施有:金沙游樂園、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館、海天佛國、踏浪觀音、遊艇俱樂部、練馬場、海濱浴場、露天夜總會、購物街、黃金海岸大酒店、郵電賓館、海洋賓館、教育培訓中心等較具規模與特色的游樂項目和服務設施。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我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8、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氣勢雄偉,岩崖陡立,雲霧繚繞,徑曲林幽,含煙凝翠,風光旖旎,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跡和迷人傳說;以「靈、奇、秀、險」為特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豐山洞、白水岩、朝天閣、仙靈橋等勝境,還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

9、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座座屋脊高翹,雕梁畫棟,門前牆磚浮雕,立體感強,窗棱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別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多數採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10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濃蔭覆郁,林木蒼翠,藤蘿虯結,蘊深涵幽,鳥鳴谷應,峰迴壑盪,沿路神形俱備的自然奇觀,構成了獨特的原始生態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著寬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噴珠濺玉,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織成的銀毯,輕鋪舒展鑲在懸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從山勢險峻的高峰直瀉而下139米,雲翻雪傾,雷霆萬鈞,十分壯觀。站在瀑布下,煙霧騰騰,撲朔迷離。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橋凌空飛架,美不勝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飛仙亭,傳頌著仙女顯聖救民的美麗故事。憑欄探首,下臨深淵,岱仙雙瀑左右烘托,氣勢非凡。

11、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位於石井鎮鰲峰北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詔賜鄭成功遷葬時所撰聯一對。鄭成功紀念館位於石井鎮的鰲峰山上,佔地3000餘平方米。紀念館介紹英雄一生的豐功偉績,陳列200餘件珍貴文物。佔地10畝的鄭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詩閣,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國、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題字,融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於一廊,歌頌了鄭成功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頭覆船山處的鄭成功陵園,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凡來泉州者,幾乎都要到成功史跡走一走,默祝忠魂與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12、 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13、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國家級深滬海底古森林自然保護區、施琅將軍紀念館、鎮海宮、龍泉宮、大道公宮和煙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明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風俗淳,人情美,是遊客觀光的勝地,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搖籃故地。
.
14、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處於一片低窪的平原地帶,以往發生較大洪水時,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滯洪,俗稱"西北洋"。由於洪澇災害嚴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設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被列為市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一號議案。從1996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西湖繁花錦簇,波光瀲灧,與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麗翠綠的山色與西湖浮光盪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極具園林之美,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15、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梁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橋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十餘座。廟內陳列資料十分豐富。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著孔子聖像,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餘件。靈星門鄰塗門街地段,原為府文廟建築群范疇,後辟為另用。為了完整保護文廟建築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為重點工程,投資1.2億元,折遷菜市場及三個企、事業單位,建成文廟廣場,既有效保護遺址,又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場所。

16、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於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歷六年竣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因在江海交匯處造橋,江闊水深,工程艱巨,造橋者首創「筏型基礎」以造橋墩,種植牡蠣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17、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唐時湖面40餘頃,有東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勝概。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構建星湖荷香、祈風閣、七星拱月、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靜區;兒童樂園、雙舟朝陽、遊船碼頭為動區。精築刺桐瑞林等20多處植物山石景觀攬翠全園,以石雕、石刻突現閩南石文化。既有泉州歷史文化內涵又有時代新潮氣息,風格獨特。曾三次獲省「環境優美獎」,還被評為「市民喜愛十佳建築」、「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
18、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

6、晉江陽光大葯房有限責任公司深滬分公司怎麼樣?

晉江陽光大葯房有限責任公司深滬分公司是2010-08-30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晉江市深滬鎮碼頭公路西側。

晉江陽光大葯房有限責任公司深滬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82587504661Q,企業法人鮑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晉江陽光大葯房有限責任公司深滬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承接隸屬總公司委託的業務:零售: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葯制劑、抗生素制劑、生化葯品、生物製品、散裝食品;零售(含網上銷售):醫療器械、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參茸等滋補品、化妝品、消毒用品、家用電器、農產品、洗滌用品、日用品百貨、電子產品、玩具、儀器儀表(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批發、醫療器械;營養健康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0019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506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晉江陽光大葯房有限責任公司深滬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與深滬大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