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品偽科學

保健品偽科學

發布時間:2020-06-10 19:39:31

1、生活中的偽科學現象

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人,他們都是創新者同時又是勝利者,是幸運的人。但是,有另一批創新者,他們的命運卻很悲慘。

1、1845年英國科學家沃特森,他非常超前地提出了關於「氣體分子理論」的論文,他的工作比焦爾和克勞修斯的工作早45年。但當時,英國科學界在這方面的主持人對沃特森工作的評價是:滿篇胡說八道!其後,沃特森沉淪了,失蹤了,不知去向。

2、1847年德國科學家塞麥爾維斯提出「病原學」,認為產褥熱是驗屍房出來的醫護人員將病原帶給產婦的,因此這些人應先行消毒。但這一理論被德國病理學家權威 微爾和 判定為:完全錯誤,不可接納!其後,塞麥爾維斯成了瘋子,不幸而終。

3、在此可能要問,那些都是外國的例子,中國有嗎?我們說:有的!而且在2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

中國春秋時代的少正卯,就是一個有名的例子。少正卯是魯國的一位有創新思想的人,他的講學極受歡迎,連一些著名大家的學生都被吸引過去,以致出現門前徒眾都走光了的尷尬局面。

少正卯遭到許多人忌恨,被視為妖言惑眾,最後貫以「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的罪名,捕而殺之,其本來面目成千古之跡。他的思想未被流傳下來,但可根據他的罪名作些推測:

「行辟而堅」— 思路與眾不同,且十分堅定。

「言偽而辯」— 理論不合潮流,但極富思辯。

「記丑而博」— 筆伐醜陋時弊,又多又深入。

「順非而澤」— 能從不滿之中,看到合理訴求。 少正卯太可惜了!

2、最讓人反感的偽科學是什麼? ____

最讓人反感的偽科學是維生素。

人們發現這種物質後,開始大肆宣傳,很多人開始每天服用維生素片,導致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高價、各種形式的維生素片。但這兩年科學家卻說口服維生素片很難吸收,有些維生素服用過量還會導致諸如肺癌等患病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男性每天服用4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未來7~12年的患癌風險就會增加17%。

市面上各種維生素保健品,大部分都是澱粉,維生素含量極低;維生素C在溫度75度以上,變性失去活性。

出於對健康的焦慮和生病的恐慌,一種食物一旦被認定為健康食物後,馬上就會有一幫人改變自己的食譜。其中的套路一般是先有權威科學家和醫學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接著飲食專家和健康護理專家出來背書,然後媒體開始大肆宣傳,製造商以富含或缺乏某種元素為賣點去做營銷。在這種潮流面前,大多數人是盲從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偽科學?

第一,人們不知自己無知,在這種潮流面前,大多數人是盲從的,認為大多數人都這樣做的一定是正確的。

第二,焦慮心理,在飲食方面,利用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以及重視到焦慮的心理,這也是很多保健品商家容易攻陷中老年人的根本原因。

第三,偽科學往往打著科學的名義,讓人們傻傻分不清楚。相信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多多少少受過偽科學的誤導吧,可是他們往往打著專家的旗號,人們肯定會相信呀,要是從源頭上好好治理下這些「偽專家」們就好了。

3、關於偽科學

網友見解: 偽科學,概括地說,就是打著科學的旗號從事種種反科學的事。它的最大特徵是違背科學規律,否認已有的科學公理,拒絕科學的基礎實驗,無視理論邏輯的自圓其說;它的核心是冒充和欺騙;主要目標是貪圖暴利
偽科學是近代科學誕生以後出現的產物,它是人類認識史上的怪胎,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一大絆腳石,它就像癌細胞一樣,頑固地寄生在科學肌體上,只要稍微降低免疫力與抵抗力它就會肆意猖獗,破壞科學的生命體。
一些有識之士也對識別偽科學作出過闡述,《科學與謬誤》的作者拉德納將偽科學的特點歸納為這樣幾點:
1. 拾科學之牙慧。
2. 善於故弄玄虛。
3. 求助於神話。
4. 搜索不真實的證據。
5. 不能駁倒的假設。
6. 從虛假的相似中得出結論。
7. 用情景描述來說明。
8. 靠尋章摘句進行研究。
9. 拒絕批評。
10. 從事偽科學的人往往缺乏或者沒有系統地接受專業教育和學習。
偽科學往往在下列問題上最容易迷惑人們:
1. 科學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一些奧妙的生命活動、宇宙起源等。
2. 有隨機性的復雜系統及因果關系不確定之處,如對未來的判斷、預測等等。
3. 科學現實的無能為力之處,如對待死亡與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手足無措。
4. 人們獲取成功的願望過於迫切之時,比如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就成為偽「保健品」、偽「養生食品」的大行其道提供了存在依據。科學在一定時期必然具有的局限性與人們的心理渴望成為偽科學現象得以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原因。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花樣翻新的偽科學進行斗爭將成為科學的永恆主題。

4、生活中有哪些偽科學現象?

偽科學和鬼神說不是一個概念。偽科學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明明沒有經過科學試驗,就說自己的說法是科學結論。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賣保健品的,明明沒有經過測試,就說自己的保健品是經過研究可以包治百病的良葯。

5、為什麼不治病的保健品還能一再洗劫老人的錢包?

床上用品、雞蛋、牙刷,全部送送送!近年來,一些所謂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多數老人被洗腦,更有老人明知被騙,卻心甘情願。

騙子究竟用了怎樣的「花招」?老年人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這些伸向他們的黑手,又該怎樣防範?

觀察:老年人撐起保健品半壁江山

中國保健協會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佔了50%以上。

調查顯示,超過65%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在保健品獲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購買的比例達到了近40%。

在購買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銷、廣告宣傳而購買保健品。

揭秘:保健品騙局如何讓老人一步步掏空錢包?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麼讓閱歷豐富的老人喪失了判斷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會銷」保健品。

「會銷」保健品全部是套路

用開會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方法,被稱作「會銷」,他們多以公益健康講座、免費體檢、贈送禮品為噱頭,在街頭發放傳單,邀請老年人參加。會議的前幾天,年輕的業務員圍著老人不停噓寒問暖,幾乎絕口不提與推銷有關的內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財務狀況後,選取可能花錢的老人,邀與主辦方請來的「醫療專家」,進行一對一問診。賣給老人高價保健品……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時下的許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標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對健康本就十分在意,「專為中老年設計」的定位,緊緊鎖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運營,謀求盈利。尤其是針對老年人腰腿疼、內分泌失調、睡眠不好等常見病症,保健品企業著眼小切口、大推廣、強營銷,往往吹得天花亂墜,讓老人不知不覺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親情拉攏吹噓「療效」全是騙售

騙子們針對老年人一般是先打親情牌,優惠牌,然後針對推銷的產品大打療效牌。當然他們所說的「療效」,要打一個大大的引號。在精心設計的騙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宣稱可以降血糖、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甘舒堂樂粉售價898元,但實際上並不具備降血糖等治療功效,它的出廠價,只有150元。而所謂的醫療專家也是編造、虛構的,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不少保健品企業,對於老年人生活的場景非常熟悉,「進社區」是他們常用的渠道手段。與此同時,營銷人員進入社區,往往一口一個「大爺大媽」,嘴甜溫柔,讓孤獨的老人倍感親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這些營銷人員比自己的兒女都孝順。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向大爺大媽推銷產品就變得很容易了。

「買保健品送旅遊」老人花光積蓄

本月11號,有人在山東青島的一處海灘,發現一位老人,已經身亡。在遺書中老人透露,之所以會選擇跳海自殺,跟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有關。逝者的妻子盧大媽說,老伴兒很喜歡旅遊,這家公司聲稱「買保健品送旅遊」,才讓老伴兒一步步落入陷阱。

分析: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保健品詐騙已成公害,致無數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遜於電信詐騙……該像打擊電信詐騙一樣打擊保健品詐騙,通過聯合執法、社會參與、家庭干預,圍獵保健品詐騙,還老年人清靜。

騙局蔓延農村成重災區

類似陷阱更是在向著農村地區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養生保健」已經滲透到邊遠農村,打著「國家扶持」「實惠下鄉」的名義,開始對農村老人進行新一輪洗劫。

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翼:不法分子在城裡面難以施展自己的欺騙的伎倆的時候,逐漸把已被識破的騙局轉移到農村,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農村與城市不同,老年人上當受騙,媒體的報道普遍比較滯後。等到一個村一個村去識別以後,傳播開來,可能半年就過去,那些人大量騙錢騙到手,已經逃之夭夭了。這個時候再追究的時候,執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損失特別的嚴重。

真相:所謂的保健品真的能治病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質就是一種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國批準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個,包括輔助降血壓、輔助降血糖、輔助降血脂等,產品在宣傳中只能宣傳在審批時通過的功能,超范圍的宣傳都屬於虛假宣傳。

維權:保健品市場亂象如何整治?

很多老年人即使發現被騙,也面臨舉證難、維權難的尷尬。目前保健品推銷的手段多採取打「游擊」的方式,「會銷」現場沒有任何產品的「身影」,都是現場下單付款,之後送貨上門,沒有交易憑據,以關愛老人的方式進行掩蓋,難以做到「人贓並獲」,即便消費者事後幡然大悟也很難讓不法分子「現形」。此外,商家不遺餘力地誇張虛假、具有明顯欺詐傾向進行宣傳,老年人卻趨之若鶩,兩種情況並行,常常令保健品行業維權監管陷入「黑洞」。

1月16日,山東濱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銷售店門前維權

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必須多管齊下,嚴格執法。首先,對於保健品濫用絕對化語言命名、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行為,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頂格處罰,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廣告規范化、法制化。其次,對於不法商家的非法營銷手段,則要通過進一步完善食葯監管、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增加巡查頻次和密度,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第三,必須加大處罰力度,不僅讓生產者傾家盪產,更要追究生產者的刑事責任。只有多措並舉,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才可能做到標本兼治。


央視評論特約撰稿王健:仔細觀察老年人上當受騙的經過,我們會發現很多共性特點。例如,老年人孤獨,有人推心置腹地陪著說話,傾聽老年人的心聲,哪怕是推銷產品,也會讓老人覺得溫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養生,然而時下社會上各種打著「科學」幌子的「偽科學」養生知識魚龍混雜,讓人難以分辨清楚。正因與此,老年人真假難辨,就很容易偏聽偏信。

陝西咸陽:八旬老人花10餘萬買保健品堆滿卧室圖自視覺中國

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超過兩億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然而,滿足老年人養生需求的正規產品依然不多,究竟哪些渠道合理合法,老年人也並不清楚。巨大的需求,遼闊的真空,讓騙子找到了土壤,也讓老年人毫無防備地暴露在騙子的面前。從心入手,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愛,這是杜絕「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於「攻心」。在這場爭奪戰中,只有我們溫暖了老人的心,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關愛,打擊騙子的戰斗就離勝利不遠了。

老年人成為保健品公司的「獵物」已是社會問題,問題既出在老人,又不全在老人。只有子女、家庭、社區、組織、政府各盡其責,才能真正把老人從保健品公司的營銷陷阱中「拯救」回來。

6、最讓人反感的偽科學是什麼?

假借專家名義散步的偽科學謬論。

什麼是真科學,什麼是偽科學?這個概念實在是燒腦的問題,但是偽科學有共同點是經不起科學、實踐,時間的檢驗。假的始終是假的,真不了,人們最終還是會辨認出假,只是時間的長短不一樣而已。有些現在人們認為是偽的,但是經過時間實踐檢驗後,確是真的。

所謂的真偽就是人們認知的階段不同,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中國道家的至上哲理也是「無為」。如果人們承認自己無知,那還能進步;如果人們認為自己認知沒問題,什麼都知道了,那隻能故步自封,也容易進入「偽」的圈套。

在生活中最讓人反感的偽科學,恐怕就是假借專家名義散步的偽科學謬論。

比如說維生素,人們發現這種物質後,開始大肆宣傳,很多人開始每天服用維生素片,導致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高價、各種形式的維生素片。但這兩年科學家卻說口服維生素片很難吸收,有些維生素服用過量還會導致諸如肺癌等患病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男性每天服用4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未來7~12年的患癌風險就會增加17%。市面上各種維生素保健品,大部分都是澱粉,維生素含量極低;維生素C在溫度75度以上,變性失去活性。

出於對健康的焦慮和生病的恐慌,一種食物一旦被認定為健康食物後,馬上就會有一幫人改變自己的食譜。其中的套路一般是先有權威科學家和醫學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接著飲食專家和健康護理專家出來背書,然後媒體開始大肆宣傳,製造商以富含或缺乏某種元素為賣點去做營銷。在這種潮流面前,大多數人是盲從的。

7、老年人為何總掉進「保健品」陷阱?

今年的3·15媒體報道再次把焦點對準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披露了一些不法商家通過會銷方式引誘老年人高價購買所謂的保健食品的現象。

在中國市場上,從事營銷的人都知道,有三種人群最容易被打動——兒童、女人和老人。只要是對兒童好,或者貌似對兒童好,父母都捨得花錢;只要能駐顏,女人也捨得花錢;打動老人也很簡單,只要是以健康、長壽作為噱頭,就能令老人慷慨解囊。



從消費者行為學角度,一樣商品之所以會吸引消費者並促使其購買,說明其一定滿足了其某種需要。同時,任何一樣商品,如果可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多維的需求,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功能性需求,這就構成了一樣商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域。

保健品之於老年人也是。表面上看,保健品以健康、長壽為噱頭,鼓吹服用後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質量,甚至延年益壽,但是,健康、長壽並不像渴了喝水,餓了吃飯那樣直截了當,而是相當模糊,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指標可以驗證其服用後的效果。因此,保健品真正滿足的並不是它所表達的功能性訴求,而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對於中國社會的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他們的生活通常具有這幾個特點:其一是孤獨。絕大多數老年人與成年子女是分開生活的,即使在同一個城市,老人可能整周、整月都見不到子女。特別是那些子女在異地的空巢老人尤其孤獨;其二是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老人年老後,身體相比以前明顯不適,對於死亡與疾病的焦慮也更為顯著;最後是有一定的經濟積蓄,特別是那些享受著不菲的離退休金的老人。

保健品營銷人員要打動老年消費者只需做到兩點:鼓吹保健品對防病、治病以及健康長壽的功效,以慰藉老年人對疾病和死亡的焦慮、恐懼情緒;與老人充分溝通交流,幫助老年人紓解孤獨感。在「會銷」場合,營銷人員無微不至地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撫慰他們的情感,鼓動和鼓勵他們。對於被打動的老年消費者來說,既能排解孤獨,慰藉情緒,還能防病、治病,充分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他們的慷慨解囊也就順理成章。

問題並不在這里,如果保健品確實有效,價格合理,本身也就無可厚非。但是,推銷給老年人的所謂保健品,往往質次價高,大多數毫無任何保健價值,營銷所鼓吹的噱頭,其實從日常飲食中完全可以得到滿足,毫無進補或滋養的必要。

其實,這么多年來,保健品市場歷來亂象叢生,充斥著大量似是而非的養生謠言、偽科學噱頭,以及虛假的廣告陳述。近年保健品市場逐漸收縮到老年人市場,現代的老年人幾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學教育,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經驗不足以識破保健品營銷噱頭背後的謊言。所以,老年人在各種保健品「騙局」中總會成為最容易受傷的人群。

說起來,要幫助老年人遠離保健品「騙局」,還真不是一次3·15就能奏效的事情。一方面,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必須行動起來,切實整飭保健品市場的亂象,這是從源頭切斷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另一方面,如何引導和創造條件,讓更多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為人子女,也是社會管理部門必須要認真考慮的一件大事。這才是幫助老人提高防範能力的根本之道。

8、方舟子 指出的偽科學(盡可能地例舉出來)

方舟子認為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技術知識都是偽科學,因為不符合西方書本知識.
方舟子認為實踐經驗學是偽科學,因為不是大學實驗室里搞出來的論文.
方舟子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偽科學,根本不應該有人去信仰.
方舟子認為所有學歷比它高或者比他低的,只要混的比他好的海歸們,學歷都肯定有假.
方舟子認為大象是不長毛的,所以現實中的大象就這樣被忽悠的沒毛了.
方舟子連過橋米線的湯構成比例都不清楚,就敢咬過橋米線這幾百年歷史是不科學不衛生了。

9、有哪些收智商稅的偽科學產品?

現在商品層出不窮,真得需要好好辨別,我們來細數一下交智商稅的偽科學產品吧。第一個就是當時風靡各大淘寶店首頁的55度杯,熱水瞬間變涼水的概念著實吸引人,但是,誰買誰知道啊,這商品簡直就是在吹牛啊,什麼這獎那獎的,真得仔細琢磨琢磨咋回事了。

第二個就是減肥達人必買的瘋狂甩脂機,當時一下子席捲了各大商場,我還去體驗了一下,感覺賊好,就像是有人迫使我的肥肉運動一樣,但是,我自己也沒主動運動啊,這原理是不是有點說不通啊,插上電只讓它震動,究竟有沒有效果,完全沒有!只能是自己買個心安。

第三個就是什麼瘦臉儀,說它有效果吧,就是弄完的一瞬間,臉真的小了一個size,你一睡覺,或者你一經過運動之後,臉又回來了,所以想要改變臉型,這個瘦臉儀的效果微乎其微,還不如直接減肥,瘦了臉也瘦了。

第四個是減肥糖,我之前吃過一款說飯前吃可以抑制脂肪吸收,這樣就不會胖的糖,我吃了一周下來,一斤沒瘦,你不能說人家沒效果,你也不能說有效果,它宣傳裡面有藤黃果,但是這個量達沒達到可以抑制脂肪吸收的效果,我們無從考證,所以,像這種通過外力來改變某些東西的,我們還是不要信了,這都是被劃為智商稅偽科學的產品,現在我是明白了,有的時候抄近道的產品,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需要交智商稅的。

10、保健品有用么

與保健品偽科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