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灸法用於

保健灸法用於

發布時間:2020-06-10 18:46:15

1、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2、做針灸養生基本上都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常識呢?

針灸養生從古代就有了,相關的古籍著來作可以說比較多了,其實關於效果的自話,這個有很百多方面的原因的,比較針灸師自身技術的純熟度,以及患者的配合度程度等等,對了,針灸針的選擇也是一方面。選擇像知雲龍牌那樣的道質量好的針灸針,也有不少好處的。

3、我適合艾灸嗎

30歲以下一般不做保健艾灸。
艾灸溫補力量很大,一般用於治療寒涼性疾病和老年保健。夏天用容易上火。
隔姜灸的效果很好。但你沒什麼事就不要艾灸了

4、我想學習針灸及一些養生方面培訓,比較能學到真功夫的。謝謝。

保健灸法是中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用於強身保健,也可用於久來病體虛之人的康復。所謂保健灸法,就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延年益壽的目的。《醫學入門》里說:「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葯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至於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鵲心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
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源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zd域特徵,是基於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5、什麼是葯灸養生?

葯灸養生,是利用中國傳統中醫灸療原理,和中葯精細粉,利用專利的中醫配方,對五臟六腑,及人體亞健康狀況進行調理的一種新型養生技術。

6、艾炙的好處

與保健灸法用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