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2017保健品電話詐騙

2017保健品電話詐騙

發布時間:2020-06-10 11:11:30

1、2017電信詐騙常見手段有哪些

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
1、冒充各級領導招搖撞騙。
2、冒充公檢法機關要求匯款,開通網銀接受檢查。
3、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簡訊驗證碼,利用銀行卡轉賬實施詐騙。
4、冒充熟人詐騙,例如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
5、通過提供股票、彩票等資訊實施詐騙。
6、發布虛假中獎、領取補貼等信息實施詐騙。
7、利用手機簡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騙取相關費用。

2、我在2017年12月12日被電信詐騙騙去了九萬塊錢,我已經報警快有兩個月了,到現在還沒有一點消息,

被騙了錢是否能要回來,這個不好說。建議你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吧。

報案電話號碼110。

如果公安機關破獲了案件,錢一般是可以追回來的。

如果你不報警,連追回的機率也沒有。

3、2017年最盛行的十大騙局 你能對付幾個?

臨近年終,就在大家打算為年底目標沖刺一把,多賺獎金准備在春節放飛自我時,可別忘了詐騙分子也是這么計劃的。此時,雙十二、元旦購物浪潮接踵而來,在外工作的人們也忙著訂春節的車票、機票,這些都給詐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此,全國首個警民聯動的網路詐騙信息舉報平台——獵網平台對2017年網路詐騙新趨勢進行盤點,看看這些騙局你都能識破嗎?

趨勢一:移動支付成主流當心二維碼藏陷阱

手機支付極大程度上便捷了人們生活,讓大家輕松出行。然而,有許多不法分子利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來實施詐騙,令人防不勝防。例如在共享單車上,用虛假二維碼覆蓋正規二維碼,將頭像設置成共享單車官方圖標,騙用戶支付或充值;在商店二維碼旁邊配以「掃碼搶紅包」、「掃碼優惠」等充滿誘惑的文字,誘騙用戶掃碼,進而獲取用戶信息或直接引導用戶轉賬。甚至還有不法分子仿製交警貼在車上的違法停車告知單假罰單附有支付二維碼,誘騙車主掃碼支付「罰款」。

趨勢二:假商家要退款用戶當心「被網貸」

一般人們都會認為自己銀行卡余額較少,即使遇到騙子也沒有關系,但根據獵網平台接到的舉報案例發現,在2017年常見的退款詐騙中,詐騙分子利用手機接收簡訊驗證碼,誘騙受害者進行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最後將貸款轉入騙子的賬戶中,此類詐騙往往涉案金額較高,給用戶帶來嚴重的財產損失。

趨勢三:手機也中勒索病毒支付方式更「親民」

手機勒索軟體由於製作成本低廉、變現較快,成為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常見工具。目前手機應用市場上各類勒索軟體形式各異,不同於電腦中的勒索軟體需要比特幣來支付,手機勒索軟體中的支付形式顯得更加「親民」。

在2017年被捕獲的一批勒索軟體,在勒索界面附上了微信二維碼信息,並提示中招者可以直接微信掃描二維碼支付,支付成功後自動解鎖,用戶掃碼後自動進入轉賬界面。然而通過技術分析,該類勒索軟體根本沒有與微信轉賬相關的任何代碼,所謂的「掃描支付,自動解鎖」其實是一個騙局,即便用戶轉賬也不會自動解鎖。

趨勢四:假客服要求提供付款碼僅憑數字就盜刷

由於掃碼付款既簡單又方便,在2016年出現許多詐騙分子將二維碼截圖後,進行盜刷的騙局。但在2017年,由於支付公司在付款二維碼截圖過程中加入了防騙提示或是保密設置,騙子緊接著想到了對策,改成騙取付款碼下的數字進行盜刷,形成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不法分子常會偽裝成商家客服,要求用戶提供支付寶、微信等付款條形碼下的數字,再以數字失效為由,要求用戶多次刷新數字並發送,進而實現盜刷的目的。

趨勢五:下載指定軟體不料賬戶密碼被雲盤共享

不需要使用釣魚網站和木馬軟體,就能盜取用戶隱私信息。今年騙子又出現了新花招:只要騙取受害者信任後,讓其下載雲盤、同步軟體等產品,登錄上騙子指定的賬戶進行文件上傳,同步,就可以輕松得到信息。更可怕的是,如果用戶隨時同步了簡訊驗證碼,騙子就可以輕松地盜取銀行卡內資金。

騙子常會偽裝成電商、供應商等客服,要求用戶下載某些雲盤同步類軟體,然後提供指定的賬號密碼讓用戶登錄。此時,如果用戶登錄並按照騙子的指令將個人賬戶、密碼等信息同步在軟體上,賬戶上的資金就會被悄無聲息地轉走了。

趨勢六:移動端新型釣魚網站更隱蔽易中招

隨著安全廠商加大了對釣魚網站的打擊力度,釣魚網站製作者也隨之加強了隱蔽手段,利用短網址、雲盤服務、瀏覽器、社交工具等產品分享功能傳播鏈接,最終通過網址跳轉,將用戶引導至釣魚網站,展開網路詐騙。

趨勢七:賠款竟要開親密付當心此類詐騙簡訊

早在2013年,360公司就發現了一種綁定受害者網銀賬戶的高危欺詐,近幾年隨著手機支付使用越來越普及,2017年出現了一種類似手段的詐騙,利用某支付平台親密付功能綁定賬戶,盜刷受害者賬戶。

2017年5月,狄先生收到了以航空公司名義發來的航班延誤簡訊,簡訊中附有航班信息和客服電話,並稱狄先生可獲得300元的延誤補償。假客服在電話中指導狄先生進行退款操作,並提供了企業賬號,還要求狄先生開通親密付功能。然而狄先生開通後就發現自己的產生了兩筆扣款,意識到被騙的狄先生立馬報了警。

趨勢八:朋友圈裡搞投資?切忌賭徒心理

在大家的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往往會出現許多打著優惠旗號的活動或產品推薦。前不久,王先生就在微信群聊中看到了一個名叫「雙人半價奪寶」的微信公眾號分享。隨後王先生查明此公眾號有企業認證,便認為此平台可信度較高。

王先生前期投入了較少的金額,發現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益,於是後續批量投入資金,但逐漸開始虧本。「賭徒心理」作祟的他,想要再多投資一些,好賺回本錢。結果再聯系客服時,發現對方將自己拉黑,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而且投入的資金也血本無歸。

趨勢九:身份冒充又出新花樣當心「好友」是高仿

以往身份冒充類網路詐騙往往發生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然而今年騙子們轉移作案陣地,將目光聚焦到了微博。騙子專門研究受害者微博人員關系、聊天內容等社交習慣,然後更改頭像、昵稱創建高仿號,由於冒充的用戶基本都是在國外,令其微博好友難以及時分辨真假。

趨勢十:多種手段組合「幽靈」詐騙防不勝防

2017年3月,360協助深圳警方成功打掉了這個「午夜幽靈」電信詐騙團伙,警方認定這是一起依託於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產業鏈,結合了手機雲服務、運營商副號業務及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高科技、高智商、跨平台、遙控式的新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且這類盜刷主要利用了各個平台服務商的不同業務,單個業務沒有盜刷的安全風險,但組合起來,形成盜刷,且為了讓受害者難以察覺,犯罪分子專挑深夜作案,整個過程不需要與受害者有任何接觸,受害者也無需回復任何簡訊,防範十分困難。

由以上十大案例來看,當前網路詐騙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獵網平台防詐騙專家在此提醒廣大網友,年關將近,詐騙分子高度活躍,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此時更需提高防騙意識,讓詐騙分子無機可乘。

獵網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聯合360共同推出的,通過互聯網平台和互聯網技術打擊網路詐騙犯罪的創新平台。截至目前,獵網平台已與全國300多個地區的公安機關建立聯系,協助偵破100多起重大網路詐騙犯罪案件,涉案金額為1.7億元,打掉了10餘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大型詐騙團伙。網民可以通過該平台向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舉報惡意程序、惡意網址、詐騙電話等。網民舉報的每一條信息,都將收入獵網平台的大數據,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的線索。

4、福州騙子太多騙子,騙子都可以當公安官匪成一家所以福州茶亭附一保健品騙子無法控制。

哪裡騙子都多的,怎麼能抓得了那麼多呢?與其去抓騙子,不如長自己的知識防騙子,不要讓自己被騙就好了。
就像這些保健品一樣,你不相信,那他肯定都騙不了你。

5、如何評價2017年315晚會曝光的老年人被忽悠,洗腦後買天價保健品

老年人需要關懷和科普,最主要是兒女不在身邊,從關懷切入,與其說他們買的是保健品,不如說他們買的是促銷員的關心和噓寒問暖

6、長輩總愛為我們買各種保健品,怎麼勸才能拯救被洗腦的老人?

上有老,下有小

生兒育女以後,我們漸漸成了家裡的中堅力量。既是年幼的寶寶依靠的懷抱,也是父母長輩信賴的港灣。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一寶不僅是「珍寶」的寶,更是「寶寶」的寶――老小孩。

對於家中的「老小孩」,我們要像當年他們教我們使用勺子那樣,教他們使用手機和電腦,教他們如何識別壞人,如何不被騙??

從電信詐騙到如今「聽講座購買保健品」,針對老年人的騙術層出不窮,讓老年人防不勝防,也讓做子女的我們心累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當父母到了愛買保健品的年紀,我們應該如何拯救他們吧!

文/南瓜媽媽

01

「喂,我能騙你點兒錢嗎?」

2012年央視春晚,蔡明、常遠、王寧、郭豐周共同表演的小品《天網恢恢》,第一次將電信詐騙這一主題搬上了春晚的舞台。

蔡明老師一句嗲聲嗲氣的「喂,我能騙你點兒錢嗎?」惹觀眾笑得前仰後合,但現實生活中的騙子比狐狸還狡猾,哪會這么單純呢?

02

「爸,媽,你們幹嘛去?」

「我們去聽講座!」

公安部曾發布過一組大數據,從2011年至2015年五年時間,電信詐騙案發案數量增長近5倍。但與此同時,相信許多人也都已經注意到了,一種新型的騙術也在悄然蔓延――保健品講座。

2017年11月27日,半島都市報刊登過一篇報道,山西省一名工商局執法人員「卧底」保健品講座現場、拆穿了騙子們精心部署的戰略。

《半島都市報》2017年11月27日報道

這篇報道讓南瓜媽想到自己的經歷: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時候,立志成為一名認真負責的媒體人,見到某報社「生活館」招聘記者,就滿懷期待地前去實習。沒想到上崗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一場「保健品講座」拍照。等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根本就是一場為老人家「洗腦」的騙局,於是當場辭了職。

新聞報道中的騙局模式,與南瓜媽親身經歷的那一場「講座」有許多驚人的相似,可見這種騙術已相當成熟、成體系了!今天就和大家「分步驟」地來為大家拆解一下。

「來聽講座,福利禮品送不停!」

這種騙局往往是以「小恩小惠」作為開端的。「工作人員」會在農貿市場、蔬果商店、超市等地散發小廣告,以「來聽講座就送免費報紙/雞蛋/油」等小恩小惠,邀請老人報名,留下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收進他們的資料庫。

「現場不能拍照、錄像、錄音哦!」

以騙錢為目的的「講座」有嚴格的紀律。在南瓜媽親臨的那場講座中,每一排座椅兩側都會有工作人員「把守」,禁止參加講座的老人拍照、錄像、錄音,不明真相的老人很容易被「嚇唬」住。

「大家好,我是某某大學的教授。」

每一場「講座」都會有一位名頭響當當的主講人,某某大學的教授、深耕某某領域的專家、某某大公司的總經理等。之前與大家提到的新聞中,主講人就打著「北京醫科大學」的名義言之鑿鑿,而實際上並沒有這樣一所大學。

「我對你這么好,你一定要相信我啊!」

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則略暖的故事:老人的兒子在兩年前死去,但卻接到詐騙電話,對方謊稱是她兒子。因為騙子的聲音和她兒子實在太像,老人捨不得掛斷。老人最後說了實情,並請求對方「再說一句吧」,騙子思考片刻答「媽,保重啊」。

現實生活中卻往往沒有這樣暖心的劇情,騙子們當然可以噓寒問暖、忙前忙後,但他們的眼睛卻會始終「緊盯」著你的腰包。

「拋磚引玉,不滿意就退錢!」

拋磚引玉的伎倆,會將講座推向一個小高潮。例如,主講人先拿出一套精緻的碗筷,標價不菲,但如果你願意購買成套的保健品,這套精緻的碗筷就可以免費送給你。而這套保健品的數量有限,你必須先交納一部分「訂金」,不過你放心,如果後悔了,是可以退錢的。

「可以退錢」,聽起來很是公平理智,但實際上,通常每一場講座的聽眾都是街坊鄰居,而且大都是不與兒女同住的,就算讓他們回家冷靜一下,又有幾人能真正想清楚、走出這個騙局呢?

03

狹路相逢,只能鬥智斗勇

遭遇「保健品講座」騙局的老年人,也許會花重金買回一大堆無用的保健品,把本該用來養老的積蓄浪費掉;也有可能會因為誤食這些「假葯」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我們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無法拆穿、攻破一個個騙局,但保護好自家老人不遭騙,卻是義不容辭的。

電視劇《鄰居也瘋狂》中

李大爺因為被騙了30萬心臟病發作住院

科普,用最能接受的方式

網路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張照片:一位兒子用媽媽能看懂的語句給電腦桌面的圖標命名,這樣媽媽在用電腦的時候就不會不知所措了。

南瓜媽也做過這樣的事:在南瓜的外婆剛剛開始使用智能機的時候,用最通俗的語言,在記事本畫出了每一個屏幕上所有程序的功能,並把她根本用不到的那些程序收進了角落裡的文件夾。最近有一天,突然發現她自覺地為微信、支付寶等帶有支付功能的APP設置了雙重密碼,頓感欣慰。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我們教長輩使用手機和電腦,就像他們當年教我們吃放一樣。我們不得不用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導,這樣才能收獲最好的效果。當他們學會了使用這些設備、懂得了保護自己的信息,很多「套路」也就不攻自破了。

關懷,只做鎧甲不當軟肋

針對老年人的騙術,最容易找上那些不與兒女同住的老年人,這樣的老人本身不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身邊也沒有能幫助他們辨別真偽的人,非常容易走入騙子的圈套。

雖然由於條件限制,我們很難再像小時候那樣與父母同吃同住,但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懷,不應該因此變淡、變少。如果條件允許,就和他們住得近一點、常去看看他們;如果分居兩地,一定要常聯系、把新鮮的資訊帶給他們。

上有老,下有小。作為家的「中堅力量」,我們也許會感到壓力山大。不過別忘了,我們兒時也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等到我們老了,孩子們也會令我們欣慰。

在合適的年紀,為最重要的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心甘情願

7、2017重力打擊網路詐騙,我的錢在2017年5月6日被電信詐騙騙走,是騙子讓我操作網上銀行騙走,一

一般這些是追不回來的。因為跨境捉捕好麻煩。。警方一般都是應付式對你說說進展而已。

8、2017年末被詐騙了數十萬,能追回嗎?

被騙了錢是否能要回來,這個不好說。建議你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吧。
報案電話號碼110。
如果公安機關破獲了案件,錢一般是可以追回來的。
如果你不報警,連追回的機率也沒有。

9、2017年最新詐騙電話號碼

被標記的都是的詐騙電話。如果你手機里安裝了騰訊管家的話,這些電話都會被識別的。你也可以在騰訊手機管家裡對這類電話進行標記,幫助其他用戶識別。騰訊牽頭的守護者計劃就是針對網路安全的一個公益行動,當前電信網路形勢錯綜復雜,用戶面臨的多重隱患,進行有針對的防禦。與此同時,騰訊手機管家用戶也有意識地標記異常電話和簡訊,主動保障電信網路安全。

10、2017年4.2日,被電話詐騙10萬,4月17日才報案,我知道錢早已經被轉走了,但我還是想知道,錢能否找回?

網路詐騙10萬元,數額巨大,涉嫌詐騙罪,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應當發出通緝令網上追逃。

與2017保健品電話詐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