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心理不健康的幾個表現
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過度怕羞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過分追求表揚
自卑兒童盡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採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貶低、妒嫉他人
自卑兒童的另一變態反應是:常常貶低、妒嫉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為減輕自家因自卑而產生心理壓力設計的宣洩情緒的渠道,盡管這往往並不奏效。
自暴自棄
佔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葯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長指責,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辯解。
迴避競爭、競賽
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由此,絕大多數自卑兒童都是盡量迴避參與任何競賽,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甘當"逃兵」。
語言表達較差
據專家所作的統計,高佔8成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他們或表現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之故。
2、為什麼要多關注些兒童心理健康知識
因為一個人未來性格、心理、做事原則等等,兒時就是奠定基礎的時候。就像種樹和建設,如果一開始基礎都是壞的、傾斜的,未來滅亡和垮塌是必然的
3、兒童為什麼要進行完善的心理保健?
要想對兒童有一個完善的心理保健,就要知道人在兒童期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為什麼說是轉折期?因為這個時期兒童開始具備人類的心理和行為特點。
為什麼說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人類有各種動物所沒有的特點:直立行走,最靈巧的手,把語言作為交際工具,能進行想像和思維等高級認識活動,有自我意識。由於有了這些特點,才有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人才具有極大的主觀能動性。
兒童出生時,固然已經不同於動物,具備了人類的生理特點。但是人生第一年,還沒有真正形成人的心理特點,只能說具有這些特點的准備狀態或萌芽。1歲以後,特別是2~3歲,是出現人類心理和行為特點的轉折期。
這一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的奠基時期。兒童的身體、認識、情緒和意志發展的基礎,在這個時期奠定;兒童的優秀或不良品質,也在這個時期形成最初的傾向。有的研究者認為「3歲太遲了」。意思就是說,不能等到3歲才開始對兒童進行教育,那時才抓教育,已經晚了。
兒童的心理保健
兒童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是人生打基礎的時期。將軀體是否患疾病作為評價健康的唯一標准,而忽略了兒童的心理健康,是一種非常片面的看法。為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兒童身心協調發展,不僅要重視兒童的生理健康,更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保證孕婦身心健康
從兒童病態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來看,有一部分是由於母親妊娠期身心健康狀況不良引起的。如孕婦在工作中接觸污染或有毒物質,感染疾病,採用X射線照射或大量用葯,吸煙喝酒,挑食偏食,營養不良,受到強烈刺激,心情抑鬱,分娩時難產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胎兒腦損傷或其他疾病。因此,保證孕婦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創建良好的生活環境
社會生活環境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兒童的病態心理和不良行為許多都是因為生活環境不良,或太單調貧乏所致。如兒童整天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彼此感情冷淡、家庭氣氛緊張的環境時,使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感情飢餓的狀態,這種兒童必然是情感冷淡、精神不振,缺乏安全感,甚至對人有敵對情緒和攻擊行為。
滿足兒童的情感需要,在兒童心理健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性格不和、分居或離婚,家庭成員感情不融洽,父母工作太忙,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甚至將孩子寄養在外,都會使孩子得不到家庭溫暖,造成孩子情感冷淡、精神緊張、性格怪異以及產生不良行為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作為父母應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互相謙讓,建立起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盡可能讓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多給孩子溫情,多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和言語交流,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建立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尊重兒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個人要求得到他人或集體尊重的情感,是個人需要保持自己在集體中的聲譽和地位的一種內心體驗。自尊心人皆有之,但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忽略了這個問題,在教育兒童時不注意方法,常常批評、指責和打罵,或者常在孩子的同伴或外人面前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兒童養成報復、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家長和老師不應把兒童單純地看成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而任意地去批評、指責,要多用表揚、肯定、鼓勵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發展。當孩子提出獨立性的要求之後,家長要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實現那些合理而又可能達到的願望。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或一時難以實現的願望,家長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使之心服口服,不要強行限制或包辦代替。
我們知道花季少年正是朝氣蓬勃,青春似火的錦綉年華,是人生最美好的時代,也是人生發展成功的基礎時期。
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青少年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這個重要時期,他們隨著生理發育和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會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問題。
有個叫王健的男孩,今年13歲。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孩子,他對圖像設計特別感興趣,還是電腦游戲高手兼填字高手。他記憶數字的能力堪比一部掌上電腦,在拆裝機器方面也很有天分,在某些人還找不清頭緒的時候,他就可以輕易地拆卸一個MP3或者一台DVD了。
但是,王健有過人的天賦,卻從不與人交流。哪怕是爸爸媽媽多次叫他,他也是愛理不理,父母不知所措,終於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可是,就在醫生試圖與他溝通時,他卻坐在沙發上,翹著兩腳,忙著玩游戲機,頭一抬也不抬。過了一會,他又丟下游戲機,跑到屋子外邊大力敲窗戶,一直視醫生如無物。
在心理醫生耐心等待之下,他終於開口說了句:「我看你的衣服特別扭。」
其實,他只是希望醫生脫下外套,因為天氣實在太熱了,可是他還以為自己這樣表達最合適。
人的心理特別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能健康的發展,存有某些障礙,不僅影響著青少年的正常成長,而且還會導致犯罪,甚至釀成悲劇發生,這方面的案例近年來屢見報端。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殘害黑熊事件、雲南的大學生馬加爵殺人事件一次次地給世人敲響警鍾。
雖然這些是個別現象,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卻是目前青少年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更是不容忽視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當今家庭、學校和社會一個亟待關注的重要課題。
在當前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及社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受到的心理困擾加劇明顯。心理矛盾非常突出。進一步認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狀。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困難。不僅是對青少年本身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社會都應該高度的關注與重視。
4、試述學前兒童心理保健措施
全面滲透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通過常規指導和訓練、各個領域教學、各種突發事件對學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拓展並豐富各類活專動。通過各種活動和游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同步。家園達成共識,屬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保證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續性和有效性。
5、新聞常報道猥褻兒童事件,保護兒童身心健康,家長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作為家長來講,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必須跟自己的孩子說清楚,講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如果遇到這些不好的事情,那麼就一定要有相應的措施和處理辦法。只有事先和自己的孩子講了這方面的知識和應對辦法,那才是保護我們孩子最好的方法。避免孩子被猥褻,就一定要告訴孩子以下的內容。
一:要能夠去識別一個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惡意?如果成年人用食品或者玩具誘惑自己,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拒絕,而不是去盲從。
二: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位是不能夠被陌生人和外人去觸碰的。這一點一定要跟孩子講明白,只要是我們衣服遮蓋住的部位,那麼如果一旦有人去觸碰,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發出求救信號,並且極力的阻止對方的行為。
三:面對陌生人的威脅和恐嚇時,一定要學會說「不」並且能夠向身邊的人發出求救信號,比如向老師報告或者向一些成年人求救,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自己不會受到傷害。
在這里家長們也一定要注意一點,就是對孩子的這種自我保護的教育,亦早不亦遲,並且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使用相適宜的語言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一來才能夠使我們的孩子更加懂得和理解我們所表達的意思。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學校或者是一些正規的渠道,來對孩子進行一些性教育的啟蒙,通過這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孩子們也就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能夠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進行反抗和拒絕。還有就是家長不要隨便把孩子交給陌生的人或者不熟悉的人進行看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6、淺談如何加強兒童身心健康的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是: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性格特徵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那麼,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及研究,筆者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 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美國學者witty指出:教師的病態人格將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緒不穩定的教師所教的班級里,出現人格障礙的學生人數也較多。為此,幼兒教師要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進取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及孩子們,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幼兒園來。對於幼兒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的心理衛生保健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義務,因為這關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因此,教師對待孩子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事而忽視了他們的感受和承受力。幼兒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 教師要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1.從晨間接待開始為孩子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心理氣氛每天早晨我都會站在活動室門口迎接家長送來孩子,主動向孩子們問好,用溫暖、親切、關愛的態度接待他們。有的孩子來園後會主動給我一個擁抱,我也會高興地擁抱他們,給孩子們以安全感和親近感。通過和家長簡短的交流了解孩子早晨在家的狀況。當孩子情緒不太好時,我就會微笑著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抱抱他,與他說說悄悄話鼓勵他。孩子則會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感和被接納感,心情很快由陰轉晴。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孩子們才會始終保持積極愉快的活動情緒。 2.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不怕困難的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以恰當的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譬如:在健康活動中,個別孩子不敢走獨木橋,我並沒有訓斥他們,而是鼓勵他們,讓他們先放鬆心情,然後交給他們方法:眼睛向前看,雙臂伸開,一步跟著一步走。同時老師在旁邊做好保護他們的准備,孩子們知道了方法,而且看到有老師在旁邊,就敢大膽地走過去了。總之,要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會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覺,自型心也會逐漸增強,同時也會養成各種健康行為。 3.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碰到一些沖突和矛盾,這時教師不要輕易介入,要讓幼兒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沖突時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穩定,積極地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保持健康的情緒,處理好與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 發揮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為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增強家長在家園配合中的主體地位,我們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在園的各項活動常規及生活習慣,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管理的要求,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要求,以及培養幼兒任務意識的要求等內容;通過家訪還增進了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在家、在園的了解,從而不斷調整教育方法。這些做法使孩子獨立自理能力和責任感大大加強,同時,也有機會讓家長觀察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狀態。 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培養目標有所不同,我們要不斷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把一批又一批幼兒培養成為積極向上、自信心強、品質優良的寶貝,為他們擁有快樂、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7、1-3歲兒童心理保健要點有哪些
這是一個比較有分量的題目。百
1、首先是寶寶得到愛的陽光。關愛、愛護和親情是寶寶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終生的心理基礎。
2、支持兒童獨立、自我發展的需要。寶寶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獨立生存意識,往往被忽視。
3、給寶寶創造優度良的感覺刺激環境:給他們聽音樂,讓他們觀知察到大自然的微妙,放手讓他們運動。
4、身教勝於言教,父母做好寶寶的榜樣。積極向上,勤奮學習,溫良恭儉讓,感恩戴德,樂於助人等。
5、對於孩子道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糾正,有耐心,不草率,不武斷。
6、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
7、多點時回間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做寶寶的好朋友,好老師,稱職的好爸爸媽媽。
8、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掌握八答二黃金法則。
9、多給寶寶讀書,講故事。讓寶寶從小喜歡讀書,學會做人。
8、如何設計學前兒童身心保健教育活動?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是指以保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為主要目標,以身體鍛煉和身體保健的有關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而實施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那麼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有哪些?下面和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設計:
核心概念:
身體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安全自護教育;環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要求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思路
現在幼兒園盛行整合性的教育活動,要想更好地整合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必須首先把握各領域的特點和規律。目前,在健康教育領域,可以對如何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主線創設教育活動。
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一般考慮以下方面:
(一)關於活動目標
具體的活動目標是健康教育總目標和年齡段目標的細化。在表述中應簡潔清晰、准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目標條目不宜過多,一般2-3條。
(二)關於活動准備
一個成功的健康教育活動需要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准備,包括物質條件和環境創設、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心理准備等方面。
(三)關於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一般包括活動導入、引導幼兒參與思考及引導幼兒總結這三個環節。教師應明確希望幼兒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啟發幼兒思考?如何帶動幼兒參與活動?什麼時候提什麼問題?如何使用最佳的教育方法?如何讓幼兒對活動做出總結,使幼兒已有的經驗得到提升?
在開展活動時可以運用多種文學藝術載體,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提高活動的效率。常見的文學藝術載體有兒歌、兒童詩、詩歌劇、表演唱、童話、故事等。
(四)關於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活動延伸的方法有可以是家園共育、領域滲透、環境創設、區角活動等。如教師利用15分鍾時間教幼兒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在活動結束後就應該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在家中督促幼兒按時以正確的方法刷牙,以幫助幼兒鞏固刷牙的正確方法,並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二、具體教育活動設計的格式
×××教育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活動准備]
[活動與指導]
1.
2.
……
[活動延伸]
三、開展活動時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組織的所有活動應盡量有幼兒的動手參與。
研究表明,活動的開展若只停留在「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演示,幼兒看」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有幼兒動手參與了,才能理解教育內容,才能使自身得到最優的發展。
(二)幼兒參與時可能不如成人做的好,應給予理解。
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在參與時必會出現一些差錯,我們要予以理解,給予機會,鍛煉幼兒,使其發展得更好。
(三)老師的提問起著十分關鍵的導向作用。
教師的提問不夠清晰、偏難或偏易,都會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給出適當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應盡量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問題的答案多樣性可使更多的幼兒有回答的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得到鍛煉。
(四)避免使用成人化語言。
成人化的語言使教師無法和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影響教育效果。如一位教師問到:「有一隻小蝸牛很無聊,它的家裡只有它自己,小朋友想想什麼辦法,能讓小蝸牛快樂起來?」小朋友答:「它太熱了。」在該例子中幼兒對「無聊」一詞不理解,所以答非所問,影響了幼兒的學習。
9、關於兒童健康(心理健康)問題。
他可能被什麼(空中的、高的)東西嚇到了,形成對此類事物產生了恐懼的條件反射。建議你多陪寶寶了解天空,多講解他所看到的空中或者高的東西,打消他內心的顧慮。只能這樣忙忙改善,需要父母多努力一下啦,沒事的,小朋友對事物都是充滿好奇心的,讓他了解這個世界。